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影飕飕
2021-12-23叙事散文敬一兵
草影飕飕敬一兵一 冬日枯草夹在低温和寒风的缝隙中,一个人跟随冬至的脚步来到了棋盘沟配电房旁的河边上。河水已经瘦成了一根弯弯拐拐的线条。裸露出来的河床上,尽是横躺竖卧的鹅卵石,默默陈述着失去了河水之后的潦草心情。灰蒙蒙的天光照在鹅卵石上,鹅卵……
草影飕飕
敬一兵
一 冬日枯草
夹在低温和寒风的缝隙中,一个人跟随冬至的脚步来到了棋盘沟配电房旁的河边上。河水已经瘦成了一根弯弯拐拐的线条。裸露出来的河床上,尽是横躺竖卧的鹅卵石,默默陈述着失去了河水之后的潦草心情。灰蒙蒙的天光照在鹅卵石上,鹅卵石就反射出灰蒙蒙的天光。风落在它们身上的声音有多大,它们回应出来的声音就有多大。这样的寂寞和沉沦的状态未必是留给人看的。寂寞和沉沦是鹅卵石在与河床的比较和它们自己想当然的认识中滋生的。低温和寒风原本是针对河水的,河水几近断流,于是鹅卵石就用寂寞和沉沦来替河水接受了。冬日的河床有自己的景象,就连鹅卵石的寂寞也是冬日的寂寞。
冬日的低温和寒风制造了寂寞。瘦成了一根线条的河水不仅加重了寂寞的质感与厚度,还顺便用自己枯竭的性质,把自己原先写在河岸两边缓坡上的诗歌——旖旎的土风和绿色的野草带走了。夏天长着齐腰高的野草,现在已经枯萎了,只有枯草长长短短的茎秆残骸般地戳向天空。人一走过,干草茎就被脚踩得倒伏折断,噼噼啪啪的倒伏声音就会从人的胯下传出来。偶尔有苍鹰拖着鸣叫声从踏草而行的那个人的头上掠过。苍鹰的鸣叫在天空形成了涟漪般的回荡声,瓷实的音质和有一下没一下的应答,勾勒出了空旷的距离感也映衬出了河床的寂寞与枯涸。一个人在如此的情形中看枯草,看不见原本绿色的草影飕飕,看不出野草曾经背负过的历史沧桑,也看不到芊草漠漠、流乱轻丝、庶羞千族、盈满六庖与天高云淡共雕共舞的精彩。冬日的低温和寒风让野草枯萎,不是为了给人的视觉腾出眺望的空间,而是用枯蓬断草这样的物语形式告诉我们,没有绿草的地方、时间和生活里,一切都是凋敝、寂寞和单调的。
看枯草的人无法从低温和寒风制造的凋敝、寂寞和单调中抽身而去。野草现在已经全部失去了昔日草长莺飞的那种丰腴与柔润的元素,残留下来的枯茎像是一座座随风摇曳的晦暝浮冢。即便看枯草的人是一个无神论者,但眼前的景象还是让他在惊愕中无法阻挡是隐遁在天穹深处的神灵,点名让低温和寒风掏走了草茎中的灵魂的想法出现。他觉得大概这世上所有尚未被召回到天堂的野草灵魂,都在低温和寒风中游荡,迫不及待地在尚未返回天堂前就开始了等待属于它们的草木之身再次出现。这个情形表明,每一根枯萎的野草,都是一本隐含了上苍记录造物的浩瀚内容的卷宗。看枯草的人,此刻再也无法抑制住一个野草一岁一枯荣的画面,在他的脑袋里渐渐生成。
野草繁盛的季节,它们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的绿色,简直就像漫山遍野涌动的波浪或者从天而降浩浩荡荡在地上行走的云朵。它们鲜绿或者深绿色的茎秆和叶子密密麻麻地将嶙峋的山坡遮盖,也将它们对未来的大地和气候变化无法把握的那些无答案的猜测和随想也遮盖了。竭尽全力绽放自己的绿色,珍惜自己渡过的绿色时光,成了绿色静悄悄地折射出来的野草为生当及时何能待来兹的遗传秉性。