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年谱(外一篇)
2021-12-23叙事散文辛贵强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7:36 编辑
父子年谱十岁时,我淘得恨不能上天。有一天,先与玩伴们扔石头打仗砸碎了邻居的窗玻璃,不久后打弹弓又在一个过路人头上敲起一个青疙瘩。我爸找到我,像拎小鸡一样……
父子年谱十岁时,我淘得恨不能上天。有一天,先与玩伴们扔石头打仗砸碎了邻居的窗玻璃,不久后打弹弓又在一个过路人头上敲起一个青疙瘩。我爸找到我,像拎小鸡一样……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7:36 编辑 <br /><br />父子年谱
十岁时,我淘得恨不能上天。有一天,先与玩伴们扔石头打仗砸碎了邻居的窗玻璃,不久后打弹弓又在一个过路人头上敲起一个青疙瘩。我爸找到我,像拎小鸡一样把我提溜起来,摁膝盖上一顿胖揍。那时的我,看父亲就是一座山,我则是一棵小草。小草不敢对大山有何异议,认定大山咋说咋做都有理。作为小草,我只能像老鼠见着猫,躲。可总有躲不过的时候,“大山”黑着脸叫我过去。我战战兢兢挪过去,“大山”问考试成绩如何,我小声嘟哝着一一报出分数。又喝令拿作文本给他看。我瞟见他一页一页翻着看,脸上闪过一丝不易觉察的笑意,嘴里却怒道:“你大那头,还会说假话,你啥时候帮你妈扫地、抬水、择菜、洗衣服了?”这活我的确干过,干得不多而已。可我不敢申辩,把头勾得更低。
二十岁时,我被喂了狼奶,在学校时批老师斗校长,回村接受再教育继续扯旗造反。我家老头子怎么看我怎么不顺眼,说我欠修,长成了一棵歪脖树。我却看他是出土文物,是落在时代后边的老黄历。这时我胆变肥了,别说家长,就是国家、省、地、县、社、村各级的“长”,哪个放在话下?于是二了吧唧与他犟嘴。导致的后果是父子之间战事爆发。我头一发热,冲他喊道:“打倒家里的走资派!”同时举起拳头使劲晃了晃。老头子气得脸色铁青,到处找趁手的家具,予以动武。我梗着脖子硬挺着,看能把我怎么样。母亲闻声赶来,插进我俩中间,那边大声叫嚷着推父亲离开,这边低声柔语把我哄走。
三十岁时,我出外参加工作已近十年,经历了些磨难,积累了些阅历,不再像匹野马驹一整就毛,一拍就跳。父亲也不再与我吹胡子瞪眼睛,只是仍不愿意放下部队指导员一样的身份,闲下来就到我屋里,抱着他喜爱的孙子,对我唠叨成家理事、处世为人的道理。比如他说有三种人贵贱不能惹。第一种人是顶头上司,惹下了会随时随地给小鞋穿。第二种人是厨房大师傅,惹下了勺子从表层舀饭和从锅底舀饭是两码事。第三种是小人,惹下了说不定什么啥时候就刨坑把你给活埋了。我胡乱翻着一本书,嘴里随意答应着:“嗯呀,听见了!”可觉得他的话,好像有几分道理,最少不那么刺耳了。
四十岁的我,活成人了,回村里遇到不通透、玩不转的事,只要够得着老爸,就去找他商量商量。一商量,或许真就有了主意。人老成精,越修炼越炉火纯青,不服还真不行。住家时,闲暇或遇到阴雨天,爷儿俩还经常摆开棋局杀几盘。父亲眼慢,常常被我抽冷子吃了马,杀了车。当爹的竟然也耍赖,每每欲以悔棋,说不算,没看清,回一步。我说不行,举棋无悔,落地生根,生作人父,当为表率。说着,把棋子含进嘴里,意思是吃下去的东西,吐得出来吗?哈,人说多年父子成兄弟,果然!
