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京二卫三小刘
2021-12-23叙事散文孙光利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7:33 编辑
若干年前,某小镇柴草收购处。“哪里的?”“小刘家的。”“过,按最好的价收。”一听是小刘村的,站在一边验草的人看都不看,大手一挥就过去了。上好的价!“……
若干年前,某小镇柴草收购处。“哪里的?”“小刘家的。”“过,按最好的价收。”一听是小刘村的,站在一边验草的人看都不看,大手一挥就过去了。上好的价!“……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7:33 编辑 <br /><br /> 若干年前,某小镇柴草收购处。
“哪里的?”
“小刘家的。”
“过,按最好的价收。”
一听是小刘村的,站在一边验草的人看都不看,大手一挥就过去了。上好的价!
“咱村有这么厉害?”
“啥叫厉害?以前才厉害呢。听说过没?一京二卫三小刘。”
“什么意思?”
“京就是北京,卫就是天津卫,小刘自然就是我们村了。牛着呢!”
这是三十多年前村里的老人常给我们孩子们讲的故事。长增大爷讲过,大爷爷讲过,就连老实人迷糊爷爷也点头表示这是真的。在这个故事上,他们都有着一致的说法,并且在讲这故事时他们都神采飞扬。看得出,他们对过往辉煌岁月的神往与怀念,紧接着,就是短暂沉默后无奈地挽歌式的叹息。如今,讲这个故事的人大都已先后去世,剩余的几个老人也已气息奄奄,行将就木,唯有这个故事依旧在我脑海里重现。后来,我也多次与相熟的人在闲聊时说起这个故事。不过,我的语调已由少时的惊叹转为调侃式的了。
这个在一京二卫三小刘中排第三的地方究竟是什么样子呢?惭愧的很,尽管这是我生活了二十多年的出生之地,但我却始终无法窥其全貌。那荣光,于我来说,只是一个传说。如今,它呈现在我眼里的不过是一个破落与脏乱的乡村而已。
开头那个故事并非空穴来潮,它不是孤立存在的。的确,它还有站得住脚的佐证,否则,我们的柴草怎么能卖得上上好的价钱呢?据老人们众口一词的说法是,在军阀割据时期,有一个大军阀在村子里常住了下来。后来,大军阀远行说是去某地商议起事,若成,这里就是首府或者首都云云。不用我再讲下去,大家也一定知道了结局,大军阀失败了。因为如今,北京是首都,天津是直辖市,而小刘村不过一个区区四百口人家的自然村落而已。一京二卫三小刘,我想,即便是疯子,也无法以如此方式将这样的小村与北京天津联系在一起。尽管事实如此,但从老人们的叙述中得知当年我们的村子的确是从大军阀那里得到了好处,我开头的那个小故事即是一例。问题是那军阀到底有多大的势力,仅凭这些没见过世面的村里人的叙说是极不可靠的。此外,谁又知道,他们又在一遍又一遍的叙说里添加了多少水分。往往这种传说,到了后来,与本来的样子就差之远矣了。
小刘村,这是一个四百口人左右的自然村落,与它附近的村庄并无二致。村里生活着三姓人家,其中,以孙姓最多,刘姓其次,王姓就少的可怜了。遇到红白大事,王姓还得找我们孙姓帮忙呢,所以,孙王二姓人家也就走的更近些。村南就是青年河。这青年河之于小刘村,犹如长江黄河之于中国,是实实在在的母亲河。只是如今,这青年河早已面目全非,河里的水少得可怜。母亲,已经柔弱多病了。
