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非物质构成
2021-12-23经典散文
[db:简介]
注:旧文,已发
婚 姻
相对于院落、树木、牲畜、鸟雀、庄稼、炊烟这些村庄的物质构成,婚姻应该是维系村庄兴而不衰、生生不息的主要元素,并且是村庄存在的真正灵魂。在村庄,我永远相信,在乡亲们的眼中,那些大大小小的孩子,就是常年侍弄的土地和庄稼,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几乎倾注了父辈们大半生的精力和心血,一直到孩子们长大成人、结婚生子,甚至一直到父辈们再看着孙子们成家立业,才像完成了使命似的,瞌上双眼,撒手西归。
婚嫁牵扯着的不仅是一个村庄的心。孩子长大了,父辈们就开始私下里悄悄给自己的孩子张罗合适的人家。整个过程简单却又复杂,他们趁赶集或者会亲戚的机会,有意无决间传播一个或者几个孩子已经成人的信息,了解对方的家庭状况,在众多的信息中筛选合适的人家,差媒人带上礼物去上门提亲。我的山村的青年男女,他们没有花前月下的偎依和轰轰烈烈地恋爱,在组成家庭后,他们互相呵护着那些岁月,一起走过他们认为平淡的日子。村庄的婚姻朴素得让人敬重。
可是,不是所有的婚姻都是幸福的,村庄的婚姻有时也是一种痛。
洋芋是村庄的最后一茬庄稼,第一场霜降之前,好多人家要把它抢收回家。秋季的某一天,我也赶到百里之遥的老家,准备了几条塑料编织袋,拾掇好架子车和锄头,盘算着帮大哥一家去收洋芋。这些以前摸过的家当,虽然已经感觉到有些陌生,但仍觉得散发着我的汗渍味。在村子的瓦窑坪上,有几个年长的老人在一起抽烟,我走过去时,我听见他们互相问:“这是谁?”我离开老家二十多年了,虽然每年都要回去,但极少得见他们啊,他们已经不认得我了,他们老了,我也不年轻了。而几个玩耍的娃娃,我更不认得他们是谁家的。
一位老人拉着架子车,他和我打着招呼:“去刨洋芋啊”。他拉着架了车,弓着腰,样子看上去很是吃力。在他的架子车上,也放着几条编织袋和一把锄头。一个孩子,已经穿戴得很暖和了,脸蛋红扑扑的,坐在架子车上,两只小手紧紧地抓着车帮。我看着她时,她纯净的目光胆怯的躲闪着。不用问,这是都都家的孩子,今年应该五岁了吧。老人家的两个儿子都出外去打工,小儿子都都已经两年没有回来了。事实上,村子里,好多年轻人都出外打工了,田野里,我看到的大都是老人、女人和那些四五岁的孩子。我家的洋芋地离他家不远,还可以在劳作的间隙,跟他说说话。秋天的天空十分明净,风被大山遮挡在山外,似有若无,但温度并不是很高,带着些晚秋的寒意。是的,在这样的一个环境里,我得说说爱香的婚姻,因为我和他正在聊起这个话题。
村子分上庄和下庄,共近八十户人家,在方圆算是最大的村庄了。虽然大,但大得空虚,缩在一座山湾里,象不敢露面的小孩子,好多新鲜的东西从眼前一晃而过,却不知道自己该拣什么。村子里的饮用水源是在位于下庄的一条沟里,沟大,几乎把村庄切成了两半,沟也深,一条小路好像直立着插到沟底。水泉就是在沟底。那时,我也常去沟里挑水,两只木桶一前一后的荡着,一趟至少十二分钟,上沟坡时得歇缓三次,如果不慎,桶子会从沟坡上滚了下去,摔成几牙儿。一天,都都爹去沟里挑水,正好碰上也在挑水的爱香爹,两个人边走边说,越说话越多,放下扁担聊了半个上午,就说好了儿女大事。这年腊月里,爱香就嫁给了都都。好多表面上看似平静、美满的东西,往往叫人羡慕,乡亲们说,这桩婚姻好啊,男女双方都可以互相有个照应。
