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念外公
2021-12-23抒情散文北雁
忆念外公
北雁六月二十一日中午,正是大舅去世后的第三天,从昆明出差回来的我正至半途,突然接到父亲的电话,说外公去世了。听到消息,我悲痛万分,急急赶程,高速公路上却出奇地遇上五六次堵车,回到家中,已是深夜十二点多。昏黄的灯光下,外公已按乡俗……
忆念外公
北雁
六月二十一日中午,正是大舅去世后的第三天,从昆明出差回来的我正至半途,突然接到父亲的电话,说外公去世了。听到消息,我悲痛万分,急急赶程,高速公路上却出奇地遇上五六次堵车,回到家中,已是深夜十二点多。昏黄的灯光下,外公已按乡俗装棺待封,就等我们几个在外的儿孙再见最后一面。
连续三拨人,舅侄姨表,依次而归,哭哭啼啼,不息不绝,在几个表妹的痛哭声中,我心情难受,跪在他的棺木前重重的磕了十几个响头,企求表达心里的悲痛和忏悔。二舅在将我拉住的时候,不止一遍地安慰我说,外公去得突然,说走就走,就连两家相隔不到三百米的二爷都没赶上最后一面,算是寿终正寝了,不要太难过。……
待看完遗容,合棺之时,已是半夜。表妹们的痛哭之声却依然不断,外公十三个内孙外孙,此时已到了大半,我相信,其实每一个人心里都充满了十万分的悲痛。伤心,泪水,哭嚎,然而这些悲痛的总和,却也丝毫抵不住外公对我们每个人倾注心血的皮毛。据三舅说,外公去前曾说,当下农事还紧,天气又热,他去以后,在家停留不得超过三天。于是,两夜仅有的守孝期,我准备就睡在他的棺木之下,期望能在梦魂之中向他倾诉那么多的话语。
外公是个极亲和的人,不论任何人,他都能够很好的相处。正所谓仁者寿,生命的九十二年中,他一向以和睦邻里、家庭和谐而著称。很多年前,他就把“和为贵”的字样写到自家的照壁之上,教化家人诚信诚实,和气对人。前来哭孝的好几位老人,蹒跚着身子,跪下来就一阵痛哭,说今后生活的苦楚烦恼,该到何处说去?俊清大伯是外公的表侄,他送来的挽账上这般写道:“姑丈期颐跨鹤去,此后遇事可问谁?”此事此景,让人愈发地忆念外公。这十多年来,表兄弟表姐妹们一个个为求学和事业出走他乡,离家最近的我差不多是和他见面最多的孙儿,十二三年间,外公一直都是我最好的倾诉之所,每年里,我都会去探望他不止十来次,然而大都是空手而去,他曾郑重地叮嘱过我,说我刚参加工作,收入不高,家庭责任和人生的压力都大,不用给他带什么见面礼,况且他人生就只两大嗜好:草烟和茶叶,自有几位舅舅和姨娘为他考虑。怕我不听,他还特别给母亲说了。我索性也便按他的吩咐,每每空手而去,而我又是一个极爱表现和夸耀自己的人,和他在一起的时候,工作的事,人生的事,学习的事,生活的事,写作的事,还有各种烦心的事,我都向他倾诉。有喜事,他和我一同欢喜,有困难了,他和我一起想办法出主意。而对我的一些不足和缺失,他则又循循善诱,和我一起比照他曾经见过的人和事,他记忆力极好,几近一个世纪的人生,他有太多的经历和见识,能从孩童时代一直说到现在。让人直觉好似一条波澜壮阔的生活长河在人的眼前流过,清晰透澈,让人登时明白了许多的人生道理。可我至今还难过的是,早年他培男育女,养孙抚子,正值年富力强之机,子女成才,儿孙长大,却都一个个远远离去,留给他最多的却是孤独和寂寞。而他晚年大多数的时间,都是这样过来的。