我是在二十岁后离开这个村子的,从村前屋后到村外的墓地,没有半点端倪显示着一京二卫三小刘中小刘村昔日的兴盛。唯有在我所居住的胡同里倒是有一位独腿老人扑朔迷离的传奇人生似乎还能印证一些什么。这个老人我叫他柱爷爷,已逝多年。那时,他对我挺好,每每我放学时搬着小板凳回家,就看见他拄着双拐站在门口。他看我时的样子永远是笑眯眯的。有时他会问我些什么,在我不上学的时候,我也去他家里玩。在他家里我总能见到一些别家没有的东西,这似乎就是他早年闯荡江湖的证明。听人说,他的断腿与北边桑落墅镇上的一位梁姓大商有关。我的猜想是他们二人早年一起闯江湖,那梁姓之人顺水又顺风,连连走运,多年下来就成了大商、富豪。而柱爷爷呢,一个接一个的背运,或是一着不慎或是多年积怨一朝爆发,终至赔上一条腿,大概就是如此吧。
别说是少年时期了,即便是如今,我依旧有梦想。只不过,这梦想之灯越来越暗了,似有被风吹灭之意。我的梦想是否与一京二卫三小刘这一传说有着某种关联呢?不能说有,也不能说没有。人是一个矛盾体,有些事情是永远也无法说清的。二十多年前,我刚刚高中毕业那年,村里仅有我与哥哥以及一个同姓表姐参加了高考。在高考后长长的暑假里,村里人谈论最多的就是我们兄弟二人。当时的情形是我们兄弟二人几乎都能鱼跃龙门去上大学然后就能过上城里人的生活。于是,村里就纷纷传言,说我们兄弟二人就是村里的希望。很自然,我也被这种说法左右着,内心很激动,一激动,就有些异想天开了,心想,是不是重振小刘村辉煌的千秋重担就真的要着落在我的肩上了呢?想至此,便热血沸腾,觉得自己就是一个不世出的英雄。只是后来的事实证明,那不过是我一时的头脑发热而已。
而今,我已在距那个小村五十里之外的小城安家近二十年了,因为父母还在那里生活、劳作,我还得时常回去看看。村庄的新颜与旧貌大相庭径,有些人家我已不认识了。前几天回去给上高一的儿子借课本,父亲说爱国的儿子上高三了,或许用不着,那就去他家里看看吧。可是爱国早已搬离原先的老院子,新家,我不认得,得问一下。爱国是我的发小,少时天天在一起玩耍,如今却不识得他住哪里了,想来,不觉心头一阵悲凉。
近两年来,看到父母的身体越来越糟糕,我便一有空闲就往回跑,去看看他们的生活究竟怎样了,我也得心中有数才行啊。也就是从那时候期,我就想什么梦想不梦想的都不重要了。父母老了,我得养他们,这靠什么?那至今还如空中楼阁般的作家梦显然是靠不住的。
也就是在不断地往回跑的时候,我突然对那两个故事的真实性产生了怀疑。我想,那是不是先辈们堂吉诃德或阿Q式的自恋呢?因为无论怎么看,能够以如此方式与京津联系在一起的,自然是强大的。而我的村庄,无论你有怎样超强的想象力,也一定联想不到这方面去。看着村庄的贫穷、衰败,或者自己时时被人欺凌,想象一下,自恋一下,这总是被允许的,或许一京二卫三小刘的传说就是源于此也未可知吧。我曾经仔细观察过小村周围的环境,实在看不出它从前有多强大,至今也没听说过什么有迹可循的遗迹。有的,只是平平静静地四百口人家的乡村气息,穷是穷了些,但却依旧保持着纯朴的本色。 一村人都能互相帮衬着过着那紧张而欢乐的日子。我想,有这一点也就够了。
还有一点,需要说明一下,早在幼年时,老人们就说,我们村子里的孙姓人家与如今我所居住的小城附近的孙姓人家本是一家人。大爷爷与爷爷都说过在他们小时候年来节到的日子里还互相走动呢,只是后来走着走着就不走了。看他们叙述时的诚恳态度,我想那不会有假。如此一来,那位二十多年前就被争来争去的孙武子不就成了我们的先祖了吗?这样,我们可就根正苗红了。可问题是,如今这孙武子的出生之地仍在争论之中,悬而未决。古人曾有过盖棺定论之说,可孙武子他老人家都盖棺几千年了,反倒迷失了出生之地,实在是荒唐可笑!细想一下,这与一京二卫三小刘的传说有着异曲同工的荒谬。
所幸的是,在孙武子被争来抢去之时,村子里的人依旧保持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规律,恰似世外桃源一般,完全不为世事所动。我回去时,也未见有人谈及过孙武子的事情,好像这件事与他们无半毛钱的关系。可也是的,难道这件事与他们有半毛钱的关系吗?