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他们的孩子还不到一岁,爱香却走了。爱香走得干脆利落,她扔下孩子,回到了娘家。爱香的娘家和都都家相距也不过千米,但都都却在远在千里之外的内蒙古打工,他一时无法知道家里发生的变故。都都爹起初以为是儿媳妇转娘家,可半个月过去了还不见回来,加上没有带孩子一同去,就觉得有些不太正常,便在一个清晨,踏着露水去叫她。爱香家的院门还紧闭着,老亲家隔着大门说:“你回去吧,我家女子不去你家了”。都都爹一下楞住了,说,你得说清楚啊,是咋回事呀?都都从外地急急匆匆赶了回来,守在爱香家的门口,也得到的是这句话。一场婚姻,结起来难,分开竟然这么容易。
我对终结这场婚姻的的原因知之甚少,但总会有人说起一些情况。在村庄,劳动力似乎已经成为村庄婚姻构成的一个条件,爱香能嫁给都都,主要是因为都都家不缺劳动力,都都弟兄俩都属于膀大腰圆的那种,而爱香家正好只有她和一个近乎弱智的哥哥。我的母亲曾经感叹:“看看人家的娃,都能给家里出力了。”爱香原本看中了另一个小伙子,她是不愿意嫁给都都的,之所以爱香能嫁给都都,本来是想叫都都帮助她家劳动,可都都竟然出外打工去了,她对此十分不满意,便离开了都都家。好多人都这么说,可我觉得对这一说法的准确性进行判断,显然已经不必要了。
从爱香此后的决定看,事实并不是人们所说的那样简单,甚至表面化。村子里,那些初中毕业后,再没有上学的年青人,年龄过了二十五六,如果还没有找下对象,就会让家长担忧起来。他们会走在一起,叹息:“怎么办啊,还没有张罗下个对象”。和庄稼相比,这是更令人心焦的事。长得精干县聪明伶俐的小伙子,除了还在上学的,他们大都出外打工,待家里的光阴盈实起来后,他们便盖起了一排排新房,好像招牌似的,吸引一部分女孩子的目光。但那些留守在老家的,情景就大一不一样。爱香的哥哥就是这样。爱香的哥哥,这年都近三十岁了,还没有找下对象。他爸托四村八岔的亲戚到处张罗,但别人家的女孩子都不想到他家来,不仅仅因为他家的光阴一般。后来,我明白,爱香的离开都都家,纯粹是想为她的哥哥换回一个嫂子。村庄的婚姻,精神和感情的付出实在是超乎想象的。
村庄的对面,是另一个村子,和我的山村隔着一条沟,沟不宽,一股细水从沟底渡过。记忆中,沟从来没有过固定耐用的桥,我上学时,因无桥可走,就用一棵枯死的柳树横在中间权当桥梁。到如今,仍然没有桥,可能是水太小,还没有构成架桥的条件罢!虽然没有桥,但并不妨碍两个村庄本的往来,抬腿间,便可跨过。爱香这次嫁得也不远,就在对面的村庄。这也不是我们平时理解的“出嫁”,而是交换,爱香嫁到对面村庄,把婆婆家的小姑换过来,给她的哥哥做妻子。这年腊月二十八,两家“连引媳妇带过年”,可谓双喜临门,喜气洋洋。只有都都的爹,听着外边的爆竹声,心里烦燥,长叹一声:“这是我娃的命”。可是,实在出乎人意料之外。爱香到对面村庄生活了不到一年,又回来了。这次原因简单:爱香的嫂子,也就是他哥哥的妻子,跟着一个外地收头发的人走了。事后,人们才发现些迹象,那个收头发的,隔十天半个月要来一趟村庄,几乎每次都要在爱香娘家的门前停一会儿,喊:“收头发了,收长头发”。
这三个家庭的婚事,一直是人们饭前茶后的谈资,也绝对是人们最直接的牵挂和痛楚,也是贯穿于整个村子的一条大神经,敏感、脆弱,那怕有一点轻微的碰撞,那些主神经上的细枝末节都会疼痛起来。这些天,我在村子里走动,我发现,并且感觉到,当人们看见他们几家的人影晃动时,几乎人人都会想起和说起他们之间的婚姻。我一直希望着,他们之间没有怨恨。 事实上,他们互相造成疼痛,已经超过了怨恨。
青 春
这是一个充满活力、生机、希望的词语。可隐藏在它背后的还有苦涩、不幸、悲伤。
土生、小灵不仅和我同龄,而且和我是关系相当不错的同学。那时节,我家院子的东北角子上,有一间小屋,起初我和哥哥住着,哥哥参军后,便由我一人占据着。因为只有一人,屋子突然空阔了起来,有时半夜醒来,面对黑暗,就有一种恐惧袭来。征得大人同意后,晚上,我就叫土生、小灵来做伴儿。他们两个瞌睡重,一倒在炕上,就能入睡,至今想起来让我羡慕不已。
