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逸斋日志,2011年,在武汉
2021-12-23叙事散文李灿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5:33 编辑
5月1日星期天晴大学时,我投稿主要靠旧体诗和散文。后来,我做过一些高考题。我最害怕的题目刚好是诗歌鉴赏和散文阅读。文学本来应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类题……
5月1日星期天晴大学时,我投稿主要靠旧体诗和散文。后来,我做过一些高考题。我最害怕的题目刚好是诗歌鉴赏和散文阅读。文学本来应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类题……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5:33 编辑 <br /><br />5月1日星期天晴大学时,我投稿主要靠旧体诗和散文。后来,我做过一些高考题。我最害怕的题目刚好是诗歌鉴赏和散文阅读。文学本来应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类题目又属于主观题,按理说应该允许学生自由发挥。命题者偏偏要将自己的答案说成是“参考答案”,老师阅卷也按照“参考答案”的要点来。一个学生的观点再有说服力,只要不踩点就得不到高分。2010年语文高考山东卷的现代散文阅读选了《骆驼祥子》的一部分。其中有一题这样问:“你认为本文的主要人物是哪一个?请结合本文说明理由。”这一题的满分是6分。参考答案中有这样一条评分标准:选择分析虎妞,最多得4分。我实在不明白,这一题是开放性题目,应该给学生自由评论的权利。一个学生选择分析虎妞,如果分析得有道理,也不能得满分吗?这不是很荒唐吗?这样的意志可以强加在学生身上,并且是在学生不知情的条件下,的确不可思议啊!5月3日星期二雨初中时,我们乡有个教育组。后来,政府说要精简机构,教育组被指名要撤销。我们以为这个机构真的消亡了,教育开支可以更合理。真实的结果呢?教育组和中学合并,教育组的一部分领导做了中学的领导,另一部分退居幕后。由于两个机构合并,中学开除学生不需要再向上级请示。大约十年前,国家大力提倡“减负”“素质教育”。而一直到今天,学生负担不减反增。课本变简单了,试题却相对变难了。什么素质教育?不过是考试增加了主观题的比重,主观题却按客观题的模式设置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这几年房价上涨很厉害。国家似乎下定决心解决问题。解决的结果是房价并没有降下来。一线城市房价涨不了了,就涨二线城市。中国的改革大多是不彻底的,换汤不换药。正如易中天先生所说:家里有了鬼,请个钟馗来打鬼。没想到钟馗本来也是鬼变的,最后又变回了鬼。这个鬼比原来的鬼要可怕得多。改革的结果往往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因为它可能比没有改革的时候更糟糕。5月4日星期三阴今天吃晚饭时,有个销售经理问我:“小学这一块是不是要做同步字帖?”我说:“我对这个话题不感兴趣。”他又问:“你不是语文组的吗?”我说:“吃饭时谈工作不好吧!”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在中国,多操心,多做事是不明智的。成功了,功劳是别人的;不成功,参与的人是有责任的。如今这个世道,坏人太多了,他们总喜欢用很卑鄙的手段获取别人的意见和成果。我不会阻止别人吃闲饭,但我绝对不喂为别人吃。5月5日星期四晴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事。一个女人要抛弃自己的男友或丈夫,她为自己找出这样的理由:“我发现了另外一个男的,他比你更理解我,更适合我。我跟你在一起不会有结果的,我们分手吧!”爱情具有专一性,选择了就不能轻易放弃。我们不能盲目地从一而终,但也不能随便喜新厌旧。你在没有和对方分手的时候,怎么知道另外一个人更适合你?你跟另外一个人毕竟还没有深交,这些现象只是表象,你能确定另外一个人就更适合你吗?如果你能确定另外一个人更适合你,那你很可能破坏了爱情的专一性,你在背着自己的爱人和另外一个人过分亲密。你现在能以这样的借口抛弃第一个爱人,以后会不会用同样的借口抛弃第二个,第三个乃至更多个?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都是有缺点的,你选择了爱别人就要包容。即使别人没有缺点,在一起时间长了也会有审美疲劳。为一些不是理由的理由抛弃自己的所爱,既不明智也不道德。5月8日星期天晴我的旧体诗《忆首义元勋张振武》在华师举办的“重温百年辛亥,传承首义精神”原创文学作品大赛中获得了二等奖。这是我第一次以社会人的身份参加大学征文并获奖。我告别大学生活已经一年多了,我也不是华师的毕业生,能获奖我感觉很荣幸。然而,前天晚上去华师领奖,那一幕却让我很寒心。荣誉证书只有一张纸,没有壳子,证书上的“李灿”两个字还是我自己填的。领奖后,觉得没我什么事就离开了会场。文学并不像某些局外人想得那么浪漫,其中的辛酸局中人才了解。大学的时候,有一次获奖,奖品是一张手机卡。那时候我没有手机,那张卡没什么用,送人也没有人要。昨天,有人告诉我:“文学是锦上添花,不是雪中送炭。”5月9日星期一晴上个星期五,我去参加华师的颁奖仪式。刚开始,报告厅快坐满了人,我找了半天才找到空位。不到一个小时,人走得差不多了。我一看,没我这个外人什么事,只好怀着闷闷不乐的心情离开了。原来,颁奖仪式不光有文学奖,还有摄影类。颁奖仪式草草收场后,还搞了个答题竞赛。他们将几个学生分成8组,每组选一套题回答。所提的问题也很无聊,如“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的革命团体是什么?”“国民党的前身是什么?”等等。初中学历史,高中学历史,大学也学近现代史纲要。这样的问题,学生学过很多遍,再拿出来做竞赛的题目,怎么能不让人感到厌烦呢?既然是文学院的活动,就应该体现出一点文气。指导、交流一下文学技巧,谈谈如何弘扬革命精神,这些才是可取的。我也是从大学时代过来的,我也主张大学多开展活动。开展一项活动,提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颁奖仪式开始了,荣誉证书上居然没有获奖者的名字。放幻灯片的人提前不熟悉内容,结果幻灯片的进度与主持人讲话的进度不一致。提前安排的活动太多,把不必要的东西也安排进去,结果杂乱无章,没有主次。如果把活动搞得乱七八糟,像这样,结果只能是不欢而散,起不到预期的作用。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