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李白系列之九

2021-12-23叙事散文潇湘渔父
漫谈李白系列之九李白一生钟情于山水,遍游名山大川,足迹所至遍及巴蜀、两湖、吴越、江淮、陕甘、河洛、齐鲁、燕赵,是个十足的江湖游士、江湖文人,与南宋时期的江湖派诗人行迹相似。他一生非士、非农、非工、非商,不事实业。他几乎一生马不停蹄,游走不息……

              漫谈李白系列之九
  
  李白一生钟情于山水,遍游名山大川,足迹所至遍及巴蜀、两湖、吴越、江淮、陕甘、河洛、齐鲁、燕赵,是个十足的江湖游士、江湖文人,与南宋时期的江湖派诗人行迹相似。他一生非士、非农、非工、非商,不事实业。他几乎一生马不停蹄,游走不息,很少在一个地方呆上一两年,与妻子儿女离多聚少,把绝大部分精力都用在了游览、观赏名山大川上,即使称之为旅行家亦不为过。
  李白的家居于绵州昌隆的青莲乡,位置虽然偏僻,然而蜀中本多奇山异水,而李白又天性喜欢雄奇山水,这一带道教盛行,隐居气氛浓厚,李白自成龄起即往岷山、戴匡山、紫云山,先依东岩子学道,后从赵蕤学习纵横之术,出川之前还曾游览峨嵋山。因此,李白年少时起就形成了特有的思想倾向与行事作风,一是崇尚道术,二是酷爱自然山水。
  李白自开元十二年起仗剑去国,离蜀远游,开始了他一生的漫游生活,先是漫游吴楚,“南穷苍梧,东涉溟海”,先游览湖南,到了大舜南巡的苍梧山,路经江西时,又登临庐山,写下《望庐山瀑布》,然后来到六朝古都金陵,往东山寻访谢安的遗迹。其《东山吟》说:“携妓东土山,怅然悲谢安”,行事亦如谢安一般,往往携妓而游,故时人称之为李东山。之后他前往扬州这一繁华之地,日掷千金,纵情诗酒,度过了他一生中最为惬意的一段岁月。因为浙东一带多名山胜水,李白又乘兴而至,游览了天台、剡溪,写下了《天台晓望》、《越中览古》等诗篇。
  由于他在维扬时生活过于豪奢,一年多时间里散金三十余万,其后渐渐陷入窘迫之地,等到埋葬好友吴指南时竟要求助于他人了,其后在湖北安陆的寿山小隐了一段时间。迫于生活压力,他只得入赘于安陆的许府,做了宰相许圉师的女婿。然而寄人篱下的滋味并不好受,因此在此期间他还曾移家白兆山,又做起了隐士。李白不改漫游山水的习性,又在荆楚之地四处游览,并在鹿门山结识了大诗人孟浩然,写下了流传千古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然而有着“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远大抱负的李白来说,长期隐居,无所建树,终究心有不甘,于是他决心前往长安,寻求发展。大约于开元二十年前后,李白满怀信心前往长安,开始了寻求仕途发展的奋斗。此后的几年里,李白主要往来于长安、洛阳两都之间。
  在这期间,他结交了不少达官显宦、社会名流,为的是得到他们的赞誉与延引,如玉真公主及其丈夫卫尉卿张某,还有韩朝宗、贺知章、汝阳王、崔宗之、张旭等,最终在玉真公主的举荐之下,李白终于被征召为翰林院待诏。他自以为鸿途大展的机会来了,因此而欣喜不已,于是乎在《南陵别儿童入京》中高唱道:“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篙人!”
  然而以李白清高自负、狂放不羁的性格是很难适应官场的,因而不到两年,玄宗就将他“赐金还山”了,李白又成了一介平民。
