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泊是码头,归航是故乡
2021-12-23抒情散文微雨清音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1:05 编辑
停泊是码头,归航是故乡我的故乡有一个很暖心的名字——码头。码头是一个连带词,说到码头,很容易让人想到停泊,想到归航,想到踏实,想到倚靠,想到温暖,总之一……
停泊是码头,归航是故乡我的故乡有一个很暖心的名字——码头。码头是一个连带词,说到码头,很容易让人想到停泊,想到归航,想到踏实,想到倚靠,想到温暖,总之一……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1:05 编辑 <br /><br />停泊是码头,归航是故乡
我的故乡有一个很暖心的名字——码头。
码头是一个连带词,说到码头,很容易让人想到停泊,想到归航,想到踏实,想到倚靠,想到温暖,总之一下涌进脑海的全是些暖人的字眼,或许这也正是故乡的美好之处。
其实我所说的码头不是书面意义上用来停泊靠岸的场所,它其实是一个乡镇的名字,也就是我家乡的所在地,位于今山东省邹平县的西北部,是一个以农副产品为主的旅游乡镇。
码头镇处在黄河下游三角洲地带,黄河流经码头镇后,浩浩荡荡继续向东,然后注入大海。码头,看名字像是一个水乡,其实并不是,也无船舶来往,可由于码头离黄河很近,也就几里地的路程,也正是由于黄河水几千年的浸润,它已名副其实地有了“码头”的韵味。
说到故乡,总是让人感慨万千。故乡是一个让人心生美好的地方,季羡林先生的《月是故乡明》,正是抒发了这种对故乡特别的情感。季老先生在文中写道:“每个人都有个故乡,人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人人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归根结底,故乡是一个人的根系,无论一个人将来走得多远,他开散的枝叶多么茂盛,发展的事业多么辉煌,那埋在地下的根——故乡,永远牢牢地把他维系着。月亮很多时候是思念的代名词,季老先生把故乡的月亮作为心中思念的对象,可见他对故乡的眷恋有多深刻。季老先生只在故乡呆了六年,就是这六年的时间已经在他一生的长河中镌刻下了永不磨破灭的印记。几十年下来,或许有好多事已经淡忘,可对于故乡,它的影子却挥之不去。季老先生对故乡的思念是绵长的,这种绵长不是一点一滴就可以说清的,明月千里寄相思,因为思念太深,唯有把思念寄于月亮,那是对故乡恒久的眷恋。
我同样也是经常思念我的故乡的,我工作的县城邹平离码头镇不过百里地,开车不到一个小时,想家的时候就回家看看,所以我可以在自由的时间里把思念缩短。我是断不了回家的,所以对于故乡,思念这个词对我来说就稍微浅淡些。当然浅淡只是相对的,而对于故乡的情感却是深厚的。每次回家,每次踏上故乡的土地,我的心就有种回到母亲怀抱的感觉,也许这就是故乡的效应。无论何时何地,无论成功与失败,故乡永远都不会拒我于千里之外,它总是像一个母亲,用最温暖的臂膀拥抱我,接纳我,这就是故乡宽广的的胸怀。故乡也是最让人感觉踏实的地方,好比在外多年的游子,一旦回到故乡,那种被乡土融化的情绪便油然而生,温暖也一并而来,所以游子对故乡的理解更是至情至深。余光中在《乡愁》中写道: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余光中在用邮票和船票来表达对母亲与妻子思念的同时,也是在表达那种对故乡无法亲近的思念与眷恋。
对于故乡的月亮,我当然也是很愿意欣赏的。记得小时候经常坐在院子里看月亮,或者在月亮下玩耍做游戏,偶尔也会被大人逼着干点农活。在农村,月亮的光是廉价的,它比煤油灯还让人愿意亲近。如今我还记得在月光下扒玉米棒子或者往绳子上挂地瓜干的情境,虽然秋末的夜色冰凉如水,站在月光下还需要加点厚衣裳来保暖,可这并不影响干活的心情,因为有了月亮的那份清辉,心里便踏实了许多。
故乡除了月亮,让人感动的东西还有很多,我最容易想到的便是家乡经常种植的东西,比如玉米,地瓜,甜瓜,红枣等待,每次回家,也少不了捎带些家乡的特产。想到故乡,当然都是些甜蜜的东西。说到甜蜜也可以分别看待,除了对于故乡情感上的甜蜜之外,它自身创造的甜蜜也是令人刮目相看的。