小灵的下嘴唇上有个包,豌豆那么大,但不是天生就有的。那是七十年代末期,被驴踢的。当时,我们都在上小学,放学回家后,要帮家里拣粪。他跟在从地里归来的牲口后面,用我们的老办法,拿一根草茎挠牲口的肛门。一般情况下,牲口会因为肛门发痒拉一点粪来。但这次应该是个例外,那头灰色的叫驴,可能因为肚子不是太饱,或者挨了主人的鞭子,竟然撂了一下蹶子,正好踢在了小灵的嘴上,致使他的牙被踢掉了三粒,嘴皮子严重撕裂,脸青肿得有些可怕。感谢一位赤脚医生,虽然当时的条件并不好,但他还是把小灵的嘴皮子缝合。几十天后,他的嘴好子,只是多了一个小肉蛋儿。在他上中学时,有位在乡医院上班的大夫说,只可化费不到四十无,那个小肉块可以处理掉,并且不留任何痕迹。大家都劝他去医院,他认为没有必要,坚决不去医院。一个人的固执,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后果。
婚姻牵扯着许多人的心,他们为此焦躁、郁闷、奔跑,为构成婚姻,他们可以倾其所有,修房子,开店铺,以此来吸引别人的眼睛。小灵家的生活状况不很好,父母并多病,上面除了两个姐姐,再就只有他这个是独生子了。中学缀学后,想和其他同龄人一样,走出去打工,改变但他的生活现状,可他的父亲担心会出意外,死活不同意。我听人们说,他至今还没有结婚,或许,他已经对婚姻没有过多的渴望---他们都已经40多岁的人了。小灵结不了婚,好多人都责怪他当初没有割掉嘴唇上的小肉包,后来,一年一年年龄增大,他的生活随着他的父亲的年迈而每况俞下。
在村庄,我常在晚饭后出门走动。从家门出来,朝右拐,是昔日做瓦用的一空地,瓦窑废弃后,就成了乡亲们聊天聚会的场所。夕阳的余晖给村庄带来几许清凉和安静,这种情境中,人们的表情上也多了些闲暇下来的悠然自得。我就是在这个地方遇见小灵的。现在,他见了我,目光躲躲闪闪的,不愿意和我接触。我伸手强抓住了他的手,然后细细地打量他,他的脸膛黑黑的,目光迷离,明显是那种的不健康的神色。他的头发好像好长时间没有理过,并且极有可能近半月没有洗过,积了不少的头屑和尘土,衣服的领口,也布着一圈儿油渍。我对他说,你怎么不洗一下呢?他羞涩的笑笑:“洗了又就脏了。”没有多说几句,他惧怕我似的转身走了。看着他的背影消逝在西去日影里,我心里一酸。
目前,村庄里独身的并不是小灵一个人,我掐指数过,至少还有七八个人。其中就有土生和他的哥哥。在村头的一个小买铺里,我还是碰见了土生。我见他躲在房子的一隅,佝偻着身材,使劲抽烟、喝茶,头也不抬一下,极力拒绝和避免和别的人交谈,偶尔朝我咧嘴笑一下,布满黄斑的牙齿让人觉得他已经老了。他的头发也不多,就象长在荒山秃岭上的树木,稀疏并且没有光泽。他的头发是因为大量服用药物,才脱掉的。
土生现在和他的哥哥生活在一起。他们的父母于前几年先后去世。哥哥栓子,长了满脸胡须,性格却象个女人,很少说话,也不太到人多的地方去,因此年龄大了还没有对象。村子里,有好几个年轻人,在外面打工,都在他乡成了家。栓子便也出去了,银川、四川、新疆、蒙古,一年换一个地方,但媳妇没有找下,倒是带回了些钱,把家里的房子全翻新了。他觉得,自己已经没有希望讨下对象了,盼望着能给土堆成个家。他的这个想法,让村子里的乡亲们感叹不已。可是,不知怎的,还是没有那户人家的女孩子愿意嫁过来。土生不敢等下去,岁月不饶人啊。过了两年,也出去打工了。他出去后,一两年没有回家,连春节也不回家。回来时,是一个春季。那时节,田野里布着一层浅绿,桃花、杏花相继绽放,春意藏也藏不住,但他的目光里好像深藏着什么不可告人的东西。不久他又走了,还带走了同村的小红。几个月后,大概是秋收时节,他们俩回来了。回来不是参加秋收。什么也不做,两个人钻到土生家的一间屋子里,长时间不出来。
