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上秋风
2021-12-23抒情散文川媚
心上秋风周二七点。起床看手机天气预报14度。今日降温两度。课间时分九点半,太阳照进教室,也照进我的心里。受到太阳的感召,我来到嘉陵江边。气温没有升上来,但阳光照到江面上,深绿的江水如同一块通透的绿宝石,透着神秘莫测的光亮,吸引我走近江水。身……
心上秋风
周二七点。起床看手机天气预报14度。今日降温两度。
课间时分九点半,太阳照进教室,也照进我的心里。受到太阳的感召,我来到嘉陵江边。气温没有升上来,但阳光照到江面上,深绿的江水如同一块通透的绿宝石,透着神秘莫测的光亮,吸引我走近江水。
身后的古城西门,是我每天上班的必经之门,却又是我脑子里的一个盲点。前日有人来找,我居然是在他的反复提示之下,才想起古城西门在学校旁边。现在我们的古城应当是有四个城门了。
西门犀牛这一段,江堤上的公园这时没有什么人,我走下江堤的石级,在水边的水泥路面上走,想到今天说好要盖的一个章,等着一个电话。生活在事务中是十分难受的,但是有什么办法呢:自由总是在枷锁中。
江堤上热烈地开过一季的波斯菊已经衰残,连枝梗也似不见了。如果我对这一切要有所表达,恐怕也只有一声叹息。
阳光从连日堆砌的云层中透出,使我不得不抬起头来,而这个动作立即改变了我的感觉。还有什么比太阳的威力更大呢?好久不到江边来,触目都是干净柔和明亮的新鲜印象。我不禁大为感动,双眼潮湿。
江水不但光亮,而且动荡不已,联翩不断的波浪撞击着我的胸怀,好像它正以本身的激情来唤醒我心灵中沉睡着的激情。江水浩荡不见底。在我所处的离江面不过一米之高的地方看,是一种激荡人心的浩荡。
我感觉自己在悄悄地解词。我看到的江水首先是有着美妙漪沦的荡,然后才是宽阔无际的浩。
大约是风力的缘故吧,今天的江水滚沸激荡。江水的形状,如同一片连一片的瓦,交互着传递那种动感。瓦状的波浪,或者棉花朵似的,鱼鳞似的,云朵似的波浪——天上和人间的事物,有时多么相似啊。
美景娱人。内心潜滋暗长的快乐的波浪,比阳光照耀下的江面上的波浪要好,比云朵好,比鱼鳞好,比棉花好,比瓦片更好,因为快乐在心里是跳荡着的,或者是动荡的,我能感觉到,有一个词可以描述这种快乐感觉:心旌荡漾。
许多在书上遭遇的词,作为词语的时候,没有什么感觉,但是结合现实情景,就特别动人了。浩荡这个词,眼前十分宽阔的这一段叫做白溪濠的江水可以呈现出来。我忽然有些感触:如果一个人缺少激情,可以出门看看江水;看到江水的浩荡,感悟人生的浩荡,生命的河床也会变得浩荡起来。
对岸马鞍形的青青锦屏山,在江面上投下一个动人的女人脊背的影子。太阳正在这山的对岸。天门洞开,恰似李白“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那样的幻像。阳光冲破云层,将一缕缕笔直的光线射向江上的锦屏山。这云霞变幻的天空,一时间在我眼前真是灿烂辉煌,犹如李白诗句“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所描绘的神仙洞府、瑶池仙境,特别是那缕缕太阳光在我心上极为强烈地幻化出霓裳仙人飘飘下凡的情景。
太阳投向江上的无比清晰美丽的光束,或许是我从未见过的,不然我为什么竟然从未描写过,而此刻又大为感动,甚至想到了李白的诗句呢?想到李白的诗句,也就想到他写诗的心境。从宫庭到江湖,一个人在寂寞黑暗的梦境里行走的时候,为什么还能浪漫地歌吟明亮的风景?梦里为他訇然洞开的那个天门,是不是他心目中的理想和光明之门?如果他离开宫庭真的感到了幻灭寂寞,那又何必写下这种元气淋漓的、男性化十足的诗歌呢?
