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情
2020-09-17抒情散文一孔
雪情夜里下了一场小雪,干的,落地不化。清早,在一片雾霭中推开阳台上的玻璃窗,俯视着地面,乌黑色的地砖依然清晰可见,但是地砖与地砖的缝隙之间已经塞满了晶莹的雪粒,地面像一面卧倒的墙——属于南方特有的先前很普遍的那种山墙,而那些雪粒自然就是墙
雪情
夜里下了一场小雪,干的,落地不化。
清早,在一片雾霭中推开阳台上的玻璃窗,俯视着地面,乌黑色的地砖依然清晰可见,但是地砖与地砖的缝隙之间已经塞满了晶莹的雪粒,地面像一面卧倒的墙——属于南方特有的先前很普遍的那种山墙,而那些雪粒自然就是墙砖之间的石灰缝。虽说石灰很白,但毕竟是不比白雪的,因而这墙上的缝隙便格外地显眼。
我喜欢那种墙,就像喜欢烟雨中的江南。苍山竹海乌衣巷,青砖黛瓦马头墙,兼有小桥流水,回廊画舫,总是与江南匹配的。那绵绵的细雨,柔柔的柳絮如在眼前,那旅途的寂寞,达达的马蹄犹在耳际。这些如诗的画面曾经反复地挤占着自己空洞的心灵,以至于我都想走在江南、腻在江南了。
然而,我还不属于典型的江南人,在地理上属于江淮之间,算是有一些渊源的。每到雨季,在眼前的满山叠翠与暮霭沉沉之间似乎亦能嗅到江南的栖息。
再说我也知道,那只是诗性的江南。尽管我双脚也曾经不止一次真切地落在江南的石板路面上,尽管那时连喘气都显得轻柔,生怕惊动了沉睡千年的任何一个哀怨的故事,打搅到某位把酒临风倚栏凭吊的古人,但是理性告诉我,撇开一些人造的摆设之外,江南也似乎只留下一些是湿漉漉的诗词了。
江北呢?江淮呢?呼伦贝尔的草原还有几多碧绿?天山雪水能否融化千年?
世界曾因广漠而多彩,现因同化而萎缩。
不如把他们都放在雪里,像现在,无论哪里都只能承接着这从天而降的素颜。
下雪的世界只有线条,没有颜色,只有思绪,没有局促。
下雪的世界还有远方。
这个地方应该是每年都下雪的,每年都会因雪而留下记忆,翻开过往的回忆,我竟然发现,我喜欢雪,我会对因雪而生的情愫记忆深刻。
那是一个无数个寒冬中的一个冬天。我被一片银白刺中了眼睛,下雪啦!兴奋让自己忘却寒冷,我连个外套都没有穿就瑟瑟地勾着身子颤巍巍地来到大门口,果然是满地银白,门口的杏树上挂满了胖乎乎的枝条,微微下坠。地面也告别了往日的杂乱,全部都掩埋在厚厚的积雪之中,只留下憨憨的各种雪雕了。门口的水塘被冰冻覆盖着,几棵浸泡的杂树从冰块之中挤出,像鱼的尾鳍,再看远方,那只有一片苍茫了。
“下雪才像过年啊!”,今天是除夕,父亲边说边忙活着手里的活儿。
“天这么冷跑起来干什么啊?”母亲总是在厨房里忙活着。
在假期,睡懒觉是完全合理合法的,连早饭做好了都不需要起来吃,因为灶膛里的火始终是燃烧着的。
是的,过年了。在忙碌了太久之后也唯有过年的时刻才能让人感觉到一分安逸和快乐,笑容和喜庆在大人的眉梢中传递,兴奋和觊觎在孩子中生长。春联、鞭炮、新衣服、压岁钱还有属于过年特赦的一些自由让孩子们等得太久了。而厨房里飘出的鱼肉的香味,还有储存太多的牛肉、母鸡之类似乎让人们在陡然之间就走进了天堂,享受着至尊无上的待遇,偏偏这种待遇竟然还是惠及到每一个人的。
