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蓬莱 岱山仙岛
2021-12-23叙事散文漠北雪莲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3:55 编辑
东海蓬莱岱山仙岛海浪,沙滩,渔船、佛塔,日出、晚霞……这是怎样的一幅美景?!乘着金秋凉爽的风,我踏上了东去的列车,轻轻……
东海蓬莱岱山仙岛海浪,沙滩,渔船、佛塔,日出、晚霞……这是怎样的一幅美景?!乘着金秋凉爽的风,我踏上了东去的列车,轻轻……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3:55 编辑 <br /><br /> 东海蓬莱岱山仙岛
海浪,沙滩,渔船、佛塔,日出、晚霞……这是怎样的一幅美景?!
乘着金秋凉爽的风,我踏上了东去的列车,轻轻叩开了舟山群岛的大门,走进了传说中的蓬莱仙岛岱山。
在四面环海的岱山县所在地高亭镇,城市充满的不仅是现代化的都市气息,而且带有浓郁的异国情韵。街道宽阔,整洁,树木葱郁,花香袭人,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鱼腥味。闹市车水马龙,商场超市随处可见。与内地都市相同的是喧嚣与嘈杂,唯一不同的是,此时虽是十一长假,却没有看到交通拥堵的现象。环视四周,我的视线正好与一座不高的小山包对视,它郁郁葱葱,延绵叠嶂。最醒目的是矗立在山顶的一座佛塔,立刻引起了我的向往和冲动,趁着清晨的美好时光,我决定像小山包进发。
走近山脚,一座高大的、石筑的山门矗立在我的面前,石碑雕刻上下两层门楣,上方”佛光普照”、下面“蓬莱佛道”将人的思绪引入到一个神秘的境地。石头雕琢的二龙戏珠为山门增添了彩光。门边石柱上金色的对联,分别是“如入宝山空手归,汝得人生方修道。”我满腹疑惑。再上台阶,一块矗立的石碑上红色的大字“磨心山”映入眼帘。
沿着一级一级的石台阶攀登,每隔一段,路边半山腰就会有供奉佛祖的亭台阁楼,有观音菩萨,也有各路神仙。至此我感到佛祖的灵魂已浸透于这片土地,融入到了人们的生活当中。那些或沉重或轻浮的脚步,随着点燃的香火为海岛注入了活力,美妙的梵音和着蒲团前的跪拜祈福,将人们烦燥不安的心,安放于这清幽的山林中。
虽是深秋,树木依然葱绿,各种不知名的花儿依然开得娇艳,红的似火,黄的华贵,绿的浪漫。漫山摇曳的草叶、花蕊闪烁着一种与人与自然息息相通的灵气。万物生命自由地呼吸着海风吹来的、带着咸味的空气,各自为坚守这片人间福地自豪着,快乐着。扑棱在枝头的鸟儿,唧唧唧扇动着小小的翅翼,兴奋地歌唱。跳跃在地上的虫子,唧唧唧,啾啾啾,你方唱完我登场,在林地深处唱歌弹奏,助兴取乐。
站在磨心山顶,黄墙灰瓦的庙宇,寺院,被绿树掩映。面对大海,背靠青绿茶山,香客络绎不绝的的慈云寺,成为我此次上山的第一个站点。我了解磨心山,重读历史,就要从这里开始。
当脚步迈入慈云庵红门的那一刻,我的心情异常凝重。一块四四方方的门槛,阻隔了尘世的喧嚣与欲念,沉静的寺院,比岁月还古老的大树,是寺院忠实的坚守者。墙角处,从石板缝隙中伸出的几片绿叶上滚动着晶亮的露珠,好像人脸上挂着的泪水。这或许是思乡的泪水吧,我努力倾听,仔细寻觅。