我的故乡码头镇由于长期受黄河水的浸润,这里的土壤沙性比较重,很适合瓜果和枣树的种植。因此这儿的瓜果和红枣都很出名,除了附近的老百姓喜欢外,它还远销到全国好多省市。
我是土生土长的码头人,我们镇就面积和人口来说相对较大一些。说起来我也有点惭愧,对于我们镇上的许多村子我竟好多都没去过。
记得在镇上上初中的时候,也会跟着同班同学到他们所在的村子里转一圈,但最多也就在离码头较近的村子走走,偶尔也会到较远的村子里的去,只是这样的机会很少。加之那时的交通不太方便,我的交通工具除了一辆浑身晃动的大轮自行车外,剩下的便是自己的双腿了。所以,想要去到远一点的村子去,也是要费点时间和体力的。而我所住的村子在码头镇的南边,加上自己那时的外交能力差了些,所以除了附近几个村子熟悉点外,镇北边和西边的好多村子我则去得很少。况且那时我的驾驶技术——骑自行车的技术不怎么样,路也不好走,全是那种沙土路。厚厚的沙土倒是很软绵,捧在手里,用力地攥下去,那沙土便一点点从指缝间溜走了。沙土路也有沙土路的不好,那就是在某些沙土多的路段可以把自行车的轮胎埋上半截,要是没有多少力气,别说用腿登了,下车推都推不了几步,并且在沙土包里栽跟头也是经常的。我自知我双腿的力度欠缺些,所以也就没有多少信心把镇上那么多村子走上一圈,当然更是没有机会,因为那时主要的任务是学习。
我说的这些当然都是多年以前的事了,现在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路都变成了宽敞的柏油路,不光是乡镇级的公路,就连通往村子里的路也一样,并且公交车也通到了村口,要去哪儿坐上公交车就可以到达,所以现在交通问题自然不必担心了。
工作之后好像时间还是那么不宽余,所以镇上好多村庄我还是没去过,它们的具体地理位置到现在也说不好。有时,当有人问起我镇上某个村子的名字时,我只能用茫然来对应。这个时候,我总是一脸的歉疚,这也是我作为码头人最为惭愧的地方。
那天受了镇领导的邀请,在朋友的带领下,我们一行几人去码头镇一个叫邵家的村子参观。邵家村地处码头镇西北部,人口不多,约一百五十来口人。可就是这个不大的村子,却拥有让人羡慕的百年枣园,枣树结出的圆铃枣甘甜清脆,令人回味悠长。仲秋时节,在邵家村打枣节开幕之际,我们去邵家村参观游览,这是我第一次去邵家村。
说到枣树,相信见过的人很多,可百年的老枣园估计能见得就不多了。枣树,倘若一株或者几株也见不得希奇,偏偏又是成百上千的一大片,要是普通的小枣林或许也吸引不了多少人的眼球,可又是上百年的老枣树,这对于一个村子来说绝对是一个奇观。
邵家村的枣是那种圆铃枣,是一种纯天然食品,并且它不用化肥农药,只给枣树使用土杂肥,所以很受广大群众的喜爱,也受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朋友的追捧。
面对那片百年枣林我还是感慨万端,许多的故事可以虚构可以嫁接,而邵家村的圆铃枣却是码头镇一个真正的传奇。一片枣林,历经百年风雨,见证着历史,见证着沧桑,见证着新时代的好时光。
有时不是身处的风景有多美,而是有了点缀风景的人,这风景便绚丽了许多。一片一片宽阔的枣林,红玛瑙般的枣儿在枝头晃动,树下的人挥动着长长的竹杆,一下一下使劲地抽打着枣树。这情景虽然说不上大美,可对于看惯了城市中那种呆板的修饰之美的人,这种活泼的原生态景致更让人享受。树下大姑娘小媳妇甚至老大娘老大爷或蹲或坐在地上拾着打下来的红枣,更让人心动的是那个两三岁的小宝宝,咧着嘴,呵呵地笑着,在大人中间来回穿梭着,不时地捡起一个大红枣放在嘴里,还忘不了做个萌萌的鬼脸。
看着那片枣林,看着那些粗壮的树杆,看着那些如红灯笼一样的枣儿,心中便涌起一种莫名的激动。
现在邵家村的枣儿火了,给老百姓带来快乐的同时,也给邵家村的村民带来了实惠。码头镇的领导更是独具慧眼,以此为契机,现在正在打造以邵家村的圆铃枣为媒介的乡村旅游产业。邵家村已经被评为山东省乡村旅游示范村,来自全国各地的客人都在为这片百年枣林发出由衷的感叹。
邵家村下正走在甜蜜的大道上,他们巧妙地利用百年积累的经济林业,创造着一个又一个幸福而又甜蜜的成果。