“哪里的?”
“小刘家的。”
“过,按最好的价收。”
一听是小刘村的,站在一边验草的人看都不看,大手一挥就过去了。上好的价!
“咱村有这么厉害?”
“啥叫厉害?以前才厉害呢。听说过没?一京二卫三小刘。”
“什么意思?”
“京就是北京,卫就是天津卫,小刘自然就是我们村了。牛着呢!”
这是三十多年前村里的老人常给我们孩子们讲的故事。长增大爷讲过,大爷爷讲过,就连老实人迷糊爷爷也点头表示这是真的。在这个故事上,他们都有着一致的说法,并且在讲这故事时他们都神采飞扬。看得出,他们对过往辉煌岁月的神往与怀念,紧接着,就是短暂沉默后无奈地挽歌式的叹息。如今,讲这个故事的人大都已先后去世,剩余的几个老人也已气息奄奄,行将就木,唯有这个故事依旧在我脑海里重现。后来,我也多次与相熟的人在闲聊时说起这个故事。不过,我的语调已由少时的惊叹转为调侃式的了。
这个在一京二卫三小刘中排第三的地方究竟是什么样子呢?惭愧的很,尽管这是我生活了二十多年的出生之地,但我却始终无法窥其全貌。那荣光,于我来说,只是一个传说。如今,它呈现在我眼里的不过是一个破落与脏乱的乡村而已。
开头那个故事并非空穴来潮,它不是孤立存在的。的确,它还有站得住脚的佐证,否则,我们的柴草怎么能卖得上上好的价钱呢?据老人们众口一词的说法是,在军阀割据时期,有一个大军阀在村子里常住了下来。后来,大军阀远行说是去某地商议起事,若成,这里就是首府或者首都云云。不用我再讲下去,大家也一定知道了结局,大军阀失败了。因为如今,北京是首都,天津是直辖市,而小刘村不过一个区区四百口人家的自然村落而已。一京二卫三小刘,我想,即便是疯子,也无法以如此方式将这样的小村与北京天津联系在一起。尽管事实如此,但从老人们的叙述中得知当年我们的村子的确是从大军阀那里得到了好处,我开头的那个小故事即是一例。问题是那军阀到底有多大的势力,仅凭这些没见过世面的村里人的叙说是极不可靠的。此外,谁又知道,他们又在一遍又一遍的叙说里添加了多少水分。往往这种传说,到了后来,与本来的样子就差之远矣了。
小刘村,这是一个四百口人左右的自然村落,与它附近的村庄并无二致。村里生活着三姓人家,其中,以孙姓最多,刘姓其次,王姓就少的可怜了。遇到红白大事,王姓还得找我们孙姓帮忙呢,所以,孙王二姓人家也就走的更近些。村南就是青年河。这青年河之于小刘村,犹如长江黄河之于中国,是实实在在的母亲河。只是如今,这青年河早已面目全非,河里的水少得可怜。母亲,已经柔弱多病了。
我是在二十岁后离开这个村子的,从村前屋后到村外的墓地,没有半点端倪显示着一京二卫三小刘中小刘村昔日的兴盛。唯有在我所居住的胡同里倒是有一位独腿老人扑朔迷离的传奇人生似乎还能印证一些什么。这个老人我叫他柱爷爷,已逝多年。那时,他对我挺好,每每我放学时搬着小板凳回家,就看见他拄着双拐站在门口。他看我时的样子永远是笑眯眯的。有时他会问我些什么,在我不上学的时候,我也去他家里玩。在他家里我总能见到一些别家没有的东西,这似乎就是他早年闯荡江湖的证明。听人说,他的断腿与北边桑落墅镇上的一位梁姓大商有关。我的猜想是他们二人早年一起闯江湖,那梁姓之人顺水又顺风,连连走运,多年下来就成了大商、富豪。而柱爷爷呢,一个接一个的背运,或是一着不慎或是多年积怨一朝爆发,终至赔上一条腿,大概就是如此吧。
