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同身受:读《归旅手札》
2021-12-23经典散文
[db:简介]
文/左手持扇
前段时间,坊间有个段子,宅家期间:做饭做成了厨子,抖音抖成了戏子,陪娃陪成了孙子,宅家宅成了胖子……从前,你渴望得到的闲暇,全都变成挥之不去的负担,包括你的体重和变成魔兽的熊孩子。在家呆到一副生无可恋的样子,也惟有此时此刻了。
我无意把这视为戏言,看看这个世界被新冠祸祸的样子,还真没啥值得调侃的。新冠,成了我们每个人无处不在的梦魇,这场浩劫中没有旁观者,所有人都是受害者。所谓的幸运儿,不过是没染上病毒而已。
三月中旬,轻言微我,想把春节回湖北婆家期间的日记整理出来,做成一组文字,我颇为认同。其实,在这个特殊的时刻,我们每个人都宿命般的经历了不同的心路历程,都想要记录下来。说实话,我宅在家里倒真是有了可以奢侈一下的时间,可我似乎并没有留下什么,这是轻言令我敬佩之处,心到手到,而我是心手都没到,彻底放松了。
轻言的《归旅手札》只是一段湖北乡村在疫情期间的真实记录,但里面涉及的内容却很庞杂,不仅有作为一个年轻的母亲,她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还折射出那块土地上的人们的苦辣酸甜,喜怒哀乐。尤其令人钦佩的是,她不仅仅是一位忠实的记录者,还有她的思考她的感悟。
尼采说过:要真正体验生命,你必须站在生命之上。
《归旅手札》就会时常令你超越现实环境本身的感觉,轻言的思维是横向、纵向肆意流动的,看似漫不经心,却被紧密的编织到一起。她是以一种平直的视角去审视和体验那一隅之地的困苦与伤痛,但却依然满怀悲悯与坚韧。同时,那些质朴的情感,那些青涩的缅怀,那些深刻的怜悯,那些有感而发的思考……裸呈纸上,纯粹的不带一点悱恻妄想之念,动人之处令人心旌摇曳,共振顿生。
很多人读后都说,轻言是在用一种平和的语言,记述那方土地上的人们面对这场扑面而来的疫情的真实感受,同时记录了笔者对于一些以往无法聚神思忖的问题的思考,还有一些只有一个人发呆的时候才会想到的过往片段。其实,这是一种类似客体语和环境语混合的写作习惯,多为女性写手所运用,因为她们是最多接触客体语言的人群,一定会下意识的留下印记。
在《归旅手札》的回复中,我看到许多人提到了梭罗的《瓦尔登湖》,包括轻言自己。N年前,当我初读它时没有读完,我一度把梭罗当成一位命运的体验者,尽管他的归宿至少不是现实中的瓦尔登湖——这让我多少有点失望。可笑的是,现在的我倒成了他另一段话的真实写照:“我以前一直被一个问题所困惑:怎样去过一种体面的生活?怎样去自由地追求自己的正当事业?现在我不那么困惑了,因为我幸运地变得比以前麻木了。”如此说,我并非认为这是一句戏谑之言。我们姑且把梭罗在瓦尔登湖的经历归结为一种理想和责任,这样可以很容易理解,为什么他一生坚持的和想要保护的都凝聚在瓦尔登湖,不管他后来在不在那儿,都存有“瓦尔登湖情结”。如此看重梭罗,轻言会不会也有着类似的情结呢?
《归旅手札》给了我深刻的感受,因为我感同身受。人类总是在经历劫难时,才会警醒才会自悟才会坚韧,这也许就是人类的天性。但是,就像钟摆,摆过去还会摆回来。我想这就是轻言整理这篇文字的意义吧。
日前,我读了一篇由Daniel A. Bell 撰写的文章《中国抗疫模式是什么》,他算是说的透彻了,中国“外儒内法”的执政传统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文章的学术意味很浓,似乎有些道理。事实证明,中国的所作所为和影响力已经走到了世界前列,也正因为如此,招致了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国家,以及与我国有着地缘政治冲突的国家的强烈对抗。新冠疫情成了它们阻击中国一个难得的机会,所以才无所不用及。基于此,我们不仅要努力抗击新冠,尽快安全的复工复产,还要慎重考虑,后新冠时代该如何面对来自各个方面的挑战。不难预见,在经历如此重大劫难之后,世界上诸多国家的国力、形象和影响力也将发生深刻的变化。中国应尽早布局,全面准备。毕竟,“当你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你。”
以上这段文字可能并无关联,但我想放到此处不无意义。让我们记住米兰.昆德拉的一段话:
永远不要认为我们可以逃避,我们的每一步都决定了最后的结局。我们的脚步也正在走向我们自己选定的终点。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