江水的绿,银杏的黄,江面上闪闪烁烁的金光,都让我无比心动。只是不知道为什么,我同时还如此伤感,不断发出新鲜的追问。为什么我不常常到这里来看景呢?是因为我的麻木,还是因为风景的单一?我今天为什么会像一个恋爱中的人,在一切事物中体验忧伤的滋味呢?
我知道自己因为什么,而处于甜蜜的忧伤之中。
因为心里有事。电话再来的时候,事情已经办妥了。我的内心是快乐的。这快乐并没有冲淡我凝结内心好些日子的忧伤。
这凝结不去的忧伤是因为,我遇到了一件自己没有把握的事。
课间去江边的时候,恰好与我的同学和同事小白老师同行。
“熬夜的时候,你看到他在做什么?是不是在看小说呢?”小白老师说。
“不知道。”我说。
“每个人都是有惰性的,领导都要想方设法管员工呢,何况孩子,”小白老师轻描淡写地说,“不然怎么会考不好,现在的考试又不难。”
中午吃饭的时候,我把以上的对话,冷静地转告了家里的读书郎。多少卸掉了一点内心的忧伤。
从江边走回学校的时候,在江堤上与一个准备冬泳的人擦肩而过。过了西门,看到一个打扫银杏叶子的环卫工人,我不禁想着:扫银杏叶对她来说,是不是一件美差。
银杏尤美,虽然已经过了最美的时候。看过同事街拍的银杏。他拍进画面的景中有人。金黄的银杏树下走过情侣,既生动又美好。上午在古城街上也看到好多女子在西街这一段相互拍照,在银杏的金黄叶子中间跳跃招摇——向我摇手打招呼。
银杏的美,要有人欣赏的时候,才会变成一种鼓舞人的力量,变成有内涵的美,因为只是色彩的美确实有些单调。
教研组集体活动的时间,大家说到D老师回家乡的中学教书去了。这让我内心也激荡了一番。逆流回乡,目前对于好多人反倒是一个好的选择,不但工作相对轻松自由,而且待遇也要高一些。
“你要是下乡,要写好多文章哦。”同事说。
我何尝不想。那我将要回到哪个地方去呢?我迷惑了,我喜欢琳琅山,还是老君山呢?我忽然明白,哪个地方我都回不去了,哪里都没有我的家。走出去才能看清我的命运。一个人最好的命运是有归宿感:所在即家。
匆匆写完这几行日记已经凌晨时分。今天忙了一整天,到晚上十点半才下班,居然还有热情坐下来写作,其实是心里压力太大了——好久没有写东西,因为在埋头读书。
晚上在教室里守学生自习,改完作业就又断断续续地读完毛姆的文论集《观点》,收的是小说评论兼有传记色彩的文章。看到他笔下各种生动活泼的作家素描,不禁大为感慨,很想在日记里写两笔自己的观点。结果一打开网页,看看人家对我新近小说的回复,就十分气馁,也心思散漫了。
我对于小说写作没有把握,所以是用足了功夫。为写一篇像模像样的小说,我读完了几本小说论著。写散文也是一样,为了一篇自我的东西,要把自己从他人剥离出来,要研读几本风格比较接近的他人的著作。只不过,散文中的精华是显而易见的,我也能够揣摩得出。而小说对我来说太隔了,读再多也于事无补。重要的是行动起来,就像一个人的游泳课,绝不可能只在陆地上学习理论。要敢于下水——这就是经验。前人的经验无限丰富,没有别人没做过的,只有你不曾想到的,所以你必须,凭想象创造经验。
躺在床上才想到我弄错了一件事:今天看过桌上的台历,看见立冬已经半月,那么显然秋风已经不再了,尽管银杏叶还没有落尽。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错误:既然知道有人冬泳,为什么会在题目上写下秋风两个字呢?但我不想修改题目了,就让它错在那里,提醒我所犯过的错:果然是不知日月!
