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修行路
2021-12-23叙事散文李志文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1:36 编辑
漫漫修行路前几日传来消息说杨普劳去世了,那是个烈日当空的盛夏中午,杨普劳安静地躺在她亲手开辟的一截山路上。她死前没有留下只……
漫漫修行路前几日传来消息说杨普劳去世了,那是个烈日当空的盛夏中午,杨普劳安静地躺在她亲手开辟的一截山路上。她死前没有留下只……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1:36 编辑 <br /><br /> 漫漫修行路
前几日传来消息说杨普劳去世了,那是个烈日当空的盛夏中午,杨普劳安静地躺在她亲手开辟的一截山路上。她死前没有留下只言片语,也没有穿上一套完整的衣裳,依旧是开山时的模样:两条裤脚一长一短地卷着,上身仅穿一件吸满了汉水的衬衫,汉水把垂得满脸的银发粘得更紧。成群的乌鸦在尸体上面低低地飞着,边飞边“啊——啊”地哀叫着,始终没有一只苍蝇或蚊子能够接近这具就要发臭的尸体。
杨普劳一生没有留下任何亲人,死后是他的干儿子阿远来收的尸。入葬后的第三天晚上,阿远在梦中与杨普劳重逢了,他说他差点认不出杨普劳。他看到杨普劳穿一身洁净干爽的衣裳骑在一头白鹿上,头顶上飞着好多白鹤,清澈的泉水周围开满了无数鲜花,微风吹起,花儿越发鲜艳,杨普劳的笑容越来越灿烂。阿远从梦中醒来,感觉那笑容还未散去,感觉此时并非盛夏而正是春天的黎明,周围处处鸟语花香。
看到成群保护着她的乌鸦,再听了阿远讲述他的梦境,很多人都说:杨普劳终于如愿了。
我相信他们说这句话时是发自内心的,早在杨普劳开山铺路的时候就有一些人一遇到她就会安慰她说:你就安心铺路吧,你终究能如愿的,有什么困难就来找我,你的米吃完了吗?面粉还有吗?香油够不够?这些话我听到过好多次,因为这不是某个人说的,几乎所有跟她相识并知道内情的人都会说这番话,虽然各人说的有些微出入,但都是在表达同一个意思。每当别人这样说的时候,杨普劳总是感激地笑了笑,继续顶着烈日擦着汗干活。
她是一个修行者,过的日子比苦行僧还要苦。自从她出来挖路后,多半用野果野菜来维持这个只剩下骨架的躯体,穿的衣物都是捡别人剩下的;至于大米、面粉、香油等也几乎没再享用过,但她总会对别人说她过得很好,她家里应有尽有。极少去她住处的人们信以为真,渐渐的就不再询问这些情况。她也几乎没再回去过,只管一心一意地修行,才会在修行圆满之日引来成群的乌鸦护住这个用野果野菜维持着的洁净的肉身,才会使她得以向世人验明了一个修行者的正身,才会使阿远做那个甜美的梦,才会最终换得那句由衷的赞叹:杨普劳终于如愿了。
杨普劳住在我们邻村两个纳西语称“贼昧耽”(意即喊魂场)和“舵记耽”(把魂喊回后烧一个稻草人以示送魂的地方)的魂场中间的一所木楞房里,这所木楞房是喊魂后到送魂前的时间段内为死者守魂的地方,阴气较重,以往的守魂者一旦过了“舵记”夜就立即离开,平素里更不会来。杨普劳在第二个丈夫死后彻底没了家,开始了寄人篱下的生活,可她发现,只要一回到这所为丈夫守魂的木楞房里就夜夜都能与丈夫重逢,尤其是病重的那次就是在那里挺过来的,她说那里才是她真正的家,所以大家也都认为那里就是她的家。实际上,杨普劳居住在木楞房里的时日甚少,一生中也就住过那么几次,且每次都只是短短数日。她最先有自己的家,后来住在主人家,修行后又在山上四处为家,所以木楞房这个家其实是名不副实的。
