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寨风语
2021-12-23抒情散文文珺
苗寨风语走进一个古寨,如同走进一段老时光。寨子门口,几个穿着彩色绣花衣服的苗家女,正在飞针走线的刺绣。她们很专注,青春的面庞映着手里的花,娇美,艳丽。我细看了一下,并非苗绣,而是时下风靡全国的十字绣。这种绣活,让全中国的女人们过足了一把女红……
苗寨风语
走进一个古寨,如同走进一段老时光。
寨子门口,几个穿着彩色绣花衣服的苗家女,正在飞针走线的刺绣。她们很专注,青春的面庞映着手里的花,娇美,艳丽。我细看了一下,并非苗绣,而是时下风靡全国的十字绣。这种绣活,让全中国的女人们过足了一把女红瘾。其中一人,绣着一幅“香水百合”,和我在家绣的那一贴一模一样。
这样的布局,也许是有意味的。在这僻远的湘西大地上,这样的一个寨子,只作为某一种即将遗失的文化存在着,它会给寨子里人的带来一定的经济收入。
大门口,身着七彩丽服,头带银饰的另外几个苗家女子,手里提着一个绣有凤凰的彩带,排列成一行挡在门口,要对歌和喝酒。她们都很纯朴,脸色是天然的麦子色,有着当地人五角形的脸颊,颧骨都很高。说不上漂亮,更多的,觉得她们可能就是附近村子里长得比较好看一点的女子而已。这些蚩尤民族的后裔们,以某一种原始和纯朴的方式,吸引着八方的游客。
她们唱一种当地的民歌,用苗语唱完了,又用汉语来唱。苗族,有自己的语言,却没有自己的文字。她们用自己熟悉的语言,表达相互之间的感情,并用某种天生的真挚和热情迎接着一拨又一拨陌生的游客。
拙朴的寨子,还保留着一种几近原始的风貌。寨前的低洼里,是一片稻田。稻子刚刚收割,田里还积着厚厚地一层水。有几只麻花的鸭子,正在稻田里觅食,猛然看到陌生的我们,惊叫着藏到田埂边的草丛中了。
一口长满了青苔的老井,有清水沽沽冒出。导游说,这口古井无论天旱与否,它都从来没有干枯过,被寨子里的人称为“神井”。
青石板的小路,弯弯曲曲地把我们引入寨子中。木质结构的吊脚楼,乌黑发亮。石头砌成的土墙上长满了青苔和一些婉约的藤本植物。而在我们北方养在花盆里的仙人掌,赫然地长在寨子的墙头上,傻乎乎地望着一样傻乎乎看它的我们。
一丛植物,缠在一棵干枯的树上,开着几朵金色花。在花朵和叶子中间,结着一个长长的青瓜。我拿着相机对了上去,一个老婆婆过来说,那是苦瓜,炒菜用,同时她用筷子拨拉着碗里饭给我看。
阿婆到底有多少岁,若不细细看是看不出来的。在这个寨子里,随处可见年近古稀的老人。不远处的一个屋子门口,挂着一个“百岁老人居”的牌子。探头进去,没有看老人,却看到了一具黑糊糊的棺木和一堆破烂的被褥。
老人碗里的饭很简单,白米饭上,浮着几棵青菜,几片苦瓜。但却又拌着红红的辣子。当地气候温热,人们每餐都要吃辣椒。
老人告诉我,她的三个儿子都读书考上大学,到外地工作了。她守着老屋子,过一种简单的日子。过年节的时候,儿子和孙子们就会来看望她。我略略算了一下,现在离过春节还有五个月时间,那一刻,我想起了守候在老家的母亲。
导游用职业化的语言,介绍那些被时光打磨的很旧的老屋子所代表的种种含义。我则想象着,这样一个近千人的老屋子,在曾经的岁月里是何等的热闹和繁华。那个门前的小池塘,那些结在树梢寂寞的大柚子,曾有多少的孩子仰望嬉戏。那些发黑的木头楼里,曾有多少青年男女在此对歌恋爱。而今,它们,都几乎要成为文物了。
有一座老屋子,看起来是遗弃很久了。屋子的木头,黑着黑着,忽然灰了起来。更加的缺少了人气。小小的木格窗子,上面刻着一些花纹。听说,曾住着一个有钱的人家,在那个年代叫地主。人世间,身份和地位,或是你拥有财富的多少,某种意义上,也许只能代表让别人把你记忆的稍微长久一些而已。
几个年轻人,很好奇地扒在那个黑洞洞的门口往里看,而后又惊叫着跳了过来,原来是看到了二张年代久远的老照片。我费了很大的劲,才从那个门缝里看到二张十二寸大的黑白照片,装在一个木头的黑框里。照片中的二个人,穿着黑色的衣服,双手放在膝盖上,表情严肃,坐相端庄。