只有当低温和寒风把野草的绿色彻底褪尽,把它们茎秆里的水分彻底掏空后,只有一年生活期的野草,因为懂得生命的短暂而彼此惺惺相惜,不分种类不分贵贱不分形体差异一荣俱荣共生共存的真相,才会随同山坡裸露出嶙峋的面目而泄露出来。面对低温和寒风野草就是这样彼此肩膀挨着肩膀手臂挽着手臂一起用自己的枯萎向世界告别。充盈在野草之间的这种高贵仁厚的爱和真挚悲悯的情愫,令看见枯草的人也会为之感叹为之动容,还会为自己曾经在野草身上犯下的罪孽而羞愧而忏悔。无数的成长经历和片段式的回忆,涌上了那个看见遍地枯草的人的心头。他在儿时曾经跟在他的父亲身后,来到这条河边的缓坡上开垦出来的菜地里,被他父亲手把手地教导着如何刬草除根,才能将侵略到菜地里来的野草彻底消灭。菜地里按照季节的秩序被父亲轮番种上了包谷,韭菜,萝卜,辣椒和茄子。看着这些植物心安理得生长的模样,他觉得这块菜地就是父亲专门为这些植物修建起来的一座悠然栖息的领地。而那些被他无数次翦草除根的野草,还是会依仗它们众多的数量和赶不尽杀不绝的英勇气概,继续闯进菜地与父亲栽种的作物秘密幽会。当时他并不明白这些野草为何痴心不改要继续顽强地闯进菜地里来的原因,还以为是野草生来就好像是为了来专门考验他的耐心。他从小就是一个不服输且自尊心极强的人,面对野草的固执和顽强,他开始在愤怒中下定决心要和野草彻底较量一下,看谁的耐心更强。直到进入了青春期他才在一本植物书上看到,那些野草和父亲种在菜地里的植物原本就是一个大家庭里的成员。同时也才明白父亲用果腹和利己的眼光把这个大家庭的成员拆散了,对包谷,韭菜,萝卜,辣椒和茄子青睐有加而对其它野草嗤之以鼻加以歧视。野草与父亲种的植物被一块菜地阻隔了身子但却无法阻隔它们之间渴盼团聚的心,而自己却还一个劲地对它们天各一方的分离悲痛实施雪上加霜伤疤上撒盐的残酷围剿。等他真正明白自己锄草的锄头就是人为的低温和寒风,自己从菜地里拔起狗尾巴草朝空中挥动,绿色的草叶和柔弱的茎秆在眼前哗哗飞舞,就已经宣告了一棵狗尾巴草之殁的到来时,他已经变成了一个中年人,怀着忏悔的心情再次来到了这条河边上。
二 荒草萋萋
人过中年,感官的视觉和心理的视觉都得到了延展,所以时常并不觉得世界很大了。至少,在他眼前四下漫漶的萋萋荒草,不会比儿时的他攀上树顶,半个身子探出树梢时所看到的荒草世界更大一些。尽管只有眨眼般的一瞬,一个不太大的草世界,还是让中年人在其中感受到了世上所有的距离和障碍都被抽除了,自己与野草交融在一起了。人给野草归还一秒钟的亲睐,野草就会回馈给人一秒钟的清冽与甘甜。
春夏之交,风中的绿草与云下结伴的鸟影都在摇曳。寻常日子的声息稀稀疏疏地从远处传来。云雾缭绕雨水浸润之后,太阳光、白云和阵阵山风从阴翳潮湿的河流两岸刚一走过,觅食的野鸟和各种从睡梦中苏醒的植物,就会跟在阳光雨露和白云游走的屁股后面,再次用它们的身体、动作和声音逡巡在岸边上。一次逡巡就是一次记忆。河流、雨水和风用了漫长的时间,把这个地域的地势按照河流的走向雕塑成了一架逐级抬升的斜坡。这是一种暗示还是一种指引他不清楚,他只晓得太阳光复活了自然,也复活了遍布在大地阶梯上的荒草绿色。荒草的叶尖上还挂着露珠。风轻轻一摇晃叶子,驻足在叶面上的露珠还会跟着来回滚动,像是无形的神灵在草叶上悄悄走动。它们是不是三清后土、准提、接引或者女娲等诸神祇?露珠不说他自然也就无从知晓。他仅仅能够隐隐约约感觉到,沿着斜坡自己的目光向上爬去,就会与渗透了南方甘甜清冽味道、阳光水分与地气的细腻质感邂逅,最后与斜坡顶端的蓝天白云相连。那处相连的地方,应该是神祇隐遁的地方。