  玄宗将他“赐金还山”,这倒很适合李白这位山野之人的性格。其实,即使在两赴长安期间李白也难以忘情于山水,他先后隐居于长安附近的终南山、洛阳附近的嵩山、山东境内的徂徕山,与著名隐士元演、元丹丘、孔巢父等来往甚密。还山之后,李白更是以山水为伴,成年累月游走于山水之间,妻子儿女都成了身外之物,就如他在《赠内》诗中所言:“虽为李白妇,何异太常妻”,正常的家庭生活成了他的累赘。发妻许氏夫人过世之后,他也曾三次续娶,但他并不以家庭为念,仍旧如飞鸟一般栖止不定,使得与他同居的女人不得不与他分手。至于他的儿女,更是与他聚少离多,他与许氏所生一对儿女常常被他寄养在友人之处,他与东鲁某氏所生之子竟然不知所踪。
  还山之后,他先是在以梁园为中心的汴、宋之间游览。有幸的是,他在汴州与杜甫、高适两位大诗人相会,三人同游,登临琴台,纵猎孟诸,兴会空前,并结下深厚友情。两年后,三人又相会齐、鲁,共游石门、沙丘。
  游览齐、鲁后,李白随即南下,再次漫游吴、越,徜徉于金陵、扬州、会稽的青山绿水之间,写下名篇《梦游天姥吟留别》等。之后,他回到梁地,又一次入赘宗府,做了奸相宗楚客的孙女婿,虽然他自己引以为豪,但却受到时人与后人的訾议。其后北上幽燕,欣赏燕赵一带的恢宏气象。此时玄宗日渐昏庸,李林甫、杨国忠当权,朝政日非,李白对政治完全失去信心,更加纵情于山水,于是再次南游,在淮扬一带漫游,登临宣州谢脁楼,写下名作《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之后,李白又南游庐山,并与宗夫人隐居于此。
  肃宗继位后,永王李璘不服,有意与之分庭抗礼,李白不察,被征诏入幕,由此卷入永王谋反案。先被投入浔阳监狱,后被流放夜郎。乾元二年,李白遇赦放还,自然是兴奋不已,于是又露出了酷爱山水的本色,写出了不少描绘沿途风光的名篇,如《早发白帝城》、《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
  孔子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就心性而言,李白本属于智者,可因他酷爱道术,而道家又多隐士,而隐士多居住于山林岩穴之中,如此一来李白自然也就更喜欢名山洞府了。
  李白一生足迹遍于大半个中国,游踪所至,主要是道教圣地,不过他与佛教人士也不乏来往。佛、道二教的佛寺、道观处于城市者虽不少,但真正有影响的圣地则主要分布在名山胜景之中。因此,李白的漫游也就更多地选择名山胜地了。
  尚未出川之时,李白就游览过岷山、戴匡山、紫云山、峨嵋山,并从东岩子在戴匡山隐居过一段时间。出川以后,更是遍游名山,成了三山五岳的常客,并留下了不少名作佳篇。其他较有名的有安徽九华山、金陵栖霞山、浙江天台山、镇江焦山、河南商山、四川巫山,还有一些地方性的名山,如五松山、敬亭山、天门山、石门山、仙城山,等等。对于山,李白有着特别的感情。古人常有诗文得江山之助的说法,李白的诗歌正是涵日月之精华,得江山之灵气。正是李白遍游天下的经历使他饱览了名山大川,这样既丰富了诗歌的题材、内容,又能从名山大川中悟得精神气韵,从而使李白的诗歌显得雄奇瑰丽、气象万千,达到“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艺术境界。
  特别有意思的是,由于李白钟情于漫游,也由于他的名播天下,还给后人留下了一些旅游文化遗产。如安徽的九华山,原名九子山,李白认为来源不明,而“上有九峰如莲华”,故“加以九华之目”。如今人们只知有九华山,再也不知九子山之名了。又如湖北汉阳的郎官湖,原名仆射陂,因其故交张渭为尚书郎,李白即将其改为现名。久而久之,人们就只知有郎官湖,而不知有仆射陂了。
  李白每游名山大川必定要留下名篇佳作,以李白的手笔自然使得这些名山大川的景观、气象、精神精彩纷呈,各具千秋,于是诗以景传,景因文显,更加名扬天下。
  (说明:因历史名人栏目阅读的人太少,故放在此处冀希望于有人看到)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