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1976系列之一:初春的冻雨和土豆花
2021-12-23叙事散文阿贝尔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1:14 编辑
1月1日。雾霭缭绕岷山。涪江河谷萧瑟。低温。灌在青青麦苗上的粪水,转眼就结成了冰。村庄裸露在山脚下落光叶子的椿树林,偶尔的袅娜的炊烟与雾霭混在一起,……
1月1日。雾霭缭绕岷山。涪江河谷萧瑟。低温。灌在青青麦苗上的粪水,转眼就结成了冰。村庄裸露在山脚下落光叶子的椿树林,偶尔的袅娜的炊烟与雾霭混在一起,……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1:14 编辑 <br /><br /> 1月1日。雾霭缭绕岷山。涪江河谷萧瑟。低温。灌在青青麦苗上的粪水,转眼就结成了冰。村庄裸露在山脚下落光叶子的椿树林,偶尔的袅娜的炊烟与雾霭混在一起,加重了天气的阴郁。手持粪瓢的女社员在立着光秃秃的桑树的田野深处张望,头上的棉帕掉了下来也没察觉。挑着粪水走在田间小路上的男社员嘴里哼着山歌,肩上的扁担发出的紧迫的咯吱咯咂的响声把山歌撕得粉碎。
大石板。一个海拔两千多米的山峰。三瓣莲花中最小的一瓣。我随大哥二哥来到了迷雾朦胧的莲花中。我没有嗅到莲花的芬芳,也没有闻到亿万年前山峰形成时弥漫的岩浆的气味,我只是嗅到了飘飘洒洒的冻雨的气息,只是感觉到了地冻天寒的冷。大哥二哥在丛林里砍柴,我在一旁搓手跺脚。我十一岁。冻雨包裹了我,我的手指和脚趾都冻成了冰棍,整个身体都结成冰壳。山脚下是荒凉的黄土地,是看不见底的壕沟。黄土坡上一户叫王光荣家的人家的房背上冒着青烟。我开始嚎啕。我冷。我疼。我稚嫩。我要到山下去,我要到王光荣家的石板房里去,我要烤火。北风呼啸,吹散了我的哭泣。冻雨飘飘,冻结了我的眼泪。
8日。腊八节。昏暗的早晨。尿湿的被窝。我在寒冷的颤抖中醒来。透过厨房油灯的光线,隐约看见敞开的后门,后门外平铺的墓碑。六点十分。公社的广播准确地响起。木楼口,靠左的梁柱上,红油漆漆过的小木盒开始唱《东方红》。我多次爬上楼梯,站在楼口,将耳朵贴在喇叭上,听里面说话。在我的感觉中,里面就是毛主席,就是北京,就是无产阶级,就是全世界。小木盒沾满阳尘,布满蜘蛛网,但声音依旧嘹亮。已经有过的很多的中午,或者下午,小木盒带给了我足够的欢喜。“长桂人民广播站,现在播送通知,今天晚上,在桂香楼放映电影战斗故事片《渡江侦察记》。”广播员是本地人,“ang”和“an”不分,习惯把“上”说成“善”,把“香”说成“仙”,把“放映”说成“饭引”、“渡江”说成“渡尖”。当然还有《闪闪的红星》、《奇袭》、《地道战》。六点三十分。“新闻和各地人民广播电台联播节目”准时开播。我半坐起,掀掉尿湿的床单,把下半身埋在棉絮里。望着后门外微露的天色,拿手捉住尚未发育的小鸡,恨不得把它连根拔掉。“周总理死啦,周总理死啦。”父亲边穿衣裳边从睡房走出来。感情是惋惜的。周总理死了,周总理跟我有什么关系?“周总理可是诸葛亮啊,周总理死了,国家就更难办了。”父亲在火塘里穿袜子。火塘刚架上一些木叶。火光冲天。
