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在那大葱蘸大酱的日子里(原创散文)
2021-12-23经典散文
[db:简介]
四、在那大葱蘸大酱的日子里(原创散文)
辽宁盘锦人,大学文化,高级讲师,满族 电话:
作者:赵雁明
母亲没了以后,我一直沉浸在失去母亲的痛苦中,这种痛楚的回忆,并不完全是哭天抹泪的,有时也是像做梦一样,仿佛母亲还健在着,母亲只不过是出了一趟远门。有时也像做梦一样呼啦一下醒来,转眼之间,自己也五十岁了,那淘气的童年,那在母亲呵护下成长日子,竟然那么快就过去了,母亲这本书,真的永远没有下一页了。所有的所有,只能凭借断断续续的记忆重现,所有的所有,只能靠梦里和闭着眼睛的思念浮现。
思念母亲的日子里,脑海里的记忆也更深刻了,脑海里时常浮起那样一个情景,那是在东北辽河三角洲一个寻常的小村子,在一个春光明媚的上午,雨过天晴空气特别的清新,蓝天白云下,阳光洒满了田野,也洒满了村庄,村外野草呈现出的是娇嫩的碧绿,新翻的土地里人欢马叫做着春播。大地苏醒了,希望播种下去了,和熙的春风轻抚着在田野里南来北往忙碌着的庄稼人脸上,如同给那些汗流浃背的庄稼汉嘴巴上涂上了蜜滋,给他们饥渴的胃里灌下了醇香的甘露,手更有气力了,脚步也轻盈起来了,仿佛注入着使不完的气力,仿佛收获着丰收的陶醉。
春风把园子里的小葱、菠菜、韭菜也注满了勃勃生机,春风也给休息了一个冬天的农家鸡鸭捎带来了争先恐后的表现机会,家家户户充斥着鸡的咯咯大下蛋声和鸭子下完蛋要走出农家院到河里觅食的焦急。隔壁生产队的毛驴恢恢打着响鼻,时而轻轻摩擦脖子做亲热的缠绵,时而在温暖的土地上打起滚来。根本不听饲养员的吆喝,顽皮地在空旷的院子里随心所欲,耕牛出去拉土了,耕马出去拉犁了,平时就没有专门住所的驴们,更不听从饲养员的吆喝了,快乐一天算一天,它们根本就没有想到,地种完了,也是它们该拉上石磙压地了。
老郑家大奶家的鸡,又下了双黄蛋,老姚家老婶房檐底下那对鸽子,也开始了生儿育女的忙碌。隔着胡同儿老梁家大奶,一边抹着她那永远也揩不干净的两筒鼻涕,一边痛楚地咳着她那呼啦作响的老肺子,脸憋得通红,吐也吐不出来。前街老费家大姑,一边骂着丢蛋的鸡,一边絮叨着小青大姐和小来子二姐的不作为。一帮丫头蛋子的抱怨,无法掩饰她对在铁岭上班的大姑父的想念。
家家户户的后门都打开了,站在自家的后门口,一眼就能看到后院人家房后玫瑰树上的玫瑰花。后院老姚太太晃着她那半解放脚,从房前忙到房后,李体丰大伯他妈,梳着满族老太太那样的稀疏小眷儿,隔着杖子和我二奶东拉西扯着,时而也和闷头搅酱缸的老付家二奶搭两句话儿。住在下屋的“八帘子”和赵慧卿,各自端着一个二大碗,一边打着盐水,一边呈现给大家老死不相往来给对方。
二奶家的丽华大姑,拎着铁锹进了自家的前园子,“老侉”老太拄着拐杖颤颤巍巍也走进园子,老姚家老叔拎着三股叉抽着旱烟漫不经心走进园子,老郑家大太爷拎着镐头走进园子里。后院三妈也拖着铁锹进了园子,赵婷志家的小四儿也夸张地拖着铁锹走进自家的园子。我也从外屋拎上锈迹斑驳的锄头,吃饭的时候拎着锹镐进园子,做的都是一样的活计,挖大葱蘸酱吃。我奔向前园子被猪拱过的几垄稀稀拉拉葱,对准那尺巴高的新发葱棵,连根带须子都挖出来,洗巴洗巴,扒去老皮和干巴叶,这时候,母亲扎着蓝色粗布围裙,躲避着鸡鸭的跟随,一边往饭盆里盛出高粱米稀粥,一边安慰着正在猪圈里哼哼要食儿的猪崽子。