他们的存在,对于村子里的人们来说,在一度关注过后,便被大家遗忘了。等人们发现他俩时,又是一月后。这次,人们终于看到,他们的精神有些异常,疯疯癫癫的,说话前言不搭后语。赶紧送到医院,花了不少钱,土生的病情基本有了好转,而小红的情况越来越糟。后来,人们才从栓子的口里知道,他们俩练什么功法,据说这种功法练成后,不做家务,不做农活,天亮醒来,打开面柜一看,呀,全是细白面。白日做梦般的功法没有练成,倒走火入魔,引火烧身。
我离开村庄的的那天早晨,正好碰见了和土生一起练过功的那个小红。他和我曾经在小学一起上过学,后来他随他的父亲去了另外一所学校。他的头发散乱着,双目深陷,神情好像做了坏事似的。我给他支香烟,并为他点上,他高兴地抽着,走了。他们,是村庄的痛。
在这个秋天里,我不仅看到了一群人,而且亲近了我曾经劳作过的土地。我要走了。我走出村庄,听到身后一声叹息,我知道,那是整个村庄的叹息。
[align=center]死 亡
村庄:非物质构成(散文)
文/李新立
文/李新立
婚 姻
相对于院落、树木、牲畜、鸟雀、庄稼、炊烟这些村庄的物质构成,婚姻应该是维系村庄兴而不衰、生生不息的主要元素,并且是村庄存在的真正灵魂。在村庄,我永远相信,在乡亲们的眼中,那些大大小小的孩子,就是常年侍弄的土地和庄稼,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几乎倾注了父辈们大半生的精力和心血,一直到孩子们长大成人、结婚生子,甚至一直到父辈们再看着孙子们成家立业,才像完成了使命似的,瞌上双眼,撒手西归。
婚嫁牵扯着的不仅是一个村庄的心。孩子长大了,父辈们就开始私下里悄悄给自己的孩子张罗合适的人家。整个过程简单却又复杂,他们趁赶集或者会亲戚的机会,有意无决间传播一个或者几个孩子已经成人的信息,了解对方的家庭状况,在众多的信息中筛选合适的人家,差媒人带上礼物去上门提亲。我的山村的青年男女,他们没有花前月下的偎依和轰轰烈烈地恋爱,在组成家庭后,他们互相呵护着那些岁月,一起走过他们认为平淡的日子。村庄的婚姻朴素得让人敬重。
可是,不是所有的婚姻都是幸福的,村庄的婚姻有时也是一种痛。
洋芋是村庄的最后一茬庄稼,第一场霜降之前,好多人家要把它抢收回家。秋季的某一天,我也赶到百里之遥的老家,准备了几条塑料编织袋,拾掇好架子车和锄头,盘算着帮大哥一家去收洋芋。这些以前摸过的家当,虽然已经感觉到有些陌生,但仍觉得散发着我的汗渍味。在村子的瓦窑坪上,有几个年长的老人在一起抽烟,我走过去时,我听见他们互相问:“这是谁?”我离开老家二十多年了,虽然每年都要回去,但极少得见他们啊,他们已经不认得我了,他们老了,我也不年轻了。而几个玩耍的娃娃,我更不认得他们是谁家的。
一位老人拉着架子车,他和我打着招呼:“去刨洋芋啊”。他拉着架了车,弓着腰,样子看上去很是吃力。在他的架子车上,也放着几条编织袋和一把锄头。一个孩子,已经穿戴得很暖和了,脸蛋红扑扑的,坐在架子车上,两只小手紧紧地抓着车帮。我看着她时,她纯净的目光胆怯的躲闪着。不用问,这是都都家的孩子,今年应该五岁了吧。老人家的两个儿子都出外去打工,小儿子都都已经两年没有回来了。事实上,村子里,好多年轻人都出外打工了,田野里,我看到的大都是老人、女人和那些四五岁的孩子。我家的洋芋地离他家不远,还可以在劳作的间隙,跟他说说话。秋天的天空十分明净,风被大山遮挡在山外,似有若无,但温度并不是很高,带着些晚秋的寒意。是的,在这样的一个环境里,我得说说爱香的婚姻,因为我和他正在聊起这个话题。
村子分上庄和下庄,共近八十户人家,在方圆算是最大的村庄了。虽然大,但大得空虚,缩在一座山湾里,象不敢露面的小孩子,好多新鲜的东西从眼前一晃而过,却不知道自己该拣什么。村子里的饮用水源是在位于下庄的一条沟里,沟大,几乎把村庄切成了两半,沟也深,一条小路好像直立着插到沟底。水泉就是在沟底。那时,我也常去沟里挑水,两只木桶一前一后的荡着,一趟至少十二分钟,上沟坡时得歇缓三次,如果不慎,桶子会从沟坡上滚了下去,摔成几牙儿。一天,都都爹去沟里挑水,正好碰上也在挑水的爱香爹,两个人边走边说,越说话越多,放下扁担聊了半个上午,就说好了儿女大事。这年腊月里,爱香就嫁给了都都。好多表面上看似平静、美满的东西,往往叫人羡慕,乡亲们说,这桩婚姻好啊,男女双方都可以互相有个照应。