两千多年前的晨露也是这般明丽,温馨,佛光也许如此灿烂。两千多年前的岱山岛,就用宽阔的胸怀接纳了一位朝廷的命官徐福。磨心山是他东渡时经过的一个站点,这里有他风尘仆仆的身影,然而他却留给世人一个难破难解的谜团。面对“回望亭”、“徐福广场”,我只能望海兴叹。
有文字记载“徐福乘槎竟不回,广招子弟驻蓬莱。”为的是给皇帝寻长生不老仙药。在当时,不管徐福是出于什么目的,是用寻仙药作幌子找借口,还是逃避始皇的暴戾?我们不得而知,我想就他本身的远航行动,在当时来说,无论胆识还是魄力,都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壮举。他将中原的文明和文化一路撒播,传递于他所驻足,停留的各个驿站,码头,岛屿,为中国历史刻上了厚重的一笔。
大海无言,只有翻滚的浪花向苍天诉说着世间的琐事,回望历史,时光深厚久远,只有断裂的遗址和零星的文字,让我拼凑着岁月的残片。
香火袅袅,梵音深沉,轻悠。香樟树的叶子窸窸窣窣,站在枝头的雀儿,扯着嗓子鸣叫。勤快的僧侣手持扫把,井然有序地清扫着尘埃,清扫着落叶。大殿里传出的诵经声,节奏舒缓,声调柔和,使我这个浑身疲惫的旅行者,立刻有种轻松愉悦的快感。
我轻抬脚步,跟着香客走进大殿,双手合掌,跪在蒲团上,跪在佛祖的脚下静默。据说来磨心山祈福许愿挺灵验的,其实,我的叩拜只是一种毫无目的的形式,我没有过多的贪念和欲望,我只想求佛祖保佑我的亲人们一世健康,愿天下所有的人们平安!
走出大殿远眺,大海平静的水面上,大大小小的帆船拉着长长的汽笛,悠悠晃晃向前行驶,来来往往离港靠岸。浑黄的水面上闪烁着金子般的阳光,忙忙碌碌的人们,拉网,打渔,捞虾,捉蟹……他们与内地农人一样,为生计奔波着,为生活忙碌着,为亲人的幸福而快乐着。
有山有水的地方就是人间福地。这里,所有的一切都像被海水洗刷过。天蓝得明净,草绿得清爽,大地也是那样的多情温润,连太阳的光线也显得柔和,自在。
有水的地方就有故事。在这水连着天,天连着水的大海边,水为人类留下了叙不尽的历史和扑朔迷离的神秘。我的目光再次投向海的深处。东海,龙宫,龙王,普陀山,观音菩萨,桃花岛……与东海有关地名和人名在我脑海中浮现重叠,如波涛涌动的浪花,从历史的时空穿越而来,撞入我的视线。东海在我心里是遥远而又神秘的,童年时代接触到的第一部文学作品《西游记》,开拓了我的视野,从那时起,我向往大海。大海对我而言,就像神话一样。相传,秦朝时期的东海边,因方士安期生在桃花岛泼墨栽桃花,使得岛上遍布桃花,胜似仙境。东海龙王慕其名,神游仙岛,啃吃了半只仙桃留下了龙涎,刚巧此桃被一个姑娘吃了,腹中怀上了龙种。姑娘未婚先孕被岛上人视为不贞,无奈远嫁宁波郭巨,不久生下一个女婴,即桃花女龙。桃花女龙天生聪慧伶俐且又勤奋,她在桃花岛种花栽树,将桃花岛耕耘成了一个世外桃源。还有一种传说,龙王生有九子,然而九子各不相同,他们都没有修炼成龙,有时还在海上兴风作浪,假借龙王之名呼风唤雨,祸害百姓。与之有关的传说,各种版本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我一时也无法叙述完整。