在神祇隐遁的地方看着野草年复一年在春天准时变成绿色,中年人禁不住开始赞叹绿色的野草。草的渺小身躯内,竟然有着如此强大的理性化记忆。这种记忆看不见摸不着,只能够归属于灵或蛊的性质了。顺便说一下,南方这片地域里到处都充斥着疯长的灵异元素,这几乎是不可自主的生命力。野草的绿色就是生命力的象征。环境变迁带来的物非人也非的的情形,丝毫也不会影响到绿色野草所形成的锐不可当的理性力量和鲜明的方向,如同一个山间湖泊慢慢被溪水盈满那样形成一次情感的蓄积。绿色是野草身上折射出来的另外一种自然环境地理。它内在的生机勃勃和绚烂多姿,它纤细中的柔美、雄浑中的细腻,它作为实体存在的价值和作为审美对象的魅力,特别是它持之以恒用绿色来兑现自己肩负的神祇嘱托,以一种别样的美感,让中年人怦然心动。
蛇能够闻笛起舞,但野草并没有在中年人的赞美中得意忘形。这是草与蛇的区别,也是草与人的区别。中年人站在茂密的荒草中,任由自己在光影被风吹得沙沙作响和荒草摇曳抖动,像手摇摄影机拍下的影像里,接受世途颠簸对自己的检阅,也接受灵魂对自己的叩问。人在画面一样的摇曳景象里伫立,动与静之间彰显出了草的神灵性质。草就在他的身边和胯下,草可能根本就没有好奇地打量过这个中年人的伫立动作中有几分虔诚的元素,也可能完全没有兴致审阅他的回忆、感叹或者自责。人在做,天在看。这个天,很多时候就是荒草。当然,荒草也不是始终都在看人,而是在看它自己。荒草与人的价值观是不同的,至少人可以有很多种价值观,但荒草只有一种价值观,那就是审视自己。人烟稀少的僻静荒野是野草生长最为恣意的场所,这个现象就暗暗折射出了野草不希望有喧嚣来干扰自己对自己的审视,也折射出了野草对人的存在是具有戒备和警惕性的。中年人出现在荒草生长的场所里没有引起它们的戒备不是一个意外,因为他只是静悄悄地观看野草。这样一来,中年人收获到了意外的观察结果。铃铛麦聚精会神地专注于自己每片叶子上绿色的浓淡是否均匀。稗草只关心自己的茎秆呈现出来的姿势是否达到了理想的尺度。狗尾巴草完全沉浸在自己狗尾巴一样的花序在风中摇曳是否贴合了风的韵律。牛筋草认真计较着自己叶片的伸展方位是否与光线的角度一致。白矛草反复斟酌自己的茎秆是否给生长过程带来了最大的贡献……中年人感悟到了野草对自身的认真审视态度。他不知道野草的这种认真专注的态度,是为了让它们自己能够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尽量做好准备以便躲过来自于环境和人的一场场直指它们生命的浩劫,中年人只是觉得,草给予他的这类人生思考训练来得太迟了。
野草的绿色沿着缓坡似流淌的水逶迤而下。他因为在城市里生活惯了,被人与人之间的斤斤计较、尔虞我诈、相互倾轧、贪婪妄为和自私自利的情形合围而难以自拔,很久没有看过野草的绿色似水一样从自己的面前流淌而过了。懂水就懂绿色,懂绿色就懂生命。宋人李成应该是一个懂绿色的人。春水绿而潋滟,夏津涨而弥漫,秋潦尽而澄清,寒泉涸而凝泚。野草一岁一枯荣的变化,正是扣合了水的变化。野草绿色的轮廓和线条,演绎出了参差不伦,意态天然,随意断续和不拘对偶的大美意蕴。唯夫山水花竹,欲以让人,而人未必乐受,故居之也安,而踞之也无祸。遇者不争恬淡处之当是一件安逸的事情或者快心的感觉。是了,是了。最好的感觉,是有人懂你的欲言又止。中年人喃喃自语中,耳边不断传来绿水一样流淌的草影飕飕声。