粥做好了,鸡蛋酱打了,桌子碗筷放到炕上,后院打盐水的声音依然如初。至今我也不明白,那多次搅动出来的咸盐水,是增加了盐水的浓度?还是增强了那咸盐水的滋味?家家都是高粱米的稀粥,家家都是一种叫做苞米饽饽的贴饼子,极少有鸡蛋菠菜汤,更别做梦有炒菜了。早晨吃的是大葱蘸大酱,中午还是大葱蘸大酱,晚上依然是大葱蘸大酱咽那玉米面的饼子。园子里那点葱,没几天就给挖光吃光了。大葱吃完小葱儿也该下来了,吃完大葱蘸酱接着吃小葱儿蘸酱,村里许多的人家,春天就是在葱蘸酱中度过来的。
在那大葱蘸大酱的日子里,豆腐和咸菜疙瘩也成了最好的东西,豆腐不是每天都有的,就着咸菜条儿,就着大葱蘸大酱,那就是下饭最好的菜肴了,能像我家能有鸡蛋酱蘸大葱的,全村也没有几户人家,都是直接从酱缸里舀出来的,舀在那家家户户都有的专门盛酱的碗里,你掰一段葱白儿往那酱碗里一蘸,咔嚓一声送到嘴里开嚼,一边就着葱酱咸淡味,紧忙活往嘴里扒拉几口饭,随着那那咀嚼着大葱的咔咔声逐渐减弱,嘴里的酱香也和饭末的清香混合了一起,尽管没有菜,那大葱蘸大酱也能将肚皮撑个滚圆。母亲给我们做鸡蛋酱的时候,也是变换着花样,有时是拿一种叫做“顷酱”的类似酱油的东西,更多的时候,用的是西海卤虾酱炒成鸡蛋酱。母亲不直接给我们吃大葱蘸大酱,也是怕满口的大葱味道引起别人的反感,说话唠嗑打个隔儿,一股很冲的大葱味道,就会随着口腔里的气味溜达出来了。母亲调换着花样给我们做着鸡蛋酱蘸葱叶吃,更出自她老人家对我们的爱。都说母亲惯孩子,母亲的确从来没有伸手打过我们,但我们做错了事情,母亲是从来不姑息的,母亲很“要脸儿”,母亲不想让她的孩子,也受她小时候遭过的罪。我们哥儿三个吃那鸡蛋酱蘸葱叶的时候,却从来没想过给母亲留上一口,那一两个鸡蛋炸出来的鸡蛋酱,三口两口就让我们给抢光了。母亲给我们调着花样做,也为了防止我们去隔壁老郑大奶家“扒眼儿”去,每当老郑家大奶端着半碗肉酱送过来的时候,母亲从来不动那肉酱一口,眼瞅着我们把那肉酱吃个底朝天。多少年以后,妹妹问我,哥,你还记得小时候我们吃鸡蛋酱吃肉酱的时候,妈吃啥吗?我实在是记不得了,一丁点的印象也没有,记忆里的只有赶快吃完,吃完饭就出去玩,推铁圈儿,滑冰车儿,摔纸炮儿,放小鞭去。妹妹说,我们吃鸡蛋酱蘸葱叶的时候,母亲是用大葱蘸大酱下饭的,妹妹说这话的时候,眼泪围着眼圈儿转。
在那大葱蘸大酱的时候,也是母亲身体最虚弱的时候,家里养的几只鸡下的蛋,母亲一只也舍不得吃,撑着虚弱的身子,给我们调着花样做那一日三餐,有时是玉米面的发糕就着菠菜汤,有时是白菜豆腐就着贴饼子,有时是土豆丝就着高粱米干饭。在所有人家都是大葱蘸大酱的日子里,母亲那一日三餐做得不知道有多艰难。母亲喜欢吃猪肝,母亲喜欢吃红烧肉,母亲喜欢吃那红烧肉里的有嚼头的肉皮。母亲喜欢吃的东西,都是多少年以后妹妹告诉我的。母亲没有了,想妈的时候,心里想的总是母亲吃到我买的东西太少,没有酱牛肉,没有一篼儿肉的饺子。
母亲活着的时候,尽管我也想过让母亲在有生之年,能多享受点我亲手做的饭菜,可从来没想过母亲会走的那么急,我以为会有侍候瘫痪在床的那一天,我以为会有推着轮椅领她晒太阳的那一天,可母亲就像在那大葱蘸大酱年代一样,不想给儿女太多的拖累,竟然说走就走了,没一点的心里准备。想起了大葱蘸大酱的日子,母亲的音容笑貌仿佛就在昨天,就在眼前,还是我们小的时候,还是母亲站在路边喊我们回家吃饭的情景,忘不了那大葱蘸大酱的苦日子,也忘不掉母亲一生的辛劳!