我在稍微懂事的时候曾经天真地想过,如果每天都在过年的话,那么这个世界不就完美至极吗?然而在我更加懂事的时候,我知道了这种短暂的完美就如同江南的某些经典,是人为地摆设的。
孩子不管这些,在翘首企盼过年的时候居然还能迎来一场雪,一场鹅毛大雪,把这个春节装点得如同童话世界。这是额外的馈赠,这份馈赠似的孩子们在吃好、玩好之后还能偶尔在雪地里撒撒野,搞点突然袭击以及由此而来的雪仗之类,让春节好得不能再好了。
母亲总是希望我再看点书或者写点字的,这样就能让并不识字的她似乎获得一些安慰,而我只要是出于读书写字的状态,她总是没有任何严厉的言辞的。几十年过去了,现在她在带我的孩子,如同当时对我,我都担心她能把她宠成啥样,可她似乎一点担心都没有。她的理论很简单,读好书的孩子是不会做混账事的,一如行善的人永远会得到好的报应。那个除夕,漫长的假期什么作业都写完了,几本教科书也成了花卷的形状,于是我只能写春联了。叫来邻居的伙伴,两人摊开红纸,用一根细线把红纸裁剪成春联的形状,伙伴在前面摁着,我抖着沾满墨汁的毛笔扭扭捏捏地写着:“风和日丽,雪兆丰年”的字样,字写得极其难看,可父母不这么看,我那伙伴也不这么看,村里的叔叔大爷都不这么看。村落里宛如从天而降一个秀才似的,竟然有一些笼着双手,佝偻着腰身的长辈夹着红纸来到了我家,让我代劳他们的春联,父亲不由我的意见微笑地接过这些红纸,自然地放到我家最显眼的方桌上,我的时间被这些红纸挤占了。
人言江郎才尽,我属黔驴技穷,一个小学生充其量只记得几句古诗且未必都适合用来做春联的,如何应付得了?伙伴从自家的日历里找出几个对子,什么“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之类都被反复写了多遍。写完之后还要区分,免得同样的对联搁在一家,那就闹出笑话了。好在折腾完了,我们还将这些墨迹未干的对子烘干,免得粘连在一起,然后记上每家每户的名字,到时候自然有人来取,如果早的话,我们还可以送到人家。
鞭炮声声,喜庆的音乐也弥漫在山村的空气中,那爆炸过后的红纸屑飘洒麻地,深浅不一地嵌在雪地里,那是属于春节的点点猩红。
红的还有酒。年夜饭的时候,父亲端坐在正上方,桌子上支起一个火锅,热气带着香气充盈着整个客厅。我和姐姐虽然是小孩,但对于春节来讲,也是家中的一份子,要规规矩矩地坐在桌子的下方的,就像我孩子现在做的位置。父亲喝白酒、我们喝红酒,红酒顺着高高的杯壁缓缓流到底部,渐而上升到杯子的中间,鲜艳夺目。大门敞开着,天空和远山是灰白的,屋顶和树梢是银白的,地面则是洁白的。人们的劳碌已经在地面上画出了无数的直线和曲线,这些线条似乎就是从我手中的那杯艳红开始的,顺着线条的尽头,我不知它会伸向何方。
今年除夕还会下雪吗?我酒杯中的猩红会连接到哪儿?
人到中年,连张春联都不想写了,仅仅是因为懒惰吗?
去年小区门口,市里知名的书法家为大家义务写春联,我在外面看了一看,里面没有第二个人,那个老人表情凝固,在那儿默默地抽着烟。或许他在想,他毕生的功力大概只能深藏于象牙塔之上了。
是什么让我们从俗甚至媚俗,是自己还是生活?还是原本就是一种宿命?