外公是一个知足常乐的人。九十以后,他眼睛一天天暗了下来,至今年春节,暗得就剩下一点儿光感了。电视机开了,频道没调准,一片雪花,全没一点图象,他却毫不知觉,津津有味地听着话音。儿女孙辈,常常有人劝他去治疗一下,他却说,人老了,总会有些缺失,他什么毛病没有,仅仅亏了眼睛,是好事,也是正常事。为此,他还专门作了一副对联,让我在今年春节时回家替他写上:“九十老叟似铁锁,心康体健眼欠明。”可惜我并不能早回,父亲替我写了些俗对,应了节气,却并未完成他的心愿。他常告诉我,人生的命运好不好,关键得看他年老时的生活状况,他常常认为自己是一个命好的人,之所以说命好,是因为出生在贫穷年代,自己上中学以前,几乎就没有穿过袿子,随父母上街,拖着一双破草鞋,拉在母亲的怀里,生怕走丢,狼狈之相,无以言表;遇上过年过节,隔壁地主家迎来送往的鞭炮和滑竿,让人感觉无比地稀奇。但尽管是那个家庭贫穷的年月,父母依旧含辛茹苦供他上学,读书识字,后来教书一辈子,晚年退休在家,有了一点退休金,当然若不是在家的三舅夫妇孝顺,哪来如此享福的光景。听他说到这样的话,我却将他那十四个字对联当作是他对生活和子女的感激。他常说,八十多岁以后,三舅和舅妈再不让他再到厨房了,每一顿饭做好,都会送到他休息的堂屋。为此,他总是逢人便夸,说三舅孝顺,三舅妈就是他的亲闺女,否则就算自己有退休金,钱却不能自己飞到街上买药和买肉回来。他就是这样乐观地生活着,把自己当作看门的锁,哪怕就只能做如此之类的细微之事,都将当作是对子女的感恩和体贴。披麻戴孝的时候,三舅妈再次哭天抢地,痛哭一气,我从她的哭泣声中隐约听清了大致内容:“从今以后我做活回来,谁还向我问一声;从今以后我做好了饭食,我给谁送去?……”
外公总是勤劳。早年为养家,他很是勤苦,后来退休后,苦心教导的子女也都成器,工农商学女,各行皆有,家境逐日变好,他却不肯放下劳动,年轻时在家里家外种下了许多树木,其中有两棵差不多半个世纪的松树,如今好似望天树一般高大。还有大枣、桑树、雪梨、李子、橙子、梅子、石榴等等,直到今日,树上的果子依旧是我们分享的美食。如今我们在外,他又常常晒下一些切片,或是做些蜜饯之类,当作药草、香料和美食,留给我们回去时享用。他还喜欢养花,家里种植有许多不值钱的木本、盆景,他常常修剪浇水,乐此不疲。他提倡种树,房前屋后,田头地角,他广种各种树木,门前一棵柳树,长势不好,被三舅砍了作柴火,为此他曾抱怨过许久。在村里一些公益的地点,他也曾提倡过种树,多年后用作修缮之用,深受村民称赞。晚年虽已年迈,甚至眼力不好,但他却从未脱离过劳动,收回豆子,他每天都要剥上两小桶豆米;收了大蒜,他则都要剪上几个月的蒜胡子;玉米丰收,他把一色金黄挂满小院,再一颗一颗剥下来,让三舅每年养出一两发肥猪。他总是心疼粮食,记得有一年阴晴不定的五月,他为抢一场豆秸,结果淋了一场雨,在病床上躺了十来天。
外公是个负责任的人,他从小吃过不少苦,旧社会,因当过村里的轮流保长,便导致大舅失去了很多的机遇,但也正因如此,大舅发愤著书求学,成就一身业绩。说到外公,他早年教书在外,连生母去世都不能回家,为此很受父亲的责怪,但他不怪父亲,此后每月的工资,他分作三分,父亲领走三分一多些,自己留下生活开支,给妻儿留下的已不足三成,为此也曾让外婆误解过。对于家庭,他也从不推卸责任,潜心教育七个子女成才,教他们正直与诚实。他一生从教,三四十年光阴,有一半的时间耕耘在艰苦的高寒山区讲台,却从不抱怨,一丝不苟,立德树人,培育了不少山区学子。因勤俭治家,他一生盖过两方房。