辽宁盘锦人,大学文化,高级讲师,满族 电话:
作者:赵雁明
母亲没了以后,我一直沉浸在失去母亲的痛苦中,这种痛楚的回忆,并不完全是哭天抹泪的,有时也是像做梦一样,仿佛母亲还健在着,母亲只不过是出了一趟远门。有时也像做梦一样呼啦一下醒来,转眼之间,自己也五十岁了,那淘气的童年,那在母亲呵护下成长日子,竟然那么快就过去了,母亲这本书,真的永远没有下一页了。所有的所有,只能凭借断断续续的记忆重现,所有的所有,只能靠梦里和闭着眼睛的思念浮现。
思念母亲的日子里,脑海里的记忆也更深刻了,脑海里时常浮起那样一个情景,那是在东北辽河三角洲一个寻常的小村子,在一个春光明媚的上午,雨过天晴空气特别的清新,蓝天白云下,阳光洒满了田野,也洒满了村庄,村外野草呈现出的是娇嫩的碧绿,新翻的土地里人欢马叫做着春播。大地苏醒了,希望播种下去了,和熙的春风轻抚着在田野里南来北往忙碌着的庄稼人脸上,如同给那些汗流浃背的庄稼汉嘴巴上涂上了蜜滋,给他们饥渴的胃里灌下了醇香的甘露,手更有气力了,脚步也轻盈起来了,仿佛注入着使不完的气力,仿佛收获着丰收的陶醉。
春风把园子里的小葱、菠菜、韭菜也注满了勃勃生机,春风也给休息了一个冬天的农家鸡鸭捎带来了争先恐后的表现机会,家家户户充斥着鸡的咯咯大下蛋声和鸭子下完蛋要走出农家院到河里觅食的焦急。隔壁生产队的毛驴恢恢打着响鼻,时而轻轻摩擦脖子做亲热的缠绵,时而在温暖的土地上打起滚来。根本不听饲养员的吆喝,顽皮地在空旷的院子里随心所欲,耕牛出去拉土了,耕马出去拉犁了,平时就没有专门住所的驴们,更不听从饲养员的吆喝了,快乐一天算一天,它们根本就没有想到,地种完了,也是它们该拉上石磙压地了。
老郑家大奶家的鸡,又下了双黄蛋,老姚家老婶房檐底下那对鸽子,也开始了生儿育女的忙碌。隔着胡同儿老梁家大奶,一边抹着她那永远也揩不干净的两筒鼻涕,一边痛楚地咳着她那呼啦作响的老肺子,脸憋得通红,吐也吐不出来。前街老费家大姑,一边骂着丢蛋的鸡,一边絮叨着小青大姐和小来子二姐的不作为。一帮丫头蛋子的抱怨,无法掩饰她对在铁岭上班的大姑父的想念。
家家户户的后门都打开了,站在自家的后门口,一眼就能看到后院人家房后玫瑰树上的玫瑰花。后院老姚太太晃着她那半解放脚,从房前忙到房后,李体丰大伯他妈,梳着满族老太太那样的稀疏小眷儿,隔着杖子和我二奶东拉西扯着,时而也和闷头搅酱缸的老付家二奶搭两句话儿。住在下屋的“八帘子”和赵慧卿,各自端着一个二大碗,一边打着盐水,一边呈现给大家老死不相往来给对方。
二奶家的丽华大姑,拎着铁锹进了自家的前园子,“老侉”老太拄着拐杖颤颤巍巍也走进园子,老姚家老叔拎着三股叉抽着旱烟漫不经心走进园子,老郑家大太爷拎着镐头走进园子里。后院三妈也拖着铁锹进了园子,赵婷志家的小四儿也夸张地拖着铁锹走进自家的园子。我也从外屋拎上锈迹斑驳的锄头,吃饭的时候拎着锹镐进园子,做的都是一样的活计,挖大葱蘸酱吃。我奔向前园子被猪拱过的几垄稀稀拉拉葱,对准那尺巴高的新发葱棵,连根带须子都挖出来,洗巴洗巴,扒去老皮和干巴叶,这时候,母亲扎着蓝色粗布围裙,躲避着鸡鸭的跟随,一边往饭盆里盛出高粱米稀粥,一边安慰着正在猪圈里哼哼要食儿的猪崽子。粥做好了,鸡蛋酱打了,桌子碗筷放到炕上,后院打盐水的声音依然如初。至今我也不明白,那多次搅动出来的咸盐水,是增加了盐水的浓度?还是增强了那咸盐水的滋味?家家都是高粱米的稀粥,家家都是一种叫做苞米饽饽的贴饼子,极少有鸡蛋菠菜汤,更别做梦有炒菜了。早晨吃的是大葱蘸大酱,中午还是大葱蘸大酱,晚上依然是大葱蘸大酱咽那玉米面的饼子。园子里那点葱,没几天就给挖光吃光了。大葱吃完小葱儿也该下来了,吃完大葱蘸酱接着吃小葱儿蘸酱,村里许多的人家,春天就是在葱蘸酱中度过来的。
