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梦茅兰沟
2021-12-23抒情散文运涛涛
不止听一个人提起茅兰沟,说距离黑河特别近,风光特别美,也看到很多驴友骑摩托到那里采风发到论坛上的照片,果然好山好水好地方,真是羡煞人也。顿时萌生了想去游览的念头,并与家乡的几个朋友认真谋划过利用周末双休日过去的具体行程安排,可惜大家一直文齐……
不止听一个人提起茅兰沟,说距离黑河特别近,风光特别美,也看到很多驴友骑摩托到那里采风发到论坛上的照片,果然好山好水好地方,真是羡煞人也。顿时萌生了想去游览的念头,并与家乡的几个朋友认真谋划过利用周末双休日过去的具体行程安排,可惜大家一直文齐武不齐,凑不全人,很久不能成行。茅兰沟,近在咫尺,远在梦境。
终于,还是我认识的伊春朋友帮我圆了这个梦。朋友的朋友从外省到伊春旅游,想要几样黑龙江特产,伊春朋友觉得只有本地的林产品过于单调,就委托我在黑河采购了几样礼物,知道我没去过茅兰沟,就让我把礼物带过去,顺便一起到茅兰沟玩玩。我大喜过望,马上答应了,买车票赶往伊春,转道嘉荫,与朋友们会合一处,向素有北方“九寨沟”之称,藏身林海深处的茅兰沟进发。
天气晴好,公路平坦,西行六十多公里,到了位于向阳乡的景区。拉开一路开着空调的汽车门,瞬时感受到太阳散发着炙热而耀眼的白光,蔚蓝的天空,没有过多的云彩,空气有些灼烤。朋友把事先预备的几个西瓜,搬到停车场旁的露天遮阳棚里,切开分食,说降降暑再开始游览,木棚因地制宜,是用林区最常见的木头简单搭建的,名为听泉阁,镌刻着一副对联:山色葱翠世外桃源,果妙怡人夺人魂魄。头上有棚顶,四面无墙壁,不遮风而遮阳,四面八方的风都可以吹进来,吃着香甜多汁的西瓜,望着即将开启的圆梦之旅大门,就一个字“爽”。木棚也开了两个门,像模像样挂着楹联,一为“此间畅观颇悦目,是处尽览足赏心”,横批是“悦目赏心”;一为“花芳草盛云彩焕,林深枝茂露香凝”,横批是“意惬神宁”。不似风雅,倒更增添了几分豪爽野性。
每人拿上一瓶纯净水,跟着导游,沿着林间小道,正式开始了茅兰沟之旅。导游说茅兰沟的名字不是少数民族语言,茅兰实际是“猫狼”的谐音,“猫”在东北话里也做动词用,比如“猫冬”,是“藏猫猫”的意思,藏身这里的狼特别多,所以叫“猫狼沟”。一九九二年此地开发旅游,一怕“猫狼沟”的名字不雅,二怕“狼”字吓着游客,所以植物替代动物,恐怖的“猫狼沟”变成了香艳的“茅兰沟”。
林区的植物自然是树木最丰富,不时见到有宜孤植、丛植、群植的暖木条荚蒾,能耐零下四十度严寒的白杨,树干修直、洁白雅致的白桦,花纹非常的美丽而木材又比较柔软的枫桦树,树皮灰色、裂成鳞状块片的鱼鳞松,针叶树种中最耐寒的落叶松,被称为“第三纪森林”的珍贵经济树木红松,等等,不过最多的还是柞树,尤其是适宜养春稚蚕的蒙古栎,就是舒婷《致橡树》诗中的橡树。从停车场下到沟底的距离是四百八十米,高度则是一百二十米。导游说景区面积有六十平方公里,我们走的地方叫“龙脊龙有”,“龙背上走走,升官发财啥都有”,到这里的人,虽然可能内心有盼望升官发财的愿望,但真的不是专为发财来的,是放松心情的,景区一味渲染铜臭气,与烧琴煮鹤、对花啜茶、松下喝道可并列为煞风景现象。
无边的绿色使眼睛的视线特别舒适,搏动的生机从身体内部向外发散,步履越来越轻松,尽管道路崎岖绝没有城市的马路平坦,但脚底踏到石头或土壤的感觉,完全与水泥和沥青不一样,更有亲和感。不自觉地振动几下鼻翼,让好闻的大森林气息大量涌入胸膛,呼吸越来越畅通,花草清香与树木油脂的芬芳、土壤的湿润,使人陶然欲醉。耳朵里听到的是清脆的鸟鸣,短促而轻快,鸟鸣歇处,扑棱棱就有一团影子飞过。风似乎都是有颜色的,或是绿叶飘拂,或是金黄晃动,或是浅紫摇曳。
