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美哉长安岭

2021-12-23抒情散文茉莉
茉莉/文我曾经多次到过长安岭,那里的秦砖、汉瓦、古堡、独石路、壮美古松都透视着文化古韵,那里独特的地理风貌、独特的小气候环境带来了宜人的风景,那里的春、夏、秋、冬皆有迷人的景色,别具一格,新颖独特。常常有朋友问我,去过长安岭和没去过长安岭的……
             茉莉/文

  我曾经多次到过长安岭,那里的秦砖、汉瓦、古堡、独石路、壮美古松都透视着文化古韵,那里独特的地理风貌、独特的小气候环境带来了宜人的风景,那里的春、夏、秋、冬皆有迷人的景色,别具一格,新颖独特。   常常有朋友问我,去过长安岭和没去过长安岭的人,都被长安岭神奇之美所折服,你能告诉我们长安岭到底美在哪里吗?   我常常坐在书房里,闭上眼睛,品味长安岭独有的自然风光,回忆长安岭的大美。有时一朵白云、一片雪花、一块秦砖、一角汉瓦、一沟马铃薯花、一垄绿葱就能把我醉倒。真的,当我置身于长安岭之中时,往往有一种一脚此生、另一脚彼世之感,竟然忘了归途。   长安岭之美,美在古堡,美在草原,美在春天。

  那年春天,我们从沙城离开京张高速公路,顺着一条县道,过存瑞镇后,翻上一道陡峭的盘山公路,便来到了位于分水岭上的长安岭堡。   长安岭是怀来与赤城的分界,也是京畿西北外长城的最后一道防线,那是一座美丽的古城堡。

  初上长安岭坡顶,却见公路两侧与其他分水岭无异,爬上公路北侧的土坡,却见一棵古松华冠遮天,西侧山坡之顶也有一棵松树挺拔,再有便是一片刚刚耕作过的农田,此外便无其他异处。

  只是与老乡交谈之后,仔细观察才发现田中东西横亘一道残土道,登上这道残墙才发现,顺着土墙向北东或向西北延伸,隐约可见墙基爬上两侧的峰尖。后来才知道这道土墙便是长安岭堡的南墙。

  离开了南墙,我们驱车拐过一道急弯,突然发现一堵堵城砖建成的院墙和村宅,立即停车进村观察,终于发现原来北墙便在村的北边,被拆毁也只剩下了残基,这道残基如果不与两侧山坡上的墙基痕迹相联系,估计很难找到。

  分水岭上这条盘山道穿越长安岭堡南北,长安岭堡的砖墙也被彻底的毁坏。但如今的长安岭村中却几乎80%以上的墙体是用城砖所筑,宅墙、院墙、照壁、园墙、鸡舍、猪舍,随处可见堡子的城砖,也随处可见被丢弃的石构件。
 
  随手捡起那残砖断瓦,随处观察那断垣残基,随风仰视那威武古松,古城堡、古城墙、古战场,便会一一重现脑际,一一清晰起来,一一高大起来,使我们油然而生敬重之情……   置身于长安岭村,就像置身于辽阔的大草原之中。浩荡无边的草浪不断地涌来倒去,长安岭的春天就是被这青草一针一线地缝在了古城堡中。   蓝天白云之下,是茫茫草海的壮美画卷!汽车和火车并驾齐驱开过来了,悠长嘹亮的车笛叫醒了牧村,叫醒了草场,叫醒了长鞭!我一次又一次地来到这里,初春,看一颗草粒如何悄悄萌芽。春末夏初,看一望无际的草浪跳跳荡荡地涌向天边。我只身行进在草海中,越走越远,太阳把我的影子缩成一寸。我继续很有兴趣地走着。