八年前的冬天,滴水成冰,我和我瘦弱的妻子战巍巍地行走在城区的街道上,任何一辆汽车从我们身边呼啸而过都可能会溅起我们一身的污水而不容我们去指责,面对坚硬的城市,我们底气不足,对于别人的欺凌可能反抗的动机都没有滋生过。再说我们当时也没有心思去理会这些玩意,我们的心思去面对即将签署的购房协议。
银行里温暖如春,柜台里的营业员打扮干练,在寒冷的季节她们因为只穿着单薄的制服而显得格外修长。某一个什么经理慢腾腾地从真皮椅子上转过来,面对着我们,只见他飞速地敲打着计算器,给我们算好了本金是多少、利息是多少,有几种选择,然后把计算器往前一推,等待着我的答复。我从未进过银行,也不知道按揭贷款是怎么回事,更不知利息应该怎么算,一看他给我的利息,我傻眼了,后来妻子说那一刹那我脸色都变了。她知道我不是爱护钱财的人,但她更知道我对安全感的依赖,我一看这么弄,日子怎么过,家里有个什么意外情况怎么办……那个数字足以让我们悬在半空生活好多年啊!妻子应该比较熟悉或者说她事先已经打听好了,默默地把字签了,然后拉着我去交钱。柜台就在跟前,妻子站在最后等待着前面的其他人,好容易到了我们。正准备交钱的时候,里面的营业员却停了下来,象征性地搓搓手——因为那里面根本就不冷,站了起来,用她特有的女高音发出了嗲嗲的三个字:下雪啦!我们才把目光转到了屋外。
又是鹅毛般的雪花从天而降,地下的积水被迅速地覆盖了起来,各种车辆顶雪前行,更确切的说法应该是在往前钻。而行人为了赶路所引发的争先恐后更是把大街吵得快要掀起来了,公交站牌半米宽的顶棚下站满了臃肿的人,时不时不是有人从台阶上挤下一只脚就是一个人,旋即继续往上挤,已然乱哄哄的。
大雪没有把繁华的城市点缀成晶莹的世界,大雪把城市打压成了急促与困顿。
我们还在里面等着,继续目睹着营业员的感慨,我觉得她都快要写诗了,诗的内容大概是热烈赞美这圣洁的雪景。
果然,那个女人从宽大的袖筒里伸出五个手指,轻轻地拍着,还念叨着“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然后又好像觉得不妥,继续想着,唯独没有帮我们打理业务的动向。
感谢岑参,他并没有为雪而写出其他杰出的诗句,感谢我们的教材编写者,没有在普及读物中安排更多的关于雪景的诗句,在有意无意地想了一会儿之后,终于,她想到了眼前的我们。
坦率地讲,眼前的这个女人以其嗲嗲的声调与轻盈的动作竟使得她陡然间徒生了些许妩媚,只是这种妩媚与我们无关。我们依然在盘算着自己即将承受的负担,惊恐地揣测着即将开始的未来。
那一次,我走在大路上,连撑把伞的兴致都没有。我承接着这越来越大的雪,亲历着雪花乃至雪片从我身上跌落的过程,目睹着眼前逐渐变白的世界,我目光浑浊,遥想着天的尽头。那里虽然没有某种妩媚,却曾经拥有过一分田园。
是我把自己丢进了城里,从一场雪开始的。
生活的过程人们习惯性称为“拼搏”而我却以为只是顺延而已,很多事情只要有时间就可以解决了,在我们变成了彻头彻尾的中年人之后,肩膀也轻松了许多。而相得益彰的事情是,生活压力的缓解会让时间过得很快很快,现在连孩子都能和我谈古论今、称兄道弟了。我习惯着一家三口的蜗居生活,只盼着孩子快快长大,自己顺便变老。这中间经历过无数的雪景,也会在每一次下雪的时候滋生一些情愫,不过来得快,去得也快,没有多少印象。真正能记住的大概是每年都会在雪天邀三五好友,围桌而坐,品着火锅,泯着小酒,享受着“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的乐趣。无形中,再无当年的愤青,也早已远离壮怀激烈,自己也快有点小资了。
像今天早上的雪依然不断地下着,它自然会慢慢地覆盖地面,慢慢地将世界融为一体,这就是生活。天地再无南北的区分,我们也不会遭遇大街上流窜的尴尬。而最为怯意的是昨天已经通知,今天额外放假一天,我们一家三口都不需要上班上学了。
儿子理所当然地赖床,其实我起来的时候也有个九点多钟了,放假让自己格外地轻松。这样的雪天因为休息而变得纯粹甚至纯美起来,应该的!这么冷的天干嘛把孩子从热乎乎的被筒里拉出来,哆哆嗦嗦地往学校赶啊,一天不上课孩子一样能长大,连公交司机都少捏一把汗。大家慢慢地走、缓缓地生活,大人看看雪景,小孩打打雪仗多好啊!
