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租房里的感叹
2020-09-17抒情散文潇湘渔父
出租房里的感叹
我自七二年参加工作,至今已四十六年,前后所居住的房子变动不可谓不大,由最早的与人合住一间,继而是一人一间。结婚时,因爱人也在本单位,合起来也就有了两间,过了两年又住上了两室一厨的小套间。其后的二十年里,随着我职称的晋升,住房
我自七二年参加工作,至今已四十六年,前后所居住的房子变动不可谓不大,由最早的与人合住一间,继而是一人一间。结婚时,因爱人也在本单位,合起来也就有了两间,过了两年又住上了两室一厨的小套间。其后的二十年里,随着我职称的晋升,住房
出租房里的感叹 我自七二年参加工作,至今已四十六年,前后所居住的房子变动不可谓不大,由最早的与人合住一间,继而是一人一间。结婚时,因爱人也在本单位,合起来也就有了两间,过了两年又住上了两室一厨的小套间。其后的二十年里,随着我职称的晋升,住房也在不断地升级、扩大,评上讲师时住的是两室一厅一厨一厕的六十平米套间,继而是三室一厅一厨一厕的七十平米中型套间,晋升为副教授时是三室两厅一厨一厕的九十平米的大套间,晋升为教授后,住房是更上一层楼,变成了四室两厅一厨两厕一洗漱间,外加一个十多平米的大凉台,面积则扩大到一百六十四平米,另加一个三十八平米的车库。平均起来差不多是五年一跳级,由小到大,由单间到多间,连我自己都未想到最后能住上如此大套间。这自然标志着我自己的进步与提高,更说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身在高校,住着如此宽敞明亮的大房子,若大的校园又是园林式单位,绿树成荫,空气清新,真有点飘飘欲仙的感觉,尤其是在退休之后,悠哉悠哉,怡然自得,乐在其中,能终老其中,也是人生的一大乐趣。可我们这一代,天生就是操心的命,上要管老,下要管小,管小还不只一代,管了儿辈还要管孙辈,永远都在一条看不到尽头的奔跑线上,一刻也不能停息。原想着一旦退休,就可与老伴过一番悠闲自在的日子,谁曾想女儿第二年就生了孩子,婆家因故不能照料,责任只能落在我们肩上,从此,我与老伴就成了女儿家的固定户口,不再是自由身了。
此前的十年,我们都住在丰台区西马厂的怡然家园,生活也算安定,一家五口也算怡然自乐。可为了小外孙的上学,我们的平静生活不得不打破了。由于丰台区的教育文化相对落后,而北京的儿童入学是就近分片的。为了让外孙能上一所较好的小学,获得一个较高的起点,女儿女婿决定在西城区买一套小房子,并最后在西城区的玺源台买了一套六十平米的小套间。因为这套房子离外孙所就读的小学仍旧较远,接送不方便,同时也住不下一家三代五口人,所以又在离小学不远的天宁寺东里租了一套近七十平米的套间。为便于外孙就近入学,以及我们的接送,我与老伴就带着外孙住在了这套租房里。
二十年来,我住的都是九十以上平米的大房子,乍一住进这七十平米不到的、只有两间房子的小套间,实在感到不便。两间住房倒还差强人意,其他的客厅、厨房、厕所、凉台,都难以让人满意:客厅不到三米宽,放个沙发,再放个长形饭桌,就只能容一人过身,每当吃饭时都得移动桌子,而且只能坐三面,西面对着窗台,因无空隙,再也不能坐人,因此饭桌虽大,却最多只能坐五个人。厨房与厕所都只有一米宽,两米长。厨房的灶台只有一面、洗碗池只有一个,空间只能站两个人,转身都不容易。厕所内勉强塞进一台洗衣机,装了一个洗脸盆,一个抽水马桶,洗澡时只能站着,连转身都得小心,不然不是碰着洗衣机,就是碰着洗脸盆,让人极不自在。凉台面西,下午太阳直射,我们刚搬进来时,还是初秋时节,气温常在三十度左右,如果不拉窗帘,连续晒上两个小时,房子里就有一种热辣辣的感觉,让人热的难受。不难想象,三伏天时,这间房子定会变成蒸笼!
