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居笔记一则
2021-12-23经典散文
[db:简介]
乡居笔记一则
庚子新春伊始,当人们还没有意料到,将会有一场浩浩荡荡的疫症席卷全国,甚至蔓延至更远的时候,更多的人们,依旧沉浸在新春的喜悦氛围之中。这突如其来的疫症消息铺天盖地充斥于网络新闻之中,着实让人们有些措手不及。于是乎,这个新年,变成一个别样的新年。不聚餐,不串门,老老实实待在家里,就是为国家作贡献。
武汉封城了,但还是封得太晚了一些。封城之前,已经有数百万计的武汉人逃城而出。因此,全国就有许许多多个社区,村镇需要封锁起来。我,还有我的家人,当然也在其中的一个小村镇之中。和全国的很多人一样,都被封锁在某个村镇或者社区之中。加缪《鼠疫》开篇有笛福题记——“用别样的监禁生活再现某种监禁生活,与用不存在的事表现真事同等合理。”这话好,好在深刻,警世良言。
疫情又仿佛照妖镜,照得人间一切妖魔鬼怪无处藏身,纷纷现出原形。许多有良知的人在捐钱捐物资的时候,但也有类似“周周”者,大发苦难财,将口罩炒作后高价出售。再如某红十字会,直接将定向救灾蔬菜拉到超市菜场售卖,倒一回手之后,再将卖菜得来的钱再分配到定向单位,再让他们自己去买菜……,如此这般,不能一一细数,不说也罢。此疫一出,人人都将直面人性中各种深渊。这让我想起一句话——我们不是医生,是疾病(赫尔岑语)。就像人人“疾病”缠身的现代社会,生活就是穿越不幸的痛苦。我们这许多人,许多的现代人,通过享受(例如美食、华服等各种感官的过度刺激),通过娱乐工业提供的音乐,社交网络,通过不断购买新的物品去减少那种尚未意识到的绝望。
再说回我们村,我们村封村后,进出村镇购买生活物资需要出示证件或者开证明,测体温。这已经完全不是常态化的生活轨道,已然是某种意义上的“别样的监禁生活”。这在17年前已经遭遇一回,可这次,又重蹈覆辙。17年前,是因为吃野生动物惹的祸,这一次,同样还是吃野生动物。国人在同一个地方摔两回跤,不能不说是笨的。笨不可怕,可怕的是笨而不自知,终再酿恶果。
2月7日,我在朋友圈中看到《新民晚报》头版评论:《让公开透明的阳光刺破病毒雾障》,悼念李医生。早在这之前的2月1日,也就是李医生还在治疗期间,他在接受《财新》专访时曾说:“一个健康的社会不该只有一种声音。”我的一位朋友和我在微信上讨论李医生的时候说:“一个眼科医生的本职,是让他的患者能够更加清晰地看清楚他身边的世界。而李医生的生命,好比两片珍贵的眼角膜,捐给了那些视觉模糊的和假装看不见的人。希望在我们未来的视界里,一切都能“亮”起来!”
一位李医生的离去,没有换来任何东西,而另一边,仍是阳光灿烂的世界。哪怕病毒雾障,哪怕自媒体的世界给他网络国葬。2月8日晚上,我抬头看到天空中正好挂着一轮元宵满月,当时细看时,这圆月附近的云层仿佛正是一只眼眶,而圆月本身,好似眼眶中明亮的瞳仁。我只匆忙用手机抓拍时,这瞳仁已经快速走到了“眼角”,似乎是对这个荒诞世界有所不屑。这样缓慢、平静而又严肃的时光,如此强烈地、生动地出现——因为那是在夜晚,是本该喜悦却在忧伤的时刻。
之前夜读《爱弥儿》的时候,最容易想到的当然是我的孩子,还有,我该怎么样引导孩子和大自然的交往。这是一本崇尚大自然的奇书。我这么说,当然也是缘于我对大自然的喜爱。诚如本书开篇所言:“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这话也使我想到了本次疫症的新冠病毒,想到了华南海鲜交易市场。算了,还是不想罢了,我想与不想,都不能改变什么,所以想也是没有什么意义的。还是想想怎么带孩子们和大自然的交往,更有意义。
正月里,艳阳天,老婆,儿子女儿都在老家,一起院子里晒晒太阳,这样正好。虽说外面天下世界疫症肆虐,可我们一家人团团圆圆,齐齐整整,也是可喜。张嘉仪先生有句云:“室无豪杰与共饮,室有妇稚亦天真。”这前半句说得有些壮志未酬,而我亦是无甚壮志可酬的,所以我更喜欢的是那后半句。后半句好,好在应景。这“天真”一词,用在此处,也是贴切得很,天真,即大自然,大自然一般的可喜。如此,便可日日是好日。如今我儿子女儿正在学语,吃晏饭时,我儿子大喊:“筷,筷筷,爸爸不要拿,宝宝自己拿!”我及想起前日读过那本《禅是一枝花》中有篇写到一个谜语,有童念:“高高山,低低山,高高山上有一盆葱,一日批三遍。”谜底就是箸筒里的筷子。记得小时候,我母亲也同我讲过这谜,让我猜。我想,等他们再懂事一些,我也可以让他们来猜上一猜。饭后,我又带儿子女儿整理伺弄我院子里的花卉。我把刚端出来晒太阳的多肉花盆里的杂草拔除,儿子女儿竟也跟着我一起动起手来。拔完草又是浇水。他们也一定要扶着洒水壶的手柄,一起浇水。如此又是拔草又是浇水,果然日日是好日(只是我个人的小日子,一如小时代,小确幸等词)。
这般一日日过去,也就不会有别人说的厌气,无聊。不过话虽如此说,但我还是希望,疫症可以早早结束,让所有的一切,都快快地回归到正轨上来!
