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禅意的早晨
2021-12-23抒情散文何足道哉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5:03 编辑
一个禅意的早晨塞外的冬天很冷,冬天的早晨尤其冷。早上,特意早起了一会儿,绕道临河公园,从那里走着到单位去。没有风,空气里寒气逼人。长长的临河大坝上,……
一个禅意的早晨塞外的冬天很冷,冬天的早晨尤其冷。早上,特意早起了一会儿,绕道临河公园,从那里走着到单位去。没有风,空气里寒气逼人。长长的临河大坝上,……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5:03 编辑 <br /><br /> 一个禅意的早晨
塞外的冬天很冷,冬天的早晨尤其冷。
早上,特意早起了一会儿,绕道临河公园,从那里走着到单位去。
没有风,空气里寒气逼人。长长的临河大坝上,只有我和道路两旁的树木。这样拥挤的城市里,难得有这样的机会,一个人独守这样一份宁静,沿着悠长空旷的临河大坝行走。
一面是冰封千里的河道,在寒冷的早晨,不时发出清脆的冰裂的声音,那是裂变的阵痛;一面是静默的树木,尚未从寒冷的夜里走出来,笼着浓重的寒烟,做着谁都猜不透的梦。我在大坝慢慢走着,嘴里吐出团团白雾,瞬间就挂在眉毛和帽子上,结成一层白霜,有点仙风道骨的模样。我一个人在这样寒冷的早晨行走,把一份清静,走出了一种孤寂的况味。
道路两旁几棵老树,静静立着,对这早晨、这寒冷,不理不睬。无风,树干不动,枝条不招摇,似乎仍在梦中。被北风修剪后的老树,显得精干而硬朗。那是典型的塞外风格。它们在这个冬天的早晨,在砭骨的寒风里站立着,不动不摇,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
退去了一身袈裟,老树只剩下一副骨架,却仍显得庄严肃穆,仙风道骨。那一定是经历了种种磨难,经历了种种风霜雨雪的侵袭,那定然是积淀了千锤百炼的修为。我常常固执地认为,树木,特别是有许多经历的老树,是最具慧根,离佛最近的植物。席慕容在《一棵开花的树》中写道:
为这
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求佛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佛於是把我化做一棵树
长在你必经的路旁
所以,我常常从树的身上,特别是那些抱持着岁月孤寂的老树身上,寻找佛的影子。
道路两旁的几棵老树,有些抱残守缺的嫌疑,很像那些远离人间烟火的老僧,却仍令人刮目相看。不知是被人为砍伐去了树的主干,还是因为天降灾祸,几棵老树与其他行道树有很大不同,不修长,不挺拔。老干绝峨,虬枝盘曲,呈现一种行走的姿态。似乎是以这样一种前驱的姿态,日夜不停地行走。我停下脚步,凝视着这几棵老树,我想,它们是想用一种行走的姿态,诠释一种生命的意蕴。
对树而言,繁叶茂枝与枯枝颓干也许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无论是千里莺啼绿映红,还是古道西风瘦马,它都同样不悲不喜,无动于衷。因为它们早已见惯了世上盛衰枯荣,岁月沧桑轮回。对人间的繁华与落寞,早已经参悟得透彻了。它们才可能以置身世外的淡然,冷眼人间悲欢。不像我们这芸芸众生,虽然嘴里说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却无论如何都做不到物我两忘,超然世外。一枝一叶都会让我们悲喜交加,牵肠挂肚。
我们毕竟不是树木,无法像一棵树那样超然。
不知从哪里飞来几只乌鸦,扑啦啦落在道路旁边的老树上。老树不摇不晃,以超乎寻常的定力,对几只乌鸦的到来,视而不见,似乎与己无关。
乌鸦是这里冬天最为常见的一种鸟儿。因为全身羽毛乌黑,叫声平直低哑,不像别的鸟儿那样宛转悦耳,不太招人喜欢。如果早晨起来看见乌鸦在树上,并且“嘎”地叫了一声,人的心情就会很差,觉得有些晦气。有人甚至会捡起石头将它们赶走,那乌鸦会一边扑啦啦地飞,一边发出更加嘹亮的嘎嘎声。做不到物我两忘,就会被环境所左右。因为其他的什么原因,有些东西就会莫名其妙地被误解、被冤枉,成了无辜的受害者。乌鸦其实就是如此。