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他们的孩子还不到一岁,爱香却走了。爱香走得干脆利落,她扔下孩子,回到了娘家。爱香的娘家和都都家相距也不过千米,但都都却在远在千里之外的内蒙古打工,他一时无法知道家里发生的变故。都都爹起初以为是儿媳妇转娘家,可半个月过去了还不见回来,加上没有带孩子一同去,就觉得有些不太正常,便在一个清晨,踏着露水去叫她。爱香家的院门还紧闭着,老亲家隔着大门说:“你回去吧,我家女子不去你家了”。都都爹一下楞住了,说,你得说清楚啊,是咋回事呀?都都从外地急急匆匆赶了回来,守在爱香家的门口,也得到的是这句话。一场婚姻,结起来难,分开竟然这么容易。
我对终结这场婚姻的的原因知之甚少,但总会有人说起一些情况。在村庄,劳动力似乎已经成为村庄婚姻构成的一个条件,爱香能嫁给都都,主要是因为都都家不缺劳动力,都都弟兄俩都属于膀大腰圆的那种,而爱香家正好只有她和一个近乎弱智的哥哥。我的母亲曾经感叹:“看看人家的娃,都能给家里出力了。”爱香原本看中了另一个小伙子,她是不愿意嫁给都都的,之所以爱香能嫁给都都,本来是想叫都都帮助她家劳动,可都都竟然出外打工去了,她对此十分不满意,便离开了都都家。好多人都这么说,可我觉得对这一说法的准确性进行判断,显然已经不必要了。
从爱香此后的决定看,事实并不是人们所说的那样简单,甚至表面化。村子里,那些初中毕业后,再没有上学的年青人,年龄过了二十五六,如果还没有找下对象,就会让家长担忧起来。他们会走在一起,叹息:“怎么办啊,还没有张罗下个对象”。和庄稼相比,这是更令人心焦的事。长得精干县聪明伶俐的小伙子,除了还在上学的,他们大都出外打工,待家里的光阴盈实起来后,他们便盖起了一排排新房,好像招牌似的,吸引一部分女孩子的目光。但那些留守在老家的,情景就大一不一样。爱香的哥哥就是这样。爱香的哥哥,这年都近三十岁了,还没有找下对象。他爸托四村八岔的亲戚到处张罗,但别人家的女孩子都不想到他家来,不仅仅因为他家的光阴一般。后来,我明白,爱香的离开都都家,纯粹是想为她的哥哥换回一个嫂子。村庄的婚姻,精神和感情的付出实在是超乎想象的。
村庄的对面,是另一个村子,和我的山村隔着一条沟,沟不宽,一股细水从沟底渡过。记忆中,沟从来没有过固定耐用的桥,我上学时,因无桥可走,就用一棵枯死的柳树横在中间权当桥梁。到如今,仍然没有桥,可能是水太小,还没有构成架桥的条件罢!虽然没有桥,但并不妨碍两个村庄本的往来,抬腿间,便可跨过。爱香这次嫁得也不远,就在对面的村庄。这也不是我们平时理解的“出嫁”,而是交换,爱香嫁到对面村庄,把婆婆家的小姑换过来,给她的哥哥做妻子。这年腊月二十八,两家“连引媳妇带过年”,可谓双喜临门,喜气洋洋。只有都都的爹,听着外边的爆竹声,心里烦燥,长叹一声:“这是我娃的命”。可是,实在出乎人意料之外。爱香到对面村庄生活了不到一年,又回来了。这次原因简单:爱香的嫂子,也就是他哥哥的妻子,跟着一个外地收头发的人走了。事后,人们才发现些迹象,那个收头发的,隔十天半个月要来一趟村庄,几乎每次都要在爱香娘家的门前停一会儿,喊:“收头发了,收长头发”。
这三个家庭的婚事,一直是人们饭前茶后的谈资,也绝对是人们最直接的牵挂和痛楚,也是贯穿于整个村子的一条大神经,敏感、脆弱,那怕有一点轻微的碰撞,那些主神经上的细枝末节都会疼痛起来。这些天,我在村子里走动,我发现,并且感觉到,当人们看见他们几家的人影晃动时,几乎人人都会想起和说起他们之间的婚姻。我一直希望着,他们之间没有怨恨。 事实上,他们互相造成疼痛,已经超过了怨恨。
