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絮语
2021-12-23叙事散文北原白杨
重阳絮语文/北原白杨我们中国人的传统文化节日总是接踵而至,这不,刚过完中秋节没几天,重阳节已经迫在眉睫了。重阳之意源于《易经》,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名重阳节。古人认为这是个吉……
重阳絮语
文/北原白杨 我们中国人的传统文化节日总是接踵而至,这不,刚过完中秋节没几天,重阳节已经迫在眉睫了。
重阳之意源于《易经》,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名重阳节。古人认为这是个吉利的日子,又因九九重阳节与“久久”同音,在数字中是最长数,有长长久久之意,又被称为老人节。
随社会的发展,物质财富的不断积累,不管城市还是农村,老年人的生活水平也随之提高,不再为衣食而忧。他们为儿女们操持大半辈子,不知历尽多少血汗与辛酸。是啊,他们老了:头发斑白、眼神浑浊、牙齿松动脱落、骨质增生、风湿、关节炎、满脸褶皱累累像老树皮……失去了青春的光华,越来越没有个人样儿。他们没有半句怨言,唯有的心愿是儿女们健康成长成龙成凤。从没有奢望有怎样的回报。当今时代经济的迅速发展,相应给人带来更激烈的竞争,成年人大多出门在外,为事业打拼,精神压力大,体力疲惫,相对陪伴父母、老人的时间很少。越来越多的留守老人心灵孤独,期待的目光在张望儿女们回乡的步履。这不禁使我想起那首老歌:“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帮爸爸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老人不图儿女们为家做多大贡献,一辈子只图个团团圆圆……”歌唱的真好,是时候了,不管多么忙碌,把手头的工作先放一放,挤一点时间,像歌里唱的那样,带上老婆,领着孩子子,回家看看,让等待的老人分享一份天伦之乐。
老人节是一个值得庆贺的日子,我却暗自忐忑,心情沉重。时光飞逝,从不回头。弹指间,外婆已经离开人世一年有余。喜欢诗歌创作,自谓识文弄墨,虽然不是一个优秀的诗人,也算得上是草根诗人吧,但我没有写下只字片言祭念外婆的文字,不仅仅是生活琐事缠身,一味劳碌。不是不想提笔,是不愿碰触那份隐痛。
外公年轻时于战乱间,不幸颠沛流离海外,撇下二十五岁的外婆、刚刚六个月的母亲在家。从此,一条台湾海峡犹天上银河,把他们分隔。外公在海外日夜思念着外婆及女儿,没有再成立家家室。外婆在大陆独自领着母亲过日子历尽艰辛,没有另嫁他乡。他们都期盼着有一天重逢。四十年后,当愿望成为现实,他们泪眼执手短暂相聚,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
外婆身体不好,常病。为减少外婆的孤零、寂寞,奉母命我自幼陪伴外婆生活,虽度日清苦,一直相依为命。外婆对我的疼爱不用言说。自我成家立室后,我和妻子虽没有能力为外婆提供锦衣美食,但总是谨慎侍候。年届中年,四十多年来,我从没有远行离开外婆。去年夏天外婆寿终正寝,享年九十岁。与二十多年前,不幸因突发脑血栓故去的外公,合葬在我居住的村子不远处。外婆去世后我十分悲痛,特别是独处的时候,内心感到从没有过的失落孤单。“树欲静风不止,子欲养亲不在!”有好吃的东西老人再不能享用,不能像以前一样在她膝下尽孝,每每至此,泪水簌簌从腮边滑落,止不住哽咽!外公外婆在世不能在一起相聚生活,若天果有神灵,只能祝愿他们在地下永远厮守!