五十岁时,我从县城返回村里,按惯例先到父母住的房里,四处睃寻却没看见他老人家。问母亲我爸去哪了,母亲奇怪地看我。猛一抬头,看见老爸躲进墙上一块黑色木头边框的镜框里,正咧着豁牙漏气的嘴顽皮地对我笑。我恍然梦醒,怔怔的好一会,喃喃自语道,爸,咋变得和我小时候一样淘了?虽说是人老还童,可咱不真的是儿童昂,不兴这样。你下来,咱不玩这藏猫猫的游戏了,还有正事和你商量呢,好吗?可他不理我,继续咧着豁牙漏气的嘴顽皮地对我笑,继续躲猫猫。黯然神伤间,一句话从嘴边溜出:他老人家如果还健在,那该多好!
老戏
被称为“老戏”的上党梆子,在南太行深山里回旋了几百年,渐渐没了声响。那密如雨点急促亢奋的锣鼓声,那或扶摇高扬或失重跌落缓急不定的胡琴声,那饱含了岁月沧桑如吼像喊的激愤悲凉唱腔,如今浓缩为晚来小屋里的一支胡琴的独吟。他的手法有点艰涩,高音总差着半个音,听的人不由就咬着牙使劲扬脖子帮他往上推,可总不能帮他推到位。他不管这个,手捉弓弦,一拽一送醉心地拉着不成调的老戏曲牌。
门外传来迟缓、拖拉的脚步声,踢拖,踢拖,像快没电了的电子钟表走动声。晚来不用抬头看,也知道是老宽叔来了。“老戏”这种地方剧的过时之音,村里的年轻人都不喜欢,而且这些热衷于追星的人,前脚后脚的都走了,都到城里去开洋荤,做半吊子的“城里人”。即使不是举家迁走,也是打工而去。留在村里的,就一些半死不活的老茬子人了。好在,晚来还有一个最忠实的听众,这个人就是老宽叔,每晚准时准点到来,提一个小板凳,靠门扇坐下,阖上眼静静地抽烟,静静地听他拉老戏。听得入心,头随着胡琴节奏轻轻摇晃。听得别扭时,便不动声色地蹙蹙眉。直到晚来停琴罢拉,才睁开两眼,翘翘嘴头下苍白的胡子,撂下句“火候不够,还得练”,费力地站起身,萎顿着身腰踢拖踢拖而去。有这样一个听众,晚来已经很满足,他可以走进有听众欣赏的献艺心境,走入老戏独有的悲情氤氲世界里,追续一个死了的爱情故事。
老戏还很吃香的时候,村里搞起个草台班子唱老戏,村里最俊的姑娘三萍端旦角,正旦、花旦、刀马旦、彩旦都端得起。在台下看戏的晚来,看着看着眼珠子就直了,魂也飞了。他胆小,嘴笨,不敢去对三萍说想说的话,就腆着脸央求老宽叔去替他传话。老宽叔真就去了,回来传话说,三萍说了,知道他晚来不出脸,可端不了角也得会拉个胡琴啥的,入不了老戏的行,事情不好说。晚来当了真,较上了劲,到县城买了胡琴,有空就杀鸡一样吱吱嘎嘎地练,每晚都拉到很晚的时候,进步看不见,可一直在进步。可没想到,一次三萍到外地赶台口,跟一个在县城工作的人订了婚,没多久便嫁了。像挨了一闷棍的晚来照旧每晚不误拉他的胡琴,只是琴音里没了喜乐,只剩下如泣如诉的悲苦。从这时起,老宽叔便天天夜晚来听他拉胡琴,从未间断过。
这晚,月光亮堂堂照着,老宽叔却没来。晚来独自拉着胡琴,突然觉得心神不宁。他放下胡琴,到门前去看,好像听见村东头有嚎哭声隐隐约约传来。正发着愣,一个十来岁的孩子扑踏踏跑来,带着哭腔对他说:“我爷爷死了。临走,让我告诉你,叫你好好再给他拉一曲老戏。”