杨普劳在修行之前人称“杨娘娘”(阿姨之意),是我一个同校同学家的帮工,她挑水,喂猪,砍柴,扫地样样不误;不知疲倦的杨娘娘还经常边干活边唱歌,繁重的农活一天天压缩着她的躯体,也压缩了她的嗓子,但无法压住她那随处迸发的音乐灵感。那时我放学回家走山路时总是很远就能看见她背着一捆柴唱着“古气”,那声音哀伤婉转,满含沧桑,仿佛在阐述着一个人坎坷的一生。时间一久,每次我走到杨娘娘背柴回家必经的路口时竟然习惯性地等在那里,杨娘娘也因此教过我一些简单的即兴唱词,最有趣的是那次同学打架时的唱词。那天两个同学为了一支铅笔打了起来且越打越凶,无奈的老师在劝架无效后用一根细竹棍狠狠地打了其中一个,另外那个就顿时吓破了胆,回到座位上安静地坐着了。我看了这一幕唱起杨娘娘教我的一句“古气”,汉语大意为:主人打了右边的牛,左边的牛就害怕了。在场的同学一阵轰笑。多年后,当一些忙于商场盈利的人见到正在挖土的杨娘娘总会轻蔑地说“这个疯女人”时,我才体会到杨娘娘的无奈。
我记得学那唱词是在一个下午,田间犁着一对牛(俗称双牛),只见这两头牛不听主人使唤到处乱走,主人就打了其中一头,另一头立刻就主动走回犁沟里。杨娘娘就是见了这一幕才教我那句“古气”的,她当时还说过:你要牢记这句,以后会用得到。我明白,那些跳跃在功利浪尖上的正常人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体会到杨娘娘的用意的,在他们眼里,杨娘娘永远只是个“疯女人”,这“另一头牛”是不可能有丝毫觉悟的。
说到杨娘娘的修行,其实跟我也有一定的关系,至少是我讲的那些神奇的事件对她修行的决心起了催化作用,所以我对杨娘娘怀有一份歉意。然而她总会说她不怪我,就算没有这个催化剂她也一样会走上修行之路,因为,她爱她的丈夫,她的丈夫也爱她,她们这两只同线的蚂蚱也只能选择相爱,选择永不分离。
那时我一个表叔家的邻居有一个具通天彻地之本领的和姓东巴,有一晚他家来了几个巫师,言道要跟和东巴一决法力。他们在院子里烧起大火,用舌头把烧得透红的犁铧片来去自如地舔着,到了三更天还是耀武扬威不肯离去,无奈的和东巴用竹篮打了一篮水,还用菜刀把水分成大小相同的四块,那几个巫师终于认输离去。
我就把我所看到的这一切都讲给了杨娘娘,杨娘娘对我的说法深信不疑并满怀希望,因为知道了这个消息,盼夫心切的她就不仅再满足于和丈夫梦里的重逢,她要借助神力随时和丈夫相见,她要真正做到让丈夫虽死犹生,她把这个希望寄托在法力高强的和东巴身上,于是她请求我带她去见和东巴要和东巴为她和丈夫通灵。我答应她等假期到了就带她去,可是假期未到和东巴就去世了。我有些时候会想,如果我当时能为杨娘娘完成了心愿,她也许就不会为了这个愿望付出如此巨大的代价了,尽管杨娘娘认定修行之路势在必行。
我把和东巴去世的消息告诉了杨娘娘,一脸失望的杨娘娘却突然想起与丈夫梦里团圆的那所木楞房,她想在自己生命垂危的时候就是从那里挺过来的,这次丈夫也一定会给她指点迷津。她果然又与丈夫重逢,并且这回丈夫明确告诉她:神国的路上已挤满了寻夫的人,要想如愿,唯一的办法就是自己开辟一条通向神国的路,只要是飘散着檀香味的地方,你就要开山铺路,待到修行圆满之时便是你我重聚之日。
第二天,杨娘娘就向主人辞了工,从此正式走上她那漫漫无际的修行之路,直到以死亡为标志的圆满修行。
在我记忆中,最常见的就是她在山上挖路时的那个疲惫的模样,每回坐下来跟我闲聊时,她都会习惯性地把一长一短的裤角拉得尽量整齐,又拍了拍吸满了汉水的衬衫,再把垂下的银发往上理了理,最后把锄头横放在地上坐下。看到她的样子,我就会想起我的愧疚,所以我曾几次对她略表歉意,但每次这份歉意她都收到享不到。有一年的清明节过后,我趁上学顺路给她带上一块糯米饼,她舍不得吃就包了起来,到了晚上准备吃的时候一不留神被一个牧童抢走了,疲惫的杨娘娘无法追上牧童只好自认倒霉;还有一次是中秋节后,我又给杨娘娘带上一小块月饼,她又舍不得吃,结果被附近的狗叼走了;最后一次是几个梨,那次是我害了她,我随意把梨放到斜坡上,那些梨就全部滚了下去,杨娘娘拼命追到斜坡下捡了回来,却在中途扭了脚。这回我也对她埋怨起来:杨娘娘你真是命苦,为什么两块饼不是被抢就是被叼,吃几个犁也要扭伤了脚。
杨娘娘叹了口气说:是啊,可是我命苦又何止这些呢,想我六岁死了父亲,八岁又没了母亲,第一个丈夫又嫌我生了个女儿对我不是打就是骂,可是我唯一的女儿才几个月又病死了,我好不容易遇上第二个丈夫,他对我体贴倍至,却在跑马帮的时候摔下悬崖,你说我的命怎么就这么苦呢!
