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小品文二题

2021-12-23叙事散文官舟寨

令我感动的蔬菜正在街上行走,听得有人呼喊,觉得是在喊我,回首,果然。叫喊者,为二位六七十岁的老媪,每人用竹扁担担着两个菜篮,菜篮里有三两把菜。她们的笑把满脸的皱纹开成菊花,让我倍感亲切。几声客套之后,各人非要送我几把蔬菜不可,黄瓜、小白菜……
令我感动的蔬菜

  正在街上行走,听得有人呼喊,觉得是在喊我,回首,果然。叫喊者,为二位六七十岁的老媪,每人用竹扁担担着两个菜篮,菜篮里有三两把菜。她们的笑把满脸的皱纹开成菊花,让我倍感亲切。
  几声客套之后,各人非要送我几把蔬菜不可,黄瓜、小白菜、南瓜藤、苦马菜等。她们说:“你搞炎帝文化辛苦了,为我们会同做了贡献,我们冇得么子好东西送你,这是我们自己种的菜,放心吃。”我一再坚辞,她们坚持要送给我。我知道,再拒绝,就是拒绝她们朴素的感情,就是看不起农村老人的真诚和纯洁。
  她们认识我,是因为我在县电视台做了15集《炎帝故里在会同》的文化讲座节目。我做节目辅导和宣传炎帝文化,是我的工作,也是我的义务。当时我在县炎帝文化研究暨“全国首届会同炎帝文化研讨会”筹委会办公室做实际的负责工作和主力研究,做专门研究和广泛宣传是我的工作,另外我作为一个炎黄子孙和会同人,这也是我所应当做的。说实在的,根本不能要任何一个老百姓感谢我。我内心的真实想法就是:这是自己心甘情愿的事,在我每昼夜只休息四五个小时的最艰难最繁忙时段,虽然没有任何报酬,连出镜的三套服装都靠妻子“赞助”,但我仍乐于去做。15集电视讲座在县电视台反复播出后,全县上上下下都深入地了解了会同炎帝文化,我也因此“路人皆知”,连农村的老奶奶和城里的洗脚妹都认识我。但是我何德何能值得她们感谢和馈赠?
  二位老婆婆关切地问我现在没有职务了,过得怎么样?我对她们的关心表示了感谢,然后笑着对她们说:“一样地忙碌,在搞研究。当不当官,不重要,重要的是好好做人、好做事。”她们高兴地说:“这样,我们就放心了。社会有些不好的议论,有的幸灾乐祸,有的讲会同炎帝故里不会开发了,我们担心啊。”我再次表示感谢,并说:“有意义的事都会有人来搞,连山炎帝故里的开发是迟早的事。”听了这些,她们兴高采烈地走了。
  她们是芸芸众生中最底层、最普通的一员,她们只希望一切都变好,她们对所有为推动这些进步的人都心怀感激,并用她们最质朴的方式来表达。这又让我想起我在纪念粟裕大将诞生一百周年纪念活动筹委会办公室临时任职时,由于对活动的策划和组织实施作出了重要贡献,一位素不相识者给我提了一塑料古子自酿米酒,说感谢我为宣传他敬仰的常胜将军粟裕大将做了贡献。我坚决拒绝接受,说出的理由有二:一是我是决不因工作缘故而收礼的,一向坚决反对工作人员收受礼金礼品;二是如果做了这一点点工作就收礼,那就是对粟裕的大不敬。后来,他生气了,脸部肌肉剧烈地动起来,却说不出话来,眼睛盯着我,眼神相当复杂。我最终理解了他:这种朴素情感的宣泄不能拒绝,拒绝了就是伤害。
  手里提着她们送的蔬菜,觉得沉甸甸的。几把蔬菜在市场上不值几个钱,但寄托了情感后就是无价的,值得我在心里涌起无穷的感动。 躲到桌下“长尾巴”
  
  把鹅关进圈后,我就进到茶堂屋里,娘立即催促我:“快腘到桌子脚朅,今日你长尾巴,娘冇得法子做么咯好吃的给你吃,快把这碗硬饭吃嘎。”