今年八月中旬,经高青县作协一位文友的荐举,我来到县公安局治安大队办公室做公安材料宣传工作,虽然这项工作对我有些压力,由于是我喜欢的文字工作,为了实现我的人生梦想,我毅然选择走出生活半生的小村子,接受这次挑战。虽然我知道,有一天,我还会回到这片深深热爱着的土地。
国庆休假七天,除去值班一天,假期一共六天,由于秋收麦种,我一直忙的不亦乐乎。在去田间播种小麦的路上,遇到二弟,得知母亲感冒生病。没有顾得上买一点母亲爱吃的食品,我匆匆前去看望。母亲正躺在床上,本来瘦弱的身体更显憔悴。虽然已经在村卫生室输液三天,病情还不见明显好转。母亲是一个十分孝顺的女儿,为了便于照顾外婆,她嫁到离外婆不到两华里,位于黄河岸边的一个小村子里。现在母亲和二弟一家住在一起,靠十几亩农田维持生活。尽管母亲说话无力,还是对我反复嘱咐:“在单位好好工作……”
中午下班后,刚接到妻子电话:“我骑电车到五里地外的一家超市买了纯牛奶和水果,等你回来,我们一块去看看娘……”
查看了手机日历,星期天单位休假,正好是老人节。
我又将回到故乡温暖的怀抱。看望外公外婆坟头那堆魂牵梦绕的黄土。看望并重的母亲鬓边斑斑白发。
2013年10月12日午夜临屏
[ 本帖最后由 李兴文 于 2013-10-13 22:38 编辑 ]
文/北原白杨 我们中国人的传统文化节日总是接踵而至,这不,刚过完中秋节没几天,重阳节已经迫在眉睫了。
重阳之意源于《易经》,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名重阳节。古人认为这是个吉利的日子,又因九九重阳节与“久久”同音,在数字中是最长数,有长长久久之意,又被称为老人节。
随社会的发展,物质财富的不断积累,不管城市还是农村,老年人的生活水平也随之提高,不再为衣食而忧。他们为儿女们操持大半辈子,不知历尽多少血汗与辛酸。是啊,他们老了:头发斑白、眼神浑浊、牙齿松动脱落、骨质增生、风湿、关节炎、满脸褶皱累累像老树皮……失去了青春的光华,越来越没有个人样儿。他们没有半句怨言,唯有的心愿是儿女们健康成长成龙成凤。从没有奢望有怎样的回报。当今时代经济的迅速发展,相应给人带来更激烈的竞争,成年人大多出门在外,为事业打拼,精神压力大,体力疲惫,相对陪伴父母、老人的时间很少。越来越多的留守老人心灵孤独,期待的目光在张望儿女们回乡的步履。这不禁使我想起那首老歌:“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帮爸爸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老人不图儿女们为家做多大贡献,一辈子只图个团团圆圆……”歌唱的真好,是时候了,不管多么忙碌,把手头的工作先放一放,挤一点时间,像歌里唱的那样,带上老婆,领着孩子子,回家看看,让等待的老人分享一份天伦之乐。
老人节是一个值得庆贺的日子,我却暗自忐忑,心情沉重。时光飞逝,从不回头。弹指间,外婆已经离开人世一年有余。喜欢诗歌创作,自谓识文弄墨,虽然不是一个优秀的诗人,也算得上是草根诗人吧,但我没有写下只字片言祭念外婆的文字,不仅仅是生活琐事缠身,一味劳碌。不是不想提笔,是不愿碰触那份隐痛。
外公年轻时于战乱间,不幸颠沛流离海外,撇下二十五岁的外婆、刚刚六个月的母亲在家。从此,一条台湾海峡犹天上银河,把他们分隔。外公在海外日夜思念着外婆及女儿,没有再成立家家室。外婆在大陆独自领着母亲过日子历尽艰辛,没有另嫁他乡。他们都期盼着有一天重逢。四十年后,当愿望成为现实,他们泪眼执手短暂相聚,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
外婆身体不好,常病。为减少外婆的孤零、寂寞,奉母命我自幼陪伴外婆生活,虽度日清苦,一直相依为命。外婆对我的疼爱不用言说。自我成家立室后,我和妻子虽没有能力为外婆提供锦衣美食,但总是谨慎侍候。年届中年,四十多年来,我从没有远行离开外婆。去年夏天外婆寿终正寝,享年九十岁。与二十多年前,不幸因突发脑血栓故去的外公,合葬在我居住的村子不远处。外婆去世后我十分悲痛,特别是独处的时候,内心感到从没有过的失落孤单。“树欲静风不止,子欲养亲不在!”有好吃的东西老人再不能享用,不能像以前一样在她膝下尽孝,每每至此,泪水簌簌从腮边滑落,止不住哽咽!外公外婆在世不能在一起相聚生活,若天果有神灵,只能祝愿他们在地下永远厮守!
今年八月中旬,经高青县作协一位文友的荐举,我来到县公安局治安大队办公室做公安材料宣传工作,虽然这项工作对我有些压力,由于是我喜欢的文字工作,为了实现我的人生梦想,我毅然选择走出生活半生的小村子,接受这次挑战。虽然我知道,有一天,我还会回到这片深深热爱着的土地。
国庆休假七天,除去值班一天,假期一共六天,由于秋收麦种,我一直忙的不亦乐乎。在去田间播种小麦的路上,遇到二弟,得知母亲感冒生病。没有顾得上买一点母亲爱吃的食品,我匆匆前去看望。母亲正躺在床上,本来瘦弱的身体更显憔悴。虽然已经在村卫生室输液三天,病情还不见明显好转。母亲是一个十分孝顺的女儿,为了便于照顾外婆,她嫁到离外婆不到两华里,位于黄河岸边的一个小村子里。现在母亲和二弟一家住在一起,靠十几亩农田维持生活。尽管母亲说话无力,还是对我反复嘱咐:“在单位好好工作……”
中午下班后,刚接到妻子电话:“我骑电车到五里地外的一家超市买了纯牛奶和水果,等你回来,我们一块去看看娘……”
查看了手机日历,星期天单位休假,正好是老人节。
我又将回到故乡温暖的怀抱。看望外公外婆坟头那堆魂牵梦绕的黄土。看望并重的母亲鬓边斑斑白发。
2013年10月12日午夜临屏
[ 本帖最后由 李兴文 于 2013-10-13 22:38 编辑 ]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