走的路线就在茅兰河边,偶尔也跨越到河的对岸,桥是荡悠悠的铁索桥,铺着木板,左右摇摆,恍然间有回到摇篮,回到童年时母亲身边的错觉。
淙淙河水的一个华丽转身,被命名为乌金湾。河中的巨石弥漫了绿色的青苔,感觉是一个个充满了生命力的活物。一个特别大的石头,背面平坦如砥,如穿着绿色的苔衣在低头叩谢苍天,起名“拜佛祭石”。一块长条的巨石,分成了前后两截,小的如脱离母体的尾巴,那便是“青蛇舍尾”。石头上的苔藓有的被岁月淘洗渐渐陈旧,发灰发白,如老人渐白的头发,记录着天地的沧桑。因为如石头上长出的头发,古代称之为“石发”,晋周处《风土记》中说:“石发,水苔也,青绿色,皆生于石也。”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为两类:“生水中者为陟厘,生陆地者为乌韭。”是造纸的原料,晋王嘉《拾遗记》中介绍“晋武帝赐张华侧理纸,乃水苔为之,后人讹陟厘为侧理耳。此乃水中粗苔,作纸青黄色,名苔纸,体涩。”张华是张良的后代,当时天下最博学的人,编纂有中国第一部博物学著作《博物志》,或许,《博物志》最初的手稿,就是写在青苔为原料的侧理纸上,这密林里不起眼的苔藓,也颇有一番来历和作为呢。
河水出现落差的地方,哗哗奏出悦耳的节奏,一块巨石,如身披绿色铠甲的战马踏着悠悠扬扬的高山流水乐声去水畔痛饮,形象地被命名为饮马溪。一块苍黑的石头形似振翅欲飞的大鸟,名字就是“岩鹰”。见到一块没有丁点儿青苔的本色石头,叫福禄石,依次坐在上面拍照,感到沁入肌理的凉爽,在酷暑的夏季,往这里一坐,顿时暑气全消,幸福感油然而生。
蓦地就会飞出喊一个人名字的声音,被喊的人一呼应,就在那抬头的一刹那,有人立即按下快门,抓拍到非常自然的一个瞬间,然后滑动相机的左右键,脑袋凑在一起品评相片的角度、光线、美感、喜感,琢磨着起个什么恰当的名字,记录这凝固成画面的一刻。尤其是外地的几位美女,本身形象就青春靓丽,翩然穿梭在苍松翠柏、姹紫嫣红之间,绝对是最养眼的一道风景线,所以被抬头、被回头的次数,数不胜数。被誉为“空气维生素”的负氧离子含量在森林里非常高,每立方厘米达几万个,是城市空气中的上百倍,使脑组织的氧化过程力度加强,刺激得人都特别爱说话爱攀谈,虽然我们是第一次相识,但一见如故,一路说笑声不断,就像多年的朋友。
走着走着,忽然觉得两边的山立了起来,几近垂直,阳光也只能照到一侧,偏偏通行的是没有阳光这一侧,眼前的路越走越狭窄,贴在悬崖边的一条栈道上,人才能有立足之地,这就是大峡谷,全长有十七公里,目前开放的为两公里。未进茅兰沟景区,在外面晒得浑身燥热,到了大峡谷,却体验到了寒意,脚下河水泛起粼粼的寒光,身边崖壁渗出湿润的寒气,皮肤都生出了鸡皮疙瘩。
出了大峡谷,是一汪碧水成湖的仙女池,如此幽静如此清爽的地方,岂不正适合仙女们振衣濯足,袒露凝脂一样的肌肤,清除纷乱红尘的邪思,一念清净,心若莲开。
一条铁锁扶梯,在陡峭的山坡扶摇而上,仰面看上去便有些惊悚,所以被称为悬梯,高度为一百零八米,有二百二十二个磴。原来是参观游览的唯一通道,现在很少有人走了。
更不知在何年何月,何方神圣发出石破天惊的一击,留下了剑劈崖的巨大裂痕,非凡间人物凡间针线可以弥补。又有一桥,凌空架在河流之上,钢管为扶栏,木板为桥面,极具稳定性,所以叫吉桥。游人可以安然的在桥上乐山乐水,拍照摄影,而不必像在铁索桥上那样忐忑。
山石分多层,层层叠叠,从水中陡壁升起,名为霹雳山。