几只乌鸦蹲在树上,紧闭着嘴,一直默不作声。我想,它们并非知道人们的忌讳,是早晨寒冷的空气,逼得它们无法张口,让那一声悲怆的叫声一直压在心底。它们不出声、不挪动,成了老树的一部分。再仔细瞧瞧,那几只黑色的鸟儿,真像老树结出的果实呢。
人们却一直很喜欢喜鹊。喜鹊其实与乌鸦也差不多,个头大小差不多,生活习性类似,喜鹊的叫声也只是比乌鸦稍稍宛转了一些。只是一个全身乌黑,一个间或有些白。就是因为这几道白,一个被人厌恶,一个则成了吉祥的象征。黑白分明就是是非分明吗?是非分明就招人喜欢啊!可是,我们却忽视了“乌鸦反哺”的精神内涵,忽视了乌鸦从来就是以“孝”的形象贯穿于中国文化中的啊。世间的事情往往就是这样,自身的修为是一回事,别人的看法则又是一回事。很多时候,身不由己,也是无可奈何的。所以,像老树那样超脱,的确是很难的。
这样的早晨,这样寒冷的天气里,却见到了一对老夫妻,一前一后走着。看他们的身形相貌,似乎比道路两旁的几棵老树都要老。只不过老树站着,不悲不喜;他们走着,不疾不徐。
我不知道他们这样行走了多少年,他们是否想以不停的行走,来诠释生命的内涵呢?不知道他们对人世的参悟,是否如老树那般透彻。
很多的时候,我真得无法参透生命的状态。生命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是在静止中永恒还是在运动中永恒呢?
生命是永恒的吗?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生命是生生不息的。从这个意义上说,生命是静止中的运动,在运动中永恒。生命是可以生生不息的。
佛说:万物皆无常,有生必有灭;不执著于生灭,心便能寂静不起念,而得到永恒的喜乐。人因企求永远的美好、不死而生出了痛苦。
佛说了什么,我悟不出,参不透。只觉得是在谈论生死与永恒,
我只觉得这个寂静的早晨,我眼中的一草一木,一人一鸟都是带有禅意的。
太阳已经很高了,照在身上,感觉到很温暖。只有置身于这样寒冷的环境里,才能感觉到阳光的可贵。那些静默的树木,也感觉到了阳光的抚摸,笼着浓重寒意的树梢,渐渐抹上了一层暖暖的浅黄。行人渐渐多了起来,他们也感觉到了阳光的照拂。
那对老夫妻行走得很慢,却在不知不觉间走远了。阳光洒在他们的背上,有一种祥和的温暖。他们应该也感受到了阳光的照拂,因为在我的眼里,他们慢慢移动的身影,也具有了某种禅意。
塞外的冬天很冷,冬天的早晨尤其冷。
早上,特意早起了一会儿,绕道临河公园,从那里走着到单位去。
没有风,空气里寒气逼人。长长的临河大坝上,只有我和道路两旁的树木。这样拥挤的城市里,难得有这样的机会,一个人独守这样一份宁静,沿着悠长空旷的临河大坝行走。
一面是冰封千里的河道,在寒冷的早晨,不时发出清脆的冰裂的声音,那是裂变的阵痛;一面是静默的树木,尚未从寒冷的夜里走出来,笼着浓重的寒烟,做着谁都猜不透的梦。我在大坝慢慢走着,嘴里吐出团团白雾,瞬间就挂在眉毛和帽子上,结成一层白霜,有点仙风道骨的模样。我一个人在这样寒冷的早晨行走,把一份清静,走出了一种孤寂的况味。
道路两旁几棵老树,静静立着,对这早晨、这寒冷,不理不睬。无风,树干不动,枝条不招摇,似乎仍在梦中。被北风修剪后的老树,显得精干而硬朗。那是典型的塞外风格。它们在这个冬天的早晨,在砭骨的寒风里站立着,不动不摇,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
退去了一身袈裟,老树只剩下一副骨架,却仍显得庄严肃穆,仙风道骨。那一定是经历了种种磨难,经历了种种风霜雨雪的侵袭,那定然是积淀了千锤百炼的修为。我常常固执地认为,树木,特别是有许多经历的老树,是最具慧根,离佛最近的植物。席慕容在《一棵开花的树》中写道:
为这
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求佛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佛於是把我化做一棵树
长在你必经的路旁
所以,我常常从树的身上,特别是那些抱持着岁月孤寂的老树身上,寻找佛的影子。