  每年,待我“长尾巴”时,娘就煮一砂罐干饭让我过过饭瘾。吃的时候,娘一定要我钻到饭桌下吃。我不明白,为什么要这样,问奶奶,奶奶告诉我,在桌下吃的是狗,狗是容易养活的。奶奶笑笑说:“你娘望你易成人哩。”

  现在细细想来,这里边还有另一种用意,就是怕我端了干饭到外面去野颠,让人看了说我家生活好,生产队就不肯借粮食给我们了。

  当时,我家里很穷,一日三餐不是以小菜代饭,就是吃稀饭。所谓以菜代饭,时常是煮一鼎罐干菜(青菜干),每人装一碗吃,这干菜无盐无油,难以下咽,每咽一口像拉着一把木叶下喉咙。能有稀饭吃算很好了,可惜这样的日子也不多。关于吃稀饭,父亲每每风趣地说:“一碗饭一个人吃都不够,还另来一个人抢……”我们一家人都晓得“另来一人”指影子,不禁一阵苦笑。因为稀饭不耐日子,我每餐尽着肚子装,肚子胀得圆滚滚的,跑起来,嘭嘭嘭地响,可撒几泡尿,肚子就扁得贴了背子。对于号称饭而其实只有干菜的“干菜饭”,我现在仍是心有余悸,可能形成的一些心理阴影和生理上的条件反射,对之有着固执恐惧。我小时候经常吃干菜饭,往往吃得吐青口水。我的老胃病也许就是这样“炼”成的。

  家乡人均稻田面积少,那时粮食产量又不高,别人家也好不到哪里去。我和祥光是同龄人,从小就形影不离,一道上山打柴、采野果,一道下溪摸鱼,一道上学。记得,一日放学后,我们到收割后的稻田翻泥鳅。天快断黑时,祥光的妈扯着脖子喊他回去,我们便回家。路过他家时,我在他家逗留了一下。他妈说:“光伢仔,今日你‘长尾巴’,没得么子吃,就把你捉的这几个泥鳅煎给你吃,快拿来洗了。”说着就端上一只因缺油而生满暗红铁锈的锅子,用一根缠着棉花的筷子,蘸了点茶油,在锅内刷了两圈,算是放了油。这几乎是当时绝大多数人家的共同“风景”。

  那时候,我们小孩子最喜欢家里来客人。这不是因为我们好客,也不是因为我们喜欢热闹,而是家里来了客人,没什么招待的,干饭是要招待一餐的。开始,我们自家人不能吃干饭,只能吃稀饭。我与弟妹吃饱了稀饭也还是捧着饭碗不肯放,盼望着客人吃剩下干饭,让我们几个小饿鬼解解馋。客人也都很仁慈聪明,晓得小孩子心里想什么,吃了一碗干饭后,便说不想吃干饭了,还想吃碗稀饭。我们小孩子家,自然沾了客人的光,向兄妹也分享到客人剩下的干饭。

  在我十分讨厌吃干菜饭时,父亲就讲我家祖先以柳叶充饥活命的故事来鼓励我。不知是我的哪一辈祖奶奶,怀有身孕,那年遇上饥荒,家里早早断了粮。她常常饿得发昏,便将屋边的柳叶采来煮食。她居然活了下来,还保住了胎儿。多亏这柳叶保其母子平安,才有了我们家族的延续和兴旺。因此,老祖宗传留下来敬柳重柳的习俗,族中家家户户栽插柳树,每年至少要煮一次柳叶吃。父亲说:“干菜总比柳叶要好吃,对不对?柳叶其实是一种精神,一种战胜困苦、艰苦奋斗的精神。”我晓得是父亲教育我要克服困难。小小的我心里就经常鼓励自己要努力挺过去。

  可是,我还是忍不住要思念生日,思念干饭,希望自己天天过生日。人的生日一年只有一次,天天过生日不可能,再说天天过生日,没有那么多粮食也无可奈何,生日也就和平常一样了。因此,就老是盼亲戚来做客,而那时客人也很少来,因为大家都想多积累工分,好多在生产队里分点粮食。因此,当年我这些愿望都是白日做梦式的空想。

[ 本帖最后由 官舟寨 于 2012-6-19 11:10 编辑 ]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