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园,天嘉,文化角
2021-12-23叙事散文宇の航
绿园,天嘉,文化角时至中秋,长春的早晚温差挺大,傍晚后天嘉公园广场上的广场舞依旧跳个不停,仔细打量了地面看来有些阴寒,还显得些许沧桑。在绿园区住了一年多,每次上班路过这个广场,大多都一眼略过,从来没有仔细的走过。清晨,街上往来的行人渐渐的穿……
绿园,天嘉,文化角
时至中秋,长春的早晚温差挺大,傍晚后天嘉公园广场上的广场舞依旧跳个不停,仔细打量了地面看来有些阴寒,还显得些许沧桑。
在绿园区住了一年多,每次上班路过这个广场,大多都一眼略过,从来没有仔细的走过。清晨,街上往来的行人渐渐的穿起了长袖,这里有时会有几个老者甩起皮鞭,舞动陀螺,有时零星十多人耍起了太极剑。剑舞动的巍巍颤颤,可是整体的感觉还是打的一板一眼,一种欲与天公试比高的感觉。广场周围的艾草慢慢的被园丁人员剪切的平整,深沟两边也建起了护栏。我曾经仔细的从广场北口的路口,顺着弧形的石径散步,想不到这一周竟然走了一个多小时,这仅仅是天嘉公园的一半,因为在北路口沿着新竹路对面,那是天嘉花园的北部。这一个多小时的步行,沿着弧度正好是一个圆形,从另一个方向走回来。圆形的路,在东南西北各有一个路口,路口处都有供人晨练,跳舞的场所,这是天嘉公园的南部。不过相对于北路口的广场,其他路口显得人际寥落,南面路口挨着着西安大街,几处长椅,几处亭落,南面路口的广场,更适合青年人谈恋爱。
北路口的广场,不论春夏秋冬一直都很热闹,老人们的跳舞的毅力,可谓是风雨无阻。靠路口外处是高龄老者的跳舞集聚地,靠路口深处的挨着几处石门,那是中青年门的跳舞集聚地,中间有大约长宽个十多米的石板空地,那是写广场书法爱好者的聚集处。高龄老者的舞姿比较舒缓,跳的可谓婉约,一首接着一首的跳,能跳一个小时,然后变成了交谊舞,你进我退,你退我进,跳的有板有眼。中青年们的舞姿比较激烈,歌曲频率也相对快,跳的如同一个一个的精灵。然后也有一些人在圆形的石径里,一圈一圈的竞走。还有一处音乐角,大多都是退了休的人,有的拉提琴,有的吹小号,算是老年组的乐队,艺高胆大者唱一曲民族歌曲,比如”哗啦啦的黄河水“,围观的人不住的叫好。
我更多的时候在看书法,有写楷书的,有写篆书的,有写草书的,拿着自制的长杆毛笔,好像挥舞了指挥棒,大多数都是老年人。有的老人写的大开大合,左手拄拐,一摇一摆。右手握笔,一进一退,看着真有大侠风范;有的谨小慎微,中规中矩,计较每个字的适当,会不同的重复,直到写的符合自己的标准。笔尖触地,仿佛真能听见沙沙的声音,虽然没有到深秋,广场外那杨树的落叶,已经随风刮过地面。
这也算是市民生活的一种文化角了,如果公园里能有一个小型的图书馆就更好了,公园不小,宽敞明亮,植被也算整齐,但似乎就少了些什么。缺少就是一些特色的建筑给以人文景观上的点缀。我喜欢这群衣着不研究,喜欢严肃的谈论书法的老头们,谁又看到了什么碑帖,谁又看到新的写法。来这里学习书法不用交学费,这里的老头们都会指点一二,但是青少年们似乎不乐于此,在数码铅字流行的时代,书法传统也不知道该如何的安置了。