青 春
这是一个充满活力、生机、希望的词语。可隐藏在它背后的还有苦涩、不幸、悲伤。
土生、小灵不仅和我同龄,而且和我是关系相当不错的同学。那时节,我家院子的东北角子上,有一间小屋,起初我和哥哥住着,哥哥参军后,便由我一人占据着。因为只有一人,屋子突然空阔了起来,有时半夜醒来,面对黑暗,就有一种恐惧袭来。征得大人同意后,晚上,我就叫土生、小灵来做伴儿。他们两个瞌睡重,一倒在炕上,就能入睡,至今想起来让我羡慕不已。
小灵的下嘴唇上有个包,豌豆那么大,但不是天生就有的。那是七十年代末期,被驴踢的。当时,我们都在上小学,放学回家后,要帮家里拣粪。他跟在从地里归来的牲口后面,用我们的老办法,拿一根草茎挠牲口的肛门。一般情况下,牲口会因为肛门发痒拉一点粪来。但这次应该是个例外,那头灰色的叫驴,可能因为肚子不是太饱,或者挨了主人的鞭子,竟然撂了一下蹶子,正好踢在了小灵的嘴上,致使他的牙被踢掉了三粒,嘴皮子严重撕裂,脸青肿得有些可怕。感谢一位赤脚医生,虽然当时的条件并不好,但他还是把小灵的嘴皮子缝合。几十天后,他的嘴好子,只是多了一个小肉蛋儿。在他上中学时,有位在乡医院上班的大夫说,只可化费不到四十无,那个小肉块可以处理掉,并且不留任何痕迹。大家都劝他去医院,他认为没有必要,坚决不去医院。一个人的固执,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后果。
婚姻牵扯着许多人的心,他们为此焦躁、郁闷、奔跑,为构成婚姻,他们可以倾其所有,修房子,开店铺,以此来吸引别人的眼睛。小灵家的生活状况不很好,父母并多病,上面除了两个姐姐,再就只有他这个是独生子了。中学缀学后,想和其他同龄人一样,走出去打工,改变但他的生活现状,可他的父亲担心会出意外,死活不同意。我听人们说,他至今还没有结婚,或许,他已经对婚姻没有过多的渴望---他们都已经40多岁的人了。小灵结不了婚,好多人都责怪他当初没有割掉嘴唇上的小肉包,后来,一年一年年龄增大,他的生活随着他的父亲的年迈而每况俞下。
在村庄,我常在晚饭后出门走动。从家门出来,朝右拐,是昔日做瓦用的一空地,瓦窑废弃后,就成了乡亲们聊天聚会的场所。夕阳的余晖给村庄带来几许清凉和安静,这种情境中,人们的表情上也多了些闲暇下来的悠然自得。我就是在这个地方遇见小灵的。现在,他见了我,目光躲躲闪闪的,不愿意和我接触。我伸手强抓住了他的手,然后细细地打量他,他的脸膛黑黑的,目光迷离,明显是那种的不健康的神色。他的头发好像好长时间没有理过,并且极有可能近半月没有洗过,积了不少的头屑和尘土,衣服的领口,也布着一圈儿油渍。我对他说,你怎么不洗一下呢?他羞涩的笑笑:“洗了又就脏了。”没有多说几句,他惧怕我似的转身走了。看着他的背影消逝在西去日影里,我心里一酸。
目前,村庄里独身的并不是小灵一个人,我掐指数过,至少还有七八个人。其中就有土生和他的哥哥。在村头的一个小买铺里,我还是碰见了土生。我见他躲在房子的一隅,佝偻着身材,使劲抽烟、喝茶,头也不抬一下,极力拒绝和避免和别的人交谈,偶尔朝我咧嘴笑一下,布满黄斑的牙齿让人觉得他已经老了。他的头发也不多,就象长在荒山秃岭上的树木,稀疏并且没有光泽。他的头发是因为大量服用药物,才脱掉的。
土生现在和他的哥哥生活在一起。他们的父母于前几年先后去世。哥哥栓子,长了满脸胡须,性格却象个女人,很少说话,也不太到人多的地方去,因此年龄大了还没有对象。村子里,有好几个年轻人,在外面打工,都在他乡成了家。栓子便也出去了,银川、四川、新疆、蒙古,一年换一个地方,但媳妇没有找下,倒是带回了些钱,把家里的房子全翻新了。他觉得,自己已经没有希望讨下对象了,盼望着能给土堆成个家。他的这个想法,让村子里的乡亲们感叹不已。可是,不知怎的,还是没有那户人家的女孩子愿意嫁过来。土生不敢等下去,岁月不饶人啊。过了两年,也出去打工了。他出去后,一两年没有回家,连春节也不回家。回来时,是一个春季。那时节,田野里布着一层浅绿,桃花、杏花相继绽放,春意藏也藏不住,但他的目光里好像深藏着什么不可告人的东西。不久他又走了,还带走了同村的小红。几个月后,大概是秋收时节,他们俩回来了。回来不是参加秋收。什么也不做,两个人钻到土生家的一间屋子里,长时间不出来。