退休后,他养大了内孙外孙十几人,总是很有耐心,并且极富童趣,教我们描红写字,读书写作。我总记得考上初中后,因要到县城住校就读,父亲给的生活费,我选择了最低的标准,每到周末回到外公家,他都要加上一两块的补贴。而今,重孙辈也已经有十几个,每每前去探望,他都要给上些钱和零食,从不让人空手而归。而对于这些,他却从未做过任何地夸耀,而是当作是一种人生的责任,于是一辈子就这么过来了。他有着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准则。九十二年的生命里,他滴酒不沾,不进赌场,不放纵自己,对儿女的饮酒和赌博问题,他曾作过严厉的批评,以往三舅因懒惰和生活的散慢,他为此还和三舅分家,以作惩戒。人生的晚年,他每天早睡早起,以阅读笔耕为乐,他爱书惜书,能写一手极好的楷书,并常把一些立德做人的话语写到对联和照壁之上,教化家人处世之学。
因外公去前的嘱咐,几位舅舅则信奉厚养薄葬的礼俗,家里很快就办完了丧事。当天,当我们把外公送到坟山之上并葬至六七成的时候,天空突然电闪雷鸣,下了场大雨,悲切之中,我只觉好似四山垂泪。四天前,在昆明见到大舅最后一面的母亲回来时曾说,当把大舅的遗体送到殡仪馆火化的时候,久旱的昆明竟然雷声合响,大雨倾盆。都说好人终有好报,想那亦是天公垂泪之相。大舅因担心外公,去世前曾说下不搞追悼仪式,不带骨灰回乡的遗言。据家里人说,外公至死亦不知道大舅先他而去的消息,此时骤雨初歇,我想是否暝暝之中,一贯德行高尚的外公,因感激儿子的一片至诚孝心,便和他遥遥相约而去了。尽管我攒下一肚子的话,还没来得及对他说;他的诲导,我还全没有听够;而此后的生活烦恼,我全不知道该到何处聆听心灵的慰藉,但我却真诚地期盼,他们父子九泉之下的相会,将不要再有忧伤。
--------- [ 本帖最后由 北雁 于 2013-11-11 09:50 编辑 ]
北雁
六月二十一日中午,正是大舅去世后的第三天,从昆明出差回来的我正至半途,突然接到父亲的电话,说外公去世了。听到消息,我悲痛万分,急急赶程,高速公路上却出奇地遇上五六次堵车,回到家中,已是深夜十二点多。昏黄的灯光下,外公已按乡俗装棺待封,就等我们几个在外的儿孙再见最后一面。
连续三拨人,舅侄姨表,依次而归,哭哭啼啼,不息不绝,在几个表妹的痛哭声中,我心情难受,跪在他的棺木前重重的磕了十几个响头,企求表达心里的悲痛和忏悔。二舅在将我拉住的时候,不止一遍地安慰我说,外公去得突然,说走就走,就连两家相隔不到三百米的二爷都没赶上最后一面,算是寿终正寝了,不要太难过。……
待看完遗容,合棺之时,已是半夜。表妹们的痛哭之声却依然不断,外公十三个内孙外孙,此时已到了大半,我相信,其实每一个人心里都充满了十万分的悲痛。伤心,泪水,哭嚎,然而这些悲痛的总和,却也丝毫抵不住外公对我们每个人倾注心血的皮毛。据三舅说,外公去前曾说,当下农事还紧,天气又热,他去以后,在家停留不得超过三天。于是,两夜仅有的守孝期,我准备就睡在他的棺木之下,期望能在梦魂之中向他倾诉那么多的话语。
