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道具
2021-12-23抒情散文刘彦林
在人生的这方大舞台上,童年的道具也是不可剥离的…… ——题记
弹迷子,柳笛弹迷子,就是从河畔那成排的垂柳露出芽尖的日子登台亮相的。待到北归的燕子一声声婉转动听的歌喉,沿着河道被风儿传送到去年垒就巢穴的庭院,温驯的阳光匆忙把温情脉脉的目光投……
弹迷子,柳笛弹迷子,就是从河畔那成排的垂柳露出芽尖的日子登台亮相的。待到北归的燕子一声声婉转动听的歌喉,沿着河道被风儿传送到去年垒就巢穴的庭院,温驯的阳光匆忙把温情脉脉的目光投……
在人生的这方大舞台上,童年的道具也是不可剥离的…… ——题记
弹迷子,柳笛
弹迷子,就是从河畔那成排的垂柳露出芽尖的日子登台亮相的。待到北归的燕子一声声婉转动听的歌喉,沿着河道被风儿传送到去年垒就巢穴的庭院,温驯的阳光匆忙把温情脉脉的目光投向了村头。在草垛沿边围拢而出的空余处,做着古老而少有变化游戏的孩子们,眼瞳里涤荡着春天气息的音符。 不知是谁的眼尖,最先望见了细丝般零碎的新柳叶?“去做弹迷子啰”,一声吆喝响起,比令箭还要管用的。那些跑房子、丢手绢、打沙包、跳皮筋的孩子,或是沉浸在欢笑声中的小观众,转瞬成为冲向敌阵的勇猛之士。此时,修长的柳丝是他们夺取的目标。到了树下,会爬树的,猴子似的三跳两窜就坐上了高高的树桠,不会爬树的就专挑低矮的柳枝。他们选中了细柳枝,从结疤处被折断,撕开口子绾成结,牙齿咬住枝跟,双手捏紧结使劲抽到枝尖,一个柔软而富有弹性的“弹迷子”就大功告成了。 弹迷子的玩法,是比较单调的。一手拿着弹迷子的枝跟,随着手腕的晃动,绾结的枝端就会上下、左右舞动,似乎有点提线木偶的影子。但孩子们都有排遣单调的诀窍:有时候,两个人面对面玩弹迷子,尤其是面对女孩子时,嘴里还念念有词:“弹迷子,弹迷子,把你阿家(公婆)弹了一蹄子……”,也会把“阿家”换成“阿公”的。女孩子脸皮薄,听到对她喊后,会冲过来用拳头教训人。喊的人也很机灵,看到女孩子生气的表情后,会迅速逃之夭夭…… 弹迷子玩不上几天,柳丝的叶芽从嫩黄转色,柳叶绿得有点翡翠的成色。这时候,经了转暖的河风的吹拂,也有燕子在河畔寻找垒巢的湿泥一路撒下的啼叫,柳笛也该粉墨登场了。孩子们拿着镰刀,或者削铅笔的小刀,选中拇指粗、无结疤的柳枝砍下来,截取两寸来长的一段,并轻轻的在树干上敲击几下,然后捏紧截取的柳皮慢慢转动,最后把那段柳皮从柳枝上褪下来,还在一端削去韭菜叶宽的粗皮,就是一个能吹出嘟嘟声的柳笛。细柳枝做的柳笛,吹出的声音尖细、高亢,像长号那样嘹亮;粗柳枝做的柳笛,则声音低沉、浑厚,像萨克斯那样处在低声部上滑行。在双唇和舌尖的配合下,乐感强的人可以吹出一曲流行歌,而我们小孩子只能吹出断断续续的“嘟噜”声了。 其实,在和暖的春风之怀里成长的葱叶,也可以摘取一节吹出“嘟嘟”之声的。但在有演奏技艺的大人那里,任何东西都可以弄出富有节奏、抑扬顿挫的优美之音。这不,一枚像弯弯眉毛的柳叶,被他们含在双唇之间,就会流淌出动听的旋律。不用说,我们在效仿着大人吹奏的当儿,那葱叶、柳叶之类,也就成了我们童年的道具了。有了它们,我们的欢乐也随之扑面而来……小石子,杏核
不起眼的小石子,在小孩子的眼里,总是能够派上好多用场呢。 打飞鸟,小石子是用来投掷的武器;进行“巷战”,也离不开小石子的“探路”。还有,偷成熟的杏子、核桃时,小石子也是必须依靠的“手段”。当然,打小鸟,更多时候惊吓得鸟儿惊慌地四散飞逃,连一根鸟毛也得不到;打树上的果子,往往是打得树叶手残肢折,并不会“偷得”多少果子,假若被主人听到响声,定会遭到追吓和责骂的,那样会是“偷鸡不成,反蚀把米”的结局,是得不偿失的。然而,“敌”与“我”的战斗,小石子也只能作为搜寻埋伏或者隐蔽的目标时使用。一次,我飞出一个小石子,却不偏不斜打在了一个女孩子的额头上,顿时造成血流事件。那女孩子疼得哇哇大哭,我也吓得赶忙逃跑。后来,终归还是遭到母亲的一顿笤帚疙瘩。小石子,从此让我知道了暗存的危险。 小石子,给我们带来快乐的游戏,被我们称作“抓乌乌”,大概是石子被玩的乌黑吧。这种游戏,十里之外的村庄却称为“抓羊”。小石子的个数共七枚,都有大拇指头那么大,形状为圆,样子、个头大致相当。有些女孩子,用碎瓦片在水泥地板上,或是磨刀石上耗费一下午,磨砺出的大小适中、形态规整、颜色瓦蓝,有种整齐划一的感觉。