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都张耳(四)乱世奇谋(中)
2021-12-23叙事散文yangyizhuo
四 乱世奇谋(中)上回书我们说到,张耳陈馀跟随着将军武臣北上,经略赵地。一行人马从白马津这个地方渡过黄河,从河南来到河北。当时的河北一带,在名义上都是大秦的统治区域,秦以前属于战国时的燕赵之地。我们现在还说的“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就是这……
四 乱世奇谋(中)
上回书我们说到,张耳陈馀跟随着将军武臣北上,经略赵地。一行人马从白马津这个地方渡过黄河,从河南来到河北。当时的河北一带,在名义上都是大秦的统治区域,秦以前属于战国时的燕赵之地。我们现在还说的“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就是这里。 和这些慷慨之士们应当怎么打交道呢?上来就打仗吗?张耳带来的“新军”也不过三千多人,又人生地不熟从河南跑到河北来,打赢的机会实在是不多。但是张耳有办法。我们知道,离开陈涉来这里,也本来就是他自己的主意,也就是说,到河北应当怎么办?早在河南的时候早就想好了。他打算说服赵人。
张耳先是悄悄混进赵国的某个县城,想办法找到那里的豪杰名望之士。对他们讲:秦王对我们怎么样?想必大家已经都领受过了。横征暴敛苛刑酷法,搞的我们已经没活路了。我们都不是软骨头,也不是贱骨头。我们骨血里还是慷慨悲歌的赵国人啊。只不过,大家都在等待机会,等着一个敢于挑头的领导。现在好了,河南那边陈王已经反了,派了三千将士来指导抗战工作。我们还等什么?这正是我们苦苦等待的机会,对不对?
也不仅仅是张耳会说,他说的也确实在理。赵国豪杰们本来就是火暴脾气,也正等着这样的小火苗。于是乎,群起响应,纷纷表示愿意听张耳的,愿意拉起人马与张耳等河南新军兵合一处,将打一家。呼啦一下子,河南来的这三千人,就成了几万大军。大军过处,马上就有十多个城池归顺。这就是了张耳在河北立足的第一个根据地。
后面的局面也比较顺利,武臣张耳的队伍发展的非常好,基本上就是控制赵国的局面。但,另一方面,陈涉那边的情况却不太如意。他派人西进,十几万军队打到戏水地区,就走不动了。始终进不了潼关。陈涉的脾气越来越大,也越来越坏。动不动就杀人。我们知道,他把原来和他一起种地的几个小伙伴杀了,又杀了不少身边的将领。搞得整个军中也人心惶惶。到这时候,我们也可以回顾一下,张耳当初从他身边主动离开北上,是多么警觉又智慧的一个决定。他看陈涉着急忙慌的要称王,也就看透了这个人的心思度量。必须尽早离开。而离开陈涉仅仅是张耳的第一个垫步。他后招,第二步也就来了。
在这种情况下,他给武臣提了一个建议:您也不用做大将军了。咱现在已经掌握了赵国,实际上,您已经就是赵国的国王了。别的咱不用比,就比陈王来说,他只不过占据了陈地那么一小块地方。他就敢称王。咱们呢?一开始只不过三千人,现在拥兵几十万。原因何在?是您的威德所至。换句话说,是天意。反过来说,您如果不称王的话,赵国人心涣散,社会不安定。还有另外一层,看陈王现在这情况,他身边有不少谗言小人。说两句坏话,对您可是大不利。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您早做决定吧。
武臣觉得张耳有理,自己就做了赵王。当然,马上就提拔张耳做丞相,陈馀做了将军。这样大家的地位都是王,与陈涉已经可以平起平坐了。面对这种情况,陈涉当然很生气,一开始是要杀了武臣的全家家属。原来,他就不信任张耳,所以派武臣做将军。可以又为了防武臣,就把他的家小都留存了陈地。现在武臣也不听使唤,陈涉就要杀他的家小人质,而后再派兵是剿杀新赵军。后来呢,却没走这一步,因为他手下有人给他出主意,说,“那样的话,咱不是又立一对头吗?这边秦国还拿下来,又多一个敌人。不上算。大王您不如就顺水推舟,让他去做这个赵王。你派人去祝贺他,而后,让他去打秦国。那样的话,咱们可是坐收渔利的事儿。”陈涉转念一想,觉得这办法不错,于是就派人把武臣的家眷,叫了来,好生安抚,又接到自己的宫里居住。还封了张耳的儿子张敖做了成都君。——张耳什么时候生的儿子?我们又还想起当年的那个黄小姐来了。她在哪里?跟张耳在一起吗?还是也住在陈地。也被陈涉优待,实际上是软禁起来了?她这些年又是怎么过来的?还在她的外黄过富裕日子,还是也跟着张耳一路奔波,生死未卜?史书里没有说。如果写小说的话,我们愿意更多的去关注她的那一段岁月。
我们接着说陈涉,陈涉接受了别人的计策,要顺水推舟又借刀杀人。他觉得自己挺明白,可人家武臣那边也不傻。尤其是还有张耳这样的大明白人。人家一眼就看出怎么回事来了。所以,武臣这边,根本没理会陈涉的茬儿,按张耳的计策:你贺不贺我们,赵王是肯定要做的。不过,我们不会按您的意思往进兵,并且,我们这次打算往北拓展。张耳说了,往北,收平燕地,我们就可以越做越大。到时候,秦王陈王你们谁也不能奈何我们了。
这算是过黄河后,张耳的第三步计策。在他的计划中,他们不但摆脱了陈涉的控制,而且把自己的这家分公司经营的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越来越红火。但,我们也回头看一下,张耳的这些做法,可以说非常高明。这人也极聪明机警。但是,我们在第一回就说,人们最推崇他的是“贤”。贤是什么?是贤德,是天下公义。而在这些乱世奇谋中,我们能看到他的聪明,实际上与“贤”还是有不小的区别。
上回书我们说到,张耳陈馀跟随着将军武臣北上,经略赵地。一行人马从白马津这个地方渡过黄河,从河南来到河北。当时的河北一带,在名义上都是大秦的统治区域,秦以前属于战国时的燕赵之地。我们现在还说的“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就是这里。 和这些慷慨之士们应当怎么打交道呢?上来就打仗吗?张耳带来的“新军”也不过三千多人,又人生地不熟从河南跑到河北来,打赢的机会实在是不多。但是张耳有办法。我们知道,离开陈涉来这里,也本来就是他自己的主意,也就是说,到河北应当怎么办?早在河南的时候早就想好了。他打算说服赵人。
张耳先是悄悄混进赵国的某个县城,想办法找到那里的豪杰名望之士。对他们讲:秦王对我们怎么样?想必大家已经都领受过了。横征暴敛苛刑酷法,搞的我们已经没活路了。我们都不是软骨头,也不是贱骨头。我们骨血里还是慷慨悲歌的赵国人啊。只不过,大家都在等待机会,等着一个敢于挑头的领导。现在好了,河南那边陈王已经反了,派了三千将士来指导抗战工作。我们还等什么?这正是我们苦苦等待的机会,对不对?