外公是个极亲和的人,不论任何人,他都能够很好的相处。正所谓仁者寿,生命的九十二年中,他一向以和睦邻里、家庭和谐而著称。很多年前,他就把“和为贵”的字样写到自家的照壁之上,教化家人诚信诚实,和气对人。前来哭孝的好几位老人,蹒跚着身子,跪下来就一阵痛哭,说今后生活的苦楚烦恼,该到何处说去?俊清大伯是外公的表侄,他送来的挽账上这般写道:“姑丈期颐跨鹤去,此后遇事可问谁?”此事此景,让人愈发地忆念外公。这十多年来,表兄弟表姐妹们一个个为求学和事业出走他乡,离家最近的我差不多是和他见面最多的孙儿,十二三年间,外公一直都是我最好的倾诉之所,每年里,我都会去探望他不止十来次,然而大都是空手而去,他曾郑重地叮嘱过我,说我刚参加工作,收入不高,家庭责任和人生的压力都大,不用给他带什么见面礼,况且他人生就只两大嗜好:草烟和茶叶,自有几位舅舅和姨娘为他考虑。怕我不听,他还特别给母亲说了。我索性也便按他的吩咐,每每空手而去,而我又是一个极爱表现和夸耀自己的人,和他在一起的时候,工作的事,人生的事,学习的事,生活的事,写作的事,还有各种烦心的事,我都向他倾诉。有喜事,他和我一同欢喜,有困难了,他和我一起想办法出主意。而对我的一些不足和缺失,他则又循循善诱,和我一起比照他曾经见过的人和事,他记忆力极好,几近一个世纪的人生,他有太多的经历和见识,能从孩童时代一直说到现在。让人直觉好似一条波澜壮阔的生活长河在人的眼前流过,清晰透澈,让人登时明白了许多的人生道理。可我至今还难过的是,早年他培男育女,养孙抚子,正值年富力强之机,子女成才,儿孙长大,却都一个个远远离去,留给他最多的却是孤独和寂寞。而他晚年大多数的时间,都是这样过来的。
外公是一个知足常乐的人。九十以后,他眼睛一天天暗了下来,至今年春节,暗得就剩下一点儿光感了。电视机开了,频道没调准,一片雪花,全没一点图象,他却毫不知觉,津津有味地听着话音。儿女孙辈,常常有人劝他去治疗一下,他却说,人老了,总会有些缺失,他什么毛病没有,仅仅亏了眼睛,是好事,也是正常事。为此,他还专门作了一副对联,让我在今年春节时回家替他写上:“九十老叟似铁锁,心康体健眼欠明。”可惜我并不能早回,父亲替我写了些俗对,应了节气,却并未完成他的心愿。他常告诉我,人生的命运好不好,关键得看他年老时的生活状况,他常常认为自己是一个命好的人,之所以说命好,是因为出生在贫穷年代,自己上中学以前,几乎就没有穿过袿子,随父母上街,拖着一双破草鞋,拉在母亲的怀里,生怕走丢,狼狈之相,无以言表;遇上过年过节,隔壁地主家迎来送往的鞭炮和滑竿,让人感觉无比地稀奇。但尽管是那个家庭贫穷的年月,父母依旧含辛茹苦供他上学,读书识字,后来教书一辈子,晚年退休在家,有了一点退休金,当然若不是在家的三舅夫妇孝顺,哪来如此享福的光景。听他说到这样的话,我却将他那十四个字对联当作是他对生活和子女的感激。他常说,八十多岁以后,三舅和舅妈再不让他再到厨房了,每一顿饭做好,都会送到他休息的堂屋。为此,他总是逢人便夸,说三舅孝顺,三舅妈就是他的亲闺女,否则就算自己有退休金,钱却不能自己飞到街上买药和买肉回来。他就是这样乐观地生活着,把自己当作看门的锁,哪怕就只能做如此之类的细微之事,都将当作是对子女的感恩和体贴。披麻戴孝的时候,三舅妈再次哭天抢地,痛哭一气,我从她的哭泣声中隐约听清了大致内容:“从今以后我做活回来,谁还向我问一声;从今以后我做好了饭食,我给谁送去?……”