杨娘娘说这番话时总是那么哀伤又婉转,就像她的“古气”一样诉说着不幸的一生,可是我发现杨娘娘并没有对我讲起她第一任丈夫现在何处,后来才知道那头牛替天行道的事件就发生在她们家。
这件事情到处流传,妇孺皆知。说一个醉汉有个贤惠善良的妻子,但因妻子生了个女儿,他经常虐待妻子,拳打脚踢是常事了,但有一次竟发狂到把妻子吊起来用牛鞭子抽打,妻子难以忍受这种非人的折磨就要咬舌自尽,突然家里的那头耕牛挣断绳子奔出把那恶汉追得满院子转,那恶汉爬上梯子想躲到猪圈楼上,当他爬到最后一梯时,牛把梯子撞断,恶汉全身平平地摔到地上,当场吐血死亡。
杨娘娘不但不记丈夫的仇,反而到处借钱为他办了后事,她起初就是因为要还债才来我那同学家里打短工的,后来第二个丈夫也死,杨娘娘卖了所有东西葬了他,最后走投无路又回来做长工,不要求主人开钱,管吃管住就行。
听说第二个丈夫也是个孤儿,他与杨娘娘是这个世界上对方的唯一亲人,所以彼此都无比珍惜这段感情。有一次杨娘娘重病,他四处求医无效,最后竟然自己试药差点害了性命。这事要不是杨娘娘亲自讲给我,我就全当这种是影视剧里的情节。其实在真爱面前,他也和影视剧的演员一样是个“疯子”,而且这种毫无演技的“疯”比那些演员要更彻底也更真实,所以杨娘娘为了这个“疯男人”走上了修行之路,后来也就变成了不折不扣的“疯女人”。
第二个丈夫死后,杨娘娘也曾想一死了之跟了去,但丈夫夜夜在梦里劝她不要去死,否则到了神国也不会理她,孤苦伶仃的杨娘娘又因此寄人篱下了好多年,直到认识阿远。那年巫师卜到杨娘娘的主人家也就是我那同学家邻居一个叫阿远的孤儿命太硬,需要找干爹或干妈寄名,阿远依照指示四处求寄,终因被怀疑命硬怕连累到自己而无人答应,此时历尽磨难的杨娘娘顿生怜悯,便给他赐名,阿远顺理成章地成了她的干儿子,杨娘娘直到此时才重新有了个名义上的亲人。但阿远后来成了家,家庭负担极重,根本无力顾及这个没有血缘的亲人,所以在杨娘娘病重时尽心尽力地照顾,到最后替杨娘娘收尸办后事也算难得了,何况杨娘娘终究会决定修行。
杨娘娘经常借牛救人命之事教诲我,要爱惜任何一种生命,只要是生命就有灵性,就像那头牛一样。杨娘娘的教诲使我对动物有一种隐隐的爱惜和敬畏,甚至我曾一度有吃素的念头,但是我这个所谓正常人终究没有杨娘娘这个“疯女人”的境界,经常是用同一张嘴一边吃着肉一边宣传着吃素的功德,这种自相矛盾的行为使我从内心深处看到了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疯”,相反,什么样的人才一生只有一个信念,真正做到完全清醒。
修行了几年后,整座山上都隐约留下杨娘娘所开的路径。杨娘娘因对生命的爱惜,虽说开山铺路却从未砍过一棵树,她的锄头总是挖向没有树的地方,所以路就变得曲曲折折,虽对森林环境造不成影响,却也起不到实际作用。但她习惯做一件事,就是把沿途的枯树枝和松子球堆积在一起,假期时小伙伴们就专门把它们捡回去,在大人面前有无限成就感,回到学校时,家长会上,家长总是争先恐后地向老师介绍他们的孩子假期里是如何勤快,如何能干。久之,小伙伴们就称她为杨普劳(普劳即纳西语佛祖或菩萨之意),后来所有人也都这么叫了。