我的故乡码头现在是美在枝头,甜在心头。虽然它还算上不真正的小康,但在我心中它永远是美丽的,相信它明天会更好。
其实每一次探亲都如停泊,每一次回家都是归航。每个人心中都有个特定的码头,每个人心中都有个不变的故乡,我的故乡码头,就如它的名字,时时像航标一般牵引着我的目光,无论走到哪儿,心总是向着故乡的方向。
停泊是码头,归航是故乡,我爱我的故乡——码头。
我的故乡有一个很暖心的名字——码头。
码头是一个连带词,说到码头,很容易让人想到停泊,想到归航,想到踏实,想到倚靠,想到温暖,总之一下涌进脑海的全是些暖人的字眼,或许这也正是故乡的美好之处。
其实我所说的码头不是书面意义上用来停泊靠岸的场所,它其实是一个乡镇的名字,也就是我家乡的所在地,位于今山东省邹平县的西北部,是一个以农副产品为主的旅游乡镇。
码头镇处在黄河下游三角洲地带,黄河流经码头镇后,浩浩荡荡继续向东,然后注入大海。码头,看名字像是一个水乡,其实并不是,也无船舶来往,可由于码头离黄河很近,也就几里地的路程,也正是由于黄河水几千年的浸润,它已名副其实地有了“码头”的韵味。
说到故乡,总是让人感慨万千。故乡是一个让人心生美好的地方,季羡林先生的《月是故乡明》,正是抒发了这种对故乡特别的情感。季老先生在文中写道:“每个人都有个故乡,人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人人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归根结底,故乡是一个人的根系,无论一个人将来走得多远,他开散的枝叶多么茂盛,发展的事业多么辉煌,那埋在地下的根——故乡,永远牢牢地把他维系着。月亮很多时候是思念的代名词,季老先生把故乡的月亮作为心中思念的对象,可见他对故乡的眷恋有多深刻。季老先生只在故乡呆了六年,就是这六年的时间已经在他一生的长河中镌刻下了永不磨破灭的印记。几十年下来,或许有好多事已经淡忘,可对于故乡,它的影子却挥之不去。季老先生对故乡的思念是绵长的,这种绵长不是一点一滴就可以说清的,明月千里寄相思,因为思念太深,唯有把思念寄于月亮,那是对故乡恒久的眷恋。
我同样也是经常思念我的故乡的,我工作的县城邹平离码头镇不过百里地,开车不到一个小时,想家的时候就回家看看,所以我可以在自由的时间里把思念缩短。我是断不了回家的,所以对于故乡,思念这个词对我来说就稍微浅淡些。当然浅淡只是相对的,而对于故乡的情感却是深厚的。每次回家,每次踏上故乡的土地,我的心就有种回到母亲怀抱的感觉,也许这就是故乡的效应。无论何时何地,无论成功与失败,故乡永远都不会拒我于千里之外,它总是像一个母亲,用最温暖的臂膀拥抱我,接纳我,这就是故乡宽广的的胸怀。故乡也是最让人感觉踏实的地方,好比在外多年的游子,一旦回到故乡,那种被乡土融化的情绪便油然而生,温暖也一并而来,所以游子对故乡的理解更是至情至深。余光中在《乡愁》中写道: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余光中在用邮票和船票来表达对母亲与妻子思念的同时,也是在表达那种对故乡无法亲近的思念与眷恋。
对于故乡的月亮,我当然也是很愿意欣赏的。记得小时候经常坐在院子里看月亮,或者在月亮下玩耍做游戏,偶尔也会被大人逼着干点农活。在农村,月亮的光是廉价的,它比煤油灯还让人愿意亲近。如今我还记得在月光下扒玉米棒子或者往绳子上挂地瓜干的情境,虽然秋末的夜色冰凉如水,站在月光下还需要加点厚衣裳来保暖,可这并不影响干活的心情,因为有了月亮的那份清辉,心里便踏实了许多。
故乡除了月亮,让人感动的东西还有很多,我最容易想到的便是家乡经常种植的东西,比如玉米,地瓜,甜瓜,红枣等待,每次回家,也少不了捎带些家乡的特产。想到故乡,当然都是些甜蜜的东西。说到甜蜜也可以分别看待,除了对于故乡情感上的甜蜜之外,它自身创造的甜蜜也是令人刮目相看的。
我的故乡码头镇由于长期受黄河水的浸润,这里的土壤沙性比较重,很适合瓜果和枣树的种植。因此这儿的瓜果和红枣都很出名,除了附近的老百姓喜欢外,它还远销到全国好多省市。
我是土生土长的码头人,我们镇就面积和人口来说相对较大一些。说起来我也有点惭愧,对于我们镇上的许多村子我竟好多都没去过。