经霹雳山,过栋桥,观龙砚,就到了瀑布,白花花的瀑布不间断地冲刷,石头都被刷黑了,龙虎潭的水却清亮亮的。潭底的水花很大,衣裳容易被打湿,景区居高修建了观瀑亭,专用来观瀑,游人即能遍观到全景,又避免湿衣的尴尬。亭上有对联“溅起绝岩堆堆雪,吼出幽潭声声雷。”或许从格律看,对联不够工整,毛病很大,但字里行间表达了粗旷奔放的气势,很吻合东北人爽直外向而不很讲究精致的性格。
茅兰河因地形影响,高低错落,形成跌水,有众多深潭,不但有龙虎潭,还有五阶潭、黑龙潭。沿“步步高”的石阶,从沟底返回地面的高度,有一座观瀑台,是观看瀑布和潭水的最佳位置。两岸高山绝壁,间距极狭,夹着的一条茅兰河,这就是我们刚刚走过的大峡谷,茅兰沟果然是一条沟,也只有出了峡谷,才更清楚地看到了这一点,不得不佩服人们对这个地理环境的命名把握得非常准确。在这么狭窄的地带,多少年以前,一群群野狼经常出没空谷,深夜发出饥饿而凶残的嚎叫,山鸣谷应,回声不绝,该是何等瘆人,不敢想象有人在附近如何居住。
我心里暗自这么总结此行感受,觉得好是恐怖,但导游却指给了另一个景观,具有和平意象的鸽子峰!鸽子峰不是因山峰象形鸽子而得名,是因为那里的确有大量野鸽子在活动。野鸽子学名叫岩鸽,群栖鸟类,它们聪明地选择了一个四面峭壁的山峰,人类和其他动物都无法上去打扰它们的地方,导游带我们来到最佳观测点:望鸽亭。说可以看到远处飞翔的鸽子身影,简易的亭子有副对联:香巢偏向奇峰筑,秀水只沿深壑流。这里的对联总能直指人心,用最浅显的语言,抒发最具体的印象,迅速拉近人与自然的距离。
很快就有人发现了,几个移动的灰点,正是翩翩的鸽子,遥远地扇动自由的羽翼,掠袭过来,又瞬间消逝,似知道我们结束了游览,专程赶回与我们挥别。
望眼是绿满山川,层峦叠翠,脚步从沟上沟下走了一遭,精气神却更加振奋,怀着羡慕而来,带着陶醉而归,抱着燥热而至,四肢百骸舒舒畅畅而去。对于我,这是一次圆梦之旅,是唤醒内心沉睡的审美意识,是一次人与自然的契合天心之旅,是人籁天籁共鸣的交响曲。如果说有比梦境更美的地方,我认为,那就是大自然的江山如画,那就是人对待大自然的态度,应是对神一样的敬畏和对家人一样的爱护。
[ 本帖最后由 运涛涛 于 2014-5-25 08:10 编辑 ]
终于,还是我认识的伊春朋友帮我圆了这个梦。朋友的朋友从外省到伊春旅游,想要几样黑龙江特产,伊春朋友觉得只有本地的林产品过于单调,就委托我在黑河采购了几样礼物,知道我没去过茅兰沟,就让我把礼物带过去,顺便一起到茅兰沟玩玩。我大喜过望,马上答应了,买车票赶往伊春,转道嘉荫,与朋友们会合一处,向素有北方“九寨沟”之称,藏身林海深处的茅兰沟进发。
天气晴好,公路平坦,西行六十多公里,到了位于向阳乡的景区。拉开一路开着空调的汽车门,瞬时感受到太阳散发着炙热而耀眼的白光,蔚蓝的天空,没有过多的云彩,空气有些灼烤。朋友把事先预备的几个西瓜,搬到停车场旁的露天遮阳棚里,切开分食,说降降暑再开始游览,木棚因地制宜,是用林区最常见的木头简单搭建的,名为听泉阁,镌刻着一副对联:山色葱翠世外桃源,果妙怡人夺人魂魄。头上有棚顶,四面无墙壁,不遮风而遮阳,四面八方的风都可以吹进来,吃着香甜多汁的西瓜,望着即将开启的圆梦之旅大门,就一个字“爽”。木棚也开了两个门,像模像样挂着楹联,一为“此间畅观颇悦目,是处尽览足赏心”,横批是“悦目赏心”;一为“花芳草盛云彩焕,林深枝茂露香凝”,横批是“意惬神宁”。不似风雅,倒更增添了几分豪爽野性。
每人拿上一瓶纯净水,跟着导游,沿着林间小道,正式开始了茅兰沟之旅。导游说茅兰沟的名字不是少数民族语言,茅兰实际是“猫狼”的谐音,“猫”在东北话里也做动词用,比如“猫冬”,是“藏猫猫”的意思,藏身这里的狼特别多,所以叫“猫狼沟”。一九九二年此地开发旅游,一怕“猫狼沟”的名字不雅,二怕“狼”字吓着游客,所以植物替代动物,恐怖的“猫狼沟”变成了香艳的“茅兰沟”。
