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
2020-09-17抒情散文河西村夫
年梁正虎从腊八日之后,村里的女人们就渐次忙碌了起来。水桶、扫把、笤帚、拖把、抹布,是她们不曾离手的工具,衣服、床单、被褥、灶具、门窗、玻璃、屋子、院落,这些落满了污垢和尘埃的物什需要彻底地打扫清洗。因为要过年了,万象更新,一个家的里里外外需
年
梁正虎
从腊八日之后,村里的女人们就渐次忙碌了起来。水桶、扫把、笤帚、拖把、抹布,是她们不曾离手的工具,衣服、床单、被褥、灶具、门窗、玻璃、屋子、院落,这些落满了污垢和尘埃的物什需要彻底地打扫清洗。因为要过年了,万象更新,一个家的里里外外需要清洁,需要理出个头绪,以等待年来检阅。这些忙完了之后,和面蒸年馍,炸油馓,炸肉丸子,卤肉,是过年女人们的重头戏。由于忙碌,年的脚步在悄悄地移动,而且在女人们的不知不觉中快了一点,她们对年有着一颗庄重虔诚的心。年的脚步在孩子们眼里是缓慢的,因为年对孩子们充满着许多诱惑,即便过了腊月二十三,年的脚步依旧那样缓慢。孩子们在手里掐着、数着、算着。在庄稼人眼里,年的脚步是快的。有句俗语说:腊月里的穷汉快似马。因为快要过年了,庄稼人的手头还不很宽裕,在庄稼人古老的意识里,年还叫年关,他们唯恐被挡在年的关口这边。所以,他们多想让年宽限几日,挤出时间,挣几个小钱,用来过年。
可是,年不等人。年是忙碌的。
于是,过年的开支需要他们精心计划、盘算,年货在女人的脚步里忙碌着、制作着、采购着。吃喝饮食类是年货中的重头戏,腊月二十三要买祭灶用品,接着是猪肉、羊肉、牛肉、鸡鱼等,还有炮仗、灯笼、写春联用的大红对子纸、灶王像、祭祖先用的香蜡表纸。此外,还要买好走亲戚带的礼品。
年是大红大紫的,一幅幅春联,一帧帧窗花,贴在年的脸上。不同内容的对联,包罗了世界万象。“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是最早贴在门上的春联。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的手法,将吉祥事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年装点得红火富丽。年也是踩着铿锵的鼓点,踏着十字花扭着来的。腊月二十一过,大红的鼓就抬出来了,咚咚锵,咚咚锵地响了起来,秧歌社火排练开始了,他们是要等待年的一次大型检阅。待社火正式出了身子,人们着了五彩的戏装,打了脸子,扮演了各种角色,精神抖擞地闹了起来。人们燃放烟火,消灾祈福。“施烟火及作金刚力士以逐疫”,“社火娱神,香火娱人”,其含意深邃而味长。
年是一家人的团圆,是一族人的欢聚。尽管一票难求,尽管远在千里,尽管气候寒冷,但当大年初一,人们向着喜神方位出行,火堆燃起来了,香表焚起来了,爆竹响起来了,多少游荡在外的人,不分白天黑夜,马不停蹄地赶着回家,就是奔着这堆火来的。出行,增添了人们的凝聚力和亲和力,这时,村里的人气就旺起来了。这种氛围,可与天比高,可与地比厚。我们生活的一切受惠于天地,自然心怀无尽感激,因此,虔诚地表达敬天敬地。拜年,事实上,就是拜天拜地,这一拜,就拜出一种高度,拜出一种传承,充分表达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情和希冀。“空手出门,满怀进门;东干东成,西干西应;狼来封口,贼来迷路。”这是出行时古老的祷词,反映了农耕时代人们朴素的愿望。变化的时代,不变的春节。我们虽然从农耕时代一步跨进网络时代,步子好跨,人心难移,敬畏天地是我们古老的传统,出行是我们的年俗,也是我们的传统之一。惟其如此,这年就显得浓郁、美满、充满魅力。
年更是一种氛围,它具有一般节日所不具备的功能,祭祖、吃团圆饭、送压岁钱、拜年等民俗,承载着家庭、社会伦理方面的教育意义。年原来所涵盖的文化是多样性的,这决定了它成为其他节日难以媲美的中华民俗文化载体。年,是二十四节气之外,埋伏在人类身体和内心里的最重要的拐点和节气。一般的节日过过就够了,年却是需要跪拜的,自然,年就被提升到一个无与伦比的高度。
年是一个过程。腊月二十三,小年,这一天,洒扫除尘,送灶神。家里的女主人在打扫干净的灶台上,摆上十三个灶坨坨,焚香化表,口中念念有词:“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好话多说,歹话少说”。在褡裢里给灶王爷的马装好草料,伺候得妥妥帖帖。腊月三十,上坟烧纸,祭奠先人,贴门神,贴春联,除夕守岁,欢欢喜喜团圆过大年。正月初一,放爆竹,接灶爷,赶上牛羊出行迎喜神,给长辈拜年。初二,嫁出去的女儿带着女婿回门。初三,据说是老鼠娶亲的日子,人们早早上床睡觉,以免打扰老鼠的好事。初四,家家忙着接神。初五,俗传是五路财神的生日,各商店争相开市。初六,开始把前五天因为图吉利而没有扫除的垃圾废物清除掉。初七,俗称“人七”,即人齐之意,走亲访友的人要回到自己的家里,这一天要吃“拉魂面”,怕走亲访友的人将自己的魂魄留在了亲友家。初八,逢众星聚会之期,需祭拜星君求得保佑。初九,叫“上九”,玉皇大帝的生日。初十,许多人家要为孩子长命请“灯酒”。正月十五便到了万民同乐的元宵节了,除吃元宵,挂红灯外,还有社火大出游。正月十五晚,农村男女老少都要跳火堆,将一切晦气疾病一燎百了。元宵节将年的氛围推向第二个高潮,这是人们精心期盼的一场幸福,也是乡村生活的一次大展览。
正因为过年是一个过程,人们置身其间,充分体味着亲情的温暖,在不知不觉间汲取着中国古代文明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年的灵魂才真正渗透到我们的血液里。
年,给了生命新的起点,新的呵护。年的火红,给了农人饱满的精神和迎接新生活的力量!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