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榆树下
2021-12-23抒情散文何足道哉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2:48 编辑
老榆树下一、村子里有一棵老榆树,有几辈子的树龄。盛夏的时候,枝头茂盛了,就遮一地浓荫,洒满地清凉。日头贴在了西山边,天依然热着。男人们端着饭碗从各自……
老榆树下一、村子里有一棵老榆树,有几辈子的树龄。盛夏的时候,枝头茂盛了,就遮一地浓荫,洒满地清凉。日头贴在了西山边,天依然热着。男人们端着饭碗从各自……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2:48 编辑 <br /><br /> 老榆树下
一、
村子里有一棵老榆树,有几辈子的树龄。盛夏的时候,枝头茂盛了,就遮一地浓荫,洒满地清凉。
日头贴在了西山边,天依然热着。男人们端着饭碗从各自的家里走出来,到老榆树下面,一边乘凉,一边吃饭,一边天南海北地聊着村里村外,国家大事。
树荫下有许多大大小小的石头,不知是有人特意搬来,当做座位,还是自然天成,围绕着老榆树散布开来,成了一个很有特色的自然景观。大大小小的石头,或高或矮、或方或圆,都是一样的光滑细腻,润泽可爱。经年累月,这些石头似乎都有了某种灵气,与人有了某种默契。树下一片清凉,石头却热着。劳累了一天的人们,晚上坐在榆树下纳凉,被石头温热地抚慰,一天的劳累很快就消散了。人们把这种现象叫做“石疗”,据说真得有很多疗效,能够祛除疲劳,强身健体呢,或许,这是几代人与这树、这树下的石头结下的善缘吧。
这样的缘分还在继续着,村里人每到夏季的晚上,都会到这里来乘凉聊天,闲谈天下大事。树有灵性,石头也有灵性。村里人说大树也好,那些大大小小的石头也好,只有在大自然中与人亲密接触,那种灵性才是鲜活的、才会与人息息相通。那是树与石头采集了天地之灵气、日月之精华,加上人的肌肤相亲,那些自然的东西,才会充满了灵性,甚至是禅意。村里的人似乎个个都是哲学家,我不知道该不该相信他们的话,但我相信,那棵大树,那些光滑细腻的石头,是有灵性的。
天刚擦黑,大树底下大大小小的石头上就坐满了人。有端着饭碗边吃边聊的男人们,有围着老榆树捉迷藏的孩子们。那些收拾好屋子的女人们也陆陆续续来到这里,坐进老榆树的浓荫里,东家长、西家短,谈天说地。
村里人从什么时候开始养成了这样的习惯,没有人说得清楚。这棵老榆树风里雨里几十年,在这里陪伴了这个村子几代人,现在的老人们就是从小围着大树捉迷藏长大的。在漫长的岁月中,老榆树逐渐成了村子的象征。那些远在他乡的人们,总会让老榆树频频入梦,重温快乐的童年时光。每到夏季来临,它就苍翠如盖,年年如此,从未爽约。浓浓的绿荫,让村里人有了一个可以纳凉休息的地方,有一个茶余饭后,谈话聊天的场所。让村里的人,坐在老榆树的浓荫里享受一季清凉。在村里人的心中,这个地方,就是北京的天安门广场。
男人们早已吃完了饭,可是他们谁都不回家,碗筷就放在身边,掏出旱烟或者香烟,抽上几口,再缕缕吐出来,吧嗒吧嗒美滋滋的味道,赛过了活神仙。在这烟雾缭绕中,男人们扯开了话匣子,荤的素的、今的古的扯个没完没了。聊一阵,抽几口;抽几口,再聊一阵,一天的时光就这样悄悄过去了。
女人们凑在一块,就是一台大戏。嘁嘁喳喳一阵子,发出一阵哄笑,然后就是一阵子乱哄哄的吵闹。那一阵阵的哄笑声里,有含蓄的、有放肆的、有的笑声让人浮想联翩。女人凑在一块,野起来比男人可厉害。她们高一声低一声的哄闹,透着山里女人的泼辣与野性,也隐隐约约感觉到留守女人的寂寞与无奈。女人的哄笑与吵闹声一波接一波传开,就像寂静的水面投进一块石子,荡起的波澜久久难息。女人的笑声就是一杯烈性酒,让男人从心底热到脸上。男人的目光都被吸引过去了,嘴巴张开着,可是刚刚说的是什么话茬,却再无人接。那些正值壮年的女人们,心底有压不住的火苗,身上洋溢着野兽一般的活力。天正热,穿不住衣裳,单薄的衣衫包裹不住丰满的躯体,该露的和不该露的都裸露着,那种压抑不住的欲望,随着一阵阵放肆的笑声,一股一股往上冒。像这闷热的天气,让人心里烦躁。
