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春天里,那些柔软

2021-12-23叙事散文青衫子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8:00 编辑

  现在想来,在这个春天,能与柔软联系比较直接的一个是街边柳树的枝条,另一个是麦田。柳树在县城西边的新鬲津河畔,麦田在城南东曹家庙村南。我从新鬲津河畔经……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8:00 编辑 <br /><br />  现在想来,在这个春天,能与柔软联系比较直接的一个是街边柳树的枝条,另一个是麦田。柳树在县城西边的新鬲津河畔,麦田在城南东曹家庙村南。我从新鬲津河畔经过,目过抚过那些柳树枝条,感受它们的柔软,继而来到东曹家庙村南,与家人族人一起,走进麦田,用香火鞭炮祭送祖先。麦田是柔软的,一脚踩下去鞋子陷进去多半,沾了新鲜的泥土。麦田面积很大,满是一垄垄的麦苗。随着地温上升,麦苗开始返青,与叶梢上的黄叶一起,构成了青黄相接的惯常图景。在这片图景里写着春天,写着冬天,写着季节变换万物轮回。在我看来,这样的图景也是柔软的。
  其实说起来很简单,无论春天也好,柔软也罢,都是自然而然的,它们就像自己家阳台盒子里的韭菜,立春一过,马上有叶芽从土里钻出来,开始很小,渐渐长大长高。一同长起来的,还有盒子里的野草野菜。我叫不上名字,但是知道不是自己种进去的,也不是自己想要的,是随那些土壤自然生长的。尽管如此,这些被冠以野字头的草和菜们并未辜负春天,依然在特定的时刻,给出自己的生命呈现,以颜色姿态和柔软。那些柔软是纤弱的,即使从窗户里吹进来一丝风,也能感受得到,以小小的身肢透出轻微的摇摆,像一个细腻的眼神,像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如果再说,还有阳台上的幸福树,它的变化挺大的,冬季里原本的萎顿代之以新鲜的叶芽萌发,有微黄的,有湛绿的,有黄中带绿的,都闪着明亮的光,像一片绿色的湖水,以长短不一的枝丫托起一片柔软。还有旱莲,叶子自不用说,绿的绿,黄的黄,一枚枚圆展着,单是那一枝枝小喇叭状的橙黄色花朵便足以给阳台增色不少。最为可惜的是那一盆年前新买的郁金香,四枝,黄色紫色两种花朵,买的时候两朵开着,两朵含苞,店主人说开过年没问题,结果,没等到过年,早早败了,花瓣散开,颜色干枯,原本的柔软变得生涩甚至坚硬。我把这种失望归结为自己对它的不懂,我心怀柔软,它无奈生涩,不以年节的来去为转移,履行着自己的内在秩序。如此说来,这也是好的罢。
  我在老张的眼睛里看到了这种好。老张说二女儿在自己家坐月子,临出门前给她用小锅做了琪子,加了蛋花,稀溜的,点了点儿香油,结果盛碗的时候,小锅的锅柄断了,琪子洒了一地,还差点烫着。分析了锅柄断裂的原因,说你看这事儿弄的,只好重做。他说二女儿原来在县棉纺厂上班,后来下岗,今年生二胎,又生了个丫头。大女儿的孩子也是丫头。我顺口说女儿有福,说他有福。老张干笑了几声,说嗨,孩子都挺好,一家人顺顺当当的,健健康康的就是福。老张花三万多买了辆电动汽车,平时没事儿跑出租。由于爱人和儿子都晕车,去年回老家开始坐他的车。老张说话慢条斯理,驾驶车子很稳当,不抢不挤,拐弯变道的时候很小心。作为闲话,他说了几次由于别人原因,与他的车子相撞相剐的经历,语气里没了气,有的更多的是看开,是感慨,是柔软,像春天里的麦田和新鬲津河畔的柳树枝条。
  老家的街边也有柳树也有枝条,可是我没太注意,没太注意到春天里那些柳树枝条的柔软。像是矛盾,其实并非这样,因为在老家,在东曹家庙,有比那些柳树枝条更为柔软的东西,它们不知不觉感染了我,充盈了我,让我对街边的柳树,连同枝条,连同柔软,统统忽略掉了。忽略并非没有,只是一种习惯性的掠过,就像风筝飞过树梢,就像蜻蜓飞过水面,就像爆竹响过之后硝烟味地早已散去,只留一地残红。
  其实不只柳树,还有别的树们,都各在各的位置安静地立着,立在春天里,立在春风中,立在与春天春风有关的柔软里。在这份柔软里,它们原本是主角,是载体,以颜色、身条,以气味儿,向这个季节展现属于自己的一份力量,一份存在。这种展现是自然的,连同这份力量和存在。然而,在春节,在这个村里人极为重视的节日里,这份力量和存在似乎变得可有可无,让位于人事的来往,爆竹的喧嚣,香火的缭绕,让位于一切与祭祀怀念有关的柔软。