他们的存在,对于村子里的人们来说,在一度关注过后,便被大家遗忘了。等人们发现他俩时,又是一月后。这次,人们终于看到,他们的精神有些异常,疯疯癫癫的,说话前言不搭后语。赶紧送到医院,花了不少钱,土生的病情基本有了好转,而小红的情况越来越糟。后来,人们才从栓子的口里知道,他们俩练什么功法,据说这种功法练成后,不做家务,不做农活,天亮醒来,打开面柜一看,呀,全是细白面。白日做梦般的功法没有练成,倒走火入魔,引火烧身。
我离开村庄的的那天早晨,正好碰见了和土生一起练过功的那个小红。他和我曾经在小学一起上过学,后来他随他的父亲去了另外一所学校。他的头发散乱着,双目深陷,神情好像做了坏事似的。我给他支香烟,并为他点上,他高兴地抽着,走了。他们,是村庄的痛。
在这个秋天里,我不仅看到了一群人,而且亲近了我曾经劳作过的土地。我要走了。我走出村庄,听到身后一声叹息,我知道,那是整个村庄的叹息。
[align=center]死 亡
死亡的消息如同一块冰冷冻并且坚硬的石头,不时击打着我的胸膛。那天,当我听到三叔母离开人世的消息时,我在城市的一间房子里,正和朋友说起村庄的婚姻、死亡、生育。是的,村子里每年有人去世,有时一个,有时几个,他们大多是年迈的老者,可是,有时还会有年青人,甚至未成年人。这是一个多么不愿听到的消息啊!虽然死亡是无法抗拒的事实,可我依然听见了来自内心的喊叫。痛苦、压抑、揪心,针一样在身体里游走。我要立即赶回老家。
进村的路上,一些人聚在一起,谈论着衰老、疾病和死亡。他们对我熟悉而又陌生。他们极力镇静、平静,但内心显示出的同情,总流露在风吹日晒后的青紫色的脸膛上。在我们老李家,衰老和死亡几乎手拉手走在一起。早前年,中秋节刚过,四叔母去世了,今年,又是中秋节刚过,三叔母又去世了。四叔母走时,刚刚六十岁,三叔母年龄也不大,六十六岁,这并不是离开人世的年龄啊。
三叔家门口,认识的和不认识的人出出进进,表情因为庄重而显得十分模糊。门口前的一棵杏树,叶子已经泛黄,秋日的阳光,照在它的身上,好像有什么东西击中树枝,不时有叶子飘摇而下,落在下面的一张门告(贴着讣告的门扇)上。院子里的人很多,都是前来帮忙的房下,他们瓦着脸,走来走去。我跪在中间那个正屋前,屋内,裱糊在一起的白色的灵幛,已经将我和三叔母隔成了两个世界。请来的三个匠人在做棺材,还未完工的棺材,就象一个大匣子。一个人的最后空间有多大啊?棺材摆在东北边的一间房子前加工。我没有弄明白这是一种习俗,还只是一种巧合----三叔母在世时,就住在东北边的这间房子里。
和我的父母比,三叔母要小十多岁。可是,打从我记事起,三叔母的身体好像一直不是很硬朗,个子不高,走起路来,身体前倾着,两只小脚轻飘飘的,好像脚下绊着什么东西,随时会跌倒以的。一直到前年,老家的大哥捎来话说:“三叔母病倒了”。我起初不以为然,但看他一脸严肃甚至愁苦的样子,我想她病得不轻。
我向父母说起三叔母的病,他们都怀疑那是生产队时劳累所致。母亲叹着气,叫我回去看望一下。那时正值酷暑,人们都在麦田里劳作。东北边的房子里,三叔母一个人坐在铺了羊毛毡的炕上,用一条被子围着大半个身材,样子十分吃力。她的个子原本不高,我觉得她突然变得更加矮小了似的。我说我来看看您。三叔母拉着我的手,打量着,好像不认得似的。我心中突然有些悲凄。我说,还认得我吗?三叔母说:“看这瓜娃,我咋能不认得呢。”她还问了我的父母的身体情况。她说:“你不回来看看,或许以后就看不上了呢。”说得让人心头一酸。我清楚地感觉到,她的思维是正常的。我说,安心养病吧,我期望在一个早晨,你还能出现在门前的草垛边。