山里的女人手脚粗糙,面目也不光滑细腻,那是长年累月在田野里劳作,风吹日晒的结果。可是,她们的身材却是匀称、健美的。而常年被衣衫包裹严严实实的身体,偶尔露出那么一点点,却是美得不得了。像是被浸在水里的藕,又白又嫩,用指尖一掐,都会掐出水来。天色暗淡下来,女人们的笑声却更加响亮,一浪接着一浪。有的女人有意无意褪去套在外面的衣衫,袒露出更多、更惹火的肌肤,被夜色笼罩着。在男人的眼里,一个个晃动的身影,都是一团一团的肉色。
这个时候,最活跃的是二瘸子。前几年在外打工,因为车祸砸断了一条腿,落下了残疾,从此成了瘸子,无法再外出打工,只好在家里侍弄庄稼。他也因此成了村里唯一年轻一点的男人。他一瘸一拐地在女人堆里乱窜,这里捏一把,那里掐一下,引起一阵阵的笑骂与骚动。他依仗腿脚不利索,东撞一下,西摸一把。有女人笑骂着躲开了,有女人挑逗着贴上来。女人们的笑声愈加放肆了,还夹杂着某些轻佻与暧昧。
男人这边有人实在看不下去了,愤愤地骂起来:“这个不要脸的瘸子,人家男人在外打工,他在家里和人家的女人胡闹,什么东西。”有人接过话茬:“他也就这点能耐,都使在女人身上了,早晚那一条腿也被人家砸断了。”更多的人早已经习以为常,不去注意。村子里男人老的老小的小,年轻力壮的都在外面打工,只剩下他这么一个年轻一点的,虽然是瘸了点,但毕竟精力旺盛,有力气。那些心里冒着火的女人们,早已经把他当成了宝,明里暗里做一些见不得人的勾当。看见了,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谁也不愿意去多管闲事。
天色完全暗下来,天气也凉下来,人们陆陆续续回家去了。大树底下剩下了一地石头,大大小小的,散发着白天的余温,咀嚼着那些男男女女丢下闲言碎语。小山村,又恢复了原有的安详与宁静。
二、
李老汉生了一肚子闷气回到家中,把门狠狠地摔上,坐到炕沿边,闷着头抽烟。老伴看了他一眼,知道他又和谁犯了嘴了,回到家里生闷气。李老汉抽了一袋烟,在炕沿帮上狠狠磕了几下,又装上一袋,吧嗒吧嗒抽起来,还是不做声。老伴忍不住了,问道:“吃饱了撑的,又和谁怄气呢?”
“还不是那个老孟头,拿一个什么破‘平板’,这个得瑟,给这个看,给那个看,不就是几张破照片吗?至于那么显摆吗?”他使劲磕了磕烟袋锅子,“儿子在外面挣了几个臭钱,就不知道自己是谁了。”
李老汉、孟老头的儿子,还有村子里许多人都到南方一座城市里打工。不同的是孟老头的儿子大学毕业后留在南方,在一家大型私企上班,并在当地安家,有车有房。而其他的村里人,其中包括李老汉的儿子,都是在那里打工,一年辛辛苦苦,也只是赚一个辛苦钱,自然无法与孟老头的儿子相比。李老汉心里也明白这个理,可就是看不惯孟老头那副嘴脸。其实孟老头也并非有意在李老汉面前显摆,是因为两个人在这村里是出了名的“不对付”。
那还是年轻的时候,到了夏季,人们也都习惯到老榆树底下凑在一起边吃饭、乘凉、一边唠嗑。那时候村里人家都很穷,常常是衣不遮体食不果腹,大家凑在一起吃饭唠嗑,谁家里什么情况,看看你碗里的饭菜,就一目了然了。李老汉那个时候家里人口多,比别人家更艰难一些,经常是吃了上顿下顿还没有着落,有时候就不好意思往人堆里凑,成了大家取笑的对象。如果硬着头皮凑在一起,自己碗里的饭菜真差了许多,有时候还吃不饱。这个时候,孟老头就会给他夹一些菜,或者把自己碗里的饭拨给他。他就更加恼怒,认为他是有意在全村人面前羞辱他,而别人就更加起哄,说他是死要面子活受罪。他对老孟头愈加有成见。