我因为她曾教过我唱“古气”,又因为经常和她见面聊天,相比之下对她多了一份亲切,多数时候也就叫她一声亲切的“娘娘”,和别人在一起时又叫她杨普劳。可能是她也感觉到那份亲切,我发现她更希望我一如既往地叫她“杨娘娘”。但在我心里,不管是“娘娘”还是“普劳”,都不能动摇我对她发自内心的这份敬重,她没有读过一天书,但对丈夫的深情却足以使那些教人夫妻恩爱的道理一句句黯然失色。杨娘娘死了两个丈夫后,虽饱受沧桑却依旧不失当年的妩媚,求婚者接二连三,但她不为所动,甚至有一次更深情到戏剧化。那次阿远送她回那所木楞房实属无奈之举,杨娘娘一病不起,阿远也尽了力给她看病,但都不见起色,杨娘娘说她担心死后见不着他丈夫,她要回木楞房里,那里才是她的家,这样每晚都可以和丈夫重逢。送回木楞房的第七天,杨娘娘奇迹般地好了,说是丈夫每晚都鼓励她挺住,她就真挺过来了。
我曾把这件事讲给同事们听,他们不信,理由是那破房子里又没有神丹妙药,如何能信?我知道他们所谓的神丹妙药永远指那些有化学成分的药品,他们不知道“神学”背后暗藏的那种叫爱情的力量有时也是可以转化为神丹妙药的。
杨娘娘就是靠这种神丹妙药支撑着一生的信念,就是靠这种神丹妙药使这个世俗眼里的“疯女人”保持了绝对的清醒,就是靠这种神丹妙药,纵使时光流走,纵使历尽沧桑,依然使她怀有一颗炽热且浪漫的心。我最后一次见到杨娘娘大约是前年的一个夏天,此时她修行已整整十二年了。我本来没注意,但是听到了她的歌声就沿着歌声的方向找到了她,她正在满含深情地唱一曲《游舞调》(纳西调子汉语音译):
舞鲁游臭国,游臭游思国,思国举美尼。
的国美忑国,吃国冷肯怒,巴子么子字,忑几么依字,忑国么踏字。
尼国美忑国,忑国冷肯怒,忑几依忍拉,巴仔么子字,忑国么踏字。
思国美忑国,忑国冷肯怒,巴美子仔忍,忑几依忍拉,擦排冷喝本,拉徐沾弱本,么瀑哈固勾,么留拿固勾,忑到么饶勾,巴仔么比古,巴料么号古,吃国高有字,吃国游冷本。
《游舞调》歌词汉语大意:玉龙有三国。走到第一国,没有花和树,没有泉和溪,这国不能去;走到第二国,虽有泉和溪,没有花和树,这国不能去;走到第三国,有了泉和溪,有了花和树,还有鹿和虎,花鹿当耕牛,红虎当骏马,还有秀山水,没有苍蝇飞,没有蚊子叫,庄稼也丰收,不耕也会长,不灌也能绿,我就去这国。
她唱了一遍又一遍,字字句句满含真情又不一份失深深的浪漫。我知道杨娘娘一路艰辛,从孤儿到寄人篱下再到一路修行,的确是从这第一国沿着自己开辟的路径,曲曲折折走过来的。
她唱歌时不断地望向眼前一个平坦又开阔的地段,那里树木长得有序,她一路挖过去也可以不用去砍一棵,不会因为让着树挖而变得曲曲折折;再看看土质又比较松,挖起来很容易,她觉得再挖过去就直到第三国了,她的愿望就要实现了。
现在想起这首《游舞调》,再想想成群的乌鸦和阿远的梦境,我也要说一句:杨娘娘终于如愿了。
还记得那日她唱歌时正值傍晚,夕阳热情地照耀着山上成千上万的野花,成群的鸟儿也和杨娘娘一样唱着歌回家,它们在天空中时飞得非常零乱,但接近各自的“家”时又井然有序,它们似乎也明白,家就近在眼前。
前几日传来消息说杨普劳去世了,那是个烈日当空的盛夏中午,杨普劳安静地躺在她亲手开辟的一截山路上。她死前没有留下只言片语,也没有穿上一套完整的衣裳,依旧是开山时的模样:两条裤脚一长一短地卷着,上身仅穿一件吸满了汉水的衬衫,汉水把垂得满脸的银发粘得更紧。成群的乌鸦在尸体上面低低地飞着,边飞边“啊——啊”地哀叫着,始终没有一只苍蝇或蚊子能够接近这具就要发臭的尸体。
