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菲的爱情
2021-12-23叙事散文周施梅
六月的阳光,不仅灿烂,而且是有味道的。那味道,大多是成熟的麦子散发出的,还夹裹着田野的青草野花等等的清香。阳光在窗外灿烂,有些光线落在翻开的小说《儿子的否决权》中,我希望这阳光也能照进索菲的生活。后来我发现,索菲的日子里并非一直都是阴霾的,……
六月的阳光,不仅灿烂,而且是有味道的。那味道,大多是成熟的麦子散发出的,还夹裹着田野的青草野花等等的清香。
阳光在窗外灿烂,有些光线落在翻开的小说《儿子的否决权》中,我希望这阳光也能照进索菲的生活。
后来我发现,索菲的日子里并非一直都是阴霾的,也曾出现过阳光。譬如那个四月的早晨,她坐在窗前,有稀微的阳光从敞开的窗子透过来。但索菲并非是为着这点稀微的阳光临窗而坐,而是为了窗前那条街上,会有一个赶着马车走过的、名叫山姆的男子。
虽然这时的索菲是个贵夫人,但在十九岁时,她是住在距离伦敦四十英里的一个村庄的,还只是牧师家里收拾房间的一个普通女佣。青年山姆是与索菲一个村子、且从小一起长大,山姆爱上了索菲。但牧师在夫人去世后,娶了索菲。索菲与山姆就从此分开了。
多年后的一个早晨,索菲坐在窗前向外观看时,无意中竟看见了正赶着马车走着的山姆。山姆的出现,如同星星之火,点亮了索菲心中的爱之灯。
这篇《儿子的否决权》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托马斯-哈代的“乡村故事”中具有代表性的短篇小说。小说的开端,并没有将索菲与山姆之间的感情多加描述,甚至可以说在整篇小说里占的篇幅最少,却给我留下了很的记忆。以至读完全文后,脑海出现最多的情景,还是开篇提到的那个夜晚。
那是个多么美好的傍晚啊。打算回家看望父母的索菲,看见站在篱笆旁的山姆,虽然并不吃惊,却调皮地说:“啊,山姆,你这不是要吓唬我吗?”
春天的傍晚,风轻柔地吹着,两个年轻人站在篱笆旁,说着别人的事,最终的话题,还是会与自己有关的。
这样的夜晚,是美丽的,非常适合恋爱和求婚的。山姆果然向索菲求婚了。读到这里,我放下书,靠在椅子后背上,对这个故事做着猜想:索菲也许答应了山姆,离开了牧师家,做了山姆的妻子。就象所有的农夫和农妇一样,他们过着普通而快乐的日子。
风从开着的窗子吹进来,窗纱随风而动,一只小麻雀急速地从眼前飞去,留下一声婉转的鸣叫,远处的天空有几朵白云轻轻飘着。靠在椅子上的我惬意地猜想着这个故事的结局,以为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甚至为着自己的这份猜想满意着,任风吹着,吹着,吹动着衣衫,拂过一阵阵的清爽。然后,再继续读,看看结局究竟是不是如我所猜想。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索菲最终嫁给了牧师。
命运出现了意外,意外又改变了命运。
单纯朴实的索菲嫁给牧师,倒不是因为爱上了牧师。作为一个女佣人,她对牧师是非常尊敬的,甚至崇拜。她不敢对这位令她崇拜的人物拒绝。索菲的爱情在乡下,她却被命运之手推到另一条与爱情无关的路上去了。出于生存而建立的婚姻,让她从此开始了笼中鸟一般的生活。
这是一篇结构严谨、情节紧凑的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生动,作者尤其善于细致深入地对女性心理进行描述。以一对普通男女的相识以及情愫的萌动为始,情感的产生,命运的错综,给人以不断变化、但又很贴近生活的感觉。不能说每个人都有过这种经历和体会,但起码会理解这样单纯朴素的爱情的产生。
倘若一个人的命运始终沿着同一个方向顺利走下去,这样的人生是平淡的,但也有着不被注意的幸福,应该是幸运的。然而,有些人的命运总是曲曲折折带点传奇,不管是悲剧还是喜剧。就象索菲,她的命运出现的变化竟是多次的。作者的安排,除了说明命运的变化之外,似乎还要隐喻些什么。
索菲的丈夫,那比她大二十岁的牧师,被一场大病纠缠了一段时间之后就去世了。虽然他预先为索菲以后的生活做了些安排,在他死后,索菲也照样可以衣食无忧地生活,但生活不是这样简单,人毕竟不是仅仅满足于食物的动物。此时的索菲,无须为生活操劳,然而,因跛脚、行动受局限的她,精神上也很压抑。因此,她并不快乐。
她的儿子在贵族学校读书、接受了贵族教育,竟为母亲在语法上存在的错误和她的卑微家庭出身感到很不光彩。这段描写,为索菲后来的命运埋下了伏笔。
行动不便的索菲,只能每天坐在靠街的屋子里,从栏杆的空隙,看街上来往不断的人来打发时光,并常常望着那条通往市郊的路出神。
这样的日子当然了无生趣,读者也会理解索菲。就象一棵被移到了温室的田野小花,想念那片宽阔的土地一样,她也想念她的村庄,想念那里的人们。想念她过去的生活。
因此,当那天早晨,她看见路上那辆装着马铃薯的马车旁边,走着的人竟是山姆时,索菲是非常惊喜的。就像阴霾的天空,忽然出现了一道光亮。可以想象到索菲的喜悦,我似乎看见她从窗子探出来头来望着山姆,甚至听见她那又惊又喜的声音:“山姆!山姆!”
