夜的裂口
2020-09-17叙事散文李兴文
醒于子夜。不眠,或因节庆的酒,或因受命于春夜。失眠,小夜灯,一并撑破了春夜,现出一个深邃的裂口。潮水一般,飓风一般,翻腾奔涌的无声呼唤,春天的呼唤,让我不眠。昨夜的星子,此夜的浓雾,也是我心里的两重天。无论明晦,都让城市把眼镜睁得大大的——
醒于子夜。不眠,或因节庆的酒,或因受命于春夜。失眠,小夜灯,一并撑破了春夜,现出一个深邃的裂口。
潮水一般,飓风一般,翻腾奔涌的无声呼唤,春天的呼唤,让我不眠。
昨夜的星子,此夜的浓雾,也是我心里的两重天。无论明晦,都让城市把眼镜睁得大大的——抑或是我把眼睛睁得大大的,凝视着迷茫的春夜,仿佛一棵芽苞初萌的老树,静立于春天。
最早开放的花已经凋谢,而春寒正在步步逼近。在春花与春雪的调侃中,上一个冬天,更像一个梦幻般的影子。时时落雪,冬天并未远离;有花开放,春天又很真实。不眠是延长的觉醒。觉醒像一根藤蔓,从白天一直延伸到夜里。触摸到了吧,夜的中心地带依然冰冷,就像刚刚复苏的冻土,而它的边缘,已经芳草如茵。
延伸到夜里的觉醒惊扰了过早醒来的飞虫,它们在暧昧的天光里飞行,也在这样灯光幽暝的夜里飞行。白天被夜幕遮蔽,飞虫们本该安静下来了,但也有依然飞行于春夜的,如果没有别的什么事情,它们应该在觅食,求偶。但也许那些飞虫在追寻光亮。光亮,除了路灯,还有不眠者给自己预留的走回房间的小夜灯。隔着纱窗,隔着玻璃,飞虫们的飞行路线无法继续向前延伸。
但春天还在往前延伸,夜的中心地带依旧冰冷。却也在渐渐回温。此刻,依然是此夜最冷的时候。对虫子而言,远处路灯的光,或者因其实在遥远,它们或许看不见,或者因为在它们微小的身躯和路灯之间,还有深远且幽冷的夜,它们很难穿越那段路程。房间里的灯光,它们看见了,与它们那样临近。白天,它们一定追逐过新花与嫩芽,到了夜间,它们又在追逐亮光。或许它们在追逐温暖,它们就向室内的灯光奋进。但奋飞的翅翼终于被玻璃与钢纱所阻,寸步难行。即便寸步难行,它们依然奋力飞行,试图在钢纱与玻璃上找到出路,抵达光源所在。在安静的夜里,它们就在纱窗上弄出沙沙沙的响声来。
年年必有的春寒从来都很准时,并且大都生发于草木开花的时节。远道而来的春天总显得柔弱,卷土重来的冬天总显得强硬。先行的飞虫都是性急的,或者因为饥饿,或者因为情欲,或者因为寒冷,总之它们竟在凝寒未去的冬夜里铤而走险了。
春天有时候是虚假的,它们为什么那么性急!
但我确实看到了它们的飞行,听到了它们奋力奔突弄出的响声。
它们终于无路可去,终于偃旗息鼓,一一归隐。它们的求偶,它们的觅食,它们的追求光明,或许暂无结果。那么,我在这个春夜里应该站立很久了,无论如何该去继续睡觉了。至于那些不知归隐到何处的虫子们,我祝愿它们能够在暂时的栖处熬过凌晨的酷寒,活到天明,活到回暖的天光中,活到饱满醇厚的阳光里,遇上真正憨厚而持重的春天,找到鲜花或新叶,找到情侣。
我确实在春夜里站立很久了,因为我已经看到远处的街上,出现了身着橙色工装的清洁工。他们拖着又大又长的扫把清扫垃圾与浮尘的声音,极清晰地传到我的耳鼓里;楼道里,响起通通通的下楼声;街上传来早点摊车轮子碾压路面的声音。城市总是被清洁工们叫醒的。那些租住在楼顶简易房中的学子们,他们的精力过剩总让他们无法正常行走,即便在楼梯间上上下下,也必然跳跃或奔跑。屡教不改,也就随他们恣意跳跃和奔跑。在大扫把的刷刷声之后,凝寒的春夜被接二连三的早点推车继续唤醒。那声音不大悦耳,仿佛冰河初开,流冰相撞,增加了春日凌晨的寒冷。小推车轮子发出的声音确实干燥而焦灼,也便带着没有润泽所致的疼痛。