别说是少年时期了,即便是如今,我依旧有梦想。只不过,这梦想之灯越来越暗了,似有被风吹灭之意。我的梦想是否与一京二卫三小刘这一传说有着某种关联呢?不能说有,也不能说没有。人是一个矛盾体,有些事情是永远也无法说清的。二十多年前,我刚刚高中毕业那年,村里仅有我与哥哥以及一个同姓表姐参加了高考。在高考后长长的暑假里,村里人谈论最多的就是我们兄弟二人。当时的情形是我们兄弟二人几乎都能鱼跃龙门去上大学然后就能过上城里人的生活。于是,村里就纷纷传言,说我们兄弟二人就是村里的希望。很自然,我也被这种说法左右着,内心很激动,一激动,就有些异想天开了,心想,是不是重振小刘村辉煌的千秋重担就真的要着落在我的肩上了呢?想至此,便热血沸腾,觉得自己就是一个不世出的英雄。只是后来的事实证明,那不过是我一时的头脑发热而已。
而今,我已在距那个小村五十里之外的小城安家近二十年了,因为父母还在那里生活、劳作,我还得时常回去看看。村庄的新颜与旧貌大相庭径,有些人家我已不认识了。前几天回去给上高一的儿子借课本,父亲说爱国的儿子上高三了,或许用不着,那就去他家里看看吧。可是爱国早已搬离原先的老院子,新家,我不认得,得问一下。爱国是我的发小,少时天天在一起玩耍,如今却不识得他住哪里了,想来,不觉心头一阵悲凉。
近两年来,看到父母的身体越来越糟糕,我便一有空闲就往回跑,去看看他们的生活究竟怎样了,我也得心中有数才行啊。也就是从那时候期,我就想什么梦想不梦想的都不重要了。父母老了,我得养他们,这靠什么?那至今还如空中楼阁般的作家梦显然是靠不住的。
也就是在不断地往回跑的时候,我突然对那两个故事的真实性产生了怀疑。我想,那是不是先辈们堂吉诃德或阿Q式的自恋呢?因为无论怎么看,能够以如此方式与京津联系在一起的,自然是强大的。而我的村庄,无论你有怎样超强的想象力,也一定联想不到这方面去。看着村庄的贫穷、衰败,或者自己时时被人欺凌,想象一下,自恋一下,这总是被允许的,或许一京二卫三小刘的传说就是源于此也未可知吧。我曾经仔细观察过小村周围的环境,实在看不出它从前有多强大,至今也没听说过什么有迹可循的遗迹。有的,只是平平静静地四百口人家的乡村气息,穷是穷了些,但却依旧保持着纯朴的本色。 一村人都能互相帮衬着过着那紧张而欢乐的日子。我想,有这一点也就够了。
还有一点,需要说明一下,早在幼年时,老人们就说,我们村子里的孙姓人家与如今我所居住的小城附近的孙姓人家本是一家人。大爷爷与爷爷都说过在他们小时候年来节到的日子里还互相走动呢,只是后来走着走着就不走了。看他们叙述时的诚恳态度,我想那不会有假。如此一来,那位二十多年前就被争来争去的孙武子不就成了我们的先祖了吗?这样,我们可就根正苗红了。可问题是,如今这孙武子的出生之地仍在争论之中,悬而未决。古人曾有过盖棺定论之说,可孙武子他老人家都盖棺几千年了,反倒迷失了出生之地,实在是荒唐可笑!细想一下,这与一京二卫三小刘的传说有着异曲同工的荒谬。
所幸的是,在孙武子被争来抢去之时,村子里的人依旧保持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规律,恰似世外桃源一般,完全不为世事所动。我回去时,也未见有人谈及过孙武子的事情,好像这件事与他们无半毛钱的关系。可也是的,难道这件事与他们有半毛钱的关系吗?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