  基于此,基于这份柔软,父亲老早就打来电话,询问我的归期,问儿子能不能早点儿回去。我说儿子正在读英语辅导班,得晚点儿回去,说自己今年不提前回去了,和爱人一起年三十上午回去。父亲在电话里嗯了一声,声调比之平常矮了八度,说三十早点儿动身。倒是母亲,在旁边听出了重点,重复问,媳妇儿今年回来?我重复说了一遍,是。父亲撂下电话,我这边也挂掉,冲着虚空里眨了眨眼,像是那些话语在空气中漂浮着,继而挂在眼皮上,显得略有生硬,让自己有点不习惯。时间和经历让自己明白,有些事情是说不清楚的,比如那些柔软。
  老张把我送到胡同口。一通寒暄,回去了。家人三三两两站在胡同口,侄女听见动静回院里报信,父亲母亲出来,与大家一起,搬着东西,将我和爱人迎回家。从胡同口到家门口也就几十步的距离,他们显得很高兴,一个个说着与车子与上班放假有关的闲话,将这段路途变得柔软可亲,像春天街边柳树上的一根枝条,在风里荡漾。
  大门旁早贴上了春联,红红的纸,黑黑的字,闪着亮光。我顾不得分辨那些春联的内容,一眼扫过去,无非福富春等等,俗气里透着平妥,惯常里写满柔软。大门口已经横了一根细木棍。作为一种标志,我知道,家里已经把祖先请了回来。果不其然,院子里满是春福,北墙上贴着天地人位,字写得歪歪扭扭,一看就是父亲的手笔。往年我在家,父亲都是让我写。我写得时候极认真,字迹当然比父亲写的要好得多。父亲的字迹生硬多于柔软,像他干硬的生掌和苍老的身形。祖宗们被供奉起来,北墙上挂着族堂,桌子上摆着供品,一切都显得惯常而柔软。
  接下来的时间,我被酒充盈着,被柔软充盈着,中午晚上,中午晚上,随着时间渐进,我像一枚普通的枣子,被柔软浸泡着,感染着。其实并无太多新鲜的菜品,也无太多新鲜的话语,一切都是惯常的,柔软的。我能感知到自己被酒软化了,我也能感知到别人的这种软化,那是一种基于亲情的柔软,平常饭菜,平常话语,平常声调,连同爆竹的爆炸声,连同香烟的缭绕,连同墙壁上族谱中的名字,连同边上老奶奶、爷爷、奶奶的面孔。借着酒意,父亲说往年挂相位置挂错了,该把老奶奶、爷爷、奶奶的相挂在左首,右边是祖宗相的位置。对于父亲的说法,母亲和哥哥以说笑的语气给予调侃,大家哈哈一笑。总之在这些事情上,父亲作为一家之主最有发言权。父亲在挂相位置事件上往年的错和今年的对变得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无论对错,父亲都是虔诚的,家人们对此深信不疑。这种深信被摆在桌子上,呈现为一盘盘的贡品,被摆在桌子下,呈现为一张张纸品,被摆在厨房里、桌子上,呈现为一碟碟的菜肴,一屉屉的水饺,一颗颗腌得湛绿的腊八蒜。还有好多呈现,被酒虚化了,像是过于柔软,无了骨,像是过于随和,无了架,可是我知道,那种骨架一直在,一直坚硬地存在于老家的屋子、院子里,存在于家人的心中。毫无置疑地,我也承认,这种柔软,这种骨架在发生变化,变得脆弱,变得支离,像是一束香,燃了坚硬,变为柔软,像是一叠纸,燃了宽阔,变为破碎,像是一只只爆竹,燃了圆满,变为声响,碎屑,变为硝烟的弥漫。
  硝烟在田野间飘扬,声音在田间震荡,一簇簇或陌生或熟悉的身影在田间移动,从一个坟到另一个坟,从一个土丘到另一个土丘,从一片田地到另一片田地,中间是麦垄,是柔软,是深陷到脚跟的新鲜泥土。过程是简短的,形式是老套的,路途是熟悉的,这些形式过程和路途,以过年的名义充盈着我的生命。它们有着极度的耐心,像春雨随风潜入,像春面不寒杨柳。在这种耐心的同化潜入下,我冲着天地人位跪下,模仿父亲的样子磕了三个头,冲着族堂的方向燃着一张冥币,磕头祭拜,没有一丝迷茫和羁绊。我在做这一切的时候,院子里没有风,有鞭炮声从远处传来,像是一种自然的背景;屋子里电视响着,水壶在炉子上发出咝咝的声响,地上满是瓜子壳和香烟蒂,家人来来往往,或坐或站,说说笑笑,没有谁在意我的举动,像是这一切只是惯常。那一刻,我知道自己没有别的,只有惯常,那一刻,我知道自己没有别的,只有柔软,那一刻,我的心里没有哲学,没有修为,没有目标,没有职位,没有抗争。那些柔软从我的心里流淌出来,支撑我的身体、膝盖,与地面完成一次匍匐,一次对接,就像麦苗叶梢的青与黄,就像季节交替的冬与春,就像生死轮回的天地人。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