婆婆煮好腊八饭,父亲先盛了一土钵准备给大园子的核桃树吃。核桃树正当壮年,一到夏天,就遮蔽了大半块园子,能收两大背核桃。父亲拿着斧头,大哥端着土钵,二哥、妹妹和我跟在后面。斧头在核桃树的旧伤疤上砍出一排排新伤口,大哥用木勺把腊八饭喂在伤口里。伤口渗出的白浆与腊八饭混在一起,让1976神秘而又恶心。
我要像大哥二哥那样穿有皮带扣的裤子。我不想再穿“球打伞”。穿“球打伞”爱牵“盐口袋”,总有大人或大孩子开玩笑,把石头丢进裤裆。在王光荣家后院,二哥对我说:“把我碗里吃剩的荞面吃了,我给你一个弹弓。”我说:“我不要弹弓,我要你那根有皮带扣的黄裤子。”我们刚从王光荣家的自留山砍了青杠柴出来,坐在后院吃荞面。荞面硬邦邦的,没有一点油荤。等太阳出来照在碗里,我已经吃光了二哥的碗底子。想象穿着二哥有皮带扣的黄裤子走在邓老师的目光里,我再吃不出荞面的苦涩了。
在长桂小学的苹果林把青杠柴卖给校长的老婆时,我没有看见邓老师。邓老师也许进城了,也许回江油了。要是邓老师在,我宁愿把柴送给她,不要一分钱。
揣着卖柴得到的五角七分钱,穿过乱石窖,走过楼坎下,走过大盖透,走过三秦庙,我特别珍惜拥有五角七分钱的美好感觉。我清楚,一回到家,我就得将它们如数上缴。
(我不知道拿什么物件来隐喻1976,尽管1976包含了不比现今少的物件与悲剧性。拿一条长凳,一把木椅,是不行的;拿一河的江水,满山的迷雾,也是不行的;更不可能拿满天的乌云和石子一样的冻雨。也许,可以拿一段哀乐和一株生了稻瘟病的水稻,但结了稀少谷子的病态的植物似乎又显得过于文明和世俗。我想拿屋檐下的青苔和稻田边的水葵来完成这个潜伏已久的隐喻。青苔细腻潮湿,容易让人滑倒,而水葵性感肥壮,暗合了我身体里朦胧的欲望。然而这一切,只有等到夏天……)
2月5日。农业学大寨初见成效。龙嘴子的千年河滩被炸药、雷管、鸡公车、背篼、黄土、成都知青改造成了沙地。队长说:“毛主席他老人家真英明啊,他说人定胜天,就人定胜天了。”队长说话的时候已是黄昏,社员们正坐在石墙上评工分,最后一窝土豆刚刚种上。石灰厂的木船在涪江里过来过去,运送着矿石。涪江依旧丰满,碧绿的江水流淌在古旧的河床里,像穿着布衣的少妇的身体。身体制造的河岸线带着身体本身的欲望,使眺望的眼睛迟迟感觉不到黑夜的来临。寒风乍起,乌鸦在空中盘旋。拌有毒药的花生米装在保管室的铁桶里,过几天就会被种进沙地。凶多吉少。要不了多久,我们就会在铺满春雪的沙地上看见一只只死乌鸦。队长说:“今天晚上公社有电影,记录片,《周总理粉碎不朽》。”有人笑了,有人黑脸了。“不是粉碎不朽,是永垂不朽。”成都女知青黎抗美纠正说。队长笑道:“说错了,没文化,是永垂不朽。”队长含着烟袋。