周边的环境也让人皱眉。我们的房子是第四单元的第四层,又是整栋楼的最西边,一墙之隔就是一条三米宽的小巷,白天,人来车往,川流不息,各种市井声音混杂在一起,响个不停,直到深夜才能安静。小巷的西边是一大片老式平房,房顶上乱七八糟,难看极了,大风一吹,带起阵阵灰尘,刮向我们这个小区。最让人难以忍受的是,紧靠着我们这栋楼的西面,就是一个公共厕所,不仅影响人的心理和视觉,更影响空气质量,只要打开窗户,一股臭气就扑鼻而来。又因这个厕所位于老居民区,没有排污管道,隔三岔五,环卫工人就要开着环卫车来拉走厕所里的粪便,起粪时,那剌鼻的臭气随风一阵阵飘进房里,钻进鼻子里,几乎让人窒息。
当然,这个小区也非一无是处。首先,这个小区很小,只有四栋住房,而且四栋中还有一栋是门面房,主要用作商业门店,面向街道,住户很少。满打满算也不超过一百五十户人家,可说是一个袖珍型小区,而且只有一个门进出,管理又很规范,因而小区内显得特别安静和干净,给人以安全感。管理上也有人性化的地方,车位并末完全商业化,只要你是小区的住户,即使你没有买车位,只要你不过夜,就可以不收停车费。
小区的东面是一条小河,河上面有着高密度的桥梁,人流、车流川流不息,其中天宁寺桥是著名的一座。过了河就是繁华的商业区,其中有名闻遐迩的中国移动总部。往北左拐,就是莲花池东路,上有白云桥,也是挺有名的一座桥梁。只要你对周边世界作一番考察,就会有一种强烈的印象:天宁寺周围这一块是一个尚未充分开发的地带,看起来有点落后,似乎与北京这样的大都会不大合拍,然而只要放大你的视野,就会发现这里其实充满现代都市的气息,折射出现代都市的风貌,只不过它还留存着古都北京的某些影子罢了。
当然,这一块名头最响的建筑当数天宁寺。天宁寺,最早叫光林寺,始建于北魏孝文帝年间,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后毁于战火,至明永乐年间重建,改名为天宁寺,其主要建筑是一座高约六十米的佛塔,塔顶象佛家的净瓶。天宁寺的香火算不得很盛,但每天也有一些香客前来朝拜,偶而也有几个游客。每到周末,塔身会放射出耀眼的灯光,使天宁寺通身明亮,使其多了几分现代气息。距离天宁寺大约五十米左右,是华北热电厂的一座高大的烟囱。烟囱虽比宝塔还高,但却不如佛塔雄伟。两者一古一今,风格全然不同,但却相映成趣。
最让我们满意的是,这个小区离外孙读书的学校很近,走路不到十分钟,而且只有一个路口,安全系数很高,用不着担心孩子在路上出事。
居住在出租房里,总有一种家非家,我非我的感觉,有一种庄周梦蝶的感觉,老觉得自己象没有根蒂的浮萍,飘在水上,被风一吹,飘来荡去,没有一点牢实感。这种过客式的感觉,总觉得身子轻飘飘的,总也落不了地。虽然现在中央和一些地方政府都强调租购同权,租房人的权益受到保护和尊重,但租房人心里明白,租房就是租房,它毕竟是一种短期行为,租房者就是过客,那能象买房者那样脚踏实地。租房者没有房产证,只有一份合同,自然也就没有所有权,只有暂时的居住权,这就好比一个成人没有身份证,几近流浪者、黑户口。就象我们,只是为了外孙入学,才临时居住在这里,一旦外孙读完小学进中学,我们就将弃此而去,另找住处,那时这套房子就与我们毫无干系了。这种过客的飘浮心理短期内很难消除,也许要等到外孙进大学那一天。
活了近七十年,头二十年住的是老祖宗留下的老房子,中间近五十年住的是单位的房子,2012年买了一套电梯房,还来不及住,因为要补贴女儿买房,就照原价卖出去了,一直都未体验住租房的滋味,没想到为了外孙的入学,却第一次当了租房客。由此,心里有了一种新的体验,我是租房客,房子不是我的,而是别人的;我是堑居者,只是这套房子的过客;居住在这里,我体会不到归属感,只觉得自己是飘泊的浮萍,不知哪一天又将漂到另一所房子去。
李白《蜀道难》说:“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居住在租房里如同人在异地,心里就是不踏实,就如文天祥《过零丁洋》诗所云“身是浮沉雨打萍”。眨眼就是古稀之年,人到了这个时候,最大的心愿是安定,在一个自己最熟悉的环境里安定有序的生活,陪着老伴安安稳稳地过日子,可怎么也没想到到头来还是做了一回租房客,难免有一种五味杂陈的感叹。
本主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