这个老寨子,和全国大多数村子一样,也是空旷的。昏暗的木楼里,不时有苍老的脸向外张望。他们没有惊慌,没有不安,有的,只是光阴深处的从容与淡定。看不到年轻人的身影,有几个壮年的男人,在一间黑糊糊的屋子里打纸牌,喝一种廉价的米酒。
时值正午,青石板小路的尽头有孩子们的声音传过来。他们在附近的小学里上学,开心的笑声给寂寞的寨子增添了许多的欢乐。他们的衣装和汉族的孩子并无两样,脸上笑容灿烂,蕴含着某一种希望和未来。
苗家的女人,大多五官纤俏,身体矮小。但苗寨的男人,却常让人大所失望。他们大多都身体短小,还有许多人,佝背斜腰,不知为什么。
寨子里的水渠里,不时有几枚大型的果子出现。后来,又在一个矮小的树上看到,正仰头好奇。一个老婆婆走过来说,那是柚子,我大笑,和身边的一棵柚子树和了一张影。
有一座木楼,在寨子地势高一点的地方。导游说,那个木楼里,曾经住过一位非常美丽的姑娘。她几乎和寨子里所有的青年对过歌,但却没有一个人对得上。后来,那个女子跟了一个外乡的读书人走了。听说那个读书人,是个民歌爱好者。之后,再没有下文。我想,那个女子不知道过得好不好。经年后,她再回到故乡,还记不记得这一座唱过歌的木楼。
木楼的后面,有一个干净的小院。屋檐下,挂着四、五个红灯笼。门框上,贴着刚刚有点泛白的大红囍字,碎花的蓝布门帘下,有几只鸡悠然的走出来。不见有主人走出来。院子里的石阶上,卧着一只花猫,它舒服地舔着身上的毛晒太阳。
木楼前的矮墙上,一只公鸡突然高啼起来。喔喔,喔喔喔。忽然觉得,这清亮的声音,好多年没有听到了。
走到寨子门口的我们都停下了脚步转过身去,看那高傲的大公鸡步态悠然的走下矮墙,走入了小巷深处。 [
[ 本帖最后由 文珺 于 2013-10-13 11:03 编辑 ]
走进一个古寨,如同走进一段老时光。
寨子门口,几个穿着彩色绣花衣服的苗家女,正在飞针走线的刺绣。她们很专注,青春的面庞映着手里的花,娇美,艳丽。我细看了一下,并非苗绣,而是时下风靡全国的十字绣。这种绣活,让全中国的女人们过足了一把女红瘾。其中一人,绣着一幅“香水百合”,和我在家绣的那一贴一模一样。
这样的布局,也许是有意味的。在这僻远的湘西大地上,这样的一个寨子,只作为某一种即将遗失的文化存在着,它会给寨子里人的带来一定的经济收入。
大门口,身着七彩丽服,头带银饰的另外几个苗家女子,手里提着一个绣有凤凰的彩带,排列成一行挡在门口,要对歌和喝酒。她们都很纯朴,脸色是天然的麦子色,有着当地人五角形的脸颊,颧骨都很高。说不上漂亮,更多的,觉得她们可能就是附近村子里长得比较好看一点的女子而已。这些蚩尤民族的后裔们,以某一种原始和纯朴的方式,吸引着八方的游客。
她们唱一种当地的民歌,用苗语唱完了,又用汉语来唱。苗族,有自己的语言,却没有自己的文字。她们用自己熟悉的语言,表达相互之间的感情,并用某种天生的真挚和热情迎接着一拨又一拨陌生的游客。
拙朴的寨子,还保留着一种几近原始的风貌。寨前的低洼里,是一片稻田。稻子刚刚收割,田里还积着厚厚地一层水。有几只麻花的鸭子,正在稻田里觅食,猛然看到陌生的我们,惊叫着藏到田埂边的草丛中了。
一口长满了青苔的老井,有清水沽沽冒出。导游说,这口古井无论天旱与否,它都从来没有干枯过,被寨子里的人称为“神井”。
青石板的小路,弯弯曲曲地把我们引入寨子中。木质结构的吊脚楼,乌黑发亮。石头砌成的土墙上长满了青苔和一些婉约的藤本植物。而在我们北方养在花盆里的仙人掌,赫然地长在寨子的墙头上,傻乎乎地望着一样傻乎乎看它的我们。
一丛植物,缠在一棵干枯的树上,开着几朵金色花。在花朵和叶子中间,结着一个长长的青瓜。我拿着相机对了上去,一个老婆婆过来说,那是苦瓜,炒菜用,同时她用筷子拨拉着碗里饭给我看。
阿婆到底有多少岁,若不细细看是看不出来的。在这个寨子里,随处可见年近古稀的老人。不远处的一个屋子门口,挂着一个“百岁老人居”的牌子。探头进去,没有看老人,却看到了一具黑糊糊的棺木和一堆破烂的被褥。