浩淼神奇的大海,堆积了太多的传说,承载了深厚、苦难的历史,包容了世人的贪念和欲望。很多往事,随着时光的流失渐渐淡化,甚至化为灰烬。但给了中国人民屈辱和痛苦的鸦片战争,是刻在一代又一代国人心中永远的痛。滔滔江水,洗不净耻辱,滚滚激流阻挡不了侵略者的脚步。上苍将苦难播在人间,天地将悲怆的一幕留给了大海。海水哗啦哗啦翻滚着,涌动着,无数浪花,折叠成了历史的背影,勾起了我心中的伤痛。中国近代史上有名的海上战役定海之战,那惊天动地的厮杀声,刀光剑影,兵刃相击的撞击声,狂风暴雨的怒吼声,大海的咆哮声交织在一起……那些留着发辫的清军将士们,他们的鲜血染红了竹山门,染红了海水,染红了他们头上的顶戴。六天六夜的血战,5800名清军壮士的身躯未能抵挡住侵略者的铁蹄。葛云飞、王锡朋、郑国鸿三位大将以身殉国,血洒大海。
千年的沧桑,百年的屈辱只有大海知道。急流勇退的浪潮,装满了悲痛、忧伤,此刻我分明听到她发出的唏嘘和感叹。
这里的人们依山而居与海为邻,大海给予了他们坚强的意志和丰富的物产资源。他们在富饶的海上捞鱼捕虾,在肥美的海边植树种茶,创造幸福,建设自己美好的家园。那一幢幢新楼,一座座宅院,展现着新型渔村的新貌和渔民们的幸福生活。这里的村名大多都取一个“岙”字,如南岙、东岙、王家岙、姚家岙等。其中山,桥,湖,庵,大都带着“龙”字。传说,东海有龙王掌管,所以人们非常崇拜龙,他们的内心已被龙文化,龙信仰渗透。人们“出海拜龙王,丰收谢龙王,求雨靠龙王”龙王无处不在。我上山的路上,与我擦肩而过的男女,三三两两,双双对对,老中青都有,每人肩上一个黄色香包,我以为他们是游客,后来得知,都是本地人,每天去慈云庵上香敬佛,一般清晨4点上山,赶上班时间就能下山。他们就是这样,划着岁月的帆船,手握舵桨,载着生活的信心和人生坚定的信仰,靠着执着的精神,在人生的航海中行驶。
海风吹来。风是那样的轻柔,舒缓。这是我第二次感受海风的爱抚。第一次是2009年,我站在宁波的镇海边,寻找心中的憧憬和向往,但看到的是大海的狂傲和骄纵。它随风掀起的浪潮,飞起的水珠溅落到我的脸上,身上,让我惊恐万分,我转身退下了防护堤坝心有余悸地离开了。
几年过去,我以为我再也无缘与大海想见。然而,幸运又一次降临于我。当跨上东驶的列车,火车在摇晃,我的心又处在极度的亢奋中。我又一次站在海边。这一次,海面上风平浪静,大海极像温柔的母亲,用那慈祥的眼神凝视着她远方归来的女儿。恍然间,我看到了自己的母亲,那布满皱褶的脸上,充满了期待与渴盼。“咕咕咕”,一只白色的海鸟拍打着翅膀,贴着水面飞翔,鸣叫着飞向远方,凝聚成了一个黑色的墨点消失在苍茫的天际边。我看到远处朦胧中闪现折叠着的各种影子,山与云,历史与现实,佛塔与帆船,还有海中游弋的鱼虾蟹龟,重重叠叠,飘忽不定。我有点疑虑,这难道是传说中亡灵的魂魄来重游,寻访?
浪花激荡着我的热情,我漫步在一座沉淀着千年历史的古镇,东沙镇。悠悠的石板小巷,古香古色的四合小院,我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长廊。淳朴的民风,古朴典雅的民居,气势非凡的宗族祠堂,神秘庄重的佛教庙宇,构成了一幅浓墨重彩的水墨画。凝望着现代化气息浓郁的欧式建筑,我的思绪立刻与现实对接了。
从古至今,世人寻访的蓬莱仙岛,关于它的景色,关于它的神秘,都隐喻在这无边的海水,富庶的岛屿间。我想起了古人赞美蓬莱仙岛的一首诗:“一带平沙绕海隅,鹿栏山下亦名区。好将白地光明锦,写出潇湘落雁图。”东海是世人向往的美景,岱山是镶嵌在大海上的一幅油画。
海浪,沙滩,渔船、佛塔,日出、晚霞……这是怎样的一幅美景?!