我知道我无法言说的忧伤是什么,我也知道我无法抗拒的幸福是什么。除了生死,实在没什么好担忧的。
毛姆笔下的有些小说作家,生活和作品有很大的局限,可是依然各自拥有一部分读者。他们极度自我的性情,给他们带来痛苦,但也是他们创作的内因,他们要成为文学名人。他们甚至知道自己在世的时候会默默无闻,却相信自己死后会有一段走红的日子。在这种文学野心之下,他们付出了扎扎实实的努力。底层出身的作家笔下真实而残酷的人生底色,使我的心情也变得黯淡。毛姆坚持说小说是愉悦人的,他又说某些天分不高的人如果不写作的话,生活会平静幸福一些。我想,虽然负有愉悦人的使命,小说作家也不能把自己看作舞台演员,卖力地在作品中扮演各种角色,如果太过沉溺或者太过自恋,把写作和生活混淆起来,那就是十分可怕的糊涂病。
读完毛姆的《观点》,我最想说的是一句英雄所见略同的话。我了解毛姆说的这个情况:有些作家为了文学,可以抛弃一切负担。像歌德抛弃他的爱情,趁着年轻追逐名利,边恋爱边写作他的《少年维特的烦恼》《亲和力》等等作品。当然,这种情况不只有文学名人。从古至今,社会上那些自命不凡的男人,也会十分坦率地为了名利抛弃爱情。当然,女人无法抵抗爱情的诱惑,我们怎么能要求男人抵抗名利的诱惑呢!
有人说散文家的散文不好看,因为太过推敲(或者是太过修饰——这当然不好)。我想这是个不值一驳的谬论。哪一种文体不是经过推敲才能见人?至于一气呵成、如同大白话的大家语言,那也是通过数十年的语言训练,由绚烂而归于平淡,达到返璞归真境界的一种本事。哪有忽然跃出的没有推敲而又绝不肤浅的文章呢?
(2015-11-25)
周二七点。起床看手机天气预报14度。今日降温两度。
课间时分九点半,太阳照进教室,也照进我的心里。受到太阳的感召,我来到嘉陵江边。气温没有升上来,但阳光照到江面上,深绿的江水如同一块通透的绿宝石,透着神秘莫测的光亮,吸引我走近江水。
身后的古城西门,是我每天上班的必经之门,却又是我脑子里的一个盲点。前日有人来找,我居然是在他的反复提示之下,才想起古城西门在学校旁边。现在我们的古城应当是有四个城门了。
西门犀牛这一段,江堤上的公园这时没有什么人,我走下江堤的石级,在水边的水泥路面上走,想到今天说好要盖的一个章,等着一个电话。生活在事务中是十分难受的,但是有什么办法呢:自由总是在枷锁中。
江堤上热烈地开过一季的波斯菊已经衰残,连枝梗也似不见了。如果我对这一切要有所表达,恐怕也只有一声叹息。
阳光从连日堆砌的云层中透出,使我不得不抬起头来,而这个动作立即改变了我的感觉。还有什么比太阳的威力更大呢?好久不到江边来,触目都是干净柔和明亮的新鲜印象。我不禁大为感动,双眼潮湿。
江水不但光亮,而且动荡不已,联翩不断的波浪撞击着我的胸怀,好像它正以本身的激情来唤醒我心灵中沉睡着的激情。江水浩荡不见底。在我所处的离江面不过一米之高的地方看,是一种激荡人心的浩荡。
我感觉自己在悄悄地解词。我看到的江水首先是有着美妙漪沦的荡,然后才是宽阔无际的浩。
大约是风力的缘故吧,今天的江水滚沸激荡。江水的形状,如同一片连一片的瓦,交互着传递那种动感。瓦状的波浪,或者棉花朵似的,鱼鳞似的,云朵似的波浪——天上和人间的事物,有时多么相似啊。
美景娱人。内心潜滋暗长的快乐的波浪,比阳光照耀下的江面上的波浪要好,比云朵好,比鱼鳞好,比棉花好,比瓦片更好,因为快乐在心里是跳荡着的,或者是动荡的,我能感觉到,有一个词可以描述这种快乐感觉:心旌荡漾。
