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 想 长 大
2021-12-23抒情散文meng20042004200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3:46 编辑
今天,朋友P给我讲了他亲历的一件事:前些日子,P去浙江出差,到一家公司安装一款新面世的机器。这家公司选派了一名姓曾的技师,向他学习操作机器的技能。曾技……
今天,朋友P给我讲了他亲历的一件事:前些日子,P去浙江出差,到一家公司安装一款新面世的机器。这家公司选派了一名姓曾的技师,向他学习操作机器的技能。曾技……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3:46 编辑 <br /><br /> 今天,朋友P给我讲了他亲历的一件事:
前些日子,P去浙江出差,到一家公司安装一款新面世的机器。这家公司选派了一名姓曾的技师,向他学习操作机器的技能。曾技师50岁左右的年纪,不善言语,忠厚老实,和P非常投缘,二人合作得非常愉快。一来二去,他们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一天,休息的时候,他们由工作谈及家事,P向曾技师介绍了父母的状况:“二老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一辈子勤苦操劳,把四个儿子都培养成了高级工程师。他们现在都八十多岁了,身体都很硬朗,父亲每天去田里干农活,母亲在家操持一日三餐,饲养了满院鸡鸭猪羊。那充满生活气息的农家小院真诱人,我和兄弟们一有空就想往家里跑。”当P问及曾技师父母的身体状况时,曾技师沉默了片刻答道:“你真幸福,到了两鬓斑白的年纪仍然有人疼有人爱,像个幸福的孩子一样,未进门就能大声喊一句‘爸妈,我回来了’。我没有这种福分了,我已经是大人了。”曾技师说这话的时候,脸上爬满了失落的表情,让P看得灼灼心痛,他知道失去父母的痛是深入骨髓的,任何华美的言语都不能安抚老人故去的悲伤,于是,二人接下来陷入了沉默。
曾技师的那句“我已经是大人了”深深地震到了我。是的,这句话简短、普通,却是每一个人的人生分水岭。父母健在的时候,我们一直是长不大的孩子,即使到了七十岁、八十岁,皱纹满脸,儿孙满堂,也可以到父母跟前撒撒娇、说说话,一进门就能喝上他们递过来的热茶,出门时可以聆听到他们重复了一辈子的“路上骑车小心点”的叮咛。而父母一旦离去,就会倏然之间长大,即使还是蓬头稚子、不谙世事的年龄,原来一直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即使觉得爱的世界塌成一地碎片、无法缝补,也要让柔嫩的双肩坚挺起来,走进陌生的厨房为自己烧饭炒菜,扑进生活的怀抱里迎风接雨。从此,要蜕变成大人,一切都要自己去做了。
我想起了十几年前在北京亲历的一件事。那时很多人没有手机,要用公用电话往家里打电话。我在北京参加一项培训,即将结束,去街上找电话亭给家人打电话。也许是春节临近的缘故,打电话的人非常多,排起了长长的队伍。排在我前面的是一位六七十岁的老人,头发花白,弯腰驼背,衣服上溅满了星星点点的白色涂料,应该是在北京干装修活的异乡人。轮到他打电话了,他的嗓门很高,语气中充满喜悦,声音在冷风中快速传播着,引得周围人纷纷把目光投向他。“娘,我是小四儿,您想我了不?——想了?就知道您会想我,我回家时给您买好吃的,北京烤鸭行不?我二十八到家,娘,烧好羊肉汤等着我,我要喝三大碗。娘,我挂了,后面有人等着用电话呢!”一声声拖着长调的、带着撒娇味的“娘”,听得我心都醉了,白发苍苍的古稀老人,在母亲面前,像个充满童真的孩子。他在北京的打工生活也许很辛苦,收入也许不高,但此刻,他忘记了凡俗生活中的所有不如意,回归到生命最本真的状态,此刻,只有幸福,只有爱。
听过《超级演说家》中刘小溪的催泪演讲《乌云背后的幸福线》,相信所有听众都会听得泪雨滂沱。她说爸爸在她三岁的时候就因病离去了,懵懵懂懂的年龄,她搞不清楚爸爸为什么来了又走了,在渐渐长大的过程中,她意识到爸爸的离去带给她的缺失,是任她后天看多少书做多少努力都填补不了的。她极度想念爸爸,想体味跟爸爸吵架顶嘴的感觉,想体味爸爸伸出一只大手接她放学的感觉,甚至,想知道叫一声爸爸是什么味道。但她不能,永远不能了,她必须学着长大,在享受妈妈事无巨细、唠唠叨叨的关爱的同时,去保护妈妈,给妈妈缺失了爸爸的爱。我曾想如果她的爸爸还在,她该有多幸福啊,一定会像一只无忧无虑的花蝴蝶,翩翩飞舞在父爱母爱交融的天空下。而她,在缺失爸爸的世界里,她必须坚强地让自己长大。
有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缺乏耐心,觉得父母每天对自己叮嘱自己“记得吃饭喝水”是无法忍受的絮叨,每天提醒自己“走路看着点车”纯属多余,于是冷漠地装作没听见,或者不耐烦地顶撞他们,给他们火热的爱浇了一盆冷水。但他们是世界上唯一这样对你的人,是世界上唯一的无论你怎样冷落他顶撞他他都不会停下爱你的脚步的人,他们做的所有事情都是为你好,都是为了让你变得更好。我想借用刘小溪的话,告诉不会与父母和谐相处的朋友:“岁月很长,然而我们能够跟他们相处的时间太短,请你们去理解他,最后我想去说觉察。光有爱还不够,因为你必须觉察到他的创伤,他的那份痛,他的隐忍,他的敏感;请你包容他,原谅他。”是的,父子母女一场,是修炼千年得来的缘分,父母把全部的爱给了我们,请好好珍惜,好好爱,把这段缘分延续到最长的距离,最久的时间。这样,我们就可以一直做幸福的孩子,膝下承欢,共享天伦,永不长大。