庚子新春伊始,当人们还没有意料到,将会有一场浩浩荡荡的疫症席卷全国,甚至蔓延至更远的时候,更多的人们,依旧沉浸在新春的喜悦氛围之中。这突如其来的疫症消息铺天盖地充斥于网络新闻之中,着实让人们有些措手不及。于是乎,这个新年,变成一个别样的新年。不聚餐,不串门,老老实实待在家里,就是为国家作贡献。
武汉封城了,但还是封得太晚了一些。封城之前,已经有数百万计的武汉人逃城而出。因此,全国就有许许多多个社区,村镇需要封锁起来。我,还有我的家人,当然也在其中的一个小村镇之中。和全国的很多人一样,都被封锁在某个村镇或者社区之中。加缪《鼠疫》开篇有笛福题记——“用别样的监禁生活再现某种监禁生活,与用不存在的事表现真事同等合理。”这话好,好在深刻,警世良言。
疫情又仿佛照妖镜,照得人间一切妖魔鬼怪无处藏身,纷纷现出原形。许多有良知的人在捐钱捐物资的时候,但也有类似“周周”者,大发苦难财,将口罩炒作后高价出售。再如某红十字会,直接将定向救灾蔬菜拉到超市菜场售卖,倒一回手之后,再将卖菜得来的钱再分配到定向单位,再让他们自己去买菜……,如此这般,不能一一细数,不说也罢。此疫一出,人人都将直面人性中各种深渊。这让我想起一句话——我们不是医生,是疾病(赫尔岑语)。就像人人“疾病”缠身的现代社会,生活就是穿越不幸的痛苦。我们这许多人,许多的现代人,通过享受(例如美食、华服等各种感官的过度刺激),通过娱乐工业提供的音乐,社交网络,通过不断购买新的物品去减少那种尚未意识到的绝望。
再说回我们村,我们村封村后,进出村镇购买生活物资需要出示证件或者开证明,测体温。这已经完全不是常态化的生活轨道,已然是某种意义上的“别样的监禁生活”。这在17年前已经遭遇一回,可这次,又重蹈覆辙。17年前,是因为吃野生动物惹的祸,这一次,同样还是吃野生动物。国人在同一个地方摔两回跤,不能不说是笨的。笨不可怕,可怕的是笨而不自知,终再酿恶果。
2月7日,我在朋友圈中看到《新民晚报》头版评论:《让公开透明的阳光刺破病毒雾障》,悼念李医生。早在这之前的2月1日,也就是李医生还在治疗期间,他在接受《财新》专访时曾说:“一个健康的社会不该只有一种声音。”我的一位朋友和我在微信上讨论李医生的时候说:“一个眼科医生的本职,是让他的患者能够更加清晰地看清楚他身边的世界。而李医生的生命,好比两片珍贵的眼角膜,捐给了那些视觉模糊的和假装看不见的人。希望在我们未来的视界里,一切都能“亮”起来!”
一位李医生的离去,没有换来任何东西,而另一边,仍是阳光灿烂的世界。哪怕病毒雾障,哪怕自媒体的世界给他网络国葬。2月8日晚上,我抬头看到天空中正好挂着一轮元宵满月,当时细看时,这圆月附近的云层仿佛正是一只眼眶,而圆月本身,好似眼眶中明亮的瞳仁。我只匆忙用手机抓拍时,这瞳仁已经快速走到了“眼角”,似乎是对这个荒诞世界有所不屑。这样缓慢、平静而又严肃的时光,如此强烈地、生动地出现——因为那是在夜晚,是本该喜悦却在忧伤的时刻。
之前夜读《爱弥儿》的时候,最容易想到的当然是我的孩子,还有,我该怎么样引导孩子和大自然的交往。这是一本崇尚大自然的奇书。我这么说,当然也是缘于我对大自然的喜爱。诚如本书开篇所言:“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这话也使我想到了本次疫症的新冠病毒,想到了华南海鲜交易市场。算了,还是不想罢了,我想与不想,都不能改变什么,所以想也是没有什么意义的。还是想想怎么带孩子们和大自然的交往,更有意义。
正月里,艳阳天,老婆,儿子女儿都在老家,一起院子里晒晒太阳,这样正好。虽说外面天下世界疫症肆虐,可我们一家人团团圆圆,齐齐整整,也是可喜。张嘉仪先生有句云:“室无豪杰与共饮,室有妇稚亦天真。”这前半句说得有些壮志未酬,而我亦是无甚壮志可酬的,所以我更喜欢的是那后半句。后半句好,好在应景。这“天真”一词,用在此处,也是贴切得很,天真,即大自然,大自然一般的可喜。如此,便可日日是好日。如今我儿子女儿正在学语,吃晏饭时,我儿子大喊:“筷,筷筷,爸爸不要拿,宝宝自己拿!”我及想起前日读过那本《禅是一枝花》中有篇写到一个谜语,有童念:“高高山,低低山,高高山上有一盆葱,一日批三遍。”谜底就是箸筒里的筷子。记得小时候,我母亲也同我讲过这谜,让我猜。我想,等他们再懂事一些,我也可以让他们来猜上一猜。饭后,我又带儿子女儿整理伺弄我院子里的花卉。我把刚端出来晒太阳的多肉花盆里的杂草拔除,儿子女儿竟也跟着我一起动起手来。拔完草又是浇水。他们也一定要扶着洒水壶的手柄,一起浇水。如此又是拔草又是浇水,果然日日是好日(只是我个人的小日子,一如小时代,小确幸等词)。
这般一日日过去,也就不会有别人说的厌气,无聊。不过话虽如此说,但我还是希望,疫症可以早早结束,让所有的一切,都快快地回归到正轨上来!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