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什花妮的花妮葫芦
2021-12-23经典散文
[db:简介]
花妮店里的葫芦,被花妮收集来,仿佛是经过大考的学子,等待在她的刀下磨练成一个有文化修养、有艺术内涵的葫芦。花妮的葫芦跟花妮一样尊贵,高高地搁在专门制作的台子上,供人仰望,不可碰触,有一些供奉的味道,花妮说不清她供奉的是葫芦这个生命本身,还是花妮雕在芦身上的花纹。
花妮煞有介事地观察一只她觅来的葫芦,她说要如此观察几个月、半年甚至一年,葫芦摆在眼皮底下,左看右看,上看下看,直到她认为已经完全了解了这只葫芦,知道以它的年辰、陈色、形状,依据这些她似乎胸有成竹,这个葫芦雕上什么样的图案,配上什么样的颜色最适合它,花妮敢在葫芦身上横雕竖刻的理由就是这样,仿佛她通晓葫芦的心愿。
花妮爱葫芦,喜欢雕葫芦,花妮想着怎么改变葫芦,我想着怎么改变她。花妮到底是爱葫芦,还是对葫芦的外貌和命运不满,抑或对自己的命运不满呢?花妮不说,我也不说。
花妮就是喜欢雕葫芦,她不希望别人像雕刻葫芦一样雕刻她。她也无法像雕刻葫芦一样,将自己从头到尾雕刻一遍,所以她只喜欢雕葫芦,别人说让花妮改变一下自己的时候,花妮就说,我不喜欢出门,不喜欢见到那些动不动,就想让我变成另一副样子的人,我就是我,不想被谁改变。
花妮就越不情愿别人来改变她,就越是喜欢雕葫芦,她不希望变成葫芦,随别人下刀。她希望葫芦被她雕刻,这个逻辑似乎就是这样。无论别人将自己的塑造能力描绘得多么高超,对于她来说等于要将她千刀万剐,她知道雕工越细的家什,挨刀就越多,她太明白这一点了。所以无论别人把她被改造后的形象和价值说得多么诱人、多么价值连城,她还是不愿意成为一只供人雕琢的葫芦。她强调她的生命性、个性,与生俱来环境生成的那些部分。葫芦没有,葫芦只有一个壳,再就是一肚子的籽,不知道它们面对花妮的刀时,是不是也怀着和花妮一样的心思。
花妮决不会放过一只适合雕刻的葫芦,一只葫芦不雕刻点什么,她就叹那只葫芦可惜了,白白废弃了。她总能挑到那些加工后艺术效果十分显著的葫芦,表皮质地好,干燥牢靠硬实,朴拙中藏着的灵气被粗陋的表层、懵懂的形状掩盖了的葫芦,我见到花妮的时候,也有那种挑到了一只好葫芦的欣喜。这个花妮不知道,其实我自己也不是很清楚。
我看着花妮雕葫芦,感觉到的是锥心刺骨的痛,而她对雕刻有一种快感,可她对着葫芦下刀的时候,我就担心那些葫芦闷在肚子里的话,有没有机会对她说出来。
花妮希望把每一只葫芦都雕得天下无双,其实我也这么想,也希望我把花妮刻画得天下无双,但仅限于在文字里。
其实,每一只葫芦都是天下无双的,雕葫芦的花妮是天下无双的,花妮雕刻的葫芦也是天下无双的,花妮常常忘记了自己是天下无双的。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无论她的任性,还是她的执拗,这些不是谁的雕刀锋利、雕工老道,就能够剥离和剔除的。那是好葫芦的本色和原生质地。
花妮爱葫芦,花妮对葫芦的爱很矛盾,有时候,这种矛盾甚至很难调和。