许多在书上遭遇的词,作为词语的时候,没有什么感觉,但是结合现实情景,就特别动人了。浩荡这个词,眼前十分宽阔的这一段叫做白溪濠的江水可以呈现出来。我忽然有些感触:如果一个人缺少激情,可以出门看看江水;看到江水的浩荡,感悟人生的浩荡,生命的河床也会变得浩荡起来。
对岸马鞍形的青青锦屏山,在江面上投下一个动人的女人脊背的影子。太阳正在这山的对岸。天门洞开,恰似李白“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那样的幻像。阳光冲破云层,将一缕缕笔直的光线射向江上的锦屏山。这云霞变幻的天空,一时间在我眼前真是灿烂辉煌,犹如李白诗句“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所描绘的神仙洞府、瑶池仙境,特别是那缕缕太阳光在我心上极为强烈地幻化出霓裳仙人飘飘下凡的情景。
太阳投向江上的无比清晰美丽的光束,或许是我从未见过的,不然我为什么竟然从未描写过,而此刻又大为感动,甚至想到了李白的诗句呢?想到李白的诗句,也就想到他写诗的心境。从宫庭到江湖,一个人在寂寞黑暗的梦境里行走的时候,为什么还能浪漫地歌吟明亮的风景?梦里为他訇然洞开的那个天门,是不是他心目中的理想和光明之门?如果他离开宫庭真的感到了幻灭寂寞,那又何必写下这种元气淋漓的、男性化十足的诗歌呢?
江水的绿,银杏的黄,江面上闪闪烁烁的金光,都让我无比心动。只是不知道为什么,我同时还如此伤感,不断发出新鲜的追问。为什么我不常常到这里来看景呢?是因为我的麻木,还是因为风景的单一?我今天为什么会像一个恋爱中的人,在一切事物中体验忧伤的滋味呢?
我知道自己因为什么,而处于甜蜜的忧伤之中。
因为心里有事。电话再来的时候,事情已经办妥了。我的内心是快乐的。这快乐并没有冲淡我凝结内心好些日子的忧伤。
这凝结不去的忧伤是因为,我遇到了一件自己没有把握的事。
课间去江边的时候,恰好与我的同学和同事小白老师同行。
“熬夜的时候,你看到他在做什么?是不是在看小说呢?”小白老师说。
“不知道。”我说。
“每个人都是有惰性的,领导都要想方设法管员工呢,何况孩子,”小白老师轻描淡写地说,“不然怎么会考不好,现在的考试又不难。”
中午吃饭的时候,我把以上的对话,冷静地转告了家里的读书郎。多少卸掉了一点内心的忧伤。
从江边走回学校的时候,在江堤上与一个准备冬泳的人擦肩而过。过了西门,看到一个打扫银杏叶子的环卫工人,我不禁想着:扫银杏叶对她来说,是不是一件美差。
银杏尤美,虽然已经过了最美的时候。看过同事街拍的银杏。他拍进画面的景中有人。金黄的银杏树下走过情侣,既生动又美好。上午在古城街上也看到好多女子在西街这一段相互拍照,在银杏的金黄叶子中间跳跃招摇——向我摇手打招呼。
银杏的美,要有人欣赏的时候,才会变成一种鼓舞人的力量,变成有内涵的美,因为只是色彩的美确实有些单调。
教研组集体活动的时间,大家说到D老师回家乡的中学教书去了。这让我内心也激荡了一番。逆流回乡,目前对于好多人反倒是一个好的选择,不但工作相对轻松自由,而且待遇也要高一些。
“你要是下乡,要写好多文章哦。”同事说。