杨普劳一生没有留下任何亲人,死后是他的干儿子阿远来收的尸。入葬后的第三天晚上,阿远在梦中与杨普劳重逢了,他说他差点认不出杨普劳。他看到杨普劳穿一身洁净干爽的衣裳骑在一头白鹿上,头顶上飞着好多白鹤,清澈的泉水周围开满了无数鲜花,微风吹起,花儿越发鲜艳,杨普劳的笑容越来越灿烂。阿远从梦中醒来,感觉那笑容还未散去,感觉此时并非盛夏而正是春天的黎明,周围处处鸟语花香。
看到成群保护着她的乌鸦,再听了阿远讲述他的梦境,很多人都说:杨普劳终于如愿了。
我相信他们说这句话时是发自内心的,早在杨普劳开山铺路的时候就有一些人一遇到她就会安慰她说:你就安心铺路吧,你终究能如愿的,有什么困难就来找我,你的米吃完了吗?面粉还有吗?香油够不够?这些话我听到过好多次,因为这不是某个人说的,几乎所有跟她相识并知道内情的人都会说这番话,虽然各人说的有些微出入,但都是在表达同一个意思。每当别人这样说的时候,杨普劳总是感激地笑了笑,继续顶着烈日擦着汗干活。
她是一个修行者,过的日子比苦行僧还要苦。自从她出来挖路后,多半用野果野菜来维持这个只剩下骨架的躯体,穿的衣物都是捡别人剩下的;至于大米、面粉、香油等也几乎没再享用过,但她总会对别人说她过得很好,她家里应有尽有。极少去她住处的人们信以为真,渐渐的就不再询问这些情况。她也几乎没再回去过,只管一心一意地修行,才会在修行圆满之日引来成群的乌鸦护住这个用野果野菜维持着的洁净的肉身,才会使她得以向世人验明了一个修行者的正身,才会使阿远做那个甜美的梦,才会最终换得那句由衷的赞叹:杨普劳终于如愿了。
杨普劳住在我们邻村两个纳西语称“贼昧耽”(意即喊魂场)和“舵记耽”(把魂喊回后烧一个稻草人以示送魂的地方)的魂场中间的一所木楞房里,这所木楞房是喊魂后到送魂前的时间段内为死者守魂的地方,阴气较重,以往的守魂者一旦过了“舵记”夜就立即离开,平素里更不会来。杨普劳在第二个丈夫死后彻底没了家,开始了寄人篱下的生活,可她发现,只要一回到这所为丈夫守魂的木楞房里就夜夜都能与丈夫重逢,尤其是病重的那次就是在那里挺过来的,她说那里才是她真正的家,所以大家也都认为那里就是她的家。实际上,杨普劳居住在木楞房里的时日甚少,一生中也就住过那么几次,且每次都只是短短数日。她最先有自己的家,后来住在主人家,修行后又在山上四处为家,所以木楞房这个家其实是名不副实的。
杨普劳在修行之前人称“杨娘娘”(阿姨之意),是我一个同校同学家的帮工,她挑水,喂猪,砍柴,扫地样样不误;不知疲倦的杨娘娘还经常边干活边唱歌,繁重的农活一天天压缩着她的躯体,也压缩了她的嗓子,但无法压住她那随处迸发的音乐灵感。那时我放学回家走山路时总是很远就能看见她背着一捆柴唱着“古气”,那声音哀伤婉转,满含沧桑,仿佛在阐述着一个人坎坷的一生。时间一久,每次我走到杨娘娘背柴回家必经的路口时竟然习惯性地等在那里,杨娘娘也因此教过我一些简单的即兴唱词,最有趣的是那次同学打架时的唱词。那天两个同学为了一支铅笔打了起来且越打越凶,无奈的老师在劝架无效后用一根细竹棍狠狠地打了其中一个,另外那个就顿时吓破了胆,回到座位上安静地坐着了。我看了这一幕唱起杨娘娘教我的一句“古气”,汉语大意为:主人打了右边的牛,左边的牛就害怕了。在场的同学一阵轰笑。多年后,当一些忙于商场盈利的人见到正在挖土的杨娘娘总会轻蔑地说“这个疯女人”时,我才体会到杨娘娘的无奈。
