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经典散文

经典散文

无语向黄昏

2021-12-23经典散文
[db:简介]
      近日,重温《诗经》,读到《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瑶。”——“琼瑶”,多么熟悉的字眼,久违了。闭上眼睛,那个海峡对岸梳着发髻,戴金丝边眼镜的女子,那个华语作家,微笑地从书中款款走出,站在我面前。
       彼时,正是黄昏,太阳悄悄地把红色一点一点染到了云彩上。我沉浸在与之相关的往事的回忆之中,为遥远的在水一方的茫茫人世中曾存在过这样一个人,一个曾影响过自己的人欢喜而又伤感。
  窗外,鸣蝉在树上重复着“知了、知了”地叫声,仿佛七十年代早期出生的我们单调而乏味的童年。那时,坐在家乡小学简陋的教室里的我,一遍遍地跟随老师念课文《台湾:祖国美丽的宝岛》,很快倒背如流,但怎么也想像不出阿里山、日月潭的模样。人类的想象力都是建立在已知的基础上的。我在上中学前,最远到过距离我家直线距离12公里的姥姥家,那里与我家类似的是村前有座不知名的山,不同的是我家村后的河流没有名字,而姥姥家门前流过的河有一个好听的名字:“还乡河”。但这点进步终归无法让人与遥远的台湾岛、阿里山和日月潭联系起来,只能本能地感觉一定很美,要不,怎么会写到课本中呢。至于此时的台湾,一个叫琼瑶的女作家如何风声水起,创造出了一部又一部言情小说,让无数少男少女为之倾倒之事宜,更是无从知晓。

   1984年,我和小学时最好的同窗好友孙辉一同进入我县最好的初中学习,还是像小学一样喜欢看书。只是一年以后,她就随父母工作调动转学到了秦皇岛一中,我也因此收到了人生的第一封信,信中她说自己在读一个台湾女作家琼瑶的小说,题材不是很喜欢,但文笔太好了,诗情画意,引经据典,建议我有机会也读读。这是我第一次听说琼瑶这个名字,之后不久果然在一个老师那里借到了一本《寒烟翠》,迫不及待地读了起来。
  时至今日,书中的故事情节如同我看过的她的其它作品《彩霞满天》《几度夕阳红》《烟雨濛濛》《匆匆太匆匆》《一帘幽梦》一样,早已忘得一干二净,也无意重读。但是,琼瑶的书,却真切地影响了我和我的同代人。生活在小县城,当时刚刚进入青春期的我们还是一张白纸,琼瑶用她的文字在上面书写了太多的美好。
  琼瑶坚定了我们读书的梦想。琼瑶书中的主人公,动辄台湾大学、国立交通大学、台北医大毕业的,那些明眸善睐、长发飘飘的女子流连在图书馆前,于斜阳中等待心中的白马王子是那般惹人羡慕,让那个时代的我们从心里觉得:“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让我们在当时低到百分之十高考升学概率下,坚持读书,最终得以迈进大学的门槛。
  琼瑶开启了我们对古典文学的热爱。琼瑶把国学、《诗经》、唐诗、宋词、元曲全部写到了书里:“美人莫凭栏,凭栏山水寒。”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珠帘卷,暮云愁。垂杨暗锁青楼,烟雨濛濛如画,轻风吹旋收”。“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她让我们知道课本之外还有这些美不胜收的诗词,并且成为一生的热爱。

