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雪后寻根

2021-12-23抒情散文天堂草
每个人的心底,都有一个寻根的情结——回到自己的出生地去看一看,重新在自己成长的环境里再走一走,以捡拾零散的记忆碎片。寻根于我,又多了一份对大雪的迷恋,因为气候的改变,北方的雪越下越小,真正的大雪连天,只在记忆中的小时候才有。一直,“一场大雪……
每个人的心底,都有一个寻根的情结——回到自己的出生地去看一看,重新在自己成长的环境里再走一走,以捡拾零散的记忆碎片。寻根于我,又多了一份对大雪的迷恋,因为气候的改变,北方的雪越下越小,真正的大雪连天,只在记忆中的小时候才有。


  一直,“一场大雪后,回老房子看一看”这个情结深植于心,却总是没有让它释然的契机。


  向来是“最不靠谱”的天气预报,这次却准得让人有些惊喜又有些怅然——提前几天就预报的暴雪如期而至,甚至比人们事先能想象得到的还要猛烈。那从天而降的雪,随着狂风,舞着,旋着,要把世间所有的污杂都染成纯色,同时,又迷着人的眼,刺痛着人的脸,似要唤醒留存在脑海中记忆最底层的沉睡。


  雪停的间隙,不顾还在吼叫着的风的阻止,坚定地走向记忆深处那个结点的所在——有着太多我成长印迹的地方。


  立在十字路口的中央,渴望一下子就走近的那些地方,只清晰地在脑海中不断地闪现,不断在更换,眼前,却无论如何,都找不到要走的那条路,“路在何方”于我,不再是一句歌词,而是我无法移动脚步的根由。


  那就先去离我最近,记忆还相对近一些的地方吧。


  房子,道路,都披着雪,“雪藏”,这个词在脑海中一冒出来,不觉得失声笑了,扯动了冻僵的脸,麻麻的,有些痛,也使那被“藏”的,渐渐地显露出来!我的记忆,此时,最适合这两个字,这个只有北方人才真正懂的词。


  踩着路面上清得不是很彻底的雪,望着那一排排被雪勾画得轮廓更加清晰的房屋,却无法很准确、极坚定地走向那曾经住过多年的老房子。几经调整方向,最后确定的目标还未抵达,一位老太迎面蹒跚而来。


  “哦,阿姨,还认识我吗?我是谁家的那个谁啊……”老太迟疑了一下,开心地笑了:“不敢认了,不敢认了!你这是去哪啊?你家的老房子在那趟……那个门就是……”


  哦,还是错了一条街,第几个门还是知道的,左邻为谁家,右舍是何人,都还记得。


  望着那不知道被“翻新”了几次的“老房子”,记忆里的那种亲切与清晰,一下子都“雪藏”掉了。开始怀疑自己的好记性与判断力了——这就是我曾经的家吗?我那些美好的青春的印迹,就是刻在这里的吗?


  看着门前铺满着厚厚的没有足印的雪,知道无法实现出发前的计划——重新走进那老房子,在被粉刷过不知多少次的屋里,找一找自己曾经看着蜘蛛结网幻想着美好爱情的那个墙角。


  走吧,到学校去看一看吧,虽然早就闻听学校已经荒废多年了,不再有一个学生,老师也都“四散而去”了,但,那些校舍还在,记忆的闸门或许能因此而打开。


  风卷起雪尘,形成一片片流动的雾。一些影像都变得朦胧起来,就如那久远的记忆。


  还好,校园的大门还在,只是大敞着,门也不再齐全。大门口伸向校园的路两边,杨树已经有碗口粗了(还得是曾经的那种大海碗),却怎么也无法确认这树是不是我上学的时候,每年“植树节”劳动的产物,只因我的记忆里,对这块,是空白的,又加之我的知识储备中,不知道树长成这样需要的是十年、二十年还是三十年。如果是三十年的话,那就是当年我们种的了。但,怎么看都不像,如果是,应该比它们还要粗壮吧。


  离老远就看到的教学楼越近,心底就越是失落。两座教学楼一高一低,一新一旧地立着。说是新,只是指那门窗还算齐整,说是旧,实则为破败,门和窗上的玻璃,没有一块是完整的,能有三分之一的残缺的玻璃一角的,就算是幸存者的骄傲了。很多,窗框都已不知去向,那可是钢窗啊,不会腐烂得那么彻底,或者,正因为它是钢窗,才在此消失,又在别处发挥作用了吧。我就是在那座旧的、破败的教学楼里读到初中毕业。