我记得学那唱词是在一个下午,田间犁着一对牛(俗称双牛),只见这两头牛不听主人使唤到处乱走,主人就打了其中一头,另一头立刻就主动走回犁沟里。杨娘娘就是见了这一幕才教我那句“古气”的,她当时还说过:你要牢记这句,以后会用得到。我明白,那些跳跃在功利浪尖上的正常人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体会到杨娘娘的用意的,在他们眼里,杨娘娘永远只是个“疯女人”,这“另一头牛”是不可能有丝毫觉悟的。
说到杨娘娘的修行,其实跟我也有一定的关系,至少是我讲的那些神奇的事件对她修行的决心起了催化作用,所以我对杨娘娘怀有一份歉意。然而她总会说她不怪我,就算没有这个催化剂她也一样会走上修行之路,因为,她爱她的丈夫,她的丈夫也爱她,她们这两只同线的蚂蚱也只能选择相爱,选择永不分离。
那时我一个表叔家的邻居有一个具通天彻地之本领的和姓东巴,有一晚他家来了几个巫师,言道要跟和东巴一决法力。他们在院子里烧起大火,用舌头把烧得透红的犁铧片来去自如地舔着,到了三更天还是耀武扬威不肯离去,无奈的和东巴用竹篮打了一篮水,还用菜刀把水分成大小相同的四块,那几个巫师终于认输离去。
我就把我所看到的这一切都讲给了杨娘娘,杨娘娘对我的说法深信不疑并满怀希望,因为知道了这个消息,盼夫心切的她就不仅再满足于和丈夫梦里的重逢,她要借助神力随时和丈夫相见,她要真正做到让丈夫虽死犹生,她把这个希望寄托在法力高强的和东巴身上,于是她请求我带她去见和东巴要和东巴为她和丈夫通灵。我答应她等假期到了就带她去,可是假期未到和东巴就去世了。我有些时候会想,如果我当时能为杨娘娘完成了心愿,她也许就不会为了这个愿望付出如此巨大的代价了,尽管杨娘娘认定修行之路势在必行。
我把和东巴去世的消息告诉了杨娘娘,一脸失望的杨娘娘却突然想起与丈夫梦里团圆的那所木楞房,她想在自己生命垂危的时候就是从那里挺过来的,这次丈夫也一定会给她指点迷津。她果然又与丈夫重逢,并且这回丈夫明确告诉她:神国的路上已挤满了寻夫的人,要想如愿,唯一的办法就是自己开辟一条通向神国的路,只要是飘散着檀香味的地方,你就要开山铺路,待到修行圆满之时便是你我重聚之日。
第二天,杨娘娘就向主人辞了工,从此正式走上她那漫漫无际的修行之路,直到以死亡为标志的圆满修行。
在我记忆中,最常见的就是她在山上挖路时的那个疲惫的模样,每回坐下来跟我闲聊时,她都会习惯性地把一长一短的裤角拉得尽量整齐,又拍了拍吸满了汉水的衬衫,再把垂下的银发往上理了理,最后把锄头横放在地上坐下。看到她的样子,我就会想起我的愧疚,所以我曾几次对她略表歉意,但每次这份歉意她都收到享不到。有一年的清明节过后,我趁上学顺路给她带上一块糯米饼,她舍不得吃就包了起来,到了晚上准备吃的时候一不留神被一个牧童抢走了,疲惫的杨娘娘无法追上牧童只好自认倒霉;还有一次是中秋节后,我又给杨娘娘带上一小块月饼,她又舍不得吃,结果被附近的狗叼走了;最后一次是几个梨,那次是我害了她,我随意把梨放到斜坡上,那些梨就全部滚了下去,杨娘娘拼命追到斜坡下捡了回来,却在中途扭了脚。这回我也对她埋怨起来:杨娘娘你真是命苦,为什么两块饼不是被抢就是被叼,吃几个犁也要扭伤了脚。
杨娘娘叹了口气说:是啊,可是我命苦又何止这些呢,想我六岁死了父亲,八岁又没了母亲,第一个丈夫又嫌我生了个女儿对我不是打就是骂,可是我唯一的女儿才几个月又病死了,我好不容易遇上第二个丈夫,他对我体贴倍至,却在跑马帮的时候摔下悬崖,你说我的命怎么就这么苦呢!
