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树的生长过程
2021-12-23叙事散文杨先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8:09 编辑
大树的生长过程 杨先 一百二十年前的一天,湖南湘潭韶山冲上屋场的一间青瓦屋传来一声洪亮的啼哭。他……
大树的生长过程 杨先 一百二十年前的一天,湖南湘潭韶山冲上屋场的一间青瓦屋传来一声洪亮的啼哭。他……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8:09 编辑 <br /><br />大树的生长过程 杨先 一百二十年前的一天,湖南湘潭韶山冲上屋场的一间青瓦屋传来一声洪亮的啼哭。他的父亲见家里添了男丁,想想自己的水稻田里将新添一个得力的帮手,搓着布满老茧的手笑了。
这棵幼苗没有衔玉而生,自然没有灵异之处。不然他不会挨他父亲的板子,也不至于光着脚离家出走三天三夜还走不出韶山冲。相反,他成长地相当艰难。他十六岁才去湘乡县立东山小学堂上学——这个年龄,要是现在已经是读高中的时候。两年后他考取湖南公立高等商业学校时,因为英文跟不上教学而很快退学,以当今的教育观,这算是他档案里的污点。第二年春天,他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湖南省公立高中,半年后,他却因这学校课程少而规则繁琐,退学在省立图书馆自学。他父亲哪能容忍他这不上正道的做法,拒绝给他食宿费。釜底被抽薪,他只好带着行李乖乖回家,帮父母割晚稻。但他不甘心拽牛尾巴的生活方式,农忙之余抓紧复习功课,次年春考入不收学费的湖南省立第四师范。他真能折腾,也真幸运,放在现在,不说别的,仅仅一个学号问题,就足以让他折戟沉沙。
他二十六岁时,俄国发生“十月革命”,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用马列主义武装自己,但直到二十八岁之前,他仍不崇尚马克思,主张呼声革命和无血革命。他依旧落伍。
三十岁时,在中共三大上,他和陈独秀、蔡和森等人一道被选为中央局成员,并担任中央局秘书。进入中共领导核心,三十而立,说得过去。但他的思想仍不成熟,在与国民党的合作与斗争中,对国民党右派的言行都不可隐忍不加以纠正,被张国焘和李立三嘲讽是胡汉民的秘书,在为国民党工作。三人成虎事多有呢,更何况张国焘是中共创始人中唯一接受过列宁接见的人物,而李立三则是著名的安源大罢工的领导者之一、中共上海区委工运会书记,因此,作为小蛐蛐的他,在中共四全大中央局委员选举中,不得不吞下落选的苦果。
树欲静而风不止,国民党很快掀起清洗共产党人的白色恐怖。在八七会议上,他提出“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观点。秋收部队在三湾改编时,他又提出“党指挥枪”的原则。井冈山上,他又提出“农村包围城市”的主张。我现在常常惊诧于这些思想的万丈光辉,也常常大惑不解:短短几年时间,他是怎样从“胡汉民的秘书”,飞跃到一个具有潜质的共产党的领导者?是淋漓的鲜血洗尽他蒙尘的眼睛?还是纷飞的战火点亮他浑沌的思想?