像飞虫。或者,他们就是奋力飞行在春日凌晨的大型飞虫。恰如欲乘春色之先的飞虫,清洁工,学子,早点摊主,他们是从日渐凋零的乡间奔赴城市的大型飞虫,以房子和城市生活为光源,他们都朝着城市奋力飞行。他们就在我的身前身后,他们就是我的隔壁紧邻。当我越来越怀疑乡愁是不是一种出自文人学者的虚假文化的时候,我隔壁四邻们的劳碌与清苦,他们学习城市人与城市生活所得的勉为其难的成就感,给我的怀疑做了最好的助推性证明。没有机会梳理自己的乡愁,或者,乡愁这东西即便存在,在他们也是十分遥远的奢侈,而眼前的劳碌与紧促,比春日凌晨的寒意更加具体、真切。在他们,城市是如强烈光源一样的生活前景。一栋栋高耸的楼宇,是他们梦想中的趋附赴之地。进出于楼宇,街道,商场,以及时尚的吃喝玩乐场所,是他们给自己重新设定的命运。看得见的,能触摸的东西,未必就是最近的。在他们和城市之间,时间的长度无法计算,空间的距离难以估计,仍然隔着透风的纱窗和透光的玻璃。他们必须挣破财富的网罟,磨穿时间的厚度。然而,包括我在内,人的生命无法印证时间的完整性,也就无法验证理想的现实性,不过他们中的大多数无法也不能顾及这些,眼前的生活主流巻挟着他们,一路众生,浩浩荡荡,涌向未知。
我却深知移民们投身城市生活的自豪,也深知堕入城市生活之后的迷茫与悲壮。
像飞虫,他们的迁徙与挣扎同样赶上了乍暖还寒的春夜。财富的重压和时间的钳制一直是现实与理想难以缩短的距离。就我这个典型的空想者而言,所有人的生活与人生应该有另一种情景——人人都应该有自己独立的想法和作为。但这谈何容易,毕竟,人总是善于处在现实的层面上审时度势的,尤其是碌碌大众。问题不在于我处在城市里又对城市化深深怀疑,而在于所有人对生活应该有自己的主意。然而,最严峻的困境是,大家以为没必要,或者根本顾不上独立思考这些问题。
就像极遥远处的路灯,以及隔在纱窗和玻璃后面的夜灯,有些光亮是永远无法企及的。飞虫,或者像飞虫者,他们的飞行很用力,但它们希望抵达的终点依然遥远。在真正温暖光亮的生活黎明到来之前,我替随波逐流的盲目的迁徙大军和日渐虚胖起来的城市捏着一把汗。人对生活新景观太敏感了,大家最容易做到的当算跟风。但还有一个深层的考问一直悬停在城市的上空,碌碌大众没有时间与兴致去触碰:以楼市为支撑的未来,究竟能够牢固到什么程度?
上一个夜空布满星子,这一个夜空浓雾重重——果然,下雨了!
我知道,在更高的天空,正沸沸扬扬地下着雪。酝酿雪的空域,看不见,也难想象,而酣畅的春雨,原本是落雪成雨,而春雨是受人喜爱的,总会引发大面积的欢呼——城市燥热的身躯不会轻易冷却。
我又想起那些隐去不久的飞虫们了。或许,它们要在这样的落雪成雨中冻死了,或许,其中的一些能够艰难地挨到明天,阳光会晒干它们湿冷的翅膀,它们会幸运地活到真实的春天。
雨,已如泼洒。清洁工不见了,也许他们暂时寄身于某门廊或檐下,也许他们还在冒雨工作,而哗然的雨声,把他们的清扫之声盖住了。出摊的推车,又来一辆,一人推车,一人撑伞。车辚辚,雨刷刷,活像冰河初开,流冰撞响。最后一位学子从楼梯间奔跑下去,我祝愿他不会迟到。
无论如何,我要去睡一小会儿了,否则,接下来的工作日,我将是昏聩而痛苦的。
虽然我越来越怀疑按部就班机械循环的意义,但为了生存,有些事情是无需考虑意义的。我有必要准时准点循规蹈矩,不然,我的生存会遭遇约谈和恐吓而染上阴暗的色彩。我必须继续做一只侥幸入室进而后悔不迭的虫子,谨言慎行地求活,等待,回到真正的春天,痛改前非。我希望我和所有劳碌者并无差别,所有人都能自由地劳碌,愉快地负累,选择栖居于城市或栖居于乡村,都是富有诗意的。我想我应该比飞虫高明一些,关于春天,关于未来,我想我还有机会反方向穿越透风的纱窗和透光的玻璃。