这样情境下的雪景会转化为一种雪情,一分旷达娴静的心情,那就放飞心情吧!出去走走也不错,没准还能看见一两个憨憨的雪人!
[ 本帖最后由 剑鸿 于 2013-1-11 09:11 编辑 ]
夜里下了一场小雪,干的,落地不化。
清早,在一片雾霭中推开阳台上的玻璃窗,俯视着地面,乌黑色的地砖依然清晰可见,但是地砖与地砖的缝隙之间已经塞满了晶莹的雪粒,地面像一面卧倒的墙——属于南方特有的先前很普遍的那种山墙,而那些雪粒自然就是墙砖之间的石灰缝。虽说石灰很白,但毕竟是不比白雪的,因而这墙上的缝隙便格外地显眼。
我喜欢那种墙,就像喜欢烟雨中的江南。苍山竹海乌衣巷,青砖黛瓦马头墙,兼有小桥流水,回廊画舫,总是与江南匹配的。那绵绵的细雨,柔柔的柳絮如在眼前,那旅途的寂寞,达达的马蹄犹在耳际。这些如诗的画面曾经反复地挤占着自己空洞的心灵,以至于我都想走在江南、腻在江南了。
然而,我还不属于典型的江南人,在地理上属于江淮之间,算是有一些渊源的。每到雨季,在眼前的满山叠翠与暮霭沉沉之间似乎亦能嗅到江南的栖息。
再说我也知道,那只是诗性的江南。尽管我双脚也曾经不止一次真切地落在江南的石板路面上,尽管那时连喘气都显得轻柔,生怕惊动了沉睡千年的任何一个哀怨的故事,打搅到某位把酒临风倚栏凭吊的古人,但是理性告诉我,撇开一些人造的摆设之外,江南也似乎只留下一些是湿漉漉的诗词了。
江北呢?江淮呢?呼伦贝尔的草原还有几多碧绿?天山雪水能否融化千年?
世界曾因广漠而多彩,现因同化而萎缩。
不如把他们都放在雪里,像现在,无论哪里都只能承接着这从天而降的素颜。
下雪的世界只有线条,没有颜色,只有思绪,没有局促。
下雪的世界还有远方。
这个地方应该是每年都下雪的,每年都会因雪而留下记忆,翻开过往的回忆,我竟然发现,我喜欢雪,我会对因雪而生的情愫记忆深刻。
那是一个无数个寒冬中的一个冬天。我被一片银白刺中了眼睛,下雪啦!兴奋让自己忘却寒冷,我连个外套都没有穿就瑟瑟地勾着身子颤巍巍地来到大门口,果然是满地银白,门口的杏树上挂满了胖乎乎的枝条,微微下坠。地面也告别了往日的杂乱,全部都掩埋在厚厚的积雪之中,只留下憨憨的各种雪雕了。门口的水塘被冰冻覆盖着,几棵浸泡的杂树从冰块之中挤出,像鱼的尾鳍,再看远方,那只有一片苍茫了。
“下雪才像过年啊!”,今天是除夕,父亲边说边忙活着手里的活儿。
“天这么冷跑起来干什么啊?”母亲总是在厨房里忙活着。
在假期,睡懒觉是完全合理合法的,连早饭做好了都不需要起来吃,因为灶膛里的火始终是燃烧着的。
是的,过年了。在忙碌了太久之后也唯有过年的时刻才能让人感觉到一分安逸和快乐,笑容和喜庆在大人的眉梢中传递,兴奋和觊觎在孩子中生长。春联、鞭炮、新衣服、压岁钱还有属于过年特赦的一些自由让孩子们等得太久了。而厨房里飘出的鱼肉的香味,还有储存太多的牛肉、母鸡之类似乎让人们在陡然之间就走进了天堂,享受着至尊无上的待遇,偏偏这种待遇竟然还是惠及到每一个人的。
