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父亲的耕耘逻辑

2021-12-23叙事散文荒漠逸行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1:17 编辑

要是你对“靠天吃饭”的生活状态没有足够的了解和认识,也许你就不能深刻理解“只问耕耘,不问收获”这句话的原始意义。既然是不考虑收获结果的耕耘,其间付出的……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1:17 编辑 <br /><br /> 要是你对“靠天吃饭”的生活状态没有足够的了解和认识,也许你就不能深刻理解“只问耕耘,不问收获”这句话的原始意义。既然是不考虑收获结果的耕耘,其间付出的心血、汗水,那份执着、坚韧,是可想而知的。面对同样一块地,有的人觉得只要是土地,就能长庄稼,自己就有用武之地。于是马上动手,认真除去杂草,有条有理地安排生产,不管收获是丰厚的还是微薄的,他总是一如既往地辛勤耕耘。也有的人,面对脚下的土地,却先要论证一番,这样杂草丛生的一块地,除草、犁地、种田要耗费多少气力?就是播种了,老天会下雨吗?我最终的收获能和我的投入相符吗?这样,在观望和犹豫中,让岁月蹉跎。有时候,付出汗水的人没有回报的时候,自己还未当初的“明智”而庆幸不已沾沾自喜呢。但我父亲关于耕耘的逻辑却是,自己先要耕耘,收获与否,那是客观条件,只要耕耘在先,希望总是有的。
在我的故乡,农民们耕种水地和旱地。水地因为能够及时浇上水,粮食产量一般来说相对稳定,除非遇上大涝或者大旱。旱地可就不同了,典型的“靠天吃饭”,甚至是“十年九旱”,有的年份,还会出现颗粒无收的现象。不过那都是我们二十多年前的事了,现在,随着进城务工潮流,旱地全部弃耕荒芜了,就是水地,好多的人也放弃耕种,承包给别人了。
从我们记事起一直到十多年前将近二十年间,我们的好多记忆、活动,甚至于生活的依靠,都与土地息息相关。不论是填饱肚子,还是家里的零花钱,包括我们上学学费的一部分,都是靠土地产出。每年父母的主要精力,都集中在土地上。可惜土地的回报,也不一定与你的艰辛付出成正比的。尤其是旱地,一大块地,犁地五六天,种田三四天,拔田五六天,有时候连下进地里的种子都收不回来。要是雨水好一些,麦子长得高,人可以站着拔田,再加上丰收的喜悦让人感觉有无限的体力,连说带笑,轻松愉快,不知不觉麦子就完成收获过程,哗哗流进粮仓了。要是遇见大旱年,四五寸高的麦秆,只好跪在地上或者坐在地上,两只手你来我往,土地僵硬,麦秆勒得人的双手生疼。在这样的情况下,往往没有了欢声笑语,只剩下怨声载道。当然,埋怨也只是埋怨,胳膊扭不过大腿,决定权还是在父亲手中,我们只有腹诽罢了。每当此时,父亲总是说,多收一颗算一颗吧,老天的事情,谁都不知道。农民不种田,还指望什么。只要把种子下到地里,丰收的希望就有。雨水好的年份,不就等于收了几年的吗?哪怕是十年九旱,谁也不知道哪一年不旱。只有春天播种了,才有秋天收获的希望。其实,不管父亲的道理如何,那时候我们总是感觉种旱地极不划算的。谁知道那也只是我们没有站在父亲的立场,也就是整个家庭生活甚至开支的立场。毕竟收获只要超出投入,就能多少贴补家用的。当然这种投入,完全不计人力的。哪怕是今年的希望破灭了,来年还是有盼头的。这都是父亲的逻辑。
最能印证父亲的原则的是,有一年我家承包村上了一块几乎无人问津的旱地,我们都固执地认为,那块地赶紧倒贴承包费都来不及,还有什么指望呢?但父亲说,你们不干,我一个人干。当然,哪怕满腹牢骚,应付差事也要干的,毕竟我们没有扭过他。谁知道到了秋天,一人高的麦秆,足以让我们觉得浑身有使不完的劲。拔下的麦捆堆满地,架子车来来回回,怎么也拉不完似的。金黄的麦粒堆满仓,好多天的日子,我们都沉浸在大获丰收的喜悦中。仅是那一年的收获,平日里贮藏粮食的柜呀、缸呀都不够,专门买来轻便粮仓,足足可以吃上两三年。事后,我们都暗自庆幸,要是父亲也像我们那样想,要是父亲也在耕耘之前,就算计收获,能有那样丰厚的回报吗?看来,没有九年的辛勤劳作,一年的大好机遇你也是没有机会把握的。唯有年年都是不问耕耘,才有年份好的那一年。所以,不管多么贫瘠的土地,有了执着的坚守,就会有满意的回报的。只有空想,没有默默耕耘,是不会让你的希望开花结果的。
父亲的逻辑,总是支撑我们那时候的生活希望和依靠。要是父亲受了我们埋怨和反对的影响,那几年一遇的丰厚回报肯定也是没有的。正是因为我们主观努力在前,靠天靠地顺其自然,才有十年九旱之后的大补偿。因此,人生的事业也是如此。要是老是把取得成就看做追求的目标,老是徘徊在选择时机之中,也许你就会和丰硕的果实失之交臂的;即使结出了果实,也已经失去它天然的甜美。唯有耕耘在前,收获才会不期而遇。要是总是在耕耘之前徘徊,谋划,你就会错过时机。当然,这种只问耕耘,前提是你要脚踏实地学会耕耘。耕耘是主观努力在前。收获是主观努力与客观条件相遇,摩擦出的灿烂火花!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