这些提议无疑是真知灼见。问题是,他不过是区区的特派员、红四军前委书记、红一军政委,他上面有中共中央,中共中央上面有共产国际。上面派下来任何一个阿猫阿狗,都比他权威。他说了不算——在中国这个官本位传统的国度,正确的思想向来大不过错误的权威。
这使得他内心煎熬无比。虽然他与朱德等领导红军取得三次反围剿的胜利,他还是在中央苏区党组织的第一次代表大会上受到批判,被免去了苏区中央局代理书记职位。尽管他被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但仍将他排斥于中共和红军的领导之外。他眼睁睁地看着将士们前仆后继英勇杀敌仍摆脱不了被围剿的危局,他眼睁睁地看着无数先烈用生命开辟出来的中央苏区被一点点蚕食殆尽,这种煎熬即便一个局外人也是刻骨铭心,更不要说他这个创建者。环境的惨烈没有使他没有自暴自弃,他卧薪尝胆忍辱负重,承受住“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加之于他的各种磨难,终于迎来云开雾散。遵义会议上,他再次进入中国共产党最高决策层。当然,这次会议不仅是他个人命运的转折,还是中国共产党命运的转折。历史有时候就是这样,往往由一二人左右。
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等漂亮战役,结束了中共中央及红一方面覆没的命运,但他最苦难的日子却降临了。发难的不是只有神仙才能登越的大雪山,不是吞噬人生命于无形的草地,不是瘦得只有骨头架的自己部队,而是挟八万大军自重的张国焘。为了大局,他不得不一次次做出让步,让张国焘成为红军总政委,让张国焘的八位属下成为中央委员,让红一、四方面军混编,且将红一方面军的密码本上缴给张国焘!在张国焘准备扣押他和其他中央领导人,得陇望蜀之际,他不得不选择仅率红一方面军一、三军团北上。由于行动保密且匆忙,甚至没来得及向朱德知会一声,没来得及将红一方面军五、九军团带走。呜呼,一代伟人竟遭如此境遇,其情可悲,其状可叹。
噩运未尽,但历史的天平却向他倾斜过来。原因是日本军队不断地鲸吞中国的领土,全国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呼声高涨。如果说长征途中的北上抗日仅仅是一种宣传,那么他率部挺进陕北接近抗日前沿已然与越来越高涨着的全国抗日高潮合拍。他的主张顺应了时局,他赢得了喘息壮大的机会。一妇女“咋不叫这雷劈死毛泽东”的大骂促使他开展大生产运动,自力更生,丰衣足食,为陕甘宁边区奠定物质基础。延安整风运动,使他的思想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政治思想,中国共产党终于正式团结在正确的大纛下。对于一个政党的前途、对于中国劳苦大众的命运而言,这真是大幸运。而对于他个人而言,半百之年,他终于成为党内负最后决定权的“主席”,拥有属于自己的“倚天剑”。后来,至于对日本侵略者及蒋介石反革命集团的节节胜利,至于天安门城楼上的那庄严宣告,至于中华民族重新屹立于世界之林,那不过是顺理成章的事。
历经磨难,那棵幼苗就这样历练成参天大树。常令我辈这样的乘凉者,在惬意之际足之蹈之时,原谅他后来的过失,不由己地对其万般敬仰。
这棵幼苗没有衔玉而生,自然没有灵异之处。不然他不会挨他父亲的板子,也不至于光着脚离家出走三天三夜还走不出韶山冲。相反,他成长地相当艰难。他十六岁才去湘乡县立东山小学堂上学——这个年龄,要是现在已经是读高中的时候。两年后他考取湖南公立高等商业学校时,因为英文跟不上教学而很快退学,以当今的教育观,这算是他档案里的污点。第二年春天,他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湖南省公立高中,半年后,他却因这学校课程少而规则繁琐,退学在省立图书馆自学。他父亲哪能容忍他这不上正道的做法,拒绝给他食宿费。釜底被抽薪,他只好带着行李乖乖回家,帮父母割晚稻。但他不甘心拽牛尾巴的生活方式,农忙之余抓紧复习功课,次年春考入不收学费的湖南省立第四师范。他真能折腾,也真幸运,放在现在,不说别的,仅仅一个学号问题,就足以让他折戟沉沙。
他二十六岁时,俄国发生“十月革命”,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用马列主义武装自己,但直到二十八岁之前,他仍不崇尚马克思,主张呼声革命和无血革命。他依旧落伍。
三十岁时,在中共三大上,他和陈独秀、蔡和森等人一道被选为中央局成员,并担任中央局秘书。进入中共领导核心,三十而立,说得过去。但他的思想仍不成熟,在与国民党的合作与斗争中,对国民党右派的言行都不可隐忍不加以纠正,被张国焘和李立三嘲讽是胡汉民的秘书,在为国民党工作。三人成虎事多有呢,更何况张国焘是中共创始人中唯一接受过列宁接见的人物,而李立三则是著名的安源大罢工的领导者之一、中共上海区委工运会书记,因此,作为小蛐蛐的他,在中共四全大中央局委员选举中,不得不吞下落选的苦果。
树欲静而风不止,国民党很快掀起清洗共产党人的白色恐怖。在八七会议上,他提出“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观点。秋收部队在三湾改编时,他又提出“党指挥枪”的原则。井冈山上,他又提出“农村包围城市”的主张。我现在常常惊诧于这些思想的万丈光辉,也常常大惑不解:短短几年时间,他是怎样从“胡汉民的秘书”,飞跃到一个具有潜质的共产党的领导者?是淋漓的鲜血洗尽他蒙尘的眼睛?还是纷飞的战火点亮他浑沌的思想?