敬一兵
敬一兵
一 冬日枯草
夹在低温和寒风的缝隙中,一个人跟随冬至的脚步来到了棋盘沟配电房旁的河边上。河水已经瘦成了一根弯弯拐拐的线条。裸露出来的河床上,尽是横躺竖卧的鹅卵石,默默陈述着失去了河水之后的潦草心情。灰蒙蒙的天光照在鹅卵石上,鹅卵石就反射出灰蒙蒙的天光。风落在它们身上的声音有多大,它们回应出来的声音就有多大。这样的寂寞和沉沦的状态未必是留给人看的。寂寞和沉沦是鹅卵石在与河床的比较和它们自己想当然的认识中滋生的。低温和寒风原本是针对河水的,河水几近断流,于是鹅卵石就用寂寞和沉沦来替河水接受了。冬日的河床有自己的景象,就连鹅卵石的寂寞也是冬日的寂寞。
冬日的低温和寒风制造了寂寞。瘦成了一根线条的河水不仅加重了寂寞的质感与厚度,还顺便用自己枯竭的性质,把自己原先写在河岸两边缓坡上的诗歌——旖旎的土风和绿色的野草带走了。夏天长着齐腰高的野草,现在已经枯萎了,只有枯草长长短短的茎秆残骸般地戳向天空。人一走过,干草茎就被脚踩得倒伏折断,噼噼啪啪的倒伏声音就会从人的胯下传出来。偶尔有苍鹰拖着鸣叫声从踏草而行的那个人的头上掠过。苍鹰的鸣叫在天空形成了涟漪般的回荡声,瓷实的音质和有一下没一下的应答,勾勒出了空旷的距离感也映衬出了河床的寂寞与枯涸。一个人在如此的情形中看枯草,看不见原本绿色的草影飕飕,看不出野草曾经背负过的历史沧桑,也看不到芊草漠漠、流乱轻丝、庶羞千族、盈满六庖与天高云淡共雕共舞的精彩。冬日的低温和寒风让野草枯萎,不是为了给人的视觉腾出眺望的空间,而是用枯蓬断草这样的物语形式告诉我们,没有绿草的地方、时间和生活里,一切都是凋敝、寂寞和单调的。
看枯草的人无法从低温和寒风制造的凋敝、寂寞和单调中抽身而去。野草现在已经全部失去了昔日草长莺飞的那种丰腴与柔润的元素,残留下来的枯茎像是一座座随风摇曳的晦暝浮冢。即便看枯草的人是一个无神论者,但眼前的景象还是让他在惊愕中无法阻挡是隐遁在天穹深处的神灵,点名让低温和寒风掏走了草茎中的灵魂的想法出现。他觉得大概这世上所有尚未被召回到天堂的野草灵魂,都在低温和寒风中游荡,迫不及待地在尚未返回天堂前就开始了等待属于它们的草木之身再次出现。这个情形表明,每一根枯萎的野草,都是一本隐含了上苍记录造物的浩瀚内容的卷宗。看枯草的人,此刻再也无法抑制住一个野草一岁一枯荣的画面,在他的脑袋里渐渐生成。
野草繁盛的季节,它们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的绿色,简直就像漫山遍野涌动的波浪或者从天而降浩浩荡荡在地上行走的云朵。它们鲜绿或者深绿色的茎秆和叶子密密麻麻地将嶙峋的山坡遮盖,也将它们对未来的大地和气候变化无法把握的那些无答案的猜测和随想也遮盖了。竭尽全力绽放自己的绿色,珍惜自己渡过的绿色时光,成了绿色静悄悄地折射出来的野草为生当及时何能待来兹的遗传秉性。只有当低温和寒风把野草的绿色彻底褪尽,把它们茎秆里的水分彻底掏空后,只有一年生活期的野草,因为懂得生命的短暂而彼此惺惺相惜,不分种类不分贵贱不分形体差异一荣俱荣共生共存的真相,才会随同山坡裸露出嶙峋的面目而泄露出来。面对低温和寒风野草就是这样彼此肩膀挨着肩膀手臂挽着手臂一起用自己的枯萎向世界告别。