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名家
2021-12-23叙事散文温安芳
一直喜欢把自己的喜怒哀乐通过文字抒发出来,高兴了写出来与人分享,伤心了写出来排解烦恼。兴致所至,会小资一样来个美酒加咖啡的风花雪月;哀愁袭来,也会有一番凄凄惨惨戚戚的识尽愁滋味的撕心裂肺。但写出来的东西无非是孩子老公婆婆娘,油盐酱醋葱蒜姜,……
一直喜欢把自己的喜怒哀乐通过文字抒发出来,高兴了写出来与人分享,伤心了写出来排解烦恼。兴致所至,会小资一样来个美酒加咖啡的风花雪月;哀愁袭来,也会有一番凄凄惨惨戚戚的识尽愁滋味的撕心裂肺。但写出来的东西无非是孩子老公婆婆娘,油盐酱醋葱蒜姜,没有刻意地想表达什么,也没有刻意地修饰雕琢,也因此,我笔下的文字谈不上什么文体,更说不上什么流派。如果非要给我的文字归类属派的话,我想恐怕属于自言自语类闭门造车派吧。
文坛上名家很多,我却无缘相识。2010年以前,认识的文坛名家只有滨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滨城区作家协会主席汪涌。认识汪主席实际是得益于论坛,那时并不知道他的名气,只是被他的文笔所吸引。他在论坛发了许多旧文新作,像《拾枣的小改》《狐狸》等小说,交流多了,就经常去他的博客串门,也把自己写的文字发于他指点。后来有幸和他成了同事,虽然他是我领导,但他从来也没有领导的架子,他负责的企业文化报时不时地登载我的小文,使得我成了单位老总和同事眼中的“才女”,并且赚了点稿费,当时很是偷偷地乐了几回。
2010年,我打交道最多的是《鲁北晚报》副刊的编辑盛文强老师,他虽然年轻,在滨州文坛上却是一颗耀眼夺目的新星。他的作品文学性浓厚,少了些束缚,多了份自由。在这个纯文学罕见的时代,盛老师的文字让你耳目一新,徜徉在他的文字中,心中多了一份恬淡,少了一份世俗。尤其让我感动的是,盛老师选文,既重名家又推新人,我的一些随笔类的文字如《换个活法儿》、《今夜无网事》、《不做穷人》等常常见诸副刊,让我在文学这条道路上找回了自信,有了创作的冲动。
网络时代,文友交流变得异乎寻常。在论坛有幸拜读了魏书旗和李子喜老师的作品,魏书旗老师是滨州市《滨州工人》的主编,李子喜老师是滨州市评论家协会的副主席,魏老师的作品哲理性很强,李老师的作品大气厚重很有说服力。后斗胆为魏书旗老师的作品集《故乡的那些人和事》、《善良无罪》写出了读后感《用真情弹奏心灵的颤音》和《与善良为伴 与智慧同行》,并得到了他的首肯,使得我在文学评论这条路上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滨州工人》也刊登了我的《拖拉机》等,老师们的指点让我信心十足。
2010年8月28日,我怀着到西天就能取到真经的虔诚去济南参加了山东省散文创作首届高级研讨班,这次还真是见到了如来佛,讲课的老师中,都是文学界赫赫有名的大师。主持散文创作研讨班授课的是山东省散文学会副主席、滨州市作家协会主席、山东省签约作家李登建。第一个讲课的是谢大光先生,谢先生是《散文》海外版的原主编,他主讲的题目是《散文写作的姿态和语言》。究竟什么是散文呢?他把散文和诗歌用了很多生动形象的话做了对比。如:散文是结婚过日子,很具体、很实在;诗歌是恋爱的感觉,有些虚无缥缈和浪漫;诗歌是飞扬在天空中的鸟,留不下痕迹,散文是行走在大地上的人,一步一个脚印等,谢老师的课被一阵阵掌声所打断。他认为散文写作的姿态,要有一颗平常心,不追求新奇,不追求极端,保持低姿态,因为姿态比方法更重要。由于散文的天性,决定了散文的语言,一是日常性,二是初始性。他特别举例说明这个“初始性”的重要,还列举了鲁迅先生的《秋夜》等作品来讲解,听后令人心潮澎湃,恨不得自己能写出这么好的作品来。
接下来授课的是王兆胜先生,他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博士,《中国社科》杂志编审,国内最活跃的散文评论家,他的题目是《当下中国散文的困境及其超越》,王先生论述了关于散文真实性的问题,他指出,第一必须有真事,第二要有真实的体验,第三要有真情;他特别强调,真情不等于滥情,感情要用在刀刃上,真情的表达应该是藏而不露。针对王先生的讲课,我也在不断地反思:我的散文究竟有哪些毛病,以后的写作该朝哪个方向发展?对于散文的文体、散文的结构等,王先生也做了很精辟的论述。