对于一个完整的葫芦,后期改造和加工会被人称为是种艺术,葫芦本来想告诉人们的那些东西,反而被掩藏,变得模糊,无法分辨。就像花妮的雕刀,千辛万苦只为了让一只浑然天成的葫芦面目全非,也许她是在发泄对造物主设计的这个空脑壳的头状物的不满,努力想给它填点什么上去。
胆大的人从来都是依照自己的喜好改造事物,按照自己的需要创造事物,希望把世界修理成他们头脑中的样子,以自己的欲望统治这个世界,他们无限制地利用这个世界,连人类用来膜拜的神,都被设想成人的样子。不要说一只葫芦,整个地球,对于人类也不过是一只可以任意雕琢的葫芦。
谁问过葫芦愿不愿意被雕刀强暴,也很少有人把葫芦设想成人类的兄弟,即便看成兄弟,也不意味着他们就能抑制旺盛的再造欲,就像花妮爱葫芦,其实她爱的是雕刻葫芦,改造葫芦,因为这个比起改变她自己的命运似乎要容易得多。
花妮只雕葫芦,不说话。她想帮葫芦长成另外一种样子。葫芦也不说话,直到它全身挂彩。没有谁会为一只葫芦说话,即使它愤怒到要爆炸,葫芦仍然是闷葫芦,沉默助长了人类的控制欲,改造者从来被认为是强者,哪怕是改造一只葫芦。
葫芦不会轻易开口,花妮怕的就是葫芦开口,开口就意味着破裂,在花妮的眼里一个破碎的葫芦,很难再具有什么艺雕刻的价值。
在葫芦雕刻者看来,一只不经过雕刻的葫芦,很少会有什么值得欣赏的艺术价值,似乎葫芦生来就该是花皮的,而不是白皮的。除了那些一成熟,就被实用主义的主人摘下里装酒,或者干脆一劈两半用来做水瓢的葫芦,过着粗鄙而俗常的生活,那是不是它的本意,谁也不知道。
人类对任何事物的判断,都依照自己的既定规则。什么是艺术,都是由创造了它的人说了算,不是由葫芦说了算,如果葫芦张口,不知道会怎么评价人强加给它的纹身。还是花妮一语道出了葫芦的切肤之痛:“再美的雕刻,对于葫芦都是伤痕。人们被美迷惑和麻痹了,忘记了他们所欣赏的,其实就是一个伤痕累累的葫芦。”
花妮煞有介事地观察一只她觅来的葫芦,她说要如此观察几个月、半年甚至一年,葫芦摆在眼皮底下,左看右看,上看下看,直到她认为已经完全了解了这只葫芦,知道以它的年辰、陈色、形状,依据这些她似乎胸有成竹,这个葫芦雕上什么样的图案,配上什么样的颜色最适合它,花妮敢在葫芦身上横雕竖刻的理由就是这样,仿佛她通晓葫芦的心愿。
花妮爱葫芦,喜欢雕葫芦,花妮想着怎么改变葫芦,我想着怎么改变她。花妮到底是爱葫芦,还是对葫芦的外貌和命运不满,抑或对自己的命运不满呢?花妮不说,我也不说。
花妮就是喜欢雕葫芦,她不希望别人像雕刻葫芦一样雕刻她。她也无法像雕刻葫芦一样,将自己从头到尾雕刻一遍,所以她只喜欢雕葫芦,别人说让花妮改变一下自己的时候,花妮就说,我不喜欢出门,不喜欢见到那些动不动,就想让我变成另一副样子的人,我就是我,不想被谁改变。
花妮就越不情愿别人来改变她,就越是喜欢雕葫芦,她不希望变成葫芦,随别人下刀。她希望葫芦被她雕刻,这个逻辑似乎就是这样。无论别人将自己的塑造能力描绘得多么高超,对于她来说等于要将她千刀万剐,她知道雕工越细的家什,挨刀就越多,她太明白这一点了。所以无论别人把她被改造后的形象和价值说得多么诱人、多么价值连城,她还是不愿意成为一只供人雕琢的葫芦。她强调她的生命性、个性,与生俱来环境生成的那些部分。葫芦没有,葫芦只有一个壳,再就是一肚子的籽,不知道它们面对花妮的刀时,是不是也怀着和花妮一样的心思。