一个城市能有这样的角落,能让音乐和书法得以存在,足以令人热泪盈眶。广场舞是一种健康的延续,但的书法和音乐透露出的中国符号,是维持了中国千百年来的样貌与组合。都说做一个中国人自豪,什么是中国人呢?不是法律上的概念,或者是感情上认同,而是文化的传承。
时至中秋,长春的早晚温差挺大,傍晚后天嘉公园广场上的广场舞依旧跳个不停,仔细打量了地面看来有些阴寒,还显得些许沧桑。
在绿园区住了一年多,每次上班路过这个广场,大多都一眼略过,从来没有仔细的走过。清晨,街上往来的行人渐渐的穿起了长袖,这里有时会有几个老者甩起皮鞭,舞动陀螺,有时零星十多人耍起了太极剑。剑舞动的巍巍颤颤,可是整体的感觉还是打的一板一眼,一种欲与天公试比高的感觉。广场周围的艾草慢慢的被园丁人员剪切的平整,深沟两边也建起了护栏。我曾经仔细的从广场北口的路口,顺着弧形的石径散步,想不到这一周竟然走了一个多小时,这仅仅是天嘉公园的一半,因为在北路口沿着新竹路对面,那是天嘉花园的北部。这一个多小时的步行,沿着弧度正好是一个圆形,从另一个方向走回来。圆形的路,在东南西北各有一个路口,路口处都有供人晨练,跳舞的场所,这是天嘉公园的南部。不过相对于北路口的广场,其他路口显得人际寥落,南面路口挨着着西安大街,几处长椅,几处亭落,南面路口的广场,更适合青年人谈恋爱。
北路口的广场,不论春夏秋冬一直都很热闹,老人们的跳舞的毅力,可谓是风雨无阻。靠路口外处是高龄老者的跳舞集聚地,靠路口深处的挨着几处石门,那是中青年门的跳舞集聚地,中间有大约长宽个十多米的石板空地,那是写广场书法爱好者的聚集处。高龄老者的舞姿比较舒缓,跳的可谓婉约,一首接着一首的跳,能跳一个小时,然后变成了交谊舞,你进我退,你退我进,跳的有板有眼。中青年们的舞姿比较激烈,歌曲频率也相对快,跳的如同一个一个的精灵。然后也有一些人在圆形的石径里,一圈一圈的竞走。还有一处音乐角,大多都是退了休的人,有的拉提琴,有的吹小号,算是老年组的乐队,艺高胆大者唱一曲民族歌曲,比如”哗啦啦的黄河水“,围观的人不住的叫好。
我更多的时候在看书法,有写楷书的,有写篆书的,有写草书的,拿着自制的长杆毛笔,好像挥舞了指挥棒,大多数都是老年人。有的老人写的大开大合,左手拄拐,一摇一摆。右手握笔,一进一退,看着真有大侠风范;有的谨小慎微,中规中矩,计较每个字的适当,会不同的重复,直到写的符合自己的标准。笔尖触地,仿佛真能听见沙沙的声音,虽然没有到深秋,广场外那杨树的落叶,已经随风刮过地面。
这也算是市民生活的一种文化角了,如果公园里能有一个小型的图书馆就更好了,公园不小,宽敞明亮,植被也算整齐,但似乎就少了些什么。缺少就是一些特色的建筑给以人文景观上的点缀。我喜欢这群衣着不研究,喜欢严肃的谈论书法的老头们,谁又看到了什么碑帖,谁又看到新的写法。来这里学习书法不用交学费,这里的老头们都会指点一二,但是青少年们似乎不乐于此,在数码铅字流行的时代,书法传统也不知道该如何的安置了。
一个城市能有这样的角落,能让音乐和书法得以存在,足以令人热泪盈眶。广场舞是一种健康的延续,但的书法和音乐透露出的中国符号,是维持了中国千百年来的样貌与组合。都说做一个中国人自豪,什么是中国人呢?不是法律上的概念,或者是感情上认同,而是文化的传承。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