充盈在野草之间的这种高贵仁厚的爱和真挚悲悯的情愫,令看见枯草的人也会为之感叹为之动容,还会为自己曾经在野草身上犯下的罪孽而羞愧而忏悔。无数的成长经历和片段式的回忆,涌上了那个看见遍地枯草的人的心头。他在儿时曾经跟在他的父亲身后,来到这条河边的缓坡上开垦出来的菜地里,被他父亲手把手地教导着如何刬草除根,才能将侵略到菜地里来的野草彻底消灭。菜地里按照季节的秩序被父亲轮番种上了包谷,韭菜,萝卜,辣椒和茄子。看着这些植物心安理得生长的模样,他觉得这块菜地就是父亲专门为这些植物修建起来的一座悠然栖息的领地。而那些被他无数次翦草除根的野草,还是会依仗它们众多的数量和赶不尽杀不绝的英勇气概,继续闯进菜地与父亲栽种的作物秘密幽会。当时他并不明白这些野草为何痴心不改要继续顽强地闯进菜地里来的原因,还以为是野草生来就好像是为了来专门考验他的耐心。他从小就是一个不服输且自尊心极强的人,面对野草的固执和顽强,他开始在愤怒中下定决心要和野草彻底较量一下,看谁的耐心更强。直到进入了青春期他才在一本植物书上看到,那些野草和父亲种在菜地里的植物原本就是一个大家庭里的成员。同时也才明白父亲用果腹和利己的眼光把这个大家庭的成员拆散了,对包谷,韭菜,萝卜,辣椒和茄子青睐有加而对其它野草嗤之以鼻加以歧视。野草与父亲种的植物被一块菜地阻隔了身子但却无法阻隔它们之间渴盼团聚的心,而自己却还一个劲地对它们天各一方的分离悲痛实施雪上加霜伤疤上撒盐的残酷围剿。等他真正明白自己锄草的锄头就是人为的低温和寒风,自己从菜地里拔起狗尾巴草朝空中挥动,绿色的草叶和柔弱的茎秆在眼前哗哗飞舞,就已经宣告了一棵狗尾巴草之殁的到来时,他已经变成了一个中年人,怀着忏悔的心情再次来到了这条河边上。
二 荒草萋萋
人过中年,感官的视觉和心理的视觉都得到了延展,所以时常并不觉得世界很大了。至少,在他眼前四下漫漶的萋萋荒草,不会比儿时的他攀上树顶,半个身子探出树梢时所看到的荒草世界更大一些。尽管只有眨眼般的一瞬,一个不太大的草世界,还是让中年人在其中感受到了世上所有的距离和障碍都被抽除了,自己与野草交融在一起了。人给野草归还一秒钟的亲睐,野草就会回馈给人一秒钟的清冽与甘甜。
春夏之交,风中的绿草与云下结伴的鸟影都在摇曳。寻常日子的声息稀稀疏疏地从远处传来。云雾缭绕雨水浸润之后,太阳光、白云和阵阵山风从阴翳潮湿的河流两岸刚一走过,觅食的野鸟和各种从睡梦中苏醒的植物,就会跟在阳光雨露和白云游走的屁股后面,再次用它们的身体、动作和声音逡巡在岸边上。一次逡巡就是一次记忆。河流、雨水和风用了漫长的时间,把这个地域的地势按照河流的走向雕塑成了一架逐级抬升的斜坡。这是一种暗示还是一种指引他不清楚,他只晓得太阳光复活了自然,也复活了遍布在大地阶梯上的荒草绿色。荒草的叶尖上还挂着露珠。风轻轻一摇晃叶子,驻足在叶面上的露珠还会跟着来回滚动,像是无形的神灵在草叶上悄悄走动。它们是不是三清后土、准提、接引或者女娲等诸神祇?露珠不说他自然也就无从知晓。他仅仅能够隐隐约约感觉到,沿着斜坡自己的目光向上爬去,就会与渗透了南方甘甜清冽味道、阳光水分与地气的细腻质感邂逅,最后与斜坡顶端的蓝天白云相连。那处相连的地方,应该是神祇隐遁的地方。
