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牛马年,好种田

2021-12-23抒情散文流浪流浪去吧

牛马年,好种田文/流浪流浪去吧“牛马年,好种田”的农谚由来已久。长江流域的湖北境内流传的农谚是:“牛马年,好种田,就怕鸡猴这二年。”意思是说,牛年马年里风调雨顺,庄稼都会有好收成,不愁不丰收,而鸡年和猴年的收成一般都不好,或旱或涝,往往歉……
牛马年,好种田   文/流浪流浪去吧   “牛马年,好种田”的农谚由来已久。长江流域的湖北境内流传的农谚是:“牛马年,好种田,就怕鸡猴这二年。”意思是说,牛年马年里风调雨顺,庄稼都会有好收成,不愁不丰收,而鸡年和猴年的收成一般都不好,或旱或涝,往往歉收闹饥荒。黄河流域,也有这样的说法。《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华北卷,收录了民国十八年河北《新河县志》中的部分内容:“牛马年,多利田,防备鸡猴那二年。”“牛、马年多丰收,鸡、猴年多歉也。”   根据生肖变化预测来年收成的说法,还有很多。从中发现不论是“牛马年”,还是“羊马年”,好年景都少不了马年,都认为马年有利于农业生产的。   在我的家乡高青县一带,这句谚语,也早就随着乡风民俗,灌进了我的耳朵里。也是说:羊马年好种田,跳跳哒哒鸡猴年。是说,在羊马年有好收成,鸡猴年的时候,不稳定和说不准了。   按说,在农业机械普及的今天,农民能够做到旱涝保收,吃饱饭没有问题了。可是,众所周知的去年夏天的阴雨天,淄博是重灾区,北部的高青县,灾情尤为严重。膝盖那么高的玉米苗,泡在水里,近一个月。从村里群众们收来堆放到大街上的棒槌看,较之往年,减收过半还要多,收回三分之一的农户,还属于不错的。大部分地块颗粒无收。但是,较好的墒情,和没有耗尽的肥效地力,为秋播的第二年收获的小麦,打下了丰产的基础。一冬没下雪,在大年初六普降瑞雪,为稍微有一点旱的麦苗,滴下琼露。预示着今年马年的小麦,没有意外天灾的话,一定会有一个丰于往年的好收成。   倒是看到在牛马年,也只是好种田而已,并不见得第二年,就一定有一个好收成!在马年的小麦大丰收,连今年算上的话,却是见识了两回了。   上两个马年,已经不记得什么样子了。说说我出生的那一年之前的一年,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形吧!当然,是从父母和村里老人们的口里,听来的。不用细打听,老人们凑成堆的时候,三说两说,就说到过去的年景上去了,无论是丰年,还是欠收,已经成了老人们的精神财富,和美好的回忆了。   说起1965年的秋上,蔡树同是村里的一个长辈,已经故去六七年了。别人包括他本人说起这一段的时候,都是最精彩,和最富有戏剧性的了。因为,老天爷爷呀,和耕种为生的老百姓们,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   蔡树同从坡里回到家里,母亲问他今年的秋庄稼好不好?其和母亲高兴地说:“娘啊,你就等着好吧!从我种地一来,还没有见过上秋的庄稼,和今年的这么好啊!棒槌子揣得和暖壶胆似的,豆子棵粗得和人的大拇指样的,到收割的时候,用镰怕是割不动了,得把小斧子磨快了,用斧子来砍呢!母亲笑得合不拢嘴地说:“那敢情好啊!就是不知道,老天爷爷,让不让人收得成?”蔡又说:“看你说的,只要不刮十级大风,今年的好收成是定局了!”   一句话刚刚落下,谁也不会想到,天有不测风云。眼看就要到嘴的好庄稼,被久不下雨的旱魃的天气,晒得墨绿的叶子,打了蔫,变得黄焦腊漆的了。