我和三叔母家仅一墙之隔。门前是一条公路,公路边上有她家的草垛。我在老家的时间并不是很多,大多数时间为了生活而无目的的奔走。虽然每年坚持回一次家,但这仍近乎一种奢侈。我习惯了早起,清晨出门,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让人有一种融入自然的错觉。晨曦里,听见有人在走动,在扫地。我还没有看清是三叔母,她已经说话了:“不好好睡懒觉去,起这么早做啥?”她背着一背蒌麦草,手里拖着扫竹,走了过来。她是准备一家的早餐。或许是因为我回家的次数逐年减少,早餐做成后,三叔母就在我家门口喊我的名字,坚持叫我过去吃上一些。其实,我多次吃过三叔母亲手做的饭菜。八十年代初期,我们老李家的土地因为劳动力不足,经常合在一起耕种。我们帮三叔母家耕种和秋收时,她总做我们喜欢的洋芋面,并且准备好了一大碟子蒜泥和一小碗油泼辣椒。我最喜欢吃她腌制的咸萝卜丁,每每从老家离去时,三叔母一定要为我装上一罐头瓶子。
三叔母就在这间屋子里去世的。一同和我赶回来的大哥,一时接受不了三叔母去世的事实。他念叨:“怎么会呢?前几天不是好好的吗?”是啊,自从三叔母得下不治之症后,亲人们隔三岔五就去看望她,关于她的病情的消息,在亲人们中间互相通报着。我虽然不是最近几天看过她的,但我在这个春节里又去看了她。还是那间房子,还是羊毛毡,还是一条红花面子的棉被。她吃力地靠在墙上,瞅着放在炕上的一碟瓜子。我忙为她剥了几粒,喂进口里。我问她还认得我吗?她不语,从眼神里可以看出,她在记忆中极力搜寻着关于我的影像,最后,我失望地看到,她没有做到,她放弃了。我剥着瓜子,泪水打在我的手背上。但是,三叔母竟然看见了泪水,抬起手,在我的手背上拭了几下---我永远心存感激,母爱渗透在一个人的血液里。我一直没有说出当时的想法:三叔母已经失去了记忆,她不会在人世间停留多久了,这个隐忧,一直藏在我的心底。
人的一生很长,去天堂的路却很近。三叔母的坟地选在位于避风湾儿的我们老李家的老坟区旁边,距村子里约二公里路程。下葬定在下午六时,晚秋时节,这个时候天应该黑了下来,便决定提前一半小时出殡。出殡的炮仗“啪、啪、啪”响了三声,虽然不是巨响,但效果惊天动地,我相信村子里的每一个人都听见了,他们知道,又有一个人永远离开了村庄。三叔母家的门前,跪下了一大片人,其中就有她的子孙们。按照习俗,出殡时不许哭泣,但我们已经泣不成声。门前的那棵杏树,以及柳树和榆树,黄了的叶子,红了的叶子,在细风中飘零,真像洒落而下的眼泪。
一直到“服三(从出殡算起的第三天)”那天,我才注意到,前天沿山路去坟地时,被我忽略了的情形:几乎每块地里,都有新培了土的坟头。沧桑的三叔,拄着一条短棍,用手指着那些坟头:那一个是小灵娘的,那一个是老蔫爹妈的,那一个是小红爷爷的……在我眼中,这些坟茔,是生长在村庄身上的疤痕,且无法抗拒。
那天,出殡的队伍缓缓从村子里出发,好像从人的身体里穿过,那些熟悉的院落,大门,树木,牛羊,站在路边目送灵柩的人群,被慢腾腾地移在后面。花圈,幡幛,铭旌,消失在村口时,村庄好像从身体里移走了一块骨肉。我相信是疼痛不堪的。路上,晚秋的夜幕,真的如同一个舞台,该到拉上的时候挡也挡不住。幕色中,我看到棺材缓缓放入墓穴中,哭声,哭声,悲怆的哭声,冲天而上,很快淹没了仅有的一抹霞光。燃烧的纸堆,速度缓慢,火光却随风飘浮,未燃烧充分的灰烬,带着火渍,在半空飞舞,好像一只只化蝶了的生命。
这些黑蝴蝶,陪伴着一个逝去的生命,走在天堂的路上。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