花妮决不会放过一只适合雕刻的葫芦,一只葫芦不雕刻点什么,她就叹那只葫芦可惜了,白白废弃了。她总能挑到那些加工后艺术效果十分显著的葫芦,表皮质地好,干燥牢靠硬实,朴拙中藏着的灵气被粗陋的表层、懵懂的形状掩盖了的葫芦,我见到花妮的时候,也有那种挑到了一只好葫芦的欣喜。这个花妮不知道,其实我自己也不是很清楚。
我看着花妮雕葫芦,感觉到的是锥心刺骨的痛,而她对雕刻有一种快感,可她对着葫芦下刀的时候,我就担心那些葫芦闷在肚子里的话,有没有机会对她说出来。
花妮希望把每一只葫芦都雕得天下无双,其实我也这么想,也希望我把花妮刻画得天下无双,但仅限于在文字里。
其实,每一只葫芦都是天下无双的,雕葫芦的花妮是天下无双的,花妮雕刻的葫芦也是天下无双的,花妮常常忘记了自己是天下无双的。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无论她的任性,还是她的执拗,这些不是谁的雕刀锋利、雕工老道,就能够剥离和剔除的。那是好葫芦的本色和原生质地。
花妮爱葫芦,花妮对葫芦的爱很矛盾,有时候,这种矛盾甚至很难调和。
对于一个完整的葫芦,后期改造和加工会被人称为是种艺术,葫芦本来想告诉人们的那些东西,反而被掩藏,变得模糊,无法分辨。就像花妮的雕刀,千辛万苦只为了让一只浑然天成的葫芦面目全非,也许她是在发泄对造物主设计的这个空脑壳的头状物的不满,努力想给它填点什么上去。
胆大的人从来都是依照自己的喜好改造事物,按照自己的需要创造事物,希望把世界修理成他们头脑中的样子,以自己的欲望统治这个世界,他们无限制地利用这个世界,连人类用来膜拜的神,都被设想成人的样子。不要说一只葫芦,整个地球,对于人类也不过是一只可以任意雕琢的葫芦。
谁问过葫芦愿不愿意被雕刀强暴,也很少有人把葫芦设想成人类的兄弟,即便看成兄弟,也不意味着他们就能抑制旺盛的再造欲,就像花妮爱葫芦,其实她爱的是雕刻葫芦,改造葫芦,因为这个比起改变她自己的命运似乎要容易得多。
花妮只雕葫芦,不说话。她想帮葫芦长成另外一种样子。葫芦也不说话,直到它全身挂彩。没有谁会为一只葫芦说话,即使它愤怒到要爆炸,葫芦仍然是闷葫芦,沉默助长了人类的控制欲,改造者从来被认为是强者,哪怕是改造一只葫芦。
葫芦不会轻易开口,花妮怕的就是葫芦开口,开口就意味着破裂,在花妮的眼里一个破碎的葫芦,很难再具有什么艺雕刻的价值。
在葫芦雕刻者看来,一只不经过雕刻的葫芦,很少会有什么值得欣赏的艺术价值,似乎葫芦生来就该是花皮的,而不是白皮的。除了那些一成熟,就被实用主义的主人摘下里装酒,或者干脆一劈两半用来做水瓢的葫芦,过着粗鄙而俗常的生活,那是不是它的本意,谁也不知道。
人类对任何事物的判断,都依照自己的既定规则。什么是艺术,都是由创造了它的人说了算,不是由葫芦说了算,如果葫芦张口,不知道会怎么评价人强加给它的纹身。还是花妮一语道出了葫芦的切肤之痛:“再美的雕刻,对于葫芦都是伤痕。人们被美迷惑和麻痹了,忘记了他们所欣赏的,其实就是一个伤痕累累的葫芦。”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