乘着金秋凉爽的风,我踏上了东去的列车,轻轻叩开了舟山群岛的大门,走进了传说中的蓬莱仙岛岱山。
在四面环海的岱山县所在地高亭镇,城市充满的不仅是现代化的都市气息,而且带有浓郁的异国情韵。街道宽阔,整洁,树木葱郁,花香袭人,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鱼腥味。闹市车水马龙,商场超市随处可见。与内地都市相同的是喧嚣与嘈杂,唯一不同的是,此时虽是十一长假,却没有看到交通拥堵的现象。环视四周,我的视线正好与一座不高的小山包对视,它郁郁葱葱,延绵叠嶂。最醒目的是矗立在山顶的一座佛塔,立刻引起了我的向往和冲动,趁着清晨的美好时光,我决定像小山包进发。
走近山脚,一座高大的、石筑的山门矗立在我的面前,石碑雕刻上下两层门楣,上方”佛光普照”、下面“蓬莱佛道”将人的思绪引入到一个神秘的境地。石头雕琢的二龙戏珠为山门增添了彩光。门边石柱上金色的对联,分别是“如入宝山空手归,汝得人生方修道。”我满腹疑惑。再上台阶,一块矗立的石碑上红色的大字“磨心山”映入眼帘。
沿着一级一级的石台阶攀登,每隔一段,路边半山腰就会有供奉佛祖的亭台阁楼,有观音菩萨,也有各路神仙。至此我感到佛祖的灵魂已浸透于这片土地,融入到了人们的生活当中。那些或沉重或轻浮的脚步,随着点燃的香火为海岛注入了活力,美妙的梵音和着蒲团前的跪拜祈福,将人们烦燥不安的心,安放于这清幽的山林中。
虽是深秋,树木依然葱绿,各种不知名的花儿依然开得娇艳,红的似火,黄的华贵,绿的浪漫。漫山摇曳的草叶、花蕊闪烁着一种与人与自然息息相通的灵气。万物生命自由地呼吸着海风吹来的、带着咸味的空气,各自为坚守这片人间福地自豪着,快乐着。扑棱在枝头的鸟儿,唧唧唧扇动着小小的翅翼,兴奋地歌唱。跳跃在地上的虫子,唧唧唧,啾啾啾,你方唱完我登场,在林地深处唱歌弹奏,助兴取乐。
站在磨心山顶,黄墙灰瓦的庙宇,寺院,被绿树掩映。面对大海,背靠青绿茶山,香客络绎不绝的的慈云寺,成为我此次上山的第一个站点。我了解磨心山,重读历史,就要从这里开始。
当脚步迈入慈云庵红门的那一刻,我的心情异常凝重。一块四四方方的门槛,阻隔了尘世的喧嚣与欲念,沉静的寺院,比岁月还古老的大树,是寺院忠实的坚守者。墙角处,从石板缝隙中伸出的几片绿叶上滚动着晶亮的露珠,好像人脸上挂着的泪水。这或许是思乡的泪水吧,我努力倾听,仔细寻觅。
两千多年前的晨露也是这般明丽,温馨,佛光也许如此灿烂。两千多年前的岱山岛,就用宽阔的胸怀接纳了一位朝廷的命官徐福。磨心山是他东渡时经过的一个站点,这里有他风尘仆仆的身影,然而他却留给世人一个难破难解的谜团。面对“回望亭”、“徐福广场”,我只能望海兴叹。
有文字记载“徐福乘槎竟不回,广招子弟驻蓬莱。”为的是给皇帝寻长生不老仙药。在当时,不管徐福是出于什么目的,是用寻仙药作幌子找借口,还是逃避始皇的暴戾?我们不得而知,我想就他本身的远航行动,在当时来说,无论胆识还是魄力,都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壮举。他将中原的文明和文化一路撒播,传递于他所驻足,停留的各个驿站,码头,岛屿,为中国历史刻上了厚重的一笔。