道路两旁的几棵老树,有些抱残守缺的嫌疑,很像那些远离人间烟火的老僧,却仍令人刮目相看。不知是被人为砍伐去了树的主干,还是因为天降灾祸,几棵老树与其他行道树有很大不同,不修长,不挺拔。老干绝峨,虬枝盘曲,呈现一种行走的姿态。似乎是以这样一种前驱的姿态,日夜不停地行走。我停下脚步,凝视着这几棵老树,我想,它们是想用一种行走的姿态,诠释一种生命的意蕴。
对树而言,繁叶茂枝与枯枝颓干也许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无论是千里莺啼绿映红,还是古道西风瘦马,它都同样不悲不喜,无动于衷。因为它们早已见惯了世上盛衰枯荣,岁月沧桑轮回。对人间的繁华与落寞,早已经参悟得透彻了。它们才可能以置身世外的淡然,冷眼人间悲欢。不像我们这芸芸众生,虽然嘴里说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却无论如何都做不到物我两忘,超然世外。一枝一叶都会让我们悲喜交加,牵肠挂肚。
我们毕竟不是树木,无法像一棵树那样超然。
不知从哪里飞来几只乌鸦,扑啦啦落在道路旁边的老树上。老树不摇不晃,以超乎寻常的定力,对几只乌鸦的到来,视而不见,似乎与己无关。
乌鸦是这里冬天最为常见的一种鸟儿。因为全身羽毛乌黑,叫声平直低哑,不像别的鸟儿那样宛转悦耳,不太招人喜欢。如果早晨起来看见乌鸦在树上,并且“嘎”地叫了一声,人的心情就会很差,觉得有些晦气。有人甚至会捡起石头将它们赶走,那乌鸦会一边扑啦啦地飞,一边发出更加嘹亮的嘎嘎声。做不到物我两忘,就会被环境所左右。因为其他的什么原因,有些东西就会莫名其妙地被误解、被冤枉,成了无辜的受害者。乌鸦其实就是如此。
几只乌鸦蹲在树上,紧闭着嘴,一直默不作声。我想,它们并非知道人们的忌讳,是早晨寒冷的空气,逼得它们无法张口,让那一声悲怆的叫声一直压在心底。它们不出声、不挪动,成了老树的一部分。再仔细瞧瞧,那几只黑色的鸟儿,真像老树结出的果实呢。
人们却一直很喜欢喜鹊。喜鹊其实与乌鸦也差不多,个头大小差不多,生活习性类似,喜鹊的叫声也只是比乌鸦稍稍宛转了一些。只是一个全身乌黑,一个间或有些白。就是因为这几道白,一个被人厌恶,一个则成了吉祥的象征。黑白分明就是是非分明吗?是非分明就招人喜欢啊!可是,我们却忽视了“乌鸦反哺”的精神内涵,忽视了乌鸦从来就是以“孝”的形象贯穿于中国文化中的啊。世间的事情往往就是这样,自身的修为是一回事,别人的看法则又是一回事。很多时候,身不由己,也是无可奈何的。所以,像老树那样超脱,的确是很难的。
这样的早晨,这样寒冷的天气里,却见到了一对老夫妻,一前一后走着。看他们的身形相貌,似乎比道路两旁的几棵老树都要老。只不过老树站着,不悲不喜;他们走着,不疾不徐。
我不知道他们这样行走了多少年,他们是否想以不停的行走,来诠释生命的内涵呢?不知道他们对人世的参悟,是否如老树那般透彻。
很多的时候,我真得无法参透生命的状态。生命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是在静止中永恒还是在运动中永恒呢?
生命是永恒的吗?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生命是生生不息的。从这个意义上说,生命是静止中的运动,在运动中永恒。生命是可以生生不息的。
佛说:万物皆无常,有生必有灭;不执著于生灭,心便能寂静不起念,而得到永恒的喜乐。人因企求永远的美好、不死而生出了痛苦。
佛说了什么,我悟不出,参不透。只觉得是在谈论生死与永恒,
我只觉得这个寂静的早晨,我眼中的一草一木,一人一鸟都是带有禅意的。
太阳已经很高了,照在身上,感觉到很温暖。只有置身于这样寒冷的环境里,才能感觉到阳光的可贵。那些静默的树木,也感觉到了阳光的抚摸,笼着浓重寒意的树梢,渐渐抹上了一层暖暖的浅黄。行人渐渐多了起来,他们也感觉到了阳光的照拂。
那对老夫妻行走得很慢,却在不知不觉间走远了。阳光洒在他们的背上,有一种祥和的温暖。他们应该也感受到了阳光的照拂,因为在我的眼里,他们慢慢移动的身影,也具有了某种禅意。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