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洛伊特节日剧院(已刊发)
2021-12-23经典散文
[db:简介]
这座建筑物平凡无奇,没有欧洲各大城市中常能见到的哥特式建筑那种神秘崇高,也不具古典主义建筑的宏伟壮观,它静卧在绿荫丛中,全身散发着一股乡土气息。
拜洛伊特,这座位于德国巴伐利亚州北部的小城,对古典音乐爱好者来说,无疑是一处令人为之遐想的传奇之地。而在全世界无数瓦格纳音乐的“粉丝” 们眼里,它就像耶路撒冷和麦加一样神圣。这里不仅是瓦格纳的长眠之地,更重要的是,举世瞩目的瓦格纳歌剧节就在这里的节日剧院中举行。
世界上的剧院各有特色,但独特到专为某一位作曲家建造、专供其作品演出的剧院却属凤毛麟角。每年一度,历时5个星期的拜洛伊特瓦格纳歌剧节不仅吸引了全世界古典音乐爱好者的目光,还给这座仅有7万人的小城市政当局带来巨大经济收益。每到七八月间,来自世界各地数万名宾客汇聚在这里,怀着朝圣般的心情,期待着每场演出的开始,无数人等候退票的场面更是屡见不鲜。
当《罗恩格林》第一幕前奏曲的音符从乐池中逸出,飘荡在大厅里,随着四部小提琴的拉奏开始出现圣杯的动机,那圣洁崇高的情感就攫住了你全部身心。优美深邃的音响之流从容而又层层递进,直至达到辉煌壮丽的高潮,当它从凄美的尾声中渐渐隐去后,这超凡入圣的音乐仍久久地在脑海中盘旋。
瓦格纳歌剧那辉煌壮丽的音响和舞台场面给每位观剧者都会留下深刻的印像。他有着一整套关于歌剧的创作和演出的理论,他的歌剧大都取材于传说和神话故事,往往需要宏大的舞台场面和庞大的演员阵容及乐队编制,这就对于演出场所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而传统的歌剧院显然难以提供这样广阔的空间。另外,过去的歌剧院中,观众席与舞台距离很近,很难造成瓦格纳歌剧所要求的那种虚幻、缥缈的神仙世界。因此,瓦格纳一直都在幻想着有朝一日能够建立一个专门上演他的歌剧的永久性剧院。
当机会来临之际,58岁的瓦格纳来到了拜洛伊特,看中了这个小城。它位于德国中央,交通便利,而四周环绕的森林和丘陵很适于营造一种欣赏瓦格纳歌剧所需要的氛围。那位始终坚定地支持瓦格纳音乐旳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二世伸出援助之手,使瓦格纳得到了拜洛伊特市政当局所提供的一块用于建立节日剧院和一块建立他自己住所的土地。1872年5月22日,这天是他的生日,瓦格纳亲自指挥一个由来自德国各地最优秀的音乐家组成的乐团,演奏了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并为拜洛伊特节日剧院奠下了第一块基石。
为了募集建设剧院的款项,瓦格纳到处奔波。他请求自已的崇拜者们购买1000张奖券(每张300马克银币),但响应者廖廖无几。他给威廉一世皇帝写信求援,希望能从“鼓励全民利益皇帝基金” 中得到贷款。而皇帝的回应是把在柏林首演的瓦格纳的歌剧《特里斯坦和伊索尔德》的纯收入5000马克转交节日剧院基金会支配,当然,这无异于杯水车薪。他用各种方式企图打动那位号称“铁血宰相” 的俾斯麦以寻求支持,但俾斯麦却报以沉默,事后还曾对人说:“像瓦格纳这样自信的人,我还从来没有遇见过”。所幸,路德维希二世又一次伸出援助之手,历经四年的波折,剧院终于建成了。
1876年8月13日,节日剧院举行了隆重的落成典礼。这天显贵名流云集,威廉一世伉俪也来到拜洛伊特,还很冠冕堂皇地说,他把剧院落成和艺术节的举办看成全民的事情,这真是历史性的一刻,一如瓦格纳后来所记载,这是“第一次皇帝与王公迁就艺术家”。 鼎鼎大名的作曲家李斯特、格里格、布鲁克纳、马勒、柴科夫斯基和圣-桑等也出席了此次盛会。