前些日子,P去浙江出差,到一家公司安装一款新面世的机器。这家公司选派了一名姓曾的技师,向他学习操作机器的技能。曾技师50岁左右的年纪,不善言语,忠厚老实,和P非常投缘,二人合作得非常愉快。一来二去,他们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一天,休息的时候,他们由工作谈及家事,P向曾技师介绍了父母的状况:“二老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一辈子勤苦操劳,把四个儿子都培养成了高级工程师。他们现在都八十多岁了,身体都很硬朗,父亲每天去田里干农活,母亲在家操持一日三餐,饲养了满院鸡鸭猪羊。那充满生活气息的农家小院真诱人,我和兄弟们一有空就想往家里跑。”当P问及曾技师父母的身体状况时,曾技师沉默了片刻答道:“你真幸福,到了两鬓斑白的年纪仍然有人疼有人爱,像个幸福的孩子一样,未进门就能大声喊一句‘爸妈,我回来了’。我没有这种福分了,我已经是大人了。”曾技师说这话的时候,脸上爬满了失落的表情,让P看得灼灼心痛,他知道失去父母的痛是深入骨髓的,任何华美的言语都不能安抚老人故去的悲伤,于是,二人接下来陷入了沉默。
曾技师的那句“我已经是大人了”深深地震到了我。是的,这句话简短、普通,却是每一个人的人生分水岭。父母健在的时候,我们一直是长不大的孩子,即使到了七十岁、八十岁,皱纹满脸,儿孙满堂,也可以到父母跟前撒撒娇、说说话,一进门就能喝上他们递过来的热茶,出门时可以聆听到他们重复了一辈子的“路上骑车小心点”的叮咛。而父母一旦离去,就会倏然之间长大,即使还是蓬头稚子、不谙世事的年龄,原来一直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即使觉得爱的世界塌成一地碎片、无法缝补,也要让柔嫩的双肩坚挺起来,走进陌生的厨房为自己烧饭炒菜,扑进生活的怀抱里迎风接雨。从此,要蜕变成大人,一切都要自己去做了。
我想起了十几年前在北京亲历的一件事。那时很多人没有手机,要用公用电话往家里打电话。我在北京参加一项培训,即将结束,去街上找电话亭给家人打电话。也许是春节临近的缘故,打电话的人非常多,排起了长长的队伍。排在我前面的是一位六七十岁的老人,头发花白,弯腰驼背,衣服上溅满了星星点点的白色涂料,应该是在北京干装修活的异乡人。轮到他打电话了,他的嗓门很高,语气中充满喜悦,声音在冷风中快速传播着,引得周围人纷纷把目光投向他。“娘,我是小四儿,您想我了不?——想了?就知道您会想我,我回家时给您买好吃的,北京烤鸭行不?我二十八到家,娘,烧好羊肉汤等着我,我要喝三大碗。娘,我挂了,后面有人等着用电话呢!”一声声拖着长调的、带着撒娇味的“娘”,听得我心都醉了,白发苍苍的古稀老人,在母亲面前,像个充满童真的孩子。他在北京的打工生活也许很辛苦,收入也许不高,但此刻,他忘记了凡俗生活中的所有不如意,回归到生命最本真的状态,此刻,只有幸福,只有爱。
听过《超级演说家》中刘小溪的催泪演讲《乌云背后的幸福线》,相信所有听众都会听得泪雨滂沱。她说爸爸在她三岁的时候就因病离去了,懵懵懂懂的年龄,她搞不清楚爸爸为什么来了又走了,在渐渐长大的过程中,她意识到爸爸的离去带给她的缺失,是任她后天看多少书做多少努力都填补不了的。她极度想念爸爸,想体味跟爸爸吵架顶嘴的感觉,想体味爸爸伸出一只大手接她放学的感觉,甚至,想知道叫一声爸爸是什么味道。但她不能,永远不能了,她必须学着长大,在享受妈妈事无巨细、唠唠叨叨的关爱的同时,去保护妈妈,给妈妈缺失了爸爸的爱。我曾想如果她的爸爸还在,她该有多幸福啊,一定会像一只无忧无虑的花蝴蝶,翩翩飞舞在父爱母爱交融的天空下。而她,在缺失爸爸的世界里,她必须坚强地让自己长大。
有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缺乏耐心,觉得父母每天对自己叮嘱自己“记得吃饭喝水”是无法忍受的絮叨,每天提醒自己“走路看着点车”纯属多余,于是冷漠地装作没听见,或者不耐烦地顶撞他们,给他们火热的爱浇了一盆冷水。但他们是世界上唯一这样对你的人,是世界上唯一的无论你怎样冷落他顶撞他他都不会停下爱你的脚步的人,他们做的所有事情都是为你好,都是为了让你变得更好。我想借用刘小溪的话,告诉不会与父母和谐相处的朋友:“岁月很长,然而我们能够跟他们相处的时间太短,请你们去理解他,最后我想去说觉察。光有爱还不够,因为你必须觉察到他的创伤,他的那份痛,他的隐忍,他的敏感;请你包容他,原谅他。”是的,父子母女一场,是修炼千年得来的缘分,父母把全部的爱给了我们,请好好珍惜,好好爱,把这段缘分延续到最长的距离,最久的时间。这样,我们就可以一直做幸福的孩子,膝下承欢,共享天伦,永不长大。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