这些提议无疑是真知灼见。问题是,他不过是区区的特派员、红四军前委书记、红一军政委,他上面有中共中央,中共中央上面有共产国际。上面派下来任何一个阿猫阿狗,都比他权威。他说了不算——在中国这个官本位传统的国度,正确的思想向来大不过错误的权威。
这使得他内心煎熬无比。虽然他与朱德等领导红军取得三次反围剿的胜利,他还是在中央苏区党组织的第一次代表大会上受到批判,被免去了苏区中央局代理书记职位。尽管他被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但仍将他排斥于中共和红军的领导之外。他眼睁睁地看着将士们前仆后继英勇杀敌仍摆脱不了被围剿的危局,他眼睁睁地看着无数先烈用生命开辟出来的中央苏区被一点点蚕食殆尽,这种煎熬即便一个局外人也是刻骨铭心,更不要说他这个创建者。环境的惨烈没有使他没有自暴自弃,他卧薪尝胆忍辱负重,承受住“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加之于他的各种磨难,终于迎来云开雾散。遵义会议上,他再次进入中国共产党最高决策层。当然,这次会议不仅是他个人命运的转折,还是中国共产党命运的转折。历史有时候就是这样,往往由一二人左右。
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等漂亮战役,结束了中共中央及红一方面覆没的命运,但他最苦难的日子却降临了。发难的不是只有神仙才能登越的大雪山,不是吞噬人生命于无形的草地,不是瘦得只有骨头架的自己部队,而是挟八万大军自重的张国焘。为了大局,他不得不一次次做出让步,让张国焘成为红军总政委,让张国焘的八位属下成为中央委员,让红一、四方面军混编,且将红一方面军的密码本上缴给张国焘!在张国焘准备扣押他和其他中央领导人,得陇望蜀之际,他不得不选择仅率红一方面军一、三军团北上。由于行动保密且匆忙,甚至没来得及向朱德知会一声,没来得及将红一方面军五、九军团带走。呜呼,一代伟人竟遭如此境遇,其情可悲,其状可叹。
噩运未尽,但历史的天平却向他倾斜过来。原因是日本军队不断地鲸吞中国的领土,全国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呼声高涨。如果说长征途中的北上抗日仅仅是一种宣传,那么他率部挺进陕北接近抗日前沿已然与越来越高涨着的全国抗日高潮合拍。他的主张顺应了时局,他赢得了喘息壮大的机会。一妇女“咋不叫这雷劈死毛泽东”的大骂促使他开展大生产运动,自力更生,丰衣足食,为陕甘宁边区奠定物质基础。延安整风运动,使他的思想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政治思想,中国共产党终于正式团结在正确的大纛下。对于一个政党的前途、对于中国劳苦大众的命运而言,这真是大幸运。而对于他个人而言,半百之年,他终于成为党内负最后决定权的“主席”,拥有属于自己的“倚天剑”。后来,至于对日本侵略者及蒋介石反革命集团的节节胜利,至于天安门城楼上的那庄严宣告,至于中华民族重新屹立于世界之林,那不过是顺理成章的事。
历经磨难,那棵幼苗就这样历练成参天大树。常令我辈这样的乘凉者,在惬意之际足之蹈之时,原谅他后来的过失,不由己地对其万般敬仰。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