玩时,找一块屁股大的平地,将七个小石子随意撒开,挑出其中一个做引石,然后按照“1-2-3”、“2-4”、“3-3”、“4-2”、“1-5”等步骤,在抛出的引石落下前,要按照每一级每一步的数字要求,把石子抓在手里并接住引石,一盘抓完,把七个石子抛起,用手背做凹槽状去接,接住的石子再抛出,在石子下落时迅速抓在手里,手掌朝下每抓住一颗得2分,手掌朝上接住每颗得1分,积攒够10分升至下一级。这类游戏,似乎女孩子要占绝对的优势。因由之源,大致是她们手更灵巧吧。 对于抓“乌乌”这类游戏,我往往是“望洋兴叹”。但玩玩比这简单的,还是可以顺手拈来的。比如,“乌鸦喝水”,我就玩的得心应手,主要是“喝水”的步骤简单得多。动作要领是:双手手指交叉,掌心对合,两个食指做乌鸦的嘴巴,每夹住一个石子,然后手指上弯丢进两手掌组成的嘴巴里,七个石子全部叼完后,按照抛石子、手背接、手指抓、算得分的步骤进行。只不过,这个没有级别之差。得分累计高者为胜。稍微手上有点“功夫”的大孩子,都不会玩这种“低级”的游戏。可是,年龄小的孩子还是玩的不亦乐乎呢。 除了小石子是这类游戏的主打道具之外,其实吃完杏子的杏核晒干后,也能把游戏玩的有声有色。当然,小石子和杏核,还能玩出城市里的孩子“打弹子”那样的精彩。把一枚杏核,用食指、中指托住,用大拇指向“射击”目标弹出,就会击中对方。玩的久了,弹出的杏核往往能百发百中,打出围观者的一声声喝彩。童年的快乐,也就在每个小孩子的脸上绽放开来,更在每个小孩子的笑声里迅速传递,把沉寂、宁静,甚至有点沉闷的山村涤荡得充满了欢声笑语,乐意融融……小木牛,陀螺
一个小木牛,就是小孩子好多天的快乐。小木牛的来源,既有长辈给孩子做的,也有大孩子玩腻了赠予的。不过,还是亲自做的小木牛就最俊了,因为其中蕴含着个人的心血和汗水呢。 小木牛,个头真小,有两三寸高,镰刀把那么粗,下部倒锥形,上部是圆柱体。做木牛的木料,都是做门窗、木柜、桌椅、板凳等家具剩下的边角料,或者是砍树时舍不得当柴薪烧掉的粗枝。最好的,要数杏树、核桃木,因为柔韧性好。做的时候,一头用锯子截成平面,另一端用斧子、镰刀等砍削成尖,就可以玩的滴溜溜转了。当然,好使一些的木牛,尖端部分可以挖出个极小的凹坑,嵌入一颗架子车或者自行车的轴承珠子。因为尖头转起来,和地面的摩擦力大,木牛尖只往泥土里钻,转动起来就不怎么迅捷。有的小孩子,特意装扮小木牛,在没有彩笔、水彩颜料的年月,就趁着课间休息的时候,悄悄从老师讲桌上的粉笔盒里,偷得一两节彩色粉笔头,给自己的木牛平面处画上彩线。随着母牛飞速的旋转,彩线就转成了多彩的图案,也把小孩子的梦想和欢笑旋转的色彩缤纷。 驱使小木牛旋转的,是用布条或者枝头粗的废麻绳做的鞭子。玩的时候,把鞭梢缠在木牛的腰部,左手按住木牛让其立在地面上,当右手拽动鞭子的时松开左手,木牛就会被带动旋转起来。紧接着,用鞭子抽打木牛,木牛就会迅速地转动起来。鞭子抽打的节奏越快,用的力气越大,木牛转动的速度就越快。玩木牛,也有玩出高水平的。当玩到一定的境界,就可以玩些花样了。尤其是大孩子,把木牛玩的像一种表演。不仅可以控制木牛的旋转速度,也可以指向哪里,就会把木牛“赶”到哪里,遇到土坡也能赶上去,遇上台阶也能一阶一阶地安全赶至目的地。有时候,两地之间隔着一条小沟渠,他也能一鞭子狠抽下去,让木牛乖乖地跳到对岸,把木牛训练的像个听话的孩子。比这更精彩的,就是好几个孩子排成一排,在场外观众的喝彩声中进行比赛。尽管优胜者没人颁发奖品,还是都争抢着拿出个人绝技,把平淡无奇的午后调配的充满了情趣。 小木牛,事实上和城市里孩子玩的陀螺,外形和功用上极其相似。当然了,动手做的玩具,即使再丑陋,也格外喜欢和珍爱。这里提及的陀螺,又是一种孩子们发明的玩具。到了瓜果飘香的秋天,山林里的橡树的果实,也到了该收获的时节了。到了我们上学的年纪,橡子已经没人采摘了,因为它不能食用。可是,它长圆形的果实有个尖尖的凸起,却触发了小孩子的“小发明”。我们把它从树上打落下来,剥去外层的粗壳,给橡子的尾端中部插上短而细的竹茎,就做成了可以玩的得心应手的“陀螺”。这陀螺,很袖珍,只有拇指那么大。玩的时候,将有尖的一面向下,大拇指和食指捏住尾部的竹茎使劲一转,旋即松开手指,橡子便会靠惯性在地面上转动起来。如果做成的陀螺有十来个,一个接一个地转动起来,眼前就成了让人眼花缭乱的世界。这样的陀螺,橡子是最好的制作材料。虽然我们也用刚结出不久零落的柿果做过,但玩起来感觉还是不怎么的完美。 虽然童年被这并不美好的小木牛、陀螺陪伴着,还是留刻下了诸多让人回想和追思的美好。其实,这真不错的。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