也不仅仅是张耳会说,他说的也确实在理。赵国豪杰们本来就是火暴脾气,也正等着这样的小火苗。于是乎,群起响应,纷纷表示愿意听张耳的,愿意拉起人马与张耳等河南新军兵合一处,将打一家。呼啦一下子,河南来的这三千人,就成了几万大军。大军过处,马上就有十多个城池归顺。这就是了张耳在河北立足的第一个根据地。
后面的局面也比较顺利,武臣张耳的队伍发展的非常好,基本上就是控制赵国的局面。但,另一方面,陈涉那边的情况却不太如意。他派人西进,十几万军队打到戏水地区,就走不动了。始终进不了潼关。陈涉的脾气越来越大,也越来越坏。动不动就杀人。我们知道,他把原来和他一起种地的几个小伙伴杀了,又杀了不少身边的将领。搞得整个军中也人心惶惶。到这时候,我们也可以回顾一下,张耳当初从他身边主动离开北上,是多么警觉又智慧的一个决定。他看陈涉着急忙慌的要称王,也就看透了这个人的心思度量。必须尽早离开。而离开陈涉仅仅是张耳的第一个垫步。他后招,第二步也就来了。
在这种情况下,他给武臣提了一个建议:您也不用做大将军了。咱现在已经掌握了赵国,实际上,您已经就是赵国的国王了。别的咱不用比,就比陈王来说,他只不过占据了陈地那么一小块地方。他就敢称王。咱们呢?一开始只不过三千人,现在拥兵几十万。原因何在?是您的威德所至。换句话说,是天意。反过来说,您如果不称王的话,赵国人心涣散,社会不安定。还有另外一层,看陈王现在这情况,他身边有不少谗言小人。说两句坏话,对您可是大不利。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您早做决定吧。
武臣觉得张耳有理,自己就做了赵王。当然,马上就提拔张耳做丞相,陈馀做了将军。这样大家的地位都是王,与陈涉已经可以平起平坐了。面对这种情况,陈涉当然很生气,一开始是要杀了武臣的全家家属。原来,他就不信任张耳,所以派武臣做将军。可以又为了防武臣,就把他的家小都留存了陈地。现在武臣也不听使唤,陈涉就要杀他的家小人质,而后再派兵是剿杀新赵军。后来呢,却没走这一步,因为他手下有人给他出主意,说,“那样的话,咱不是又立一对头吗?这边秦国还拿下来,又多一个敌人。不上算。大王您不如就顺水推舟,让他去做这个赵王。你派人去祝贺他,而后,让他去打秦国。那样的话,咱们可是坐收渔利的事儿。”陈涉转念一想,觉得这办法不错,于是就派人把武臣的家眷,叫了来,好生安抚,又接到自己的宫里居住。还封了张耳的儿子张敖做了成都君。——张耳什么时候生的儿子?我们又还想起当年的那个黄小姐来了。她在哪里?跟张耳在一起吗?还是也住在陈地。也被陈涉优待,实际上是软禁起来了?她这些年又是怎么过来的?还在她的外黄过富裕日子,还是也跟着张耳一路奔波,生死未卜?史书里没有说。如果写小说的话,我们愿意更多的去关注她的那一段岁月。
我们接着说陈涉,陈涉接受了别人的计策,要顺水推舟又借刀杀人。他觉得自己挺明白,可人家武臣那边也不傻。尤其是还有张耳这样的大明白人。人家一眼就看出怎么回事来了。所以,武臣这边,根本没理会陈涉的茬儿,按张耳的计策:你贺不贺我们,赵王是肯定要做的。不过,我们不会按您的意思往进兵,并且,我们这次打算往北拓展。张耳说了,往北,收平燕地,我们就可以越做越大。到时候,秦王陈王你们谁也不能奈何我们了。
这算是过黄河后,张耳的第三步计策。在他的计划中,他们不但摆脱了陈涉的控制,而且把自己的这家分公司经营的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越来越红火。但,我们也回头看一下,张耳的这些做法,可以说非常高明。这人也极聪明机警。但是,我们在第一回就说,人们最推崇他的是“贤”。贤是什么?是贤德,是天下公义。而在这些乱世奇谋中,我们能看到他的聪明,实际上与“贤”还是有不小的区别。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