他在心底发誓,自己这辈子赶不上老孟头,儿子那辈子也要超过他。现在,两个人眼瞅着都已经进入暮年,各家的儿子也都挑起了大梁过日子。可是,人家的儿子却更加有出息,自己就是拼了老命,还是比不上人家。有时候自己也气馁,争了一辈子,就不争了,虽然比不上人家,可是自己也是吃喝不愁,安享晚年,还强求什么呢?但不知为什么,只要一看见老孟头,看见他不时显摆那些时髦的玩意,心里就不舒服,心里的火就压不住。特别是听见别人说:人家姓孟的就是有钱有福的命,孔孟的香火比皇帝都要旺,那是命中注定的等等。他就更加不服气,他年轻时候就不信命。他经常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全是骗人的鬼话,是愚弄百姓的。
可是,年纪越来越大,经历了许多坎坎坷坷,见证了人世间许多的起起浮浮,有时候他心里也犯嘀咕,人的一生也许真的是天注定,人真得无法与命争。这个时候,他就会趁着夜深人静,独自一个人坐在老榆树底下,对着丰茂的老榆树,对着满地石头,对着一地皎洁的月光,敞开心扉。在他看来,老榆树是最懂他的。他坐在满地的月光下,掏出旱烟袋,装满一锅子烟,深深抽一口,然后轻轻吐出来,缕缕青烟就袅袅上升、扩散、最后融入澄澈的月光。这个时候,他的心情就异常平静、恬淡。
月光透过层层树叶射过来,落在他的头顶、肩头。他感觉到了月光的柔和、清凉,他觉得月光轻柔的抚摸。他有些沉醉了。这是一种久违了的感觉。他似乎觉得有一双充满母性的手,在轻轻抚摸,头顶那些在夜里沉睡的树叶,也在他的耳边絮絮低语,像是在哼一首柔情的摇篮曲,他觉得自己回到了童真时代。
老榆树懂得村里的任何人,他是村里最老的人,村里的每一个人,都是他看着长大的。
三、
又是一个黄昏,太阳贴在山边,家家户户的烟囱又冒出缕缕炊烟。这会儿,老榆树底下,仍然是村子里最凉爽的地方。
有人端着饭碗从院子里走出来,走向大树底下。一会儿,人们三三两两走出来。同往常一样,大树底下就集聚了一群人,男人、女人、孩子。大树底下,是村里最热闹的地方。
一、
村子里有一棵老榆树,有几辈子的树龄。盛夏的时候,枝头茂盛了,就遮一地浓荫,洒满地清凉。
日头贴在了西山边,天依然热着。男人们端着饭碗从各自的家里走出来,到老榆树下面,一边乘凉,一边吃饭,一边天南海北地聊着村里村外,国家大事。
树荫下有许多大大小小的石头,不知是有人特意搬来,当做座位,还是自然天成,围绕着老榆树散布开来,成了一个很有特色的自然景观。大大小小的石头,或高或矮、或方或圆,都是一样的光滑细腻,润泽可爱。经年累月,这些石头似乎都有了某种灵气,与人有了某种默契。树下一片清凉,石头却热着。劳累了一天的人们,晚上坐在榆树下纳凉,被石头温热地抚慰,一天的劳累很快就消散了。人们把这种现象叫做“石疗”,据说真得有很多疗效,能够祛除疲劳,强身健体呢,或许,这是几代人与这树、这树下的石头结下的善缘吧。
这样的缘分还在继续着,村里人每到夏季的晚上,都会到这里来乘凉聊天,闲谈天下大事。树有灵性,石头也有灵性。村里人说大树也好,那些大大小小的石头也好,只有在大自然中与人亲密接触,那种灵性才是鲜活的、才会与人息息相通。那是树与石头采集了天地之灵气、日月之精华,加上人的肌肤相亲,那些自然的东西,才会充满了灵性,甚至是禅意。村里的人似乎个个都是哲学家,我不知道该不该相信他们的话,但我相信,那棵大树,那些光滑细腻的石头,是有灵性的。
天刚擦黑,大树底下大大小小的石头上就坐满了人。有端着饭碗边吃边聊的男人们,有围着老榆树捉迷藏的孩子们。那些收拾好屋子的女人们也陆陆续续来到这里,坐进老榆树的浓荫里,东家长、西家短,谈天说地。