老人碗里的饭很简单,白米饭上,浮着几棵青菜,几片苦瓜。但却又拌着红红的辣子。当地气候温热,人们每餐都要吃辣椒。
老人告诉我,她的三个儿子都读书考上大学,到外地工作了。她守着老屋子,过一种简单的日子。过年节的时候,儿子和孙子们就会来看望她。我略略算了一下,现在离过春节还有五个月时间,那一刻,我想起了守候在老家的母亲。
导游用职业化的语言,介绍那些被时光打磨的很旧的老屋子所代表的种种含义。我则想象着,这样一个近千人的老屋子,在曾经的岁月里是何等的热闹和繁华。那个门前的小池塘,那些结在树梢寂寞的大柚子,曾有多少的孩子仰望嬉戏。那些发黑的木头楼里,曾有多少青年男女在此对歌恋爱。而今,它们,都几乎要成为文物了。
有一座老屋子,看起来是遗弃很久了。屋子的木头,黑着黑着,忽然灰了起来。更加的缺少了人气。小小的木格窗子,上面刻着一些花纹。听说,曾住着一个有钱的人家,在那个年代叫地主。人世间,身份和地位,或是你拥有财富的多少,某种意义上,也许只能代表让别人把你记忆的稍微长久一些而已。
几个年轻人,很好奇地扒在那个黑洞洞的门口往里看,而后又惊叫着跳了过来,原来是看到了二张年代久远的老照片。我费了很大的劲,才从那个门缝里看到二张十二寸大的黑白照片,装在一个木头的黑框里。照片中的二个人,穿着黑色的衣服,双手放在膝盖上,表情严肃,坐相端庄。
这个老寨子,和全国大多数村子一样,也是空旷的。昏暗的木楼里,不时有苍老的脸向外张望。他们没有惊慌,没有不安,有的,只是光阴深处的从容与淡定。看不到年轻人的身影,有几个壮年的男人,在一间黑糊糊的屋子里打纸牌,喝一种廉价的米酒。
时值正午,青石板小路的尽头有孩子们的声音传过来。他们在附近的小学里上学,开心的笑声给寂寞的寨子增添了许多的欢乐。他们的衣装和汉族的孩子并无两样,脸上笑容灿烂,蕴含着某一种希望和未来。
苗家的女人,大多五官纤俏,身体矮小。但苗寨的男人,却常让人大所失望。他们大多都身体短小,还有许多人,佝背斜腰,不知为什么。
寨子里的水渠里,不时有几枚大型的果子出现。后来,又在一个矮小的树上看到,正仰头好奇。一个老婆婆走过来说,那是柚子,我大笑,和身边的一棵柚子树和了一张影。
有一座木楼,在寨子地势高一点的地方。导游说,那个木楼里,曾经住过一位非常美丽的姑娘。她几乎和寨子里所有的青年对过歌,但却没有一个人对得上。后来,那个女子跟了一个外乡的读书人走了。听说那个读书人,是个民歌爱好者。之后,再没有下文。我想,那个女子不知道过得好不好。经年后,她再回到故乡,还记不记得这一座唱过歌的木楼。
木楼的后面,有一个干净的小院。屋檐下,挂着四、五个红灯笼。门框上,贴着刚刚有点泛白的大红囍字,碎花的蓝布门帘下,有几只鸡悠然的走出来。不见有主人走出来。院子里的石阶上,卧着一只花猫,它舒服地舔着身上的毛晒太阳。
木楼前的矮墙上,一只公鸡突然高啼起来。喔喔,喔喔喔。忽然觉得,这清亮的声音,好多年没有听到了。
走到寨子门口的我们都停下了脚步转过身去,看那高傲的大公鸡步态悠然的走下矮墙,走入了小巷深处。 [
[ 本帖最后由 文珺 于 2013-10-13 11:03 编辑 ]
2.jpg (381.84 KB, 下载次数: 110)
2013-10-13 11:01 上传
3.jpg (462.48 KB, 下载次数: 111)
2013-10-13 11:01 上传
7.jpg (484.25 KB, 下载次数: 115)
2013-10-13 11:03 上传
9.jpg (331.91 KB, 下载次数: 116)
2013-10-13 11:03 上传
14.jpg (307.08 KB, 下载次数: 122)
2013-10-13 11:03 上传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