我何尝不想。那我将要回到哪个地方去呢?我迷惑了,我喜欢琳琅山,还是老君山呢?我忽然明白,哪个地方我都回不去了,哪里都没有我的家。走出去才能看清我的命运。一个人最好的命运是有归宿感:所在即家。
匆匆写完这几行日记已经凌晨时分。今天忙了一整天,到晚上十点半才下班,居然还有热情坐下来写作,其实是心里压力太大了——好久没有写东西,因为在埋头读书。
晚上在教室里守学生自习,改完作业就又断断续续地读完毛姆的文论集《观点》,收的是小说评论兼有传记色彩的文章。看到他笔下各种生动活泼的作家素描,不禁大为感慨,很想在日记里写两笔自己的观点。结果一打开网页,看看人家对我新近小说的回复,就十分气馁,也心思散漫了。
我对于小说写作没有把握,所以是用足了功夫。为写一篇像模像样的小说,我读完了几本小说论著。写散文也是一样,为了一篇自我的东西,要把自己从他人剥离出来,要研读几本风格比较接近的他人的著作。只不过,散文中的精华是显而易见的,我也能够揣摩得出。而小说对我来说太隔了,读再多也于事无补。重要的是行动起来,就像一个人的游泳课,绝不可能只在陆地上学习理论。要敢于下水——这就是经验。前人的经验无限丰富,没有别人没做过的,只有你不曾想到的,所以你必须,凭想象创造经验。
躺在床上才想到我弄错了一件事:今天看过桌上的台历,看见立冬已经半月,那么显然秋风已经不再了,尽管银杏叶还没有落尽。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错误:既然知道有人冬泳,为什么会在题目上写下秋风两个字呢?但我不想修改题目了,就让它错在那里,提醒我所犯过的错:果然是不知日月!
我知道我无法言说的忧伤是什么,我也知道我无法抗拒的幸福是什么。除了生死,实在没什么好担忧的。
毛姆笔下的有些小说作家,生活和作品有很大的局限,可是依然各自拥有一部分读者。他们极度自我的性情,给他们带来痛苦,但也是他们创作的内因,他们要成为文学名人。他们甚至知道自己在世的时候会默默无闻,却相信自己死后会有一段走红的日子。在这种文学野心之下,他们付出了扎扎实实的努力。底层出身的作家笔下真实而残酷的人生底色,使我的心情也变得黯淡。毛姆坚持说小说是愉悦人的,他又说某些天分不高的人如果不写作的话,生活会平静幸福一些。我想,虽然负有愉悦人的使命,小说作家也不能把自己看作舞台演员,卖力地在作品中扮演各种角色,如果太过沉溺或者太过自恋,把写作和生活混淆起来,那就是十分可怕的糊涂病。
读完毛姆的《观点》,我最想说的是一句英雄所见略同的话。我了解毛姆说的这个情况:有些作家为了文学,可以抛弃一切负担。像歌德抛弃他的爱情,趁着年轻追逐名利,边恋爱边写作他的《少年维特的烦恼》《亲和力》等等作品。当然,这种情况不只有文学名人。从古至今,社会上那些自命不凡的男人,也会十分坦率地为了名利抛弃爱情。当然,女人无法抵抗爱情的诱惑,我们怎么能要求男人抵抗名利的诱惑呢!
有人说散文家的散文不好看,因为太过推敲(或者是太过修饰——这当然不好)。我想这是个不值一驳的谬论。哪一种文体不是经过推敲才能见人?至于一气呵成、如同大白话的大家语言,那也是通过数十年的语言训练,由绚烂而归于平淡,达到返璞归真境界的一种本事。哪有忽然跃出的没有推敲而又绝不肤浅的文章呢?
(2015-11-25)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