村里人从什么时候开始养成了这样的习惯,没有人说得清楚。这棵老榆树风里雨里几十年,在这里陪伴了这个村子几代人,现在的老人们就是从小围着大树捉迷藏长大的。在漫长的岁月中,老榆树逐渐成了村子的象征。那些远在他乡的人们,总会让老榆树频频入梦,重温快乐的童年时光。每到夏季来临,它就苍翠如盖,年年如此,从未爽约。浓浓的绿荫,让村里人有了一个可以纳凉休息的地方,有一个茶余饭后,谈话聊天的场所。让村里的人,坐在老榆树的浓荫里享受一季清凉。在村里人的心中,这个地方,就是北京的天安门广场。
男人们早已吃完了饭,可是他们谁都不回家,碗筷就放在身边,掏出旱烟或者香烟,抽上几口,再缕缕吐出来,吧嗒吧嗒美滋滋的味道,赛过了活神仙。在这烟雾缭绕中,男人们扯开了话匣子,荤的素的、今的古的扯个没完没了。聊一阵,抽几口;抽几口,再聊一阵,一天的时光就这样悄悄过去了。
女人们凑在一块,就是一台大戏。嘁嘁喳喳一阵子,发出一阵哄笑,然后就是一阵子乱哄哄的吵闹。那一阵阵的哄笑声里,有含蓄的、有放肆的、有的笑声让人浮想联翩。女人凑在一块,野起来比男人可厉害。她们高一声低一声的哄闹,透着山里女人的泼辣与野性,也隐隐约约感觉到留守女人的寂寞与无奈。女人的哄笑与吵闹声一波接一波传开,就像寂静的水面投进一块石子,荡起的波澜久久难息。女人的笑声就是一杯烈性酒,让男人从心底热到脸上。男人的目光都被吸引过去了,嘴巴张开着,可是刚刚说的是什么话茬,却再无人接。那些正值壮年的女人们,心底有压不住的火苗,身上洋溢着野兽一般的活力。天正热,穿不住衣裳,单薄的衣衫包裹不住丰满的躯体,该露的和不该露的都裸露着,那种压抑不住的欲望,随着一阵阵放肆的笑声,一股一股往上冒。像这闷热的天气,让人心里烦躁。
山里的女人手脚粗糙,面目也不光滑细腻,那是长年累月在田野里劳作,风吹日晒的结果。可是,她们的身材却是匀称、健美的。而常年被衣衫包裹严严实实的身体,偶尔露出那么一点点,却是美得不得了。像是被浸在水里的藕,又白又嫩,用指尖一掐,都会掐出水来。天色暗淡下来,女人们的笑声却更加响亮,一浪接着一浪。有的女人有意无意褪去套在外面的衣衫,袒露出更多、更惹火的肌肤,被夜色笼罩着。在男人的眼里,一个个晃动的身影,都是一团一团的肉色。
这个时候,最活跃的是二瘸子。前几年在外打工,因为车祸砸断了一条腿,落下了残疾,从此成了瘸子,无法再外出打工,只好在家里侍弄庄稼。他也因此成了村里唯一年轻一点的男人。他一瘸一拐地在女人堆里乱窜,这里捏一把,那里掐一下,引起一阵阵的笑骂与骚动。他依仗腿脚不利索,东撞一下,西摸一把。有女人笑骂着躲开了,有女人挑逗着贴上来。女人们的笑声愈加放肆了,还夹杂着某些轻佻与暧昧。
男人这边有人实在看不下去了,愤愤地骂起来:“这个不要脸的瘸子,人家男人在外打工,他在家里和人家的女人胡闹,什么东西。”有人接过话茬:“他也就这点能耐,都使在女人身上了,早晚那一条腿也被人家砸断了。”更多的人早已经习以为常,不去注意。村子里男人老的老小的小,年轻力壮的都在外面打工,只剩下他这么一个年轻一点的,虽然是瘸了点,但毕竟精力旺盛,有力气。那些心里冒着火的女人们,早已经把他当成了宝,明里暗里做一些见不得人的勾当。看见了,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谁也不愿意去多管闲事。
天色完全暗下来,天气也凉下来,人们陆陆续续回家去了。大树底下剩下了一地石头,大大小小的,散发着白天的余温,咀嚼着那些男男女女丢下闲言碎语。小山村,又恢复了原有的安详与宁静。
二、
李老汉生了一肚子闷气回到家中,把门狠狠地摔上,坐到炕沿边,闷着头抽烟。老伴看了他一眼,知道他又和谁犯了嘴了,回到家里生闷气。李老汉抽了一袋烟,在炕沿帮上狠狠磕了几下,又装上一袋,吧嗒吧嗒抽起来,还是不做声。老伴忍不住了,问道:“吃饱了撑的,又和谁怄气呢?”