我在稍微懂事的时候曾经天真地想过,如果每天都在过年的话,那么这个世界不就完美至极吗?然而在我更加懂事的时候,我知道了这种短暂的完美就如同江南的某些经典,是人为地摆设的。
孩子不管这些,在翘首企盼过年的时候居然还能迎来一场雪,一场鹅毛大雪,把这个春节装点得如同童话世界。这是额外的馈赠,这份馈赠似的孩子们在吃好、玩好之后还能偶尔在雪地里撒撒野,搞点突然袭击以及由此而来的雪仗之类,让春节好得不能再好了。
母亲总是希望我再看点书或者写点字的,这样就能让并不识字的她似乎获得一些安慰,而我只要是出于读书写字的状态,她总是没有任何严厉的言辞的。几十年过去了,现在她在带我的孩子,如同当时对我,我都担心她能把她宠成啥样,可她似乎一点担心都没有。她的理论很简单,读好书的孩子是不会做混账事的,一如行善的人永远会得到好的报应。那个除夕,漫长的假期什么作业都写完了,几本教科书也成了花卷的形状,于是我只能写春联了。叫来邻居的伙伴,两人摊开红纸,用一根细线把红纸裁剪成春联的形状,伙伴在前面摁着,我抖着沾满墨汁的毛笔扭扭捏捏地写着:“风和日丽,雪兆丰年”的字样,字写得极其难看,可父母不这么看,我那伙伴也不这么看,村里的叔叔大爷都不这么看。村落里宛如从天而降一个秀才似的,竟然有一些笼着双手,佝偻着腰身的长辈夹着红纸来到了我家,让我代劳他们的春联,父亲不由我的意见微笑地接过这些红纸,自然地放到我家最显眼的方桌上,我的时间被这些红纸挤占了。
人言江郎才尽,我属黔驴技穷,一个小学生充其量只记得几句古诗且未必都适合用来做春联的,如何应付得了?伙伴从自家的日历里找出几个对子,什么“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之类都被反复写了多遍。写完之后还要区分,免得同样的对联搁在一家,那就闹出笑话了。好在折腾完了,我们还将这些墨迹未干的对子烘干,免得粘连在一起,然后记上每家每户的名字,到时候自然有人来取,如果早的话,我们还可以送到人家。
鞭炮声声,喜庆的音乐也弥漫在山村的空气中,那爆炸过后的红纸屑飘洒麻地,深浅不一地嵌在雪地里,那是属于春节的点点猩红。
红的还有酒。年夜饭的时候,父亲端坐在正上方,桌子上支起一个火锅,热气带着香气充盈着整个客厅。我和姐姐虽然是小孩,但对于春节来讲,也是家中的一份子,要规规矩矩地坐在桌子的下方的,就像我孩子现在做的位置。父亲喝白酒、我们喝红酒,红酒顺着高高的杯壁缓缓流到底部,渐而上升到杯子的中间,鲜艳夺目。大门敞开着,天空和远山是灰白的,屋顶和树梢是银白的,地面则是洁白的。人们的劳碌已经在地面上画出了无数的直线和曲线,这些线条似乎就是从我手中的那杯艳红开始的,顺着线条的尽头,我不知它会伸向何方。
今年除夕还会下雪吗?我酒杯中的猩红会连接到哪儿?
人到中年,连张春联都不想写了,仅仅是因为懒惰吗?
去年小区门口,市里知名的书法家为大家义务写春联,我在外面看了一看,里面没有第二个人,那个老人表情凝固,在那儿默默地抽着烟。或许他在想,他毕生的功力大概只能深藏于象牙塔之上了。
是什么让我们从俗甚至媚俗,是自己还是生活?还是原本就是一种宿命?