这是农人们,最最心焦的时刻了。当然,还会惊动了当地的政府部门。县里连夜召开了抗旱的紧急会议,布置了下去。   各个公社的大小干部,其他工作一律停止,投入到抗旱之中去了。全公社百十个大队的大小队干部,和全体党员,召集到公社大院里,召开抗旱夺丰收的动员大会。当时,村里的支部书记是张汝灵,人早已经不在了。党员和大小对干部,有的还都健在。当时的公社书记是郭乐福,在主席台上,讲得声嘶力竭,嘴角直飞白沫子。天气热得出奇。中午了,要人们吃了午饭,树荫下歇一会儿,下午接着开会。   谁也不会想到的事情,又出现了。有道是,久旱必有大雨。有的党员和干部们,吃了饭,在阴凉处刚打了一个嘴儿,一个晴天霹雳下来,黑风黑雨脚跟脚地,追赶过来,一下就是下了个几天几宿。等雨过天晴的时候,满眼满世界的,已经是一片泽国汪洋了。紧挨着村西边的杜窑沟,十多米深的沟坡,水都盛不下了,漫溢出来跑进了村子里面。满大街满场院里,鱼鳖虾蟹,头出头没。一坡没见过的好的秋庄稼,全部浸泡在齐腰深的水里沤烂了,颗粒无收,人们那个哭呀,可惜呀,就甭说了。什么语言,也无法形容的!   紧接着,抗旱的会议,又成了抗涝的会议了。可是,这么大的涝灾,单凭人力又怎么抗呢!家家户户的大鱼虾米的,到是网络了很多,一时吃不了,搓上盐粒子晒成了鱼干。老人们说,大鲤鱼是那么地多,一网下去,往上拉也拉不动呀!鲶鱼成群,一抢网子下去,都端不上来。   好不容易盼着农田里的雨水,耗下去了以后,紧接着又赶上了秋种冬小麦。以往种麦子之前,地都是要用牛拉着犁铧,深翻一遍的。地上刚担得动人,牛哪儿能进到地里去呀!倒是不用牛犁地了,节省了这一道功夫。可是,麦子怎么下得去耧腿,耩到地里去呢!眼看就要误了农时,怎么也不能绝收了秋庄稼,再收不到第二年的麦子呀!没有办法,人们又用起了古时候种地的办法,用家里都生了锈早已不用了的亮尺,我在家的梁头上见过这种农具。很特别的,不好形容它的模样。就是比老百姓们用来锄地的锄的锄刃,又长又宽的一种农具,中间是一个空的长方形的框的,这样的早时用的农具,就叫亮尺。也不知道,是不是这两个字?   一个人用亮尺,锄一趟沟,后面一个人再把麦种,撒到这一趟沟里,就算耩上了麦子。由于不能用牛拉着耢齿,拖一遍盖上麦种,就只好这么明显着种子。这一种耩地的方式,叫明趟种子。也都不知道苗子会出来的咋样,也不敢保证,来年会有一个好的收成?让谁也想不到的是,苗子不但出齐了,第二年还有了多少年没有见过的好收成!村里是四个小队,我家这个小队是一队,父亲是队长,收成最好,每个人分得了350斤麦子。这一年是丙午年,是1966年,我出生了。母亲常说,我是农历七月里生日,又是属马的,坡里一片青草,将来不愁吃不愁穿的!   值得说一说的,还有一件事情。就是在前一年分地的时候,由于是拾阄,一户人家拾到了一处全村最高处的地块,不干了,说啥也不要。没有办法,父亲给调换了土地,父亲是队长,这块地分不下去,就自家要了这块土地。让人想不到的是,65年的大雨,把全村土地上面的所有庄家,全部淹没绝了产以后,到了第二年春天,青黄不接的时候,就有许多的户里断了顿,揭不开锅了。我们家种在高地上面的地瓜,却是大大的丰收,切开晒了满囤满囤的地瓜干。母亲看不下去乡亲们挨饿,一户上门借出了地瓜干,就有多户上门了。只要上门的,母亲都没有让人家空着手回去。   眼下,说到家风的话题,常挂在母亲嘴边的一句话是:借人家一碗面,还人家一碗米。2728字。
  14.2.21
  [ 本帖最后由 流浪流浪去吧 于 2014-2-24 16:36 编辑 ]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