大海无言,只有翻滚的浪花向苍天诉说着世间的琐事,回望历史,时光深厚久远,只有断裂的遗址和零星的文字,让我拼凑着岁月的残片。
香火袅袅,梵音深沉,轻悠。香樟树的叶子窸窸窣窣,站在枝头的雀儿,扯着嗓子鸣叫。勤快的僧侣手持扫把,井然有序地清扫着尘埃,清扫着落叶。大殿里传出的诵经声,节奏舒缓,声调柔和,使我这个浑身疲惫的旅行者,立刻有种轻松愉悦的快感。
我轻抬脚步,跟着香客走进大殿,双手合掌,跪在蒲团上,跪在佛祖的脚下静默。据说来磨心山祈福许愿挺灵验的,其实,我的叩拜只是一种毫无目的的形式,我没有过多的贪念和欲望,我只想求佛祖保佑我的亲人们一世健康,愿天下所有的人们平安!
走出大殿远眺,大海平静的水面上,大大小小的帆船拉着长长的汽笛,悠悠晃晃向前行驶,来来往往离港靠岸。浑黄的水面上闪烁着金子般的阳光,忙忙碌碌的人们,拉网,打渔,捞虾,捉蟹……他们与内地农人一样,为生计奔波着,为生活忙碌着,为亲人的幸福而快乐着。
有山有水的地方就是人间福地。这里,所有的一切都像被海水洗刷过。天蓝得明净,草绿得清爽,大地也是那样的多情温润,连太阳的光线也显得柔和,自在。
有水的地方就有故事。在这水连着天,天连着水的大海边,水为人类留下了叙不尽的历史和扑朔迷离的神秘。我的目光再次投向海的深处。东海,龙宫,龙王,普陀山,观音菩萨,桃花岛……与东海有关地名和人名在我脑海中浮现重叠,如波涛涌动的浪花,从历史的时空穿越而来,撞入我的视线。东海在我心里是遥远而又神秘的,童年时代接触到的第一部文学作品《西游记》,开拓了我的视野,从那时起,我向往大海。大海对我而言,就像神话一样。相传,秦朝时期的东海边,因方士安期生在桃花岛泼墨栽桃花,使得岛上遍布桃花,胜似仙境。东海龙王慕其名,神游仙岛,啃吃了半只仙桃留下了龙涎,刚巧此桃被一个姑娘吃了,腹中怀上了龙种。姑娘未婚先孕被岛上人视为不贞,无奈远嫁宁波郭巨,不久生下一个女婴,即桃花女龙。桃花女龙天生聪慧伶俐且又勤奋,她在桃花岛种花栽树,将桃花岛耕耘成了一个世外桃源。还有一种传说,龙王生有九子,然而九子各不相同,他们都没有修炼成龙,有时还在海上兴风作浪,假借龙王之名呼风唤雨,祸害百姓。与之有关的传说,各种版本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我一时也无法叙述完整。
浩淼神奇的大海,堆积了太多的传说,承载了深厚、苦难的历史,包容了世人的贪念和欲望。很多往事,随着时光的流失渐渐淡化,甚至化为灰烬。但给了中国人民屈辱和痛苦的鸦片战争,是刻在一代又一代国人心中永远的痛。滔滔江水,洗不净耻辱,滚滚激流阻挡不了侵略者的脚步。上苍将苦难播在人间,天地将悲怆的一幕留给了大海。海水哗啦哗啦翻滚着,涌动着,无数浪花,折叠成了历史的背影,勾起了我心中的伤痛。中国近代史上有名的海上战役定海之战,那惊天动地的厮杀声,刀光剑影,兵刃相击的撞击声,狂风暴雨的怒吼声,大海的咆哮声交织在一起……那些留着发辫的清军将士们,他们的鲜血染红了竹山门,染红了海水,染红了他们头上的顶戴。六天六夜的血战,5800名清军壮士的身躯未能抵挡住侵略者的铁蹄。葛云飞、王锡朋、郑国鸿三位大将以身殉国,血洒大海。