林区的植物自然是树木最丰富,不时见到有宜孤植、丛植、群植的暖木条荚蒾,能耐零下四十度严寒的白杨,树干修直、洁白雅致的白桦,花纹非常的美丽而木材又比较柔软的枫桦树,树皮灰色、裂成鳞状块片的鱼鳞松,针叶树种中最耐寒的落叶松,被称为“第三纪森林”的珍贵经济树木红松,等等,不过最多的还是柞树,尤其是适宜养春稚蚕的蒙古栎,就是舒婷《致橡树》诗中的橡树。从停车场下到沟底的距离是四百八十米,高度则是一百二十米。导游说景区面积有六十平方公里,我们走的地方叫“龙脊龙有”,“龙背上走走,升官发财啥都有”,到这里的人,虽然可能内心有盼望升官发财的愿望,但真的不是专为发财来的,是放松心情的,景区一味渲染铜臭气,与烧琴煮鹤、对花啜茶、松下喝道可并列为煞风景现象。
无边的绿色使眼睛的视线特别舒适,搏动的生机从身体内部向外发散,步履越来越轻松,尽管道路崎岖绝没有城市的马路平坦,但脚底踏到石头或土壤的感觉,完全与水泥和沥青不一样,更有亲和感。不自觉地振动几下鼻翼,让好闻的大森林气息大量涌入胸膛,呼吸越来越畅通,花草清香与树木油脂的芬芳、土壤的湿润,使人陶然欲醉。耳朵里听到的是清脆的鸟鸣,短促而轻快,鸟鸣歇处,扑棱棱就有一团影子飞过。风似乎都是有颜色的,或是绿叶飘拂,或是金黄晃动,或是浅紫摇曳。
走的路线就在茅兰河边,偶尔也跨越到河的对岸,桥是荡悠悠的铁索桥,铺着木板,左右摇摆,恍然间有回到摇篮,回到童年时母亲身边的错觉。
淙淙河水的一个华丽转身,被命名为乌金湾。河中的巨石弥漫了绿色的青苔,感觉是一个个充满了生命力的活物。一个特别大的石头,背面平坦如砥,如穿着绿色的苔衣在低头叩谢苍天,起名“拜佛祭石”。一块长条的巨石,分成了前后两截,小的如脱离母体的尾巴,那便是“青蛇舍尾”。石头上的苔藓有的被岁月淘洗渐渐陈旧,发灰发白,如老人渐白的头发,记录着天地的沧桑。因为如石头上长出的头发,古代称之为“石发”,晋周处《风土记》中说:“石发,水苔也,青绿色,皆生于石也。”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为两类:“生水中者为陟厘,生陆地者为乌韭。”是造纸的原料,晋王嘉《拾遗记》中介绍“晋武帝赐张华侧理纸,乃水苔为之,后人讹陟厘为侧理耳。此乃水中粗苔,作纸青黄色,名苔纸,体涩。”张华是张良的后代,当时天下最博学的人,编纂有中国第一部博物学著作《博物志》,或许,《博物志》最初的手稿,就是写在青苔为原料的侧理纸上,这密林里不起眼的苔藓,也颇有一番来历和作为呢。
河水出现落差的地方,哗哗奏出悦耳的节奏,一块巨石,如身披绿色铠甲的战马踏着悠悠扬扬的高山流水乐声去水畔痛饮,形象地被命名为饮马溪。一块苍黑的石头形似振翅欲飞的大鸟,名字就是“岩鹰”。见到一块没有丁点儿青苔的本色石头,叫福禄石,依次坐在上面拍照,感到沁入肌理的凉爽,在酷暑的夏季,往这里一坐,顿时暑气全消,幸福感油然而生。
蓦地就会飞出喊一个人名字的声音,被喊的人一呼应,就在那抬头的一刹那,有人立即按下快门,抓拍到非常自然的一个瞬间,然后滑动相机的左右键,脑袋凑在一起品评相片的角度、光线、美感、喜感,琢磨着起个什么恰当的名字,记录这凝固成画面的一刻。尤其是外地的几位美女,本身形象就青春靓丽,翩然穿梭在苍松翠柏、姹紫嫣红之间,绝对是最养眼的一道风景线,所以被抬头、被回头的次数,数不胜数。被誉为“空气维生素”的负氧离子含量在森林里非常高,每立方厘米达几万个,是城市空气中的上百倍,使脑组织的氧化过程力度加强,刺激得人都特别爱说话爱攀谈,虽然我们是第一次相识,但一见如故,一路说笑声不断,就像多年的朋友。