晚上是王聚敏先生讲课,王先生是《散文百家》的常务副主编。他讲课的题目是《中国文化与散文》。他讲述了中国散文的特点以及大我与小我情感的交融等学员们非常感兴趣的问题,之后,邹城市新闻中心的孙继泉和《济南日报》的高级编辑逄今一分别就散文创作的感悟做了发言。 济南一行,受益匪浅。反思、反省,使得我再不敢轻易动笔,再去写那些家长里短、鸡毛蒜皮。在这时,给我鼓励最多的是李登建主席。其实我当面从未称呼过他主席,一直喊他李老师。我觉得主席是官场上的称呼,而老师却是我发自心底的敬重。几篇小文发过去后,自己都不好意思,怕打扰李老师的写作计划。但李老师打电话谈读我文章的感悟,并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经过李老师指点后我修改的文章被发表在《渤海》上,这对于我是莫大的鼓励。李老师还把他的散文集《黑阳光》送我,他的文章,越读越有味,越读越想读,每读一遍都会有新的震颤。为此,我写下了对《黑阳光》的真实感悟——《深情写故土 泣血歌平原》,将李老师作品的“泥土味、人情味、酸涩味”做了粗略的论述,李老师作品的“三味”也将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10月26号上午,省文学研究所所长王耕夫先生来滨州调研,参加会议的都是滨州市文学界我仰慕已久的大家。王耕夫老师的讲话非常真诚,他想脚踏实地地为省文坛做些最实际最有益的事情,就《评论家》和《山东省优秀文学作品年选》征求意见。滨州电视台总编室主任、滨州市作协副主席赵雪松老师的发言有的放矢,李登建老师提出了一定要保持文学的“雅”的重要性,滨州学院的两个老师就文学评论的处境也提出了自己的疑惑。另外几个文友也或多或少地谈了自己的看法。近距离和名家接触,我还是第一次,王耕夫老师的务实精神和对中青年作家的期望让我很是感动,作文先做人,从王耕夫老师身上,我看到了文学界那片灿烂的曙光。
12月12日下午,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成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主席、著名作家张炜先生受滨州市作家协会的特邀,在滨州医学院第一报告厅做了题为《文学漫谈》的精彩报告,滨州市作协的广大会员和文学爱好者奔走相告,把握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他的《你在高原》耗时二十年之久,在一个急功近利,喧嚣浮躁的时代里,这部作品的产生,本身就是一个了不起的奇迹——没有超乎常人的毅力和定性,根本就不可能完成这部中外小说史上最长,最为卷帙浩繁的纯文学著作。对于阅读和写作,张炜主席用发生在他身上和身边的那些生动的例子做了阐述,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坚持正义写作,这是社会对作家的呼唤。可见,作家不只是一个头衔,他身上肩负着沉重的社会责任感,呼唤真、善、美,讴歌真、善、美永远是作家的神圣使命。
早已过了追星的年龄,但还是被这些文坛名家的言行所感染,他们的作品和他们的人格魅力的彻彻底底征服了我,让我不断扪心自问:我再也不敢说自己喜欢文字了,我担心那些端庄的方块字会被我的随意涂抹而哭泣,我再不敢肆意践踏那些字、词、句,甚至为自己省散文学会会员和市作协会员的虚名而惭愧。走近名家,才知道,自己的作家梦越来越远,脚下的路越来越长……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本帖最后由 温安芳 于 2011-1-12 10:45 编辑 ]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