八年前的冬天,滴水成冰,我和我瘦弱的妻子战巍巍地行走在城区的街道上,任何一辆汽车从我们身边呼啸而过都可能会溅起我们一身的污水而不容我们去指责,面对坚硬的城市,我们底气不足,对于别人的欺凌可能反抗的动机都没有滋生过。再说我们当时也没有心思去理会这些玩意,我们的心思去面对即将签署的购房协议。
银行里温暖如春,柜台里的营业员打扮干练,在寒冷的季节她们因为只穿着单薄的制服而显得格外修长。某一个什么经理慢腾腾地从真皮椅子上转过来,面对着我们,只见他飞速地敲打着计算器,给我们算好了本金是多少、利息是多少,有几种选择,然后把计算器往前一推,等待着我的答复。我从未进过银行,也不知道按揭贷款是怎么回事,更不知利息应该怎么算,一看他给我的利息,我傻眼了,后来妻子说那一刹那我脸色都变了。她知道我不是爱护钱财的人,但她更知道我对安全感的依赖,我一看这么弄,日子怎么过,家里有个什么意外情况怎么办……那个数字足以让我们悬在半空生活好多年啊!妻子应该比较熟悉或者说她事先已经打听好了,默默地把字签了,然后拉着我去交钱。柜台就在跟前,妻子站在最后等待着前面的其他人,好容易到了我们。正准备交钱的时候,里面的营业员却停了下来,象征性地搓搓手——因为那里面根本就不冷,站了起来,用她特有的女高音发出了嗲嗲的三个字:下雪啦!我们才把目光转到了屋外。
又是鹅毛般的雪花从天而降,地下的积水被迅速地覆盖了起来,各种车辆顶雪前行,更确切的说法应该是在往前钻。而行人为了赶路所引发的争先恐后更是把大街吵得快要掀起来了,公交站牌半米宽的顶棚下站满了臃肿的人,时不时不是有人从台阶上挤下一只脚就是一个人,旋即继续往上挤,已然乱哄哄的。
大雪没有把繁华的城市点缀成晶莹的世界,大雪把城市打压成了急促与困顿。
我们还在里面等着,继续目睹着营业员的感慨,我觉得她都快要写诗了,诗的内容大概是热烈赞美这圣洁的雪景。
果然,那个女人从宽大的袖筒里伸出五个手指,轻轻地拍着,还念叨着“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然后又好像觉得不妥,继续想着,唯独没有帮我们打理业务的动向。
感谢岑参,他并没有为雪而写出其他杰出的诗句,感谢我们的教材编写者,没有在普及读物中安排更多的关于雪景的诗句,在有意无意地想了一会儿之后,终于,她想到了眼前的我们。
坦率地讲,眼前的这个女人以其嗲嗲的声调与轻盈的动作竟使得她陡然间徒生了些许妩媚,只是这种妩媚与我们无关。我们依然在盘算着自己即将承受的负担,惊恐地揣测着即将开始的未来。
那一次,我走在大路上,连撑把伞的兴致都没有。我承接着这越来越大的雪,亲历着雪花乃至雪片从我身上跌落的过程,目睹着眼前逐渐变白的世界,我目光浑浊,遥想着天的尽头。那里虽然没有某种妩媚,却曾经拥有过一分田园。
是我把自己丢进了城里,从一场雪开始的。
生活的过程人们习惯性称为“拼搏”而我却以为只是顺延而已,很多事情只要有时间就可以解决了,在我们变成了彻头彻尾的中年人之后,肩膀也轻松了许多。而相得益彰的事情是,生活压力的缓解会让时间过得很快很快,现在连孩子都能和我谈古论今、称兄道弟了。我习惯着一家三口的蜗居生活,只盼着孩子快快长大,自己顺便变老。这中间经历过无数的雪景,也会在每一次下雪的时候滋生一些情愫,不过来得快,去得也快,没有多少印象。真正能记住的大概是每年都会在雪天邀三五好友,围桌而坐,品着火锅,泯着小酒,享受着“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的乐趣。无形中,再无当年的愤青,也早已远离壮怀激烈,自己也快有点小资了。
像今天早上的雪依然不断地下着,它自然会慢慢地覆盖地面,慢慢地将世界融为一体,这就是生活。天地再无南北的区分,我们也不会遭遇大街上流窜的尴尬。而最为怯意的是昨天已经通知,今天额外放假一天,我们一家三口都不需要上班上学了。
儿子理所当然地赖床,其实我起来的时候也有个九点多钟了,放假让自己格外地轻松。这样的雪天因为休息而变得纯粹甚至纯美起来,应该的!这么冷的天干嘛把孩子从热乎乎的被筒里拉出来,哆哆嗦嗦地往学校赶啊,一天不上课孩子一样能长大,连公交司机都少捏一把汗。大家慢慢地走、缓缓地生活,大人看看雪景,小孩打打雪仗多好啊!
这样情境下的雪景会转化为一种雪情,一分旷达娴静的心情,那就放飞心情吧!出去走走也不错,没准还能看见一两个憨憨的雪人!
[ 本帖最后由 剑鸿 于 2013-1-11 09:11 编辑 ]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