晚来重新操起胡琴。他感到从来没有过的得心应手,琴声婉转流畅,音质清亮圆润,高音的地方顺顺当当便上去了。晚来终于拉曲成调。
忽然,“咯嘣”一声,琴弦断了。
晚来泪如雨下。
十岁时,我淘得恨不能上天。有一天,先与玩伴们扔石头打仗砸碎了邻居的窗玻璃,不久后打弹弓又在一个过路人头上敲起一个青疙瘩。我爸找到我,像拎小鸡一样把我提溜起来,摁膝盖上一顿胖揍。那时的我,看父亲就是一座山,我则是一棵小草。小草不敢对大山有何异议,认定大山咋说咋做都有理。作为小草,我只能像老鼠见着猫,躲。可总有躲不过的时候,“大山”黑着脸叫我过去。我战战兢兢挪过去,“大山”问考试成绩如何,我小声嘟哝着一一报出分数。又喝令拿作文本给他看。我瞟见他一页一页翻着看,脸上闪过一丝不易觉察的笑意,嘴里却怒道:“你大那头,还会说假话,你啥时候帮你妈扫地、抬水、择菜、洗衣服了?”这活我的确干过,干得不多而已。可我不敢申辩,把头勾得更低。
二十岁时,我被喂了狼奶,在学校时批老师斗校长,回村接受再教育继续扯旗造反。我家老头子怎么看我怎么不顺眼,说我欠修,长成了一棵歪脖树。我却看他是出土文物,是落在时代后边的老黄历。这时我胆变肥了,别说家长,就是国家、省、地、县、社、村各级的“长”,哪个放在话下?于是二了吧唧与他犟嘴。导致的后果是父子之间战事爆发。我头一发热,冲他喊道:“打倒家里的走资派!”同时举起拳头使劲晃了晃。老头子气得脸色铁青,到处找趁手的家具,予以动武。我梗着脖子硬挺着,看能把我怎么样。母亲闻声赶来,插进我俩中间,那边大声叫嚷着推父亲离开,这边低声柔语把我哄走。
三十岁时,我出外参加工作已近十年,经历了些磨难,积累了些阅历,不再像匹野马驹一整就毛,一拍就跳。父亲也不再与我吹胡子瞪眼睛,只是仍不愿意放下部队指导员一样的身份,闲下来就到我屋里,抱着他喜爱的孙子,对我唠叨成家理事、处世为人的道理。比如他说有三种人贵贱不能惹。第一种人是顶头上司,惹下了会随时随地给小鞋穿。第二种人是厨房大师傅,惹下了勺子从表层舀饭和从锅底舀饭是两码事。第三种是小人,惹下了说不定什么啥时候就刨坑把你给活埋了。我胡乱翻着一本书,嘴里随意答应着:“嗯呀,听见了!”可觉得他的话,好像有几分道理,最少不那么刺耳了。
四十岁的我,活成人了,回村里遇到不通透、玩不转的事,只要够得着老爸,就去找他商量商量。一商量,或许真就有了主意。人老成精,越修炼越炉火纯青,不服还真不行。住家时,闲暇或遇到阴雨天,爷儿俩还经常摆开棋局杀几盘。父亲眼慢,常常被我抽冷子吃了马,杀了车。当爹的竟然也耍赖,每每欲以悔棋,说不算,没看清,回一步。我说不行,举棋无悔,落地生根,生作人父,当为表率。说着,把棋子含进嘴里,意思是吃下去的东西,吐得出来吗?哈,人说多年父子成兄弟,果然!