在神祇隐遁的地方看着野草年复一年在春天准时变成绿色,中年人禁不住开始赞叹绿色的野草。草的渺小身躯内,竟然有着如此强大的理性化记忆。这种记忆看不见摸不着,只能够归属于灵或蛊的性质了。顺便说一下,南方这片地域里到处都充斥着疯长的灵异元素,这几乎是不可自主的生命力。野草的绿色就是生命力的象征。环境变迁带来的物非人也非的的情形,丝毫也不会影响到绿色野草所形成的锐不可当的理性力量和鲜明的方向,如同一个山间湖泊慢慢被溪水盈满那样形成一次情感的蓄积。绿色是野草身上折射出来的另外一种自然环境地理。它内在的生机勃勃和绚烂多姿,它纤细中的柔美、雄浑中的细腻,它作为实体存在的价值和作为审美对象的魅力,特别是它持之以恒用绿色来兑现自己肩负的神祇嘱托,以一种别样的美感,让中年人怦然心动。
蛇能够闻笛起舞,但野草并没有在中年人的赞美中得意忘形。这是草与蛇的区别,也是草与人的区别。中年人站在茂密的荒草中,任由自己在光影被风吹得沙沙作响和荒草摇曳抖动,像手摇摄影机拍下的影像里,接受世途颠簸对自己的检阅,也接受灵魂对自己的叩问。人在画面一样的摇曳景象里伫立,动与静之间彰显出了草的神灵性质。草就在他的身边和胯下,草可能根本就没有好奇地打量过这个中年人的伫立动作中有几分虔诚的元素,也可能完全没有兴致审阅他的回忆、感叹或者自责。人在做,天在看。这个天,很多时候就是荒草。当然,荒草也不是始终都在看人,而是在看它自己。荒草与人的价值观是不同的,至少人可以有很多种价值观,但荒草只有一种价值观,那就是审视自己。人烟稀少的僻静荒野是野草生长最为恣意的场所,这个现象就暗暗折射出了野草不希望有喧嚣来干扰自己对自己的审视,也折射出了野草对人的存在是具有戒备和警惕性的。中年人出现在荒草生长的场所里没有引起它们的戒备不是一个意外,因为他只是静悄悄地观看野草。这样一来,中年人收获到了意外的观察结果。铃铛麦聚精会神地专注于自己每片叶子上绿色的浓淡是否均匀。稗草只关心自己的茎秆呈现出来的姿势是否达到了理想的尺度。狗尾巴草完全沉浸在自己狗尾巴一样的花序在风中摇曳是否贴合了风的韵律。牛筋草认真计较着自己叶片的伸展方位是否与光线的角度一致。白矛草反复斟酌自己的茎秆是否给生长过程带来了最大的贡献……中年人感悟到了野草对自身的认真审视态度。他不知道野草的这种认真专注的态度,是为了让它们自己能够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尽量做好准备以便躲过来自于环境和人的一场场直指它们生命的浩劫,中年人只是觉得,草给予他的这类人生思考训练来得太迟了。
野草的绿色沿着缓坡似流淌的水逶迤而下。他因为在城市里生活惯了,被人与人之间的斤斤计较、尔虞我诈、相互倾轧、贪婪妄为和自私自利的情形合围而难以自拔,很久没有看过野草的绿色似水一样从自己的面前流淌而过了。懂水就懂绿色,懂绿色就懂生命。宋人李成应该是一个懂绿色的人。春水绿而潋滟,夏津涨而弥漫,秋潦尽而澄清,寒泉涸而凝泚。野草一岁一枯荣的变化,正是扣合了水的变化。野草绿色的轮廓和线条,演绎出了参差不伦,意态天然,随意断续和不拘对偶的大美意蕴。唯夫山水花竹,欲以让人,而人未必乐受,故居之也安,而踞之也无祸。遇者不争恬淡处之当是一件安逸的事情或者快心的感觉。是了,是了。最好的感觉,是有人懂你的欲言又止。中年人喃喃自语中,耳边不断传来绿水一样流淌的草影飕飕声。
敬一兵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