在那大葱蘸大酱的日子里,豆腐和咸菜疙瘩也成了最好的东西,豆腐不是每天都有的,就着咸菜条儿,就着大葱蘸大酱,那就是下饭最好的菜肴了,能像我家能有鸡蛋酱蘸大葱的,全村也没有几户人家,都是直接从酱缸里舀出来的,舀在那家家户户都有的专门盛酱的碗里,你掰一段葱白儿往那酱碗里一蘸,咔嚓一声送到嘴里开嚼,一边就着葱酱咸淡味,紧忙活往嘴里扒拉几口饭,随着那那咀嚼着大葱的咔咔声逐渐减弱,嘴里的酱香也和饭末的清香混合了一起,尽管没有菜,那大葱蘸大酱也能将肚皮撑个滚圆。母亲给我们做鸡蛋酱的时候,也是变换着花样,有时是拿一种叫做“顷酱”的类似酱油的东西,更多的时候,用的是西海卤虾酱炒成鸡蛋酱。母亲不直接给我们吃大葱蘸大酱,也是怕满口的大葱味道引起别人的反感,说话唠嗑打个隔儿,一股很冲的大葱味道,就会随着口腔里的气味溜达出来了。母亲调换着花样给我们做着鸡蛋酱蘸葱叶吃,更出自她老人家对我们的爱。都说母亲惯孩子,母亲的确从来没有伸手打过我们,但我们做错了事情,母亲是从来不姑息的,母亲很“要脸儿”,母亲不想让她的孩子,也受她小时候遭过的罪。我们哥儿三个吃那鸡蛋酱蘸葱叶的时候,却从来没想过给母亲留上一口,那一两个鸡蛋炸出来的鸡蛋酱,三口两口就让我们给抢光了。母亲给我们调着花样做,也为了防止我们去隔壁老郑大奶家“扒眼儿”去,每当老郑家大奶端着半碗肉酱送过来的时候,母亲从来不动那肉酱一口,眼瞅着我们把那肉酱吃个底朝天。多少年以后,妹妹问我,哥,你还记得小时候我们吃鸡蛋酱吃肉酱的时候,妈吃啥吗?我实在是记不得了,一丁点的印象也没有,记忆里的只有赶快吃完,吃完饭就出去玩,推铁圈儿,滑冰车儿,摔纸炮儿,放小鞭去。妹妹说,我们吃鸡蛋酱蘸葱叶的时候,母亲是用大葱蘸大酱下饭的,妹妹说这话的时候,眼泪围着眼圈儿转。
在那大葱蘸大酱的时候,也是母亲身体最虚弱的时候,家里养的几只鸡下的蛋,母亲一只也舍不得吃,撑着虚弱的身子,给我们调着花样做那一日三餐,有时是玉米面的发糕就着菠菜汤,有时是白菜豆腐就着贴饼子,有时是土豆丝就着高粱米干饭。在所有人家都是大葱蘸大酱的日子里,母亲那一日三餐做得不知道有多艰难。母亲喜欢吃猪肝,母亲喜欢吃红烧肉,母亲喜欢吃那红烧肉里的有嚼头的肉皮。母亲喜欢吃的东西,都是多少年以后妹妹告诉我的。母亲没有了,想妈的时候,心里想的总是母亲吃到我买的东西太少,没有酱牛肉,没有一篼儿肉的饺子。
母亲活着的时候,尽管我也想过让母亲在有生之年,能多享受点我亲手做的饭菜,可从来没想过母亲会走的那么急,我以为会有侍候瘫痪在床的那一天,我以为会有推着轮椅领她晒太阳的那一天,可母亲就像在那大葱蘸大酱年代一样,不想给儿女太多的拖累,竟然说走就走了,没一点的心里准备。想起了大葱蘸大酱的日子,母亲的音容笑貌仿佛就在昨天,就在眼前,还是我们小的时候,还是母亲站在路边喊我们回家吃饭的情景,忘不了那大葱蘸大酱的苦日子,也忘不掉母亲一生的辛劳!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