意外的重逢,让索菲的爱情复苏,她想起了从前,甚至设想,如果跟山姆一起住在乡下的房子里,是不是要比现在幸福。人物心理的呈现,是作者的擅长,以细腻的笔触,工笔画的手法,将生活单调、心理匮乏的索菲的形象勾勒出,呈现出这位单纯朴实的女性在命运变化过程里的痛苦和对生活抱有的希望。
她的希望是来自山姆。山姆,这位凭借自己劳动和智慧创造生活的勤劳男子,虽然得不到上层社会的认可,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对爱情的渴望和追求。得知牧师去世的消息后,他就开始寻找索菲。当他发现已成为贵妇人的索菲生活得并不开心时,他问索菲是否还愿意回到乡下的家,是否还愿意嫁给他,一起在乡下生活。索菲说,她要征求儿子的意见,让山姆再等一等。
人的命运有时由不得自己,但还是会竭力去争取所向往的生活。
有一天,山姆马车上只装了半车东西,余下的空间给索菲铺一个舒服的座位。他要带很久没出门的索菲出去透透气。山姆用他强壮的手臂,将身体孱弱、跛脚的索菲整个身体抱起来,放到他的车子上。
接下来的日子,索菲,似乎焕发了生命力,变得神采奕奕了。
在乡下,在他们的家乡,开一个蔬菜店,她只需偶尔坐在店里照顾下就可以。又见了几次面后。山姆的这个打算,让读者想起文章开始的那个傍晚,想起那个春天的傍晚,一阵阵的柔风,带着爱情的气息,仿佛也吹到读者的心里了。
故事进行到这里,似乎趋向一个完美的结局,如童话的结尾一样,在经过一番波折后,索菲最终又重新获得了爱情,与山姆一起,过着简朴快乐的生活,一直到老。
这样的结尾固然美好,但如果仅仅为了安排一个好的结局而做这样的处理,显然会让作品失去了某种分量,也不能达到作品的艺术高度。因为作者并不仅仅是在叙述一个故事,而是要反映社会某种现象的存在,地位的等级观念、以及人物性格和环境对人物的命运产生很大的影响。
因此,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再加上细致深入地对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进行描写、景物描写的衬托,一个带些传奇色彩的故事就产生了。
人生充满各种机遇,选择,会起到决定未来命运的作用。那么,命运的选择权究竟是在某个人手里,还是决定在社会制度上?索菲果真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重新开始她的生活吗?
不,索菲的儿子,贵族社会的一个小代表就足以阻止她的计划继续下去。听了母亲的打算,原以为母亲再嫁的对象是一位上等人,当索菲说:“不是你所说的那种上等人,他倒很象我认识你爸爸以前的我自己。”时,这位小贵族不仅表示坚决不同意,还大发雷霆地指责母亲,他无法接受母亲去嫁给一个乡野村夫,他觉得这不仅是对他贵族身份的莫大羞辱,甚至会影响到他的前途。
爱情的产生是简单的,继续,有时却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贵族社会的代表,一个彻底的贵族等级观点的维护者的横加干涉,就挡住索菲刚刚迈出的一步。
从这篇小说营造的气氛中,细心的读者也许早就预料到了索菲的命运。小说中,虽没有特意去说明天气的阴晴状况,却让读者感觉一种阴霾和潮湿。索菲几乎大部分时间都是坐在窗台,这样以来,虽说跛脚的她不用去费劲地东奔西走,却很少被阳光映照。从对索菲日常生活的描述里,就可以理解索菲精神上的疲惫和无助:“日子越往后去,她的跛脚病越厉害,她很少离开、或者从未离开过这天南面长街上的那所房子,她好象就该耽在那里来折磨自己的一颗心。”
爱情遭到儿子的阻止后,索菲只能在身边没人的时候,凄然地低声问自己:“为什么我就不可以跟山姆说,我要嫁给他呢?”她就这样被贵族社会的等级观念制约着,在阴霾的日子里一天天消散着生命的时光。在这部小说中,哈代用独特的悲剧意识诠释了宿命论,同时,也表现出人物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尤其是他们在面对坎坷命运时所体现出来的反抗精神,虽然这反抗看起来那么微弱,但这种反抗意识毕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四年后,有一个送葬的队伍走出市区,向乡间走去。“在一辆送葬的车厢里,有一个头发梳得挺光的青年牧师,身上罩着一件大背心,看上去就象一层黑云笼罩了站在那边的店主人。”这段文字意味深长地为这篇小说画上了一个句号,也明白无误地告诉读者,死去的索菲与站在旁边的店主山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最终被贵族社会投下的黑云笼罩了,他们那份微弱的反抗,也如同黑云里的一道细小的光,渐渐被掩盖了。
一阵风吹来,合上的书被吹开,又很快合上了。索菲的爱情,那个春天的傍晚,索菲与山姆的对话,连同那一阵温柔的风,以及我的一声叹息,都被合在书里了。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