走着走着,忽然觉得两边的山立了起来,几近垂直,阳光也只能照到一侧,偏偏通行的是没有阳光这一侧,眼前的路越走越狭窄,贴在悬崖边的一条栈道上,人才能有立足之地,这就是大峡谷,全长有十七公里,目前开放的为两公里。未进茅兰沟景区,在外面晒得浑身燥热,到了大峡谷,却体验到了寒意,脚下河水泛起粼粼的寒光,身边崖壁渗出湿润的寒气,皮肤都生出了鸡皮疙瘩。
出了大峡谷,是一汪碧水成湖的仙女池,如此幽静如此清爽的地方,岂不正适合仙女们振衣濯足,袒露凝脂一样的肌肤,清除纷乱红尘的邪思,一念清净,心若莲开。
一条铁锁扶梯,在陡峭的山坡扶摇而上,仰面看上去便有些惊悚,所以被称为悬梯,高度为一百零八米,有二百二十二个磴。原来是参观游览的唯一通道,现在很少有人走了。
更不知在何年何月,何方神圣发出石破天惊的一击,留下了剑劈崖的巨大裂痕,非凡间人物凡间针线可以弥补。又有一桥,凌空架在河流之上,钢管为扶栏,木板为桥面,极具稳定性,所以叫吉桥。游人可以安然的在桥上乐山乐水,拍照摄影,而不必像在铁索桥上那样忐忑。
山石分多层,层层叠叠,从水中陡壁升起,名为霹雳山。
经霹雳山,过栋桥,观龙砚,就到了瀑布,白花花的瀑布不间断地冲刷,石头都被刷黑了,龙虎潭的水却清亮亮的。潭底的水花很大,衣裳容易被打湿,景区居高修建了观瀑亭,专用来观瀑,游人即能遍观到全景,又避免湿衣的尴尬。亭上有对联“溅起绝岩堆堆雪,吼出幽潭声声雷。”或许从格律看,对联不够工整,毛病很大,但字里行间表达了粗旷奔放的气势,很吻合东北人爽直外向而不很讲究精致的性格。
茅兰河因地形影响,高低错落,形成跌水,有众多深潭,不但有龙虎潭,还有五阶潭、黑龙潭。沿“步步高”的石阶,从沟底返回地面的高度,有一座观瀑台,是观看瀑布和潭水的最佳位置。两岸高山绝壁,间距极狭,夹着的一条茅兰河,这就是我们刚刚走过的大峡谷,茅兰沟果然是一条沟,也只有出了峡谷,才更清楚地看到了这一点,不得不佩服人们对这个地理环境的命名把握得非常准确。在这么狭窄的地带,多少年以前,一群群野狼经常出没空谷,深夜发出饥饿而凶残的嚎叫,山鸣谷应,回声不绝,该是何等瘆人,不敢想象有人在附近如何居住。
我心里暗自这么总结此行感受,觉得好是恐怖,但导游却指给了另一个景观,具有和平意象的鸽子峰!鸽子峰不是因山峰象形鸽子而得名,是因为那里的确有大量野鸽子在活动。野鸽子学名叫岩鸽,群栖鸟类,它们聪明地选择了一个四面峭壁的山峰,人类和其他动物都无法上去打扰它们的地方,导游带我们来到最佳观测点:望鸽亭。说可以看到远处飞翔的鸽子身影,简易的亭子有副对联:香巢偏向奇峰筑,秀水只沿深壑流。这里的对联总能直指人心,用最浅显的语言,抒发最具体的印象,迅速拉近人与自然的距离。
很快就有人发现了,几个移动的灰点,正是翩翩的鸽子,遥远地扇动自由的羽翼,掠袭过来,又瞬间消逝,似知道我们结束了游览,专程赶回与我们挥别。
望眼是绿满山川,层峦叠翠,脚步从沟上沟下走了一遭,精气神却更加振奋,怀着羡慕而来,带着陶醉而归,抱着燥热而至,四肢百骸舒舒畅畅而去。对于我,这是一次圆梦之旅,是唤醒内心沉睡的审美意识,是一次人与自然的契合天心之旅,是人籁天籁共鸣的交响曲。如果说有比梦境更美的地方,我认为,那就是大自然的江山如画,那就是人对待大自然的态度,应是对神一样的敬畏和对家人一样的爱护。
[ 本帖最后由 运涛涛 于 2014-5-25 08:10 编辑 ]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