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深深父爱深深情

2021-12-23抒情散文范廷伟
闲暇之时,每次聊起我的父亲,母亲总是说他这辈子着实不容易了。当年他跟着你祖父祖母逃荒要饭,来到咱现在这个地方,曾辗转多处,最后被人收养,遭的罪、受的委屈太多。但他仁义至上,坚韧包容,凭借着自己诚实、勤劳、守义、笃厚等优点,在这里扎根落户,并……
  闲暇之时,每次聊起我的父亲,母亲总是说他这辈子着实不容易了。当年他跟着你祖父祖母逃荒要饭,来到咱现在这个地方,曾辗转多处,最后被人收养,遭的罪、受的委屈太多。但他仁义至上,坚韧包容,凭借着自己诚实、勤劳、守义、笃厚等优点,在这里扎根落户,并与乡亲们融为一体,赢得了人们的仰羡与敬重。

  对于父亲的苦涩童年,我只能从长辈们的吁叹与感慨中,零零碎碎地了解一些。朦胧的记忆里,父亲有一手过硬的木工手艺,街坊邻居,凡有修房子盖屋做家具的事情,父亲自是有求必应。他不管帮哪家做活,都是实心实意,以诚相待,从不会使奸擦滑,敷衍了事。早年间,有户人家人缘不好,想找了几个木工帮他家做门窗,都被别人婉言拒绝了,弄了个灰头土脸。父亲看他实在有怜,便主动帮他家联系木工。在父亲人格的感召下,他家的门窗做得厚实漂亮,让这户人家高兴地不得了。从此,他对我的父亲总是怀有一份感激之情。

  我读小学时,父亲已在生产队里担任了队长职务,早晨他总是第一个摸黑起来敲响上工的钟声,带领社员们到田地里劳动;傍晚他总是最后一个收拾摊子,踏着暮归老牛的足迹收工。他一生信奉的就是“人勤地不懒”这个硬道理,春播秋收、耕耙耢耘、施肥喷药,直到颗粒归仓,他不怕脏累,身先士卒,凡事都要给社员们做出个榜样。记得母亲曾说过,我们生产队里有个光棍汉,好吃懒做,是个有名的“泥腿”,平时一幅谁也惹不起的样子。有次,父亲身患重感冒,还坚持和社员们一起上工,连劳累,带发烧,后来晕倒在庄稼地里。架我父亲上地排车时,这名光棍汉都感动地哭了。

  父亲担任队长多年,常到公社里开会,他做会议记录时用的圆珠笔和记录本,拿回来的《大众日报》和《支部生活》,从来不放在家里过夜,目的就是防止我们用公家的笔和本子,或防止母亲用公家的报刊做了鞋样。有时,眼巴巴地盼着父亲能够开恩将圆珠笔给我用几天,他总让我的希望一次次落空。任生产队长这些年以来,他平易近人,从来不摆架子,人们常见到他和饲养员配合默契地铡草续草,清除圈肥,饲喂牲畜。他到哪个生产队担任队长,哪个生产队的的粮食产量就在公社里最高,父亲以自己的人格魅力赢得了人们的无限尊敬。

  清代有位叫林退斋的人临终前,子孙们跪求遗训,他只说:“无他言!尔等只要学会吃亏。”山高无语,水深无波,我想,父亲真正懂得“吃亏是福”的道理,所以,他与家族里的长辈、小辈长期和睦相处。人们常说吃亏吃在明处,是弘毅刚强,家族里的两个伯父过世较早,留下五个侄子,对于这些侄子们的疼爱和关心,发乎于内心,量乎于能力,从相亲、订亲到盖房、结婚,从筹钱、出粮到操心、受累,父亲付出了更多的心血。每逢他们惹事生非,被人怒冲冲找上门来,侄子们将父亲对他们的打几下,骂几声,都当做了一种幸福的享受。

  父亲的文化程度不高,却懂得很多的人生哲理。他教育我“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他教育我“贫贱不移志,男儿当自强”;还教育我“内外当整洁,自奉须俭约。”父亲用一双手两个肩,一把锄头一张锨,让我们的小家旧貌换新颜。父亲对我的教育,是严厉的,也是宽容的,那时我尚不能完全理解,长大以后,才觉得父爱虽严肃、刚毅,但同母爱一样伟大,像清莲出水,似润物无声,只是他对爱的表达方式不同而已。父亲的慈爱深藏不露,博大精深。时代在变迁,社会在发展,父爱的精神内核却没有变化。父爱如山,青山不语,自是一种坚守和伟岸。

  岁月的影痕,在时光的无情打磨中,依然鲜活如刻。回望父亲从岁月深处一路走来的足迹,宛如沙海拣金,处处可见精华,使人震撼,令人深思。其宽敞胸怀,浩然正气,如山崇高博大,如海深邃谦恭。父亲呵,您是一棵大树,春天倚着您幻想;夏天靠着您繁茂;秋天偎着您成熟,冬天靠着您沉思。高大宽广的树冠,使我的人生四季永远不荒凉。

[ 本帖最后由 范廷伟 于 2012-8-3 18:33 编辑 ]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