记得在镇上上初中的时候,也会跟着同班同学到他们所在的村子里转一圈,但最多也就在离码头较近的村子走走,偶尔也会到较远的村子里的去,只是这样的机会很少。加之那时的交通不太方便,我的交通工具除了一辆浑身晃动的大轮自行车外,剩下的便是自己的双腿了。所以,想要去到远一点的村子去,也是要费点时间和体力的。而我所住的村子在码头镇的南边,加上自己那时的外交能力差了些,所以除了附近几个村子熟悉点外,镇北边和西边的好多村子我则去得很少。况且那时我的驾驶技术——骑自行车的技术不怎么样,路也不好走,全是那种沙土路。厚厚的沙土倒是很软绵,捧在手里,用力地攥下去,那沙土便一点点从指缝间溜走了。沙土路也有沙土路的不好,那就是在某些沙土多的路段可以把自行车的轮胎埋上半截,要是没有多少力气,别说用腿登了,下车推都推不了几步,并且在沙土包里栽跟头也是经常的。我自知我双腿的力度欠缺些,所以也就没有多少信心把镇上那么多村子走上一圈,当然更是没有机会,因为那时主要的任务是学习。
我说的这些当然都是多年以前的事了,现在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路都变成了宽敞的柏油路,不光是乡镇级的公路,就连通往村子里的路也一样,并且公交车也通到了村口,要去哪儿坐上公交车就可以到达,所以现在交通问题自然不必担心了。
工作之后好像时间还是那么不宽余,所以镇上好多村庄我还是没去过,它们的具体地理位置到现在也说不好。有时,当有人问起我镇上某个村子的名字时,我只能用茫然来对应。这个时候,我总是一脸的歉疚,这也是我作为码头人最为惭愧的地方。
那天受了镇领导的邀请,在朋友的带领下,我们一行几人去码头镇一个叫邵家的村子参观。邵家村地处码头镇西北部,人口不多,约一百五十来口人。可就是这个不大的村子,却拥有让人羡慕的百年枣园,枣树结出的圆铃枣甘甜清脆,令人回味悠长。仲秋时节,在邵家村打枣节开幕之际,我们去邵家村参观游览,这是我第一次去邵家村。
说到枣树,相信见过的人很多,可百年的老枣园估计能见得就不多了。枣树,倘若一株或者几株也见不得希奇,偏偏又是成百上千的一大片,要是普通的小枣林或许也吸引不了多少人的眼球,可又是上百年的老枣树,这对于一个村子来说绝对是一个奇观。
邵家村的枣是那种圆铃枣,是一种纯天然食品,并且它不用化肥农药,只给枣树使用土杂肥,所以很受广大群众的喜爱,也受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朋友的追捧。
面对那片百年枣林我还是感慨万端,许多的故事可以虚构可以嫁接,而邵家村的圆铃枣却是码头镇一个真正的传奇。一片枣林,历经百年风雨,见证着历史,见证着沧桑,见证着新时代的好时光。
有时不是身处的风景有多美,而是有了点缀风景的人,这风景便绚丽了许多。一片一片宽阔的枣林,红玛瑙般的枣儿在枝头晃动,树下的人挥动着长长的竹杆,一下一下使劲地抽打着枣树。这情景虽然说不上大美,可对于看惯了城市中那种呆板的修饰之美的人,这种活泼的原生态景致更让人享受。树下大姑娘小媳妇甚至老大娘老大爷或蹲或坐在地上拾着打下来的红枣,更让人心动的是那个两三岁的小宝宝,咧着嘴,呵呵地笑着,在大人中间来回穿梭着,不时地捡起一个大红枣放在嘴里,还忘不了做个萌萌的鬼脸。
看着那片枣林,看着那些粗壮的树杆,看着那些如红灯笼一样的枣儿,心中便涌起一种莫名的激动。
现在邵家村的枣儿火了,给老百姓带来快乐的同时,也给邵家村的村民带来了实惠。码头镇的领导更是独具慧眼,以此为契机,现在正在打造以邵家村的圆铃枣为媒介的乡村旅游产业。邵家村已经被评为山东省乡村旅游示范村,来自全国各地的客人都在为这片百年枣林发出由衷的感叹。
邵家村下正走在甜蜜的大道上,他们巧妙地利用百年积累的经济林业,创造着一个又一个幸福而又甜蜜的成果。
我的故乡码头现在是美在枝头,甜在心头。虽然它还算上不真正的小康,但在我心中它永远是美丽的,相信它明天会更好。
其实每一次探亲都如停泊,每一次回家都是归航。每个人心中都有个特定的码头,每个人心中都有个不变的故乡,我的故乡码头,就如它的名字,时时像航标一般牵引着我的目光,无论走到哪儿,心总是向着故乡的方向。
停泊是码头,归航是故乡,我爱我的故乡——码头。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