23日。清晨。风把泥糊的窗洞上的报纸吹得哗啦响。报纸上的林副主席在随风抖动,让人想起吹奏中的笛膜的颤动。随着颤动的还有枯干的竹叶、初春的阳光和挂满花蕾的樱桃枝。我睁开眼睛就看见了这些。撩起蚊帐,我还看见毛主席。在我床头的泥墙上。他站在高高的山冈上,握着把收起的雨伞,背后是一望无际的山冈和云雾。他的脚下有花。矮小。像是杜鹃。毛主席去安源。安源就是杜鹃山。我看过样板戏《杜鹃山》。在两红岩,我还演过《杜鹃山》里的雷刚,跟女生一派。我有个绰号就叫“女娃儿那头的雷刚”。毛主席高大,英武,但身材苗条挺拔。他年轻。表情坚毅。他握成拳头的左手表达着他的坚毅。毛主席身上有点点血迹,已经发黑。那是我和二哥用巴掌消灭长脚蚊的战绩。蜘蛛在他的上方结了网,阳尘和三两个被蜘蛛吸空的苍蝇挂在网上。
大石板。一个海拔两千多米的山峰。三瓣莲花中最小的一瓣。我随大哥二哥来到了迷雾朦胧的莲花中。我没有嗅到莲花的芬芳,也没有闻到亿万年前山峰形成时弥漫的岩浆的气味,我只是嗅到了飘飘洒洒的冻雨的气息,只是感觉到了地冻天寒的冷。大哥二哥在丛林里砍柴,我在一旁搓手跺脚。我十一岁。冻雨包裹了我,我的手指和脚趾都冻成了冰棍,整个身体都结成冰壳。山脚下是荒凉的黄土地,是看不见底的壕沟。黄土坡上一户叫王光荣家的人家的房背上冒着青烟。我开始嚎啕。我冷。我疼。我稚嫩。我要到山下去,我要到王光荣家的石板房里去,我要烤火。北风呼啸,吹散了我的哭泣。冻雨飘飘,冻结了我的眼泪。
8日。腊八节。昏暗的早晨。尿湿的被窝。我在寒冷的颤抖中醒来。透过厨房油灯的光线,隐约看见敞开的后门,后门外平铺的墓碑。六点十分。公社的广播准确地响起。木楼口,靠左的梁柱上,红油漆漆过的小木盒开始唱《东方红》。我多次爬上楼梯,站在楼口,将耳朵贴在喇叭上,听里面说话。在我的感觉中,里面就是毛主席,就是北京,就是无产阶级,就是全世界。小木盒沾满阳尘,布满蜘蛛网,但声音依旧嘹亮。已经有过的很多的中午,或者下午,小木盒带给了我足够的欢喜。“长桂人民广播站,现在播送通知,今天晚上,在桂香楼放映电影战斗故事片《渡江侦察记》。”广播员是本地人,“ang”和“an”不分,习惯把“上”说成“善”,把“香”说成“仙”,把“放映”说成“饭引”、“渡江”说成“渡尖”。当然还有《闪闪的红星》、《奇袭》、《地道战》。六点三十分。“新闻和各地人民广播电台联播节目”准时开播。我半坐起,掀掉尿湿的床单,把下半身埋在棉絮里。望着后门外微露的天色,拿手捉住尚未发育的小鸡,恨不得把它连根拔掉。“周总理死啦,周总理死啦。”父亲边穿衣裳边从睡房走出来。感情是惋惜的。周总理死了,周总理跟我有什么关系?“周总理可是诸葛亮啊,周总理死了,国家就更难办了。”父亲在火塘里穿袜子。火塘刚架上一些木叶。火光冲天。
婆婆煮好腊八饭,父亲先盛了一土钵准备给大园子的核桃树吃。核桃树正当壮年,一到夏天,就遮蔽了大半块园子,能收两大背核桃。父亲拿着斧头,大哥端着土钵,二哥、妹妹和我跟在后面。斧头在核桃树的旧伤疤上砍出一排排新伤口,大哥用木勺把腊八饭喂在伤口里。伤口渗出的白浆与腊八饭混在一起,让1976神秘而又恶心。