反正,那些不幸的飞虫已经归隐,我的小夜灯可以关闭了。忧思不再,灯光不再,夜的裂口,它就可以安静地自动愈合了。 2018-3-7
潮水一般,飓风一般,翻腾奔涌的无声呼唤,春天的呼唤,让我不眠。
昨夜的星子,此夜的浓雾,也是我心里的两重天。无论明晦,都让城市把眼镜睁得大大的——抑或是我把眼睛睁得大大的,凝视着迷茫的春夜,仿佛一棵芽苞初萌的老树,静立于春天。
最早开放的花已经凋谢,而春寒正在步步逼近。在春花与春雪的调侃中,上一个冬天,更像一个梦幻般的影子。时时落雪,冬天并未远离;有花开放,春天又很真实。不眠是延长的觉醒。觉醒像一根藤蔓,从白天一直延伸到夜里。触摸到了吧,夜的中心地带依然冰冷,就像刚刚复苏的冻土,而它的边缘,已经芳草如茵。
延伸到夜里的觉醒惊扰了过早醒来的飞虫,它们在暧昧的天光里飞行,也在这样灯光幽暝的夜里飞行。白天被夜幕遮蔽,飞虫们本该安静下来了,但也有依然飞行于春夜的,如果没有别的什么事情,它们应该在觅食,求偶。但也许那些飞虫在追寻光亮。光亮,除了路灯,还有不眠者给自己预留的走回房间的小夜灯。隔着纱窗,隔着玻璃,飞虫们的飞行路线无法继续向前延伸。
但春天还在往前延伸,夜的中心地带依旧冰冷。却也在渐渐回温。此刻,依然是此夜最冷的时候。对虫子而言,远处路灯的光,或者因其实在遥远,它们或许看不见,或者因为在它们微小的身躯和路灯之间,还有深远且幽冷的夜,它们很难穿越那段路程。房间里的灯光,它们看见了,与它们那样临近。白天,它们一定追逐过新花与嫩芽,到了夜间,它们又在追逐亮光。或许它们在追逐温暖,它们就向室内的灯光奋进。但奋飞的翅翼终于被玻璃与钢纱所阻,寸步难行。即便寸步难行,它们依然奋力飞行,试图在钢纱与玻璃上找到出路,抵达光源所在。在安静的夜里,它们就在纱窗上弄出沙沙沙的响声来。
年年必有的春寒从来都很准时,并且大都生发于草木开花的时节。远道而来的春天总显得柔弱,卷土重来的冬天总显得强硬。先行的飞虫都是性急的,或者因为饥饿,或者因为情欲,或者因为寒冷,总之它们竟在凝寒未去的冬夜里铤而走险了。
春天有时候是虚假的,它们为什么那么性急!
但我确实看到了它们的飞行,听到了它们奋力奔突弄出的响声。
它们终于无路可去,终于偃旗息鼓,一一归隐。它们的求偶,它们的觅食,它们的追求光明,或许暂无结果。那么,我在这个春夜里应该站立很久了,无论如何该去继续睡觉了。至于那些不知归隐到何处的虫子们,我祝愿它们能够在暂时的栖处熬过凌晨的酷寒,活到天明,活到回暖的天光中,活到饱满醇厚的阳光里,遇上真正憨厚而持重的春天,找到鲜花或新叶,找到情侣。
我确实在春夜里站立很久了,因为我已经看到远处的街上,出现了身着橙色工装的清洁工。他们拖着又大又长的扫把清扫垃圾与浮尘的声音,极清晰地传到我的耳鼓里;楼道里,响起通通通的下楼声;街上传来早点摊车轮子碾压路面的声音。城市总是被清洁工们叫醒的。那些租住在楼顶简易房中的学子们,他们的精力过剩总让他们无法正常行走,即便在楼梯间上上下下,也必然跳跃或奔跑。屡教不改,也就随他们恣意跳跃和奔跑。在大扫把的刷刷声之后,凝寒的春夜被接二连三的早点推车继续唤醒。那声音不大悦耳,仿佛冰河初开,流冰相撞,增加了春日凌晨的寒冷。小推车轮子发出的声音确实干燥而焦灼,也便带着没有润泽所致的疼痛。