千年的沧桑,百年的屈辱只有大海知道。急流勇退的浪潮,装满了悲痛、忧伤,此刻我分明听到她发出的唏嘘和感叹。
这里的人们依山而居与海为邻,大海给予了他们坚强的意志和丰富的物产资源。他们在富饶的海上捞鱼捕虾,在肥美的海边植树种茶,创造幸福,建设自己美好的家园。那一幢幢新楼,一座座宅院,展现着新型渔村的新貌和渔民们的幸福生活。这里的村名大多都取一个“岙”字,如南岙、东岙、王家岙、姚家岙等。其中山,桥,湖,庵,大都带着“龙”字。传说,东海有龙王掌管,所以人们非常崇拜龙,他们的内心已被龙文化,龙信仰渗透。人们“出海拜龙王,丰收谢龙王,求雨靠龙王”龙王无处不在。我上山的路上,与我擦肩而过的男女,三三两两,双双对对,老中青都有,每人肩上一个黄色香包,我以为他们是游客,后来得知,都是本地人,每天去慈云庵上香敬佛,一般清晨4点上山,赶上班时间就能下山。他们就是这样,划着岁月的帆船,手握舵桨,载着生活的信心和人生坚定的信仰,靠着执着的精神,在人生的航海中行驶。
海风吹来。风是那样的轻柔,舒缓。这是我第二次感受海风的爱抚。第一次是2009年,我站在宁波的镇海边,寻找心中的憧憬和向往,但看到的是大海的狂傲和骄纵。它随风掀起的浪潮,飞起的水珠溅落到我的脸上,身上,让我惊恐万分,我转身退下了防护堤坝心有余悸地离开了。
几年过去,我以为我再也无缘与大海想见。然而,幸运又一次降临于我。当跨上东驶的列车,火车在摇晃,我的心又处在极度的亢奋中。我又一次站在海边。这一次,海面上风平浪静,大海极像温柔的母亲,用那慈祥的眼神凝视着她远方归来的女儿。恍然间,我看到了自己的母亲,那布满皱褶的脸上,充满了期待与渴盼。“咕咕咕”,一只白色的海鸟拍打着翅膀,贴着水面飞翔,鸣叫着飞向远方,凝聚成了一个黑色的墨点消失在苍茫的天际边。我看到远处朦胧中闪现折叠着的各种影子,山与云,历史与现实,佛塔与帆船,还有海中游弋的鱼虾蟹龟,重重叠叠,飘忽不定。我有点疑虑,这难道是传说中亡灵的魂魄来重游,寻访?
浪花激荡着我的热情,我漫步在一座沉淀着千年历史的古镇,东沙镇。悠悠的石板小巷,古香古色的四合小院,我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长廊。淳朴的民风,古朴典雅的民居,气势非凡的宗族祠堂,神秘庄重的佛教庙宇,构成了一幅浓墨重彩的水墨画。凝望着现代化气息浓郁的欧式建筑,我的思绪立刻与现实对接了。
从古至今,世人寻访的蓬莱仙岛,关于它的景色,关于它的神秘,都隐喻在这无边的海水,富庶的岛屿间。我想起了古人赞美蓬莱仙岛的一首诗:“一带平沙绕海隅,鹿栏山下亦名区。好将白地光明锦,写出潇湘落雁图。”东海是世人向往的美景,岱山是镶嵌在大海上的一幅油画。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