  都说,时间这把刹猪刀最能在女人的脸上显现威力,其实,那是说这话的人没有看到我此时所见的景象。


  我的心,一阵阵地收紧,这就是我曾经学习过的温暖的教室的所在吗?那些擦拭得如镜般明亮的玻璃窗哪里去了?是谁打碎了它们?那每一声清脆而刺耳的爆裂声,其实就是在打碎着一个又一个美好的记忆——有我的,有他(她)的,或许,还有打碎者的。


  回头四望,那雪地里倒掉的篮球架,那被“雪藏”了的球场,还有那已经翻整过的操场,看得出,这里,秋天的收获是很丰的,因为那翻过的土地,偶尔未被“雪藏”得极好的地方,露出的黑色的土是无比肥沃的,还有零星的秸秆作证。而角落里在雪中随风摇曳的枯蒿,似在欢迎我,更像是在向我诉说早已无人愿听的,曾经的故事。


  看向更远处,那前后两排的四栋平房,有两栋,是我小学三年到五年和初中一年每天读书写字的地方,如今,已悉数变成了民居,都被高而坚固的围墙隔离着,加上那厚厚的、无人清理的雪,我是无法靠近,再倾听存于记忆深处的那朗朗的读书声了。


  一步三回望地离开曾经熟悉得闭着眼睛都能摸到每一处的校园,走向留有更久远记忆的地方,脚步却是没有目的性的。因为我无法确定从哪条路能抵达我心之所想的地方。


  终于,在一次次“走错路”,一次次“走入死胡同”之后,一位正在清雪的人笑着告诉我:“除非你能飞过去,这里,几十年都没通过……”因为我想去的地方,就在对面,目之所及,却被厚厚的雪隔着,而且,还有一道高高的围墙。


  几十年?是嘛!要去的那个地方,我最后一次离开时,还是小学三年级,虽然相离得不算远,却再也没回去过,也从来没想过回去看看——直到现在,此时。


  “历尽千辛万苦”(此处引用这个说法,一点都不夸张),总算来到了我出生的地方(因为无人可问,姑且相信一下自己的记忆吧),先走到后院驻立良久,如果不是寒冻,或许,我不再离开。绕到前院大门,院门是开着的,高高的烟囱里冒着烟,此时,那屋里,应该是极温暖的。而我,已经在雪地里游荡了这许久,脸冻木了,手冻麻了,却一丝一毫走进那热乎乎的老房子里暖暖的冲动都没有。尽管我听说,现在这老房子里住着的,还是我的一位相熟的远亲,尽管我知道,如果我走进去,老房子现在的主人会极热情地招呼我,抑或会给我些冒着热气的吃食——此时的我,真的是又冻又饿,还很渴。


  走吧,只有不停地走,才不至于让自己冻僵,那是跟天气无关的从内心深处开始的僵冷。


  走过每一条出现在眼前的路,踩过每一片有脚印的雪地,曾经走过无数次的路,陌生得,跟从来不曾过来一样。曾经的老师家、同学家,就更不用说能找到具体位置了,只是个大概方向,只是些越来越模糊的痕迹。


  漫无目的的行走,似又有一种说不清的力量在牵引,一直想去的地方,差不多都在这种目的性不强的状态下抵达了(无法确认是否对,只是自我安慰地算是完成了)之后,来到了老妈远去杭州前居住的房子前。远远地望着那人去屋空才只三年的房子,依然没有了亲切感,因为它早已被列入“卖掉”的计划中,只因“现在空的房子太多,能走的,都走了”,它,也就不能算是家了。那种陌生感,慢慢地爬上来,似乎要把这房子从我眼前拉走。而大门前的道板上,清扫出的小路,露出道板的“本来面目”,让我那一直收紧着的心,温热了一下,哦,走了这大半天,还是第一眼看到没人住的房子门口,被清扫过呢(也许,有些扫出门口小道的房子也同样是无人住了,只是我不知道那房子的主人已经离开罢了)!


  看看渐渐阴沉下来的天,担心雪又下起来,大到封住了路,通不了车,就急急地向有车的地方走去。这其中,正好路过我上小学一、二年级的那座房子,由远及近,虽然它是最应该称得上“老房子”的房子,却因它现在已经是很红火的饭店,主人也在不断地装修——室内的看不到,室外的,“一目了然”,一点“老旧”的痕迹都没有,再加上这“雪藏”,红砖红瓦更加醒目,愈发新鲜抢眼。


  有人曾感慨,能一直住在老房子里,保留一份完整而纯净的记忆,是一种幸福,更是一种幸运。


  我终于深切地明白了,那些想回也回不去的时光,寄在老房子里,寻找老房子的过程,就是在寻根,而这“雪藏”又让记忆变得靠不住了,这又不单单是记忆的问题。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