像飞虫。或者,他们就是奋力飞行在春日凌晨的大型飞虫。恰如欲乘春色之先的飞虫,清洁工,学子,早点摊主,他们是从日渐凋零的乡间奔赴城市的大型飞虫,以房子和城市生活为光源,他们都朝着城市奋力飞行。他们就在我的身前身后,他们就是我的隔壁紧邻。当我越来越怀疑乡愁是不是一种出自文人学者的虚假文化的时候,我隔壁四邻们的劳碌与清苦,他们学习城市人与城市生活所得的勉为其难的成就感,给我的怀疑做了最好的助推性证明。没有机会梳理自己的乡愁,或者,乡愁这东西即便存在,在他们也是十分遥远的奢侈,而眼前的劳碌与紧促,比春日凌晨的寒意更加具体、真切。在他们,城市是如强烈光源一样的生活前景。一栋栋高耸的楼宇,是他们梦想中的趋附赴之地。进出于楼宇,街道,商场,以及时尚的吃喝玩乐场所,是他们给自己重新设定的命运。看得见的,能触摸的东西,未必就是最近的。在他们和城市之间,时间的长度无法计算,空间的距离难以估计,仍然隔着透风的纱窗和透光的玻璃。他们必须挣破财富的网罟,磨穿时间的厚度。然而,包括我在内,人的生命无法印证时间的完整性,也就无法验证理想的现实性,不过他们中的大多数无法也不能顾及这些,眼前的生活主流巻挟着他们,一路众生,浩浩荡荡,涌向未知。
我却深知移民们投身城市生活的自豪,也深知堕入城市生活之后的迷茫与悲壮。
像飞虫,他们的迁徙与挣扎同样赶上了乍暖还寒的春夜。财富的重压和时间的钳制一直是现实与理想难以缩短的距离。就我这个典型的空想者而言,所有人的生活与人生应该有另一种情景——人人都应该有自己独立的想法和作为。但这谈何容易,毕竟,人总是善于处在现实的层面上审时度势的,尤其是碌碌大众。问题不在于我处在城市里又对城市化深深怀疑,而在于所有人对生活应该有自己的主意。然而,最严峻的困境是,大家以为没必要,或者根本顾不上独立思考这些问题。
就像极遥远处的路灯,以及隔在纱窗和玻璃后面的夜灯,有些光亮是永远无法企及的。飞虫,或者像飞虫者,他们的飞行很用力,但它们希望抵达的终点依然遥远。在真正温暖光亮的生活黎明到来之前,我替随波逐流的盲目的迁徙大军和日渐虚胖起来的城市捏着一把汗。人对生活新景观太敏感了,大家最容易做到的当算跟风。但还有一个深层的考问一直悬停在城市的上空,碌碌大众没有时间与兴致去触碰:以楼市为支撑的未来,究竟能够牢固到什么程度?
上一个夜空布满星子,这一个夜空浓雾重重——果然,下雨了!
我知道,在更高的天空,正沸沸扬扬地下着雪。酝酿雪的空域,看不见,也难想象,而酣畅的春雨,原本是落雪成雨,而春雨是受人喜爱的,总会引发大面积的欢呼——城市燥热的身躯不会轻易冷却。
我又想起那些隐去不久的飞虫们了。或许,它们要在这样的落雪成雨中冻死了,或许,其中的一些能够艰难地挨到明天,阳光会晒干它们湿冷的翅膀,它们会幸运地活到真实的春天。
雨,已如泼洒。清洁工不见了,也许他们暂时寄身于某门廊或檐下,也许他们还在冒雨工作,而哗然的雨声,把他们的清扫之声盖住了。出摊的推车,又来一辆,一人推车,一人撑伞。车辚辚,雨刷刷,活像冰河初开,流冰撞响。最后一位学子从楼梯间奔跑下去,我祝愿他不会迟到。
无论如何,我要去睡一小会儿了,否则,接下来的工作日,我将是昏聩而痛苦的。
虽然我越来越怀疑按部就班机械循环的意义,但为了生存,有些事情是无需考虑意义的。我有必要准时准点循规蹈矩,不然,我的生存会遭遇约谈和恐吓而染上阴暗的色彩。我必须继续做一只侥幸入室进而后悔不迭的虫子,谨言慎行地求活,等待,回到真正的春天,痛改前非。我希望我和所有劳碌者并无差别,所有人都能自由地劳碌,愉快地负累,选择栖居于城市或栖居于乡村,都是富有诗意的。我想我应该比飞虫高明一些,关于春天,关于未来,我想我还有机会反方向穿越透风的纱窗和透光的玻璃。
反正,那些不幸的飞虫已经归隐,我的小夜灯可以关闭了。忧思不再,灯光不再,夜的裂口,它就可以安静地自动愈合了。 2018-3-7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