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经典散文

经典散文

无人的倾诉

2021-12-23经典散文
[db:简介]


   

   加了国内哲学名家周国平的个人公众号有一段时间了。以前只是倾慕,之前也陆陆续续地从读者及其他报刊杂志读过他的作品,书柜里仅存的是三年前同时购的两本书,一本是《守望的距离》,一本《妞妞》。

《妞妞》这本书读后及其感人:作者从一个刚出生就患绝症的女儿开始记述,一个普通家庭所经历的所有悲伤,以及随着孩子病情辗转的片刻欣喜,通过他细微的笔触一丝不减地描述下来,直至一岁半的女儿最终离开人世。其记录过程无不让人感慨唏嘘,读者随着作者笔触的深入一起感受生命里的那种悲,那种痛,那种无法释怀的无望与无助。

  之前也在空间通过关注,加了他的腾讯微博。喜欢他对人生对命运的精彩点评,睿智的话语,哲性的思考,如思想的芒,穿透肺腑,无不让人有茅塞顿开之意。

  后在微博看到他的微信公号,犹犹豫豫地加了进去。他的文章几乎每天都有更新,感觉像一个圣人一下从远古走进了现在,非常可亲亦可敬。

  微信里陆续加了好几个公号。每天都忙,忙上班忙生活,忙自己的大情小绪。空闲时翻翻这个看看那个,心情不好时几天不登录,或者有时临睡前才偶尔翻看一下。但我从未留过言或是点评他的文章,只是觉得他的文章有思想深度,比较精干,容易阅读,也总给人智慧的启迪,偶尔会转在微信圈。后读得多了,觉得对青年人的帮助要大一些。

  一次无意中看见有他发起的一条语音,吓人一跳。不理会,也不懂怎么操作,或者肯定按错键了。隔不多久,又有一条。一看时间,晚上12点以后,我早已入睡。但还是感到奇怪,不敢点开语音,又不懂怎么操作回复,干脆不理。两周前收到一条,时间是下午4点多,等我打开微信,已是暮色如墨。还是不管,一一删除。我不是一个时刻把手机揣兜里的低头族。特别在家里,出门买菜购物散步总是不喜带手机,如果没有特别的事,也不会经常看它。总觉得对一件事物过度依恋不是好事。今晚散步回家,打开微信一看,又一条。想想无论怎样都应该回复一下吧,也是必要的礼节。不敢惊扰家人,于是悄悄溜出房间,坐在阳台椅子上,打开微信,点击语音,想看看他到底说了什么。点开什么也没有,犹疑,再点,还是没有。手无意中在空格处多停留了一会,突然跳出三个选项:扬声器播放、收藏、转文字。我犹疑地按了转文字,一行字神奇地出现了:我在我的工作室里,今天是周末,那家公司都不上班,等作品的楼里面几乎只有我一个人,窗外飘着雪花屋子里安静极了。的感觉真好(应该是少了“这样”两字吧,我想),我正在写一本医学书书(多一字),今天接到王国维(应该是读吧,也许是语音转文字的缘故,方言译成普通话有差异)。他是引进德国哲学的第一人,二十几岁就读懂了康德哲学。非常了不起,可是在当时的中国根本就没人理他......


  一下后悔了之前所有的鲁莽,删除了几条不知所以的语音文字。我想这或是一个孤独的人在读书读到及其安静或寂寞的时刻,非常需要对另一个或一群他的读者,倾诉或者分享,即便被倾诉的对象不存在,或离自己非常遥远,但不影响自己情感或精神的倾泻,这让我看到了一位哲人的孤独,这样的孤独令人感佩!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