典礼一直持续了四天,首次全本上演了瓦格纳四联剧《尼伯龙根的指环》这一宏伟的佳构。全剧由弗利克编舞,瓦格纳音乐的权威李希特担任指挥。那长达16个钟头时而幽深、时而壮丽、时而激昂、时而悲壮、时而优美、时而崇高、时而感性如一幅逼真的画卷、时而理性又如象征之森林,滚滚的音流向你滔滔涌来,不间断的旋律仿佛永无止境,这一切都使得人们对歌剧和音乐的本质进行重新思考。那年8月,《尼伯龙根的指环》系列总共上演三次,每次都极为成功,使瓦格纳的音乐事业达到了顶峰。
不过,在此之后,剧院遇到了严重的财政困难,被迫关闭,面对15万马克的负债让瓦格纳吓了一大跳。他重新开始巡回演出,以期维持剧院的营运。在历经艰辛后,还是那位精神有点不正常的路德维希二世帮了他,给了瓦格纳一大笔新的贷款,节日剧院得以在1882年重新开放。
这次开放是作为瓦格纳歌剧节的举办场所而迎接四方佳宾的。开幕大戏是《帕西法尔》,它是瓦格纳创作的最后一部歌剧,是他专为拜洛伊特剧院所写的,他曾坚决要求这部歌不得在拜洛伊特剧院以外的地方上演。在《帕西法尔》首演式上,指挥是赫尓曼•莱维,神秘且充满宗教般悲悯的音乐笼罩了全剧,人们仿佛莅临了一场震撼人心的宗教仪式。著名哲学家尼采就是在此时观看了《帕西法尓》后,因忍受不了此剧浓厚的基督教色彩,而与瓦格纳彻底决裂的。它总共演出了16场,到了8月29日的最后一场,瓦格纳在第三幕换景时由莱维手中接过指挥捧,亲自指挥到终场,这是他在节日剧场唯一的也是极其短暂的一次指挥。
一年之后,70岁的瓦格纳因心脏病突发而在威尼斯去世。他的遗体被隆重地护送回了拜洛伊特,安葬在他寓所的花园里。他的寓所“梦幻庄” 如今成了瓦格纳博物馆。
此后,瓦格纳歌剧节每年都举行,每次为期三到四周。只是战争期间被迫中断了。瓦格纳去世后,歌剧节由他遗孀、李斯特的女儿柯茜玛经营主持。她忠实于瓦格纳的艺术和哲学思想,锲而不舍地把一部又一部瓦格纳的歌剧搬上了剧院的舞台。1908年起,瓦格纳的儿子齐格弗里德从母亲手中接过了歌剧节主持的接力捧,他在保持歌剧节传统的基础上又添加了不少新的因素,还改革了布景和灯光系统,进一步延伸了舞台,并且允许歌唱家在舞台上有更多的动作的自由。
齐格弗里德与柯西都在1930年去世,齐格弗里德的妻子温妮芙蕾德于是成为了歌剧节的指导。她使歌剧节的规模和影响日益扩大。但由于她与当局关系密切,歌剧节在二战后曾一度停止举办。
1951年,拜洛伊特歌剧节在作曲家瓦格纳的孙子维兰德和沃尔夫冈兄弟二人指导下重新开幕。在这之后,歌剧节的表演手法经历了一系列变化,服饰和布景都简单化了,作品中写实部分被削弱,取而代之的是强调了象征意义和普遍性。演出甚至变得越来越富于实验性,比如1976年由法国人帕特里斯•舍里导演的《尼伯龙根的指环》,由于其思想和手法的激进而震惊了观众,令人们褒贬不一。如今这个超过130年历史的音乐节,已经成为瓦格纳歌剧的最佳表演场所,同时也是这些传统剧作创新、前卫演绎版本的权威发布平台。曾在拜洛伊特剧院指挥演出过的世界大师有理,施特劳斯、穆克、托斯卡尼尼、富尔特文格勒和卡拉扬等。
拜洛伊特节日剧院的设计工作是由奥•布吕克瓦尔德和高•泽别尔合作完成的。但瓦格纳本人也积极参与了设计,例如,对剧院至关重要的音响问题就是由瓦格纳解决的。剧院的外貌无惊人之处,但是它的内部却十分独特。观众厅呈阶梯状半圆型,一共能容纳1800人。大厅后是一排包厢,共有10个,包厢上面是宽敞的长廊。剧院里没有楼座,舞台的宽度为33米,乐池非常宽敞,可容纳130人的大型交响乐团,但位置很深,从观众席上望过去,是看不到乐池的,观众的注意力因此也就不会被正在演奏的乐师的动作和谱架上的反光吸引过去,但音乐却能从延伸的档板的空隙中传递出来。瓦格纳称乐池为“神秘的深谷”。这样安排乐池的位置,在当时是一个全新的创举。时至今日看来,它的音响效果也是极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