杨娘娘说这番话时总是那么哀伤又婉转,就像她的“古气”一样诉说着不幸的一生,可是我发现杨娘娘并没有对我讲起她第一任丈夫现在何处,后来才知道那头牛替天行道的事件就发生在她们家。
这件事情到处流传,妇孺皆知。说一个醉汉有个贤惠善良的妻子,但因妻子生了个女儿,他经常虐待妻子,拳打脚踢是常事了,但有一次竟发狂到把妻子吊起来用牛鞭子抽打,妻子难以忍受这种非人的折磨就要咬舌自尽,突然家里的那头耕牛挣断绳子奔出把那恶汉追得满院子转,那恶汉爬上梯子想躲到猪圈楼上,当他爬到最后一梯时,牛把梯子撞断,恶汉全身平平地摔到地上,当场吐血死亡。
杨娘娘不但不记丈夫的仇,反而到处借钱为他办了后事,她起初就是因为要还债才来我那同学家里打短工的,后来第二个丈夫也死,杨娘娘卖了所有东西葬了他,最后走投无路又回来做长工,不要求主人开钱,管吃管住就行。
听说第二个丈夫也是个孤儿,他与杨娘娘是这个世界上对方的唯一亲人,所以彼此都无比珍惜这段感情。有一次杨娘娘重病,他四处求医无效,最后竟然自己试药差点害了性命。这事要不是杨娘娘亲自讲给我,我就全当这种是影视剧里的情节。其实在真爱面前,他也和影视剧的演员一样是个“疯子”,而且这种毫无演技的“疯”比那些演员要更彻底也更真实,所以杨娘娘为了这个“疯男人”走上了修行之路,后来也就变成了不折不扣的“疯女人”。
第二个丈夫死后,杨娘娘也曾想一死了之跟了去,但丈夫夜夜在梦里劝她不要去死,否则到了神国也不会理她,孤苦伶仃的杨娘娘又因此寄人篱下了好多年,直到认识阿远。那年巫师卜到杨娘娘的主人家也就是我那同学家邻居一个叫阿远的孤儿命太硬,需要找干爹或干妈寄名,阿远依照指示四处求寄,终因被怀疑命硬怕连累到自己而无人答应,此时历尽磨难的杨娘娘顿生怜悯,便给他赐名,阿远顺理成章地成了她的干儿子,杨娘娘直到此时才重新有了个名义上的亲人。但阿远后来成了家,家庭负担极重,根本无力顾及这个没有血缘的亲人,所以在杨娘娘病重时尽心尽力地照顾,到最后替杨娘娘收尸办后事也算难得了,何况杨娘娘终究会决定修行。
杨娘娘经常借牛救人命之事教诲我,要爱惜任何一种生命,只要是生命就有灵性,就像那头牛一样。杨娘娘的教诲使我对动物有一种隐隐的爱惜和敬畏,甚至我曾一度有吃素的念头,但是我这个所谓正常人终究没有杨娘娘这个“疯女人”的境界,经常是用同一张嘴一边吃着肉一边宣传着吃素的功德,这种自相矛盾的行为使我从内心深处看到了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疯”,相反,什么样的人才一生只有一个信念,真正做到完全清醒。
修行了几年后,整座山上都隐约留下杨娘娘所开的路径。杨娘娘因对生命的爱惜,虽说开山铺路却从未砍过一棵树,她的锄头总是挖向没有树的地方,所以路就变得曲曲折折,虽对森林环境造不成影响,却也起不到实际作用。但她习惯做一件事,就是把沿途的枯树枝和松子球堆积在一起,假期时小伙伴们就专门把它们捡回去,在大人面前有无限成就感,回到学校时,家长会上,家长总是争先恐后地向老师介绍他们的孩子假期里是如何勤快,如何能干。久之,小伙伴们就称她为杨普劳(普劳即纳西语佛祖或菩萨之意),后来所有人也都这么叫了。
