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的纹理
2021-12-23抒情散文青衫子
来到小店的时候,天刚擦黑。暮色和暑气被隔在门外,连同街上的嘈杂。这是一家名叫“重庆鸡公煲”的小店。田园风格的原木色格子装饰。约20平米的房间放了7、8套原木色木制小桌椅。总体来看,店内装饰摆设给人的感觉还算干净温馨。店主是一对年轻夫妇,男的……
来到小店的时候,天刚擦黑。暮色和暑气被隔在门外,连同街上的嘈杂。
这是一家名叫“重庆鸡公煲”的小店。田园风格的原木色格子装饰。约20平米的房间放了7、8套原木色木制小桌椅。总体来看,店内装饰摆设给人的感觉还算干净温馨。店主是一对年轻夫妇,男的主内,多半时间在厨房里忙活;女的主外,挺着个大肚子,一脸平静地招呼客人。
柔曼的音乐在室间荡漾,如水舐岸,一波连着一波。一些生活的杂芜暂且搁下,某些思绪如退潮后的海岛,露出时光的纹路。
原木色是整个房间的主色调。桌椅的表面漆了清漆,漆面下的木纹在灯光下反射出淡淡的光泽。这种木纹是我所熟悉的,它属于树木,板材,也属于土地,田园,属于阳光,碧空,更属于风霜雨雪,春夏秋冬,属于自然的一切元素,是诸种自然元素的本真呈现。木纹的纹路是不规则的,在不规则之中又呈现出一种规律性的东西,这些相对的不规则和相对的规律性,构成了自然界的一种生存法则。这种法则是模糊的,看不见摸不着;又是清晰可辨的,存在于生命肌体的时光纹理中,无处不在。
透过这些时光的纹理,我回到了家乡,回到了农村,回到了生养我的小院。在那里,我是个孩子,有着农村土木的纹理,与生长于院内院外的树木有着相通的脉络。这些脉络深深地紧紧地与脚下的土地连接在一起,生死不离。在那里,我看到了院内的鸡鸭,看到小脚的祖母,看到说话做事粗线条的父母兄弟,看到在他们的身上呈现出来的属于农村土木的朴实纹理。那些纹理是如此熟悉,如此温暖,像是一直长在了身上,深入到了体内,成为心的一部分,以致于我离开村子多年,却始终不能忘却,不能背离。那些纹理一点一点汇成一把无形的标尺,一条明晰的轨道,借助它们,我得以懂高低,知深浅,记得来处。
在那里,我看到一株株树苗被父亲栽进墙西的沟边。夏天的雨水漫过树脚,在树身上留下一圈印痕。一只蝉蜕挂在树身的一个疤结上,入秋经冬。那棵树被父亲连根刨起,晾干,劈开,露出细密新鲜的纹理。那些纹理经由刨凿的整修,成为一个平面,成为一张桌椅的一部分,面或者腿。我扛着带有那些纹理的桌凳去上学,一天一天嗅着纹理中散发出来的青涩木香,拿回来一张一张散发着墨香的奖状。我睡在带有同样纹理的木床上,做了一个又一个带有纹理的梦,五彩斑斓。那年夏天的一个傍晚,当我接到录取通知时,我看到了父亲脸上的笑容,看到了那些熟悉的纹理。在那些纹理的伴佑下,我越走越远,慢慢长大,变得有些陌生。与此同时,父亲像一棵老树,脸上和身上的纹理越来越深,变得没有光泽,像是从来没有年轻过。
年轻的服务员将制作好的“煲”放在我的面前,“煲”的香气从敞开的煲口弥漫开来,热气升腾,像是我所熟悉的那些纹理的灵魂。