五十岁时,我从县城返回村里,按惯例先到父母住的房里,四处睃寻却没看见他老人家。问母亲我爸去哪了,母亲奇怪地看我。猛一抬头,看见老爸躲进墙上一块黑色木头边框的镜框里,正咧着豁牙漏气的嘴顽皮地对我笑。我恍然梦醒,怔怔的好一会,喃喃自语道,爸,咋变得和我小时候一样淘了?虽说是人老还童,可咱不真的是儿童昂,不兴这样。你下来,咱不玩这藏猫猫的游戏了,还有正事和你商量呢,好吗?可他不理我,继续咧着豁牙漏气的嘴顽皮地对我笑,继续躲猫猫。黯然神伤间,一句话从嘴边溜出:他老人家如果还健在,那该多好!
老戏
被称为“老戏”的上党梆子,在南太行深山里回旋了几百年,渐渐没了声响。那密如雨点急促亢奋的锣鼓声,那或扶摇高扬或失重跌落缓急不定的胡琴声,那饱含了岁月沧桑如吼像喊的激愤悲凉唱腔,如今浓缩为晚来小屋里的一支胡琴的独吟。他的手法有点艰涩,高音总差着半个音,听的人不由就咬着牙使劲扬脖子帮他往上推,可总不能帮他推到位。他不管这个,手捉弓弦,一拽一送醉心地拉着不成调的老戏曲牌。
门外传来迟缓、拖拉的脚步声,踢拖,踢拖,像快没电了的电子钟表走动声。晚来不用抬头看,也知道是老宽叔来了。“老戏”这种地方剧的过时之音,村里的年轻人都不喜欢,而且这些热衷于追星的人,前脚后脚的都走了,都到城里去开洋荤,做半吊子的“城里人”。即使不是举家迁走,也是打工而去。留在村里的,就一些半死不活的老茬子人了。好在,晚来还有一个最忠实的听众,这个人就是老宽叔,每晚准时准点到来,提一个小板凳,靠门扇坐下,阖上眼静静地抽烟,静静地听他拉老戏。听得入心,头随着胡琴节奏轻轻摇晃。听得别扭时,便不动声色地蹙蹙眉。直到晚来停琴罢拉,才睁开两眼,翘翘嘴头下苍白的胡子,撂下句“火候不够,还得练”,费力地站起身,萎顿着身腰踢拖踢拖而去。有这样一个听众,晚来已经很满足,他可以走进有听众欣赏的献艺心境,走入老戏独有的悲情氤氲世界里,追续一个死了的爱情故事。
老戏还很吃香的时候,村里搞起个草台班子唱老戏,村里最俊的姑娘三萍端旦角,正旦、花旦、刀马旦、彩旦都端得起。在台下看戏的晚来,看着看着眼珠子就直了,魂也飞了。他胆小,嘴笨,不敢去对三萍说想说的话,就腆着脸央求老宽叔去替他传话。老宽叔真就去了,回来传话说,三萍说了,知道他晚来不出脸,可端不了角也得会拉个胡琴啥的,入不了老戏的行,事情不好说。晚来当了真,较上了劲,到县城买了胡琴,有空就杀鸡一样吱吱嘎嘎地练,每晚都拉到很晚的时候,进步看不见,可一直在进步。可没想到,一次三萍到外地赶台口,跟一个在县城工作的人订了婚,没多久便嫁了。像挨了一闷棍的晚来照旧每晚不误拉他的胡琴,只是琴音里没了喜乐,只剩下如泣如诉的悲苦。从这时起,老宽叔便天天夜晚来听他拉胡琴,从未间断过。
这晚,月光亮堂堂照着,老宽叔却没来。晚来独自拉着胡琴,突然觉得心神不宁。他放下胡琴,到门前去看,好像听见村东头有嚎哭声隐隐约约传来。正发着愣,一个十来岁的孩子扑踏踏跑来,带着哭腔对他说:“我爷爷死了。临走,让我告诉你,叫你好好再给他拉一曲老戏。”
晚来重新操起胡琴。他感到从来没有过的得心应手,琴声婉转流畅,音质清亮圆润,高音的地方顺顺当当便上去了。晚来终于拉曲成调。
忽然,“咯嘣”一声,琴弦断了。
晚来泪如雨下。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