我因为她曾教过我唱“古气”,又因为经常和她见面聊天,相比之下对她多了一份亲切,多数时候也就叫她一声亲切的“娘娘”,和别人在一起时又叫她杨普劳。可能是她也感觉到那份亲切,我发现她更希望我一如既往地叫她“杨娘娘”。但在我心里,不管是“娘娘”还是“普劳”,都不能动摇我对她发自内心的这份敬重,她没有读过一天书,但对丈夫的深情却足以使那些教人夫妻恩爱的道理一句句黯然失色。杨娘娘死了两个丈夫后,虽饱受沧桑却依旧不失当年的妩媚,求婚者接二连三,但她不为所动,甚至有一次更深情到戏剧化。那次阿远送她回那所木楞房实属无奈之举,杨娘娘一病不起,阿远也尽了力给她看病,但都不见起色,杨娘娘说她担心死后见不着他丈夫,她要回木楞房里,那里才是她的家,这样每晚都可以和丈夫重逢。送回木楞房的第七天,杨娘娘奇迹般地好了,说是丈夫每晚都鼓励她挺住,她就真挺过来了。
我曾把这件事讲给同事们听,他们不信,理由是那破房子里又没有神丹妙药,如何能信?我知道他们所谓的神丹妙药永远指那些有化学成分的药品,他们不知道“神学”背后暗藏的那种叫爱情的力量有时也是可以转化为神丹妙药的。
杨娘娘就是靠这种神丹妙药支撑着一生的信念,就是靠这种神丹妙药使这个世俗眼里的“疯女人”保持了绝对的清醒,就是靠这种神丹妙药,纵使时光流走,纵使历尽沧桑,依然使她怀有一颗炽热且浪漫的心。我最后一次见到杨娘娘大约是前年的一个夏天,此时她修行已整整十二年了。我本来没注意,但是听到了她的歌声就沿着歌声的方向找到了她,她正在满含深情地唱一曲《游舞调》(纳西调子汉语音译):
舞鲁游臭国,游臭游思国,思国举美尼。
的国美忑国,吃国冷肯怒,巴子么子字,忑几么依字,忑国么踏字。
尼国美忑国,忑国冷肯怒,忑几依忍拉,巴仔么子字,忑国么踏字。
思国美忑国,忑国冷肯怒,巴美子仔忍,忑几依忍拉,擦排冷喝本,拉徐沾弱本,么瀑哈固勾,么留拿固勾,忑到么饶勾,巴仔么比古,巴料么号古,吃国高有字,吃国游冷本。
《游舞调》歌词汉语大意:玉龙有三国。走到第一国,没有花和树,没有泉和溪,这国不能去;走到第二国,虽有泉和溪,没有花和树,这国不能去;走到第三国,有了泉和溪,有了花和树,还有鹿和虎,花鹿当耕牛,红虎当骏马,还有秀山水,没有苍蝇飞,没有蚊子叫,庄稼也丰收,不耕也会长,不灌也能绿,我就去这国。
她唱了一遍又一遍,字字句句满含真情又不一份失深深的浪漫。我知道杨娘娘一路艰辛,从孤儿到寄人篱下再到一路修行,的确是从这第一国沿着自己开辟的路径,曲曲折折走过来的。
她唱歌时不断地望向眼前一个平坦又开阔的地段,那里树木长得有序,她一路挖过去也可以不用去砍一棵,不会因为让着树挖而变得曲曲折折;再看看土质又比较松,挖起来很容易,她觉得再挖过去就直到第三国了,她的愿望就要实现了。
现在想起这首《游舞调》,再想想成群的乌鸦和阿远的梦境,我也要说一句:杨娘娘终于如愿了。
还记得那日她唱歌时正值傍晚,夕阳热情地照耀着山上成千上万的野花,成群的鸟儿也和杨娘娘一样唱着歌回家,它们在天空中时飞得非常零乱,但接近各自的“家”时又井然有序,它们似乎也明白,家就近在眼前。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