我要像大哥二哥那样穿有皮带扣的裤子。我不想再穿“球打伞”。穿“球打伞”爱牵“盐口袋”,总有大人或大孩子开玩笑,把石头丢进裤裆。在王光荣家后院,二哥对我说:“把我碗里吃剩的荞面吃了,我给你一个弹弓。”我说:“我不要弹弓,我要你那根有皮带扣的黄裤子。”我们刚从王光荣家的自留山砍了青杠柴出来,坐在后院吃荞面。荞面硬邦邦的,没有一点油荤。等太阳出来照在碗里,我已经吃光了二哥的碗底子。想象穿着二哥有皮带扣的黄裤子走在邓老师的目光里,我再吃不出荞面的苦涩了。
在长桂小学的苹果林把青杠柴卖给校长的老婆时,我没有看见邓老师。邓老师也许进城了,也许回江油了。要是邓老师在,我宁愿把柴送给她,不要一分钱。
揣着卖柴得到的五角七分钱,穿过乱石窖,走过楼坎下,走过大盖透,走过三秦庙,我特别珍惜拥有五角七分钱的美好感觉。我清楚,一回到家,我就得将它们如数上缴。
(我不知道拿什么物件来隐喻1976,尽管1976包含了不比现今少的物件与悲剧性。拿一条长凳,一把木椅,是不行的;拿一河的江水,满山的迷雾,也是不行的;更不可能拿满天的乌云和石子一样的冻雨。也许,可以拿一段哀乐和一株生了稻瘟病的水稻,但结了稀少谷子的病态的植物似乎又显得过于文明和世俗。我想拿屋檐下的青苔和稻田边的水葵来完成这个潜伏已久的隐喻。青苔细腻潮湿,容易让人滑倒,而水葵性感肥壮,暗合了我身体里朦胧的欲望。然而这一切,只有等到夏天……)
2月5日。农业学大寨初见成效。龙嘴子的千年河滩被炸药、雷管、鸡公车、背篼、黄土、成都知青改造成了沙地。队长说:“毛主席他老人家真英明啊,他说人定胜天,就人定胜天了。”队长说话的时候已是黄昏,社员们正坐在石墙上评工分,最后一窝土豆刚刚种上。石灰厂的木船在涪江里过来过去,运送着矿石。涪江依旧丰满,碧绿的江水流淌在古旧的河床里,像穿着布衣的少妇的身体。身体制造的河岸线带着身体本身的欲望,使眺望的眼睛迟迟感觉不到黑夜的来临。寒风乍起,乌鸦在空中盘旋。拌有毒药的花生米装在保管室的铁桶里,过几天就会被种进沙地。凶多吉少。要不了多久,我们就会在铺满春雪的沙地上看见一只只死乌鸦。队长说:“今天晚上公社有电影,记录片,《周总理粉碎不朽》。”有人笑了,有人黑脸了。“不是粉碎不朽,是永垂不朽。”成都女知青黎抗美纠正说。队长笑道:“说错了,没文化,是永垂不朽。”队长含着烟袋。
23日。清晨。风把泥糊的窗洞上的报纸吹得哗啦响。报纸上的林副主席在随风抖动,让人想起吹奏中的笛膜的颤动。随着颤动的还有枯干的竹叶、初春的阳光和挂满花蕾的樱桃枝。我睁开眼睛就看见了这些。撩起蚊帐,我还看见毛主席。在我床头的泥墙上。他站在高高的山冈上,握着把收起的雨伞,背后是一望无际的山冈和云雾。他的脚下有花。矮小。像是杜鹃。毛主席去安源。安源就是杜鹃山。我看过样板戏《杜鹃山》。在两红岩,我还演过《杜鹃山》里的雷刚,跟女生一派。我有个绰号就叫“女娃儿那头的雷刚”。毛主席高大,英武,但身材苗条挺拔。他年轻。表情坚毅。他握成拳头的左手表达着他的坚毅。毛主席身上有点点血迹,已经发黑。那是我和二哥用巴掌消灭长脚蚊的战绩。蜘蛛在他的上方结了网,阳尘和三两个被蜘蛛吸空的苍蝇挂在网上。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