  琼瑶教会了我们生活要精致。众所周知,琼瑶书中的主人公被人称为“不食人间烟火”,非富即贵,即便偶而有两个贫寒人家出身的,也是才气冲天,这些不知柴米贵、不接地气的人,吃喝拉撒自然是十分讲究的,有点像红楼梦里贾府吃茄子要拿鸡来当辅料。我从书中才知道喝可乐要加冰,做一道面点要十几道工序,冰淇淋可以做出几十种口味。对当时的中国小县城,这一切都十分遥远,但琼瑶的出现培树了我们精致生活的理念。多年以后,当物质丰盈,“小资”的生活方式完全可行,虽然有些矫情,可是,谁不喜欢呢?
  琼瑶扩大了我们的视野。看了琼瑶的书后,从书中唯美的景物描写中,感觉自己再也不是小学时那个没有走出过村子,想像不出台湾、日月潭和阿里山模样的女孩。琼瑶让80年代的我们阳光明媚、心向神往,一颗心仿佛长大了许多,幻想自己有一天也会站到那片土地上,像十五世纪时葡萄牙商船上的商人远征东方,第一次在大海上眺望到台湾岛那如诗如画的身姿时,情不自禁地发出“福摩萨,福摩萨”(意为好美呀,好美呀)的惊呼。
  琼瑶奠定了我们对爱情的理解和认知。琼瑶在书中,把纯洁、忠贞、相守、思念与爱情联系在一起,用她的语言让爱情升华、高洁,让爱得以净化:“是谁把心中相思,种成红豆?待我来碾豆成尘,看还有相思没有?”琼瑶的书中,没有半句情、色、性的描写,只有男女主人公彼此纯真的爱恋。
  当时的我,实在是一个爱做梦的小女孩,也曾经对那些纯真而美好的东西有着懵懂的迷恋。课下时常捧着琼瑶的书眉关若蹙,偶尔在日记也会出现琼瑶风格的语言:“夜好深、好美、好静、好温馨!”
  在我上高一的时候,正值文学的黄金时代,县里几个思想前卫的诗人在学校门口合开了一家叫“三昧书屋”的书店,那里有太多的好书。“朦胧诗”“寻根文学”“伤痕文学”“改革文学”“先锋文学”,各个流派的作品摆满了货架,我一有时间就去那里流连、看书,知道世界上除琼瑶以外还有好多伟大的作家,并很快从琼瑶的故事中走出来。
  上大学后,更是一头扎在图书馆,开始阅读加缪、海明威、马尔克斯、马克吐温、曹雪芹,知道了真正的文学是关乎人性普遍情感,关乎整个人类命运的,琼瑶的小情小资小调彻底走出了我的阅读生活。
  后来,我毕业了,回到家乡的县城上班。说来似乎让人难以置信,我这样一个颜值上等、爱好文学,想象力丰富,家境也不错的女子,竟然没有真正谈过恋爱。当年读琼瑶小说的那种感觉,那种随书中主人公一起柔肠百折、寸断甘肠、魂牵梦绕、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的感觉虽则真真切切,但由于亲眼目睹亲近的身边人痴情爱恋,但并不美好的结局,有的甚至是苦果和悲剧,让我对琼瑶的纯情套路有了莫名的奇怪的免疫力,陷入矫枉过正的误区。
  我捧诗填词作对,说昏话、胡话、傻话、痴语、疯话都只限于写作中。我固执地认为:爱情本来就是一个天堂里的神话,吃着人间烟火的我们就只能做这个神话的看客。有谁能有这样的运气与这个神话邂逅呢?那一定要得到上帝的无限眷顾。生活中,我谈恋爱的目标明确而具体,只是为了结婚,与爱情无关。
  一次,我在家人的安排下和一男子见面,那人自我介绍,说自己没别的特点,就是喜欢面对现实,有的人看琼瑶小说看多了,不现实,我不赞成这样的。我一听就懵了,这说的是什么呀,是自我表白褒奖自己贬低他人或者干脆实有所指?我跟你要没这个事,走在大街上撞上了也不会认识,你上来就说这些,是什么意思呀?心中的排斥感陡然升起。五分钟之后,我借口溜了,从此回到陌路。
  再后来,我终于借助媒妁之言完成父母之使命,进入更实际的烟火生活,琼瑶和琼瑶的小说也随之退回到遥远的海峡对岸,再也无从记起。
  二十世纪初期,电视剧《还珠格格》风靡,我看了两集后,发现对于琼瑶的风格和味道,电视剧这种表现形式远不及小说来得酣畅,尽管琼瑶早已走上了影视编剧的道路如日中天,我还是固执地喜欢那些属于文字的,深刻在青春记忆中的爱与悲欢。那种纯美的爱情的描写,那些让人起鸡皮疙瘩的对白,听起来似乎也有些做作,但在我真正的经历了婚姻之后,却感到了一种分外的珍贵。琼瑶的故事是梦,但或许这就是爱情的本质,没有纯真和纯情,哪来美好?虽则这种纯真和纯情总是表现得有些幼稚,抑或在现实面前不堪一击,可却足够温暖,足够持久,足以抵抗岁月的孤独与世间的寒凉。
  镜头拉到今天,琼瑶已经是一位80多岁老人,可她创造的爱情模式仍然年轻。琼瑶笔下的女主角很多都是恋爱至上,但是她本人却是妥妥的自强自立,直到80岁还笔耕不辍。或许,这才是琼瑶的大智慧。她和平鑫涛携手并肩走过50年,取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和人生成就,期间恩恩怨怨但彼此从未消减对对方的爱。平鑫涛罹患血管型失智症,让她身心近乎崩溃,觉得“天地万物全化为虚有”,但仍强打起精神当“特别护士”,抱持着正向的态度照顾着丈夫的一切。在平鑫涛92岁时,生命的最后一刻,为是否插鼻胃管的事宜,琼瑶和平鑫涛的子女起了争执,因为在平鑫涛的遗嘱中写着:“当我病危的时候,请你们不要把我送进加护病房。我不要任何管子和医疗器具来维持我的生命。更不要死在冰冷的加护病房裡。所以,无论是气切、电击、插管、鼻胃管、导尿管......通通不要,让我走得清清爽爽”。在继子女的坚持下,琼瑶妥协含泪让丈夫平鑫涛插鼻胃管,但她深觉自己背叛挚爱。平鑫涛去世时,琼瑶用花葬与之作最后的告白:“永别了,我的爱”。
  琼瑶自己也在79岁那年发表遗言:“生时愿如火花,燃烧到生命最后一刻。死时愿如雪花,飘然落地,化为尘土!” “人生最无奈的事情,是不能选择生,也不能选择死。” 诚然,生老病死是每个人不可逃离的命运,可究竟是为了他人的看法苟延残喘地活着,还是尊重个人的意愿体面的死去?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答案。死亡并不是人生最大的损失,因为人们已经经历了世间的种种美好。若是虽生犹死,失去了生而为人的基本尊严,才是人生最大的失败。
  回望自己的人生来路,琼瑶的影响是重要的。是她,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中国,让一个出生在北方农村的,生活半径只有12公里的女孩,抬起头来看见了世界。多年过去,在我进入人生中年后,又是她,以公开方式发表的“生死观”:“珍爱生命、尊重死亡”,让活着的真谛与死亡的意义昭然立揭,也是我所知道的对生死迷失这个问题的最好回答。
  窗外依旧是无休止的蝉鸣,回忆之花一瓣一瓣盛开,掠过绿肥红瘦的春夏,遇见萧瑟的秋冬,我恍惚听见琼瑶所作《烟锁重楼》中凄凉的唱词,回荡在轮回的路上:“有一天故人远去,有一天繁华落尽,那七重古老的门,依旧傲然伫立,无语向黄昏。”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