  长安岭之美,美在古松,美在阳光,美在阳光下那一片片葱绿的蔬菜。   长安岭城堡南山口公路北侧的高坡上有古松树一棵,名叫凤凰冠。华冠遮天,郁郁葱葱,挺拔屹立。据老乡介绍,这棵树有600多岁了。   还有一棵古松生长在村东面的长城边墙边上,离烽火台最高处60米左右,也有600多岁。与凤凰冠遥相呼应、相映成趣。就好像是守卫长安岭的钢铁战士,巍然屹立!   两棵古松,沐浴风雨,经历年月,见证历史,居怀来之最。相传此树为守城一大将,在东西城尖上各有一株小松树为大将长子与次子。后因城内西侧又筑了内城墙一道,以此取代了西城尖的防守功能,次子自觉其作用贻无,心情郁闷,不久仙逝。如此说来,这三株古松树还演绎了一段辛酸的人命案。到长安岭的人,没有不到古松下顶礼膜拜的。   长安岭是一个盛产阳光的地方,我是去了多次后,才发现长安岭太阳的颜色与别处不一样,是橘黄色,镶着淡淡的红边的浅黄。看上去绝不晃眼,柔柔的,酥酥的,暖暖的,爽心悦目,美!   阳光下,是一片片葱绿的蔬菜。长安岭地处高海拔地区,气候冷凉,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植物营养物质的合成和积累,所以蔬菜病虫害少,品质上乘,产品远销到京、津、鲁等地。   在没到过长安岭之前,我从没有见到过那么一大片一大片的蔬菜地,而且不拘地形,不拘地势,满沟、满坡、山的边边角角、沟的棱棱沿沿,只要有一掊土,就会有葱绿的蔬菜,而且那菜还长得肥硕壮实,神采飞扬。   去年,我去的时候正是盛夏,就在那著名的松树凤凰冠下,满眼都是盛开的鲜花,那是马铃薯正在开花,那花儿白白、黄黄、紫紫、粉粉,在阳光的照耀下,笑盈盈的;花间还托着露珠,金灿灿、明晃晃;微风吹过,满坡、满沟、满树下的花儿,在你面前跃动着、舞蹈着,向你招手,向你点头,向你问好,向你致辞,伸开双臂,欢迎你的到来,真是美不胜收。   但有趣的是,这样柔柔、暖暖的阳光,经微风一吹,即刻就会下一阵雨,每天都下。我去的时候,贪玩于山间的美景,从早上一直留恋到下午,等到下午4点一刻时,黄黄、暖暖、酥酥、柔柔的阳光下,毫无征兆地就飘起了细细密密的雨丝,躲是来不及了,雨具又都在车里,那就只好淋雨了。   淋雨也没关系,雨是天上的圣水,长安岭的雨,真正是圣水,斜斜的雨丝,浸润着你的头发,温凉舒适;仰起脸,雨丝沐浴着你的脸颊,像是为你做着按摩,双手捧起,掬一捧雨水,清亮透明,不夹一点尘土,一丝草屑;把雨水顺着胳臂流泻下来,感觉自己就是路边的马铃薯,蓬蓬勃勃的生长;就是路边的大葱,生机勃勃、亭亭玉立。   此时,我才明白了老乡告诉我的长安岭的小气候地形雨,才明白了那马铃薯地连一道灌溉用的水渠都没有,那豆角架在了山尖,那圆白菜、大葱有的就种在石头缝间,还长势那么喜人,才明白了长安岭为什么是怀来县最大的高山旱作无公害错季蔬菜基地。                 秋    长安岭之美,美在长安岭隧道,美在长城,美在沿途风景。
  当汽车正在郁郁葱葱的灌木丛、野草、漫山遍野的鲜花的山路上酣畅淋漓的行驶时,来到了长安岭隧道,汽车开始慢慢减速,打开车灯,进入隧道,2045米长的隧道,钻山而过,一下子没了野花、野草、鸟鸣、风响、明媚的阳光,只靠着汽车的大灯照耀着前进的道路,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隧道中,那是惊险、刺激、动人心魄的旅程,长安岭隧道,你给人们带来的是壮美!你给人们带来的是胆识与智慧、科技与进步。
  穿过长安岭隧道,我们来到了古长城遗址。
  从长安岭向东顺山脊行,大尖山到蛤蟆口村的长城为毛石干垒,现已坍塌,但清晰可见巍峨壮观景象。从蛤蟆口村往东南行,越走越难辨认,根据下山时的长城走向应该为向东南方向行, 顺势下山, 即过约5里的沙河滩, 河滩对岸找不到长城痕迹。
    有老乡讲,长城从蛤蟆口南行到汤池口村后再南行,南行中未有发现长城踪迹,到大段地后在老乡的指引下,才找到踪迹,但看不出整体连接走向,只是约有20米的一小段碎石。