现在那些灵魂附在了服务员的身上。服务员是个男孩子,16、7岁模样,个子不高,长相一般,神情木讷,一看就是那种农村家庭出来的本份孩子,身上带着那种农村土木的固有纹理。在那些纹理中,我看不出明显的喜怒哀乐,更多的是一种机械劳作的沉闷。也许在他的世界里,没有多少音乐的柔曼与纹理的缠绵,没有什么感性与理性,更多的,更实际的,是小心夹着手中的煲,不要出差错,等着最后一桌客人用完餐,他可以早点下班,早点休息,早点睡觉或是做自己喜欢做的事,然后月尾或是年末,领到属于自己的一份薪水。我从他的神态中看到了自己小时候的影子,看到自己忍着毒辣辣的日头和对于田间劳作的厌恶,面无表情地跟在牛屁股后面,在田垄间来来回回,毫无诗情画意。
那么他呢,这个农村出来的男孩子,他的身上又有多少诗情画意可言呢,即使有这样田园风格的装饰,有这种浪漫音乐的环绕。他用特制的夹子夹着一个制作好的“煲”从厨房里送到食客桌子上,底下垫上竹制的垫子。“煲”的容器是一种平底宽口深砂锅,外壁被烟火熏得黑乎乎的,从锅的内沿隐约可以看出是一种浅浅的灰绿色,有几处已经现出细细的裂纹。在我看来,那些纹理与我所熟悉的土木纹理是如此相似相亲,情同骨肉。
他们呢,长得眉清目秀的店主夫妇,他们的身上有多少诗情画意呢。在他们身上,我看不出明显的农村土木的那些纹路。也许,他们都是城里人,或者,他们是来自远方的异乡人。他们的口音像是东北口音。交通与通讯的发达,缩短了时空的距离,有些纹路也变得不再明显。东北、山东、重庆,这三个地域的组合,成就了东北人开在山东的一家重庆鸡公煲。女店主的冷静不苟言笑,男店主赤裸的肩膀上蓝色的纹身,服务员匆匆来去的身影,食客的低语静食,原木色的桌椅,舒缓的音乐,这些影像,这些场景,合成了一种异样的田园风格,像是一棵嫁接而成的树,长成在城市的森林中,在6月间的这天夜晚,呈现出一种混搭的纹路,些许熟悉,些许陌生,就像面前渐渐冷却的鸡公煲。
暑气渐散,夜色愈浓,街上渐渐安静下来。原本清晰的一切变得模糊,像极了那些熟悉的纹理。
[ 本帖最后由 青衫子 于 2012-8-13 15:04 编辑 ] 点心, 价目表, 手写体
这是一家名叫“重庆鸡公煲”的小店。田园风格的原木色格子装饰。约20平米的房间放了7、8套原木色木制小桌椅。总体来看,店内装饰摆设给人的感觉还算干净温馨。店主是一对年轻夫妇,男的主内,多半时间在厨房里忙活;女的主外,挺着个大肚子,一脸平静地招呼客人。
柔曼的音乐在室间荡漾,如水舐岸,一波连着一波。一些生活的杂芜暂且搁下,某些思绪如退潮后的海岛,露出时光的纹路。
原木色是整个房间的主色调。桌椅的表面漆了清漆,漆面下的木纹在灯光下反射出淡淡的光泽。这种木纹是我所熟悉的,它属于树木,板材,也属于土地,田园,属于阳光,碧空,更属于风霜雨雪,春夏秋冬,属于自然的一切元素,是诸种自然元素的本真呈现。木纹的纹路是不规则的,在不规则之中又呈现出一种规律性的东西,这些相对的不规则和相对的规律性,构成了自然界的一种生存法则。这种法则是模糊的,看不见摸不着;又是清晰可辨的,存在于生命肌体的时光纹理中,无处不在。
透过这些时光的纹理,我回到了家乡,回到了农村,回到了生养我的小院。在那里,我是个孩子,有着农村土木的纹理,与生长于院内院外的树木有着相通的脉络。这些脉络深深地紧紧地与脚下的土地连接在一起,生死不离。在那里,我看到了院内的鸡鸭,看到小脚的祖母,看到说话做事粗线条的父母兄弟,看到在他们的身上呈现出来的属于农村土木的朴实纹理。那些纹理是如此熟悉,如此温暖,像是一直长在了身上,深入到了体内,成为心的一部分,以致于我离开村子多年,却始终不能忘却,不能背离。那些纹理一点一点汇成一把无形的标尺,一条明晰的轨道,借助它们,我得以懂高低,知深浅,记得来处。