“还不是那个老孟头,拿一个什么破‘平板’,这个得瑟,给这个看,给那个看,不就是几张破照片吗?至于那么显摆吗?”他使劲磕了磕烟袋锅子,“儿子在外面挣了几个臭钱,就不知道自己是谁了。”
李老汉、孟老头的儿子,还有村子里许多人都到南方一座城市里打工。不同的是孟老头的儿子大学毕业后留在南方,在一家大型私企上班,并在当地安家,有车有房。而其他的村里人,其中包括李老汉的儿子,都是在那里打工,一年辛辛苦苦,也只是赚一个辛苦钱,自然无法与孟老头的儿子相比。李老汉心里也明白这个理,可就是看不惯孟老头那副嘴脸。其实孟老头也并非有意在李老汉面前显摆,是因为两个人在这村里是出了名的“不对付”。
那还是年轻的时候,到了夏季,人们也都习惯到老榆树底下凑在一起边吃饭、乘凉、一边唠嗑。那时候村里人家都很穷,常常是衣不遮体食不果腹,大家凑在一起吃饭唠嗑,谁家里什么情况,看看你碗里的饭菜,就一目了然了。李老汉那个时候家里人口多,比别人家更艰难一些,经常是吃了上顿下顿还没有着落,有时候就不好意思往人堆里凑,成了大家取笑的对象。如果硬着头皮凑在一起,自己碗里的饭菜真差了许多,有时候还吃不饱。这个时候,孟老头就会给他夹一些菜,或者把自己碗里的饭拨给他。他就更加恼怒,认为他是有意在全村人面前羞辱他,而别人就更加起哄,说他是死要面子活受罪。他对老孟头愈加有成见。
他在心底发誓,自己这辈子赶不上老孟头,儿子那辈子也要超过他。现在,两个人眼瞅着都已经进入暮年,各家的儿子也都挑起了大梁过日子。可是,人家的儿子却更加有出息,自己就是拼了老命,还是比不上人家。有时候自己也气馁,争了一辈子,就不争了,虽然比不上人家,可是自己也是吃喝不愁,安享晚年,还强求什么呢?但不知为什么,只要一看见老孟头,看见他不时显摆那些时髦的玩意,心里就不舒服,心里的火就压不住。特别是听见别人说:人家姓孟的就是有钱有福的命,孔孟的香火比皇帝都要旺,那是命中注定的等等。他就更加不服气,他年轻时候就不信命。他经常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全是骗人的鬼话,是愚弄百姓的。
可是,年纪越来越大,经历了许多坎坎坷坷,见证了人世间许多的起起浮浮,有时候他心里也犯嘀咕,人的一生也许真的是天注定,人真得无法与命争。这个时候,他就会趁着夜深人静,独自一个人坐在老榆树底下,对着丰茂的老榆树,对着满地石头,对着一地皎洁的月光,敞开心扉。在他看来,老榆树是最懂他的。他坐在满地的月光下,掏出旱烟袋,装满一锅子烟,深深抽一口,然后轻轻吐出来,缕缕青烟就袅袅上升、扩散、最后融入澄澈的月光。这个时候,他的心情就异常平静、恬淡。
月光透过层层树叶射过来,落在他的头顶、肩头。他感觉到了月光的柔和、清凉,他觉得月光轻柔的抚摸。他有些沉醉了。这是一种久违了的感觉。他似乎觉得有一双充满母性的手,在轻轻抚摸,头顶那些在夜里沉睡的树叶,也在他的耳边絮絮低语,像是在哼一首柔情的摇篮曲,他觉得自己回到了童真时代。
老榆树懂得村里的任何人,他是村里最老的人,村里的每一个人,都是他看着长大的。
三、
又是一个黄昏,太阳贴在山边,家家户户的烟囱又冒出缕缕炊烟。这会儿,老榆树底下,仍然是村子里最凉爽的地方。
有人端着饭碗从院子里走出来,走向大树底下。一会儿,人们三三两两走出来。同往常一样,大树底下就集聚了一群人,男人、女人、孩子。大树底下,是村里最热闹的地方。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