  此时山坡度变陡,灌木林丛生,无法行走,原路返回长安岭。与老乡聊天了解情况。老乡告知,长城就到村的东山为止。

  根据记载,明朝对这段长城加以修缮和利用,经过实地考察现存的墩台,土层有明显的有二次夯土痕迹和进行外包砖。

  越过壮美的长城,胸中油然而生一种豪壮的激情。顺路而下,一边缅怀古迹,一边欣赏沿途美丽的风景,感慨古人的伟大,感慨祖国山河的壮美,感慨党的富民政策的优越,感慨家乡变化的巨大。
                             冬

  长安岭之美,美在满山满岭的皑皑白雪,美在红房子,美在独特的山间美食。   冬天的长安岭别有一番情趣。我们可以看到银白色的世界,村庄、山野、树林都被皑皑的白雪覆盖,像盖着厚厚的棉被一样,万里雪飘,山舞银蛇;雪花飘飘洒洒,挂满枝头,凝结成一串串晶莹透亮的冰壶。   雪中的景色壮丽无比,天地之间浑然一色,只能看见一片银色,好象整个世界都是用银子装饰而成的。
  雪后,那绵绵的白雪装饰着世界,琼枝玉叶,粉装玉砌,皓然一色。   人们好象来到了一个幽雅恬静的境界,来到了一个晶莹剔透的童话般的世界。古松的那种清香,白雪的那种冰香,给人一种凉莹莹的抚慰。一切都在过滤,一切都在升华,连我的心灵也在净化,变得纯洁而又美好。   我爱白雪,我爱雪景,我更爱冬天。冬天是心灵的年轮。冬天,虽然十分寒冷,但是它有着无可比拟的温馨和希望。   赏完美景,回到车里,慢慢驱车向前,来到长安岭的标志性饭店——红房子用餐。

  进入红房子,主人热情的迎出来,安顿好座位,长安岭上好的野菊花茶立即端了上来,白白的瓷碗,红黄的菊花茶,氤氲着腾腾的热气,扑鼻的香气直入心肺。   两杯滚热的茶水下肚,主人的酒菜已经摆满了桌,酒是怀来特产——百年沙城青花瓷,黄帝正宗真传——北宗黄酒;白酒甘醇绵厚,黄酒甜香爽口;菜是特色小菜,道道香,样样奇。   凉菜有黄瓜丝拌金针菇、大杏扁拌胡萝卜、芹菜丁、凉拌蕨菜、凉拌柳芽;热菜有雪里蕻熬山药、素炒干豆角丝、野鸡炖山蘑菇、红烧野兔肉、野狍子肉炖白萝卜,还有一盘野狼肉。主食是:小米饭炒凤凰岭牌柴鸡蛋、小米山药粥、锅贴玉米饼。样样饭菜都是长安岭自产,特产,样样又都是那么珍贵、有营养价值,且厨师的手艺高超,味道好极了。   白雪皑皑中的红房子,是那样的耀眼,那样的光彩夺目,也是那样的温馨,令人向往。真个是:大地好风景,小楼容我静。

  赏着美景,吃着美味,品着美酒,能不惬意吗?

  这正是:三顿饭,数杯茗,一炉香,万卷书,何必向尘寰外求真仙佛;晓露花,午风竹,晚山霞,夜江月,都于无字句处寓大文章。

  长安岭美在哪里?美在春、夏、秋、冬,美在风、花、雪、野,美在奇珍物产,美在秦砖汉瓦的古长城文化,美在开通了京津通往塞外的长安岭隧道,更美在创造了美的长安岭人民……
[ 本帖最后由 茉莉 于 2012-10-28 19:33 编辑 ]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