在那里,我看到一株株树苗被父亲栽进墙西的沟边。夏天的雨水漫过树脚,在树身上留下一圈印痕。一只蝉蜕挂在树身的一个疤结上,入秋经冬。那棵树被父亲连根刨起,晾干,劈开,露出细密新鲜的纹理。那些纹理经由刨凿的整修,成为一个平面,成为一张桌椅的一部分,面或者腿。我扛着带有那些纹理的桌凳去上学,一天一天嗅着纹理中散发出来的青涩木香,拿回来一张一张散发着墨香的奖状。我睡在带有同样纹理的木床上,做了一个又一个带有纹理的梦,五彩斑斓。那年夏天的一个傍晚,当我接到录取通知时,我看到了父亲脸上的笑容,看到了那些熟悉的纹理。在那些纹理的伴佑下,我越走越远,慢慢长大,变得有些陌生。与此同时,父亲像一棵老树,脸上和身上的纹理越来越深,变得没有光泽,像是从来没有年轻过。
年轻的服务员将制作好的“煲”放在我的面前,“煲”的香气从敞开的煲口弥漫开来,热气升腾,像是我所熟悉的那些纹理的灵魂。
现在那些灵魂附在了服务员的身上。服务员是个男孩子,16、7岁模样,个子不高,长相一般,神情木讷,一看就是那种农村家庭出来的本份孩子,身上带着那种农村土木的固有纹理。在那些纹理中,我看不出明显的喜怒哀乐,更多的是一种机械劳作的沉闷。也许在他的世界里,没有多少音乐的柔曼与纹理的缠绵,没有什么感性与理性,更多的,更实际的,是小心夹着手中的煲,不要出差错,等着最后一桌客人用完餐,他可以早点下班,早点休息,早点睡觉或是做自己喜欢做的事,然后月尾或是年末,领到属于自己的一份薪水。我从他的神态中看到了自己小时候的影子,看到自己忍着毒辣辣的日头和对于田间劳作的厌恶,面无表情地跟在牛屁股后面,在田垄间来来回回,毫无诗情画意。
那么他呢,这个农村出来的男孩子,他的身上又有多少诗情画意可言呢,即使有这样田园风格的装饰,有这种浪漫音乐的环绕。他用特制的夹子夹着一个制作好的“煲”从厨房里送到食客桌子上,底下垫上竹制的垫子。“煲”的容器是一种平底宽口深砂锅,外壁被烟火熏得黑乎乎的,从锅的内沿隐约可以看出是一种浅浅的灰绿色,有几处已经现出细细的裂纹。在我看来,那些纹理与我所熟悉的土木纹理是如此相似相亲,情同骨肉。
他们呢,长得眉清目秀的店主夫妇,他们的身上有多少诗情画意呢。在他们身上,我看不出明显的农村土木的那些纹路。也许,他们都是城里人,或者,他们是来自远方的异乡人。他们的口音像是东北口音。交通与通讯的发达,缩短了时空的距离,有些纹路也变得不再明显。东北、山东、重庆,这三个地域的组合,成就了东北人开在山东的一家重庆鸡公煲。女店主的冷静不苟言笑,男店主赤裸的肩膀上蓝色的纹身,服务员匆匆来去的身影,食客的低语静食,原木色的桌椅,舒缓的音乐,这些影像,这些场景,合成了一种异样的田园风格,像是一棵嫁接而成的树,长成在城市的森林中,在6月间的这天夜晚,呈现出一种混搭的纹路,些许熟悉,些许陌生,就像面前渐渐冷却的鸡公煲。
暑气渐散,夜色愈浓,街上渐渐安静下来。原本清晰的一切变得模糊,像极了那些熟悉的纹理。
[ 本帖最后由 青衫子 于 2012-8-13 15:04 编辑 ] 点心, 价目表, 手写体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