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经典散文

经典散文

池塘与回归故里

2021-12-23经典散文
[db:简介]
池塘与回归故里

  小时候尽淘皮,竹车纸马玩过一遍如今想来也无留恋,倒是少有的几件事回想起来一直觉得有趣,其中就包括池塘边捉蜻蜓。四月将尽五月交初,天气渐渐暖和,春种农忙时节也过了,池塘里的水格外澄清。可是早晚温差也还比较大,尤其清晨潮湿雾蒙蒙的,家门前一口池塘水面上游荡着一层很轻很薄很透明散逸的烟气,水底的鱼便探着头,咬着烟气吃。

  在这烟气之上大约五六米就荡着一群蜻蜓云游来云游去。有些蜻蜓也怪,常常停在空中几乎不动的,仿佛在等着清晨第一缕阳光照着它,照得它的眼睛明亮鼓起来,它就空灵活泛了,于是飞走了。这样的蜻蜓我们历来是捕捉不到的。大部分蜻蜓池塘水面上飞久了,旁边的芦苇以及水草尖尖上停顿歇息,给了捕捉的机会。

  用一根带叉的小木棍高高举起,对着旧房屋的屋檐挑出一层层的蜘蛛网,它是很有黏性的。走到池塘边用缠着蛛丝的木叉对着草丛细枝上的蜻蜓往下一扑,十有八九就被粘住套牢了。蜻蜓会不停地挣扎,翅膀弹动扑哧扑哧地响,抖动整个蛛丝网,像一个锤死挣扎的囚徒。我们是杀生的,常常把它们放在透明的玻璃瓶里看他们在狭小的空间里飞来飞去觉得好玩。时间到了空气也少了,大部分蜻蜓也就困在瓶里郁闷而死。也有玩乏的时候,剩有的几只活蜻蜓从瓶里倒出来,旁边要是有毛头小鸡叽叽喳喳地叫着要吃就丢地上它们吃,或者放飞。有时看着蜻蜓九死一生地飞走了,心情倒是释然了。然而第二天还是会继续。

  家门前的池塘是由爷爷照看的,他长着一张瘦削的脸,背部略微佝偻弯曲,留着一把大胡子。五月清晨天刚刚蒙亮,就常常看见爷爷背着双手,站在池塘边转悠来转悠去。他在照看他的鱼,凡是初春交夏或者整个夏天,每天清晨他都会在池塘边转一圈,照看他养的鱼。秋天或者冬天的早晨,天气寒冷草头芦苇上有霜迹,偶尔能够看见他在池塘边转一圈,仿佛是索然了,他也就不大管鱼的事了。

  六月池塘水面上漂着一层绿荧荧的东西,夜晚月光下常有萤火虫落在上面闪烁亮眼,白天清风一来水面上轻微打着旋子,实是江河湖汊捞来的野菱角刚刚放养。靠着池塘里面阳光很少的地方就有一大簇绿毯子似的东西,它不但在水面上疯狂生长,还会往岸上爬,往沙地上爬,往石缝里钻,往芦苇丛中生长,这其实就是水葫芦。可是我个人实在不大爱水葫芦,讨厌它的肆无忌惮野蛮生长。不出一两个月,整个池塘水面生长密密麻麻都是它的绿叶果实,鱼在下面看不见几乎不透气,放养的菱角也就被挤到岸边一个狭小的空间,蜻蜓很少了,几乎不大来了。我对池塘的兴趣也就放低减少了。

  爷爷虽然喜欢照看他的鱼,可是池塘水面上的水葫芦他却并不感冒,由着它们疯狂生长。曾几何时,曾经多少次,我跟母亲提议说,要把池塘水面上的野葫芦打掉。母亲原话就是:那你打掉它干嘛。我也跟爷爷提过,说水面上到处都是水葫芦,鱼在水下不透气,早晚得死掉。可是每年池塘里的鱼都没有死掉,冬天抽干水活蹦乱跳还挺肥大。鱼跟水葫芦其实生活得挺和谐快活。

  我的要打掉水葫芦,小小孩童的心思,实是担心水面的菱角没有生长的空间,担心秋天没有肥大的菱角吃。可是秋天到了,池塘边的芦苇丛要枯不枯要萎不萎,池塘的水面倒越见澄清了。干枯,萧索,整个池塘渐渐像个蒙面的僧人脱去它的技巧面纱。原来是水葫芦先死,一大片一大片地枯萎烂掉,沉在透明的黑水里,只有一小丛绿叶带黄的菱叶还飘在水面上像个老姑娘。入秋越深越寒,有时忘了池塘里放有菱角没有打捞——可是终忘不了,等到菱叶枯萎成黑茎看不到叶,只有一点絮状漂在水面,拿一根长棍伸进水底挑起来,一串一串黑蝙蝠似的肥大的菱角挂在茎干上,一丛一丛水珠往下掉。每回打捞上来不知道多欢喜。可是不够多,邻居或者正在参与打捞菱角的人都要分点——自我从来没有满足过,觉得没有好好地饱吃一顿菱角。然而年年如此,池塘照旧。

  爷爷离开很多年了吧,没有人照看池塘的鱼,也就没有菱角了。我的四处漂泊,离开家乡十来年,早就没有吃菱角的福分了。那一口池塘就在家门前一直忘不了,上面的蜻蜓应该还有人捕捉,水葫芦还是它野蛮的疯长,菱角是肯定没有的了。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