外公总是勤劳。早年为养家,他很是勤苦,后来退休后,苦心教导的子女也都成器,工农商学女,各行皆有,家境逐日变好,他却不肯放下劳动,年轻时在家里家外种下了许多树木,其中有两棵差不多半个世纪的松树,如今好似望天树一般高大。还有大枣、桑树、雪梨、李子、橙子、梅子、石榴等等,直到今日,树上的果子依旧是我们分享的美食。如今我们在外,他又常常晒下一些切片,或是做些蜜饯之类,当作药草、香料和美食,留给我们回去时享用。他还喜欢养花,家里种植有许多不值钱的木本、盆景,他常常修剪浇水,乐此不疲。他提倡种树,房前屋后,田头地角,他广种各种树木,门前一棵柳树,长势不好,被三舅砍了作柴火,为此他曾抱怨过许久。在村里一些公益的地点,他也曾提倡过种树,多年后用作修缮之用,深受村民称赞。晚年虽已年迈,甚至眼力不好,但他却从未脱离过劳动,收回豆子,他每天都要剥上两小桶豆米;收了大蒜,他则都要剪上几个月的蒜胡子;玉米丰收,他把一色金黄挂满小院,再一颗一颗剥下来,让三舅每年养出一两发肥猪。他总是心疼粮食,记得有一年阴晴不定的五月,他为抢一场豆秸,结果淋了一场雨,在病床上躺了十来天。
外公是个负责任的人,他从小吃过不少苦,旧社会,因当过村里的轮流保长,便导致大舅失去了很多的机遇,但也正因如此,大舅发愤著书求学,成就一身业绩。说到外公,他早年教书在外,连生母去世都不能回家,为此很受父亲的责怪,但他不怪父亲,此后每月的工资,他分作三分,父亲领走三分一多些,自己留下生活开支,给妻儿留下的已不足三成,为此也曾让外婆误解过。对于家庭,他也从不推卸责任,潜心教育七个子女成才,教他们正直与诚实。他一生从教,三四十年光阴,有一半的时间耕耘在艰苦的高寒山区讲台,却从不抱怨,一丝不苟,立德树人,培育了不少山区学子。因勤俭治家,他一生盖过两方房。退休后,他养大了内孙外孙十几人,总是很有耐心,并且极富童趣,教我们描红写字,读书写作。我总记得考上初中后,因要到县城住校就读,父亲给的生活费,我选择了最低的标准,每到周末回到外公家,他都要加上一两块的补贴。而今,重孙辈也已经有十几个,每每前去探望,他都要给上些钱和零食,从不让人空手而归。而对于这些,他却从未做过任何地夸耀,而是当作是一种人生的责任,于是一辈子就这么过来了。他有着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准则。九十二年的生命里,他滴酒不沾,不进赌场,不放纵自己,对儿女的饮酒和赌博问题,他曾作过严厉的批评,以往三舅因懒惰和生活的散慢,他为此还和三舅分家,以作惩戒。人生的晚年,他每天早睡早起,以阅读笔耕为乐,他爱书惜书,能写一手极好的楷书,并常把一些立德做人的话语写到对联和照壁之上,教化家人处世之学。
因外公去前的嘱咐,几位舅舅则信奉厚养薄葬的礼俗,家里很快就办完了丧事。当天,当我们把外公送到坟山之上并葬至六七成的时候,天空突然电闪雷鸣,下了场大雨,悲切之中,我只觉好似四山垂泪。四天前,在昆明见到大舅最后一面的母亲回来时曾说,当把大舅的遗体送到殡仪馆火化的时候,久旱的昆明竟然雷声合响,大雨倾盆。都说好人终有好报,想那亦是天公垂泪之相。大舅因担心外公,去世前曾说下不搞追悼仪式,不带骨灰回乡的遗言。据家里人说,外公至死亦不知道大舅先他而去的消息,此时骤雨初歇,我想是否暝暝之中,一贯德行高尚的外公,因感激儿子的一片至诚孝心,便和他遥遥相约而去了。尽管我攒下一肚子的话,还没来得及对他说;他的诲导,我还全没有听够;而此后的生活烦恼,我全不知道该到何处聆听心灵的慰藉,但我却真诚地期盼,他们父子九泉之下的相会,将不要再有忧伤。
--------- [ 本帖最后由 北雁 于 2013-11-11 09:50 编辑 ]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