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是盏灯
2021-12-23叙事散文冰莲花
母亲是盏灯文/冰莲花夜已深。我却不能寐。听着身边母亲艰难的呼吸声,我觉得自己的心,似一件待洗的衣服,被一双手投进冰凉的水中,浸个透湿,然后在这双手中搓来搓去,接着又被捞起,又被拧呀拧的。疼痛如电,击向我身体各处的神经末梢。我的面前摆着一个……
母亲是盏灯
文/冰莲花
夜已深。我却不能寐。
听着身边母亲艰难的呼吸声,我觉得自己的心,似一件待洗的衣服,被一双手投进冰凉的水中,浸个透湿,然后在这双手中搓来搓去,接着又被捞起,又被拧呀拧的。疼痛如电,击向我身体各处的神经末梢。
我的面前摆着一个残酷的事实:一向健朗的母亲,现在衰弱到体重只有三十八公斤。手、脸、脚时肿时消。一天的活动也被局限在斗室。她没有力气走出门,走过五层楼的台阶到外边去。她只能伏在五楼的窗台向外望着落光叶子的柳树和对面的楼房。而且多数时间,若没有人跟她说话,她就靠着客厅沙发处于半睡眠状态。
晚上临睡前,打了热水,帮母亲泡脚。母亲的脚,消肿后,皮肤呈黑褐色,表皮干硬,裂开,表面形成网状纹路。摸着母亲的脚,我想到了树根。当这闪念出现的时候,我自己马上吃了一惊。
树根不是栽植在土里的物件吗?人的生命不是最后终止在泥土里么?我对自己此时产生的与死亡有关的意识,极为痛恨。但这意识,还是不时袭击和覆盖在我的心灵上空。
暗夜里,我恍然觉得母亲似一盏油灯,燃烧的火焰如豆,随时面临一阵风刮过即刻熄灭的危险。
上苍啊,让我的母亲好起来吧!我默默祈祷。
匆忙的时光里,一个家庭里恐怕最容易被忽略的人,就是母亲。因为母亲总是包揽了一个家庭里几乎所有的内容,强大到无所不能,无所不知,无所不亲力所为。
当岁月无情地销蚀了母亲骨骼里的钙质,让她曾经挺直的腰背无奈地弯曲时,作为的她的丈夫和孩子,才猛然醒悟,可是却无法偿还,无法复原母亲为家而走失的青春。
好悔。好痛。
母亲在父亲的生活里,是盏灯。
在母亲没有从千里之外的南方来到天山脚下之前,父亲如同浮萍随风四处飘摇。
他三岁之前,失去父亲,十岁时,又失去母亲。从此跟着舅舅生活学木工手艺。凭借木工手艺,走南闯北,受苦谋生。无人张罗和关心,解放好些年了,已经三十好几了,还没有一个家。
百年修得共枕眠,千里姻缘一线牵。母亲嫁给了比她大十一岁的父亲。年龄的差距和来自家庭的不同教养,母亲的婚姻生活不怎么愉快。随着我们姊妹四个相继出生,处于动荡、物质匮乏的年代,饱受经济困窘之苦的母亲父亲都没有好脾气,家庭战争是他们的家常便饭。
母亲受了伤,抹了泪,依然如常操持家务,父亲生病,依然端水端药;工作加班,依然惦记着把下面藏着两个鸡蛋上面铺着肉菜的热饭送上。
一日,已是满头华发的父母又为鸡毛蒜皮的事情叮叮当当,甚至父亲还有要大打出手的架势,我问流泪的母亲:和这样的人过日子,咋不早点离婚?!不料母亲的回答让我哑然:我要是为了我,我早离开了。我是为了你们几个有个完整的家呀!
母亲的存在,让家始终散发着温暖和光亮。
勤勉的母亲,亲手缝制我们姊妹四个的穿戴。学会使用缝纫机,学会看着裁剪书为我们裁剪式样好看的衣裤。没有老人的帮扶,她的孩子,也个个收拾装扮的干净清爽。
只有百分之二十细粮供应的年代,母亲可以把粗粗拉拉的玉米面,做成暄腾可口的烙饼,熬制成濡糯的粥。我们就着腌制的小菜,吃得饱饱的,背着书包走进冬日凛凛无所畏惧。单靠父亲一个人的工资不能支撑全家人的生活费用时,没有工作的母亲,养猪、养兔,后来还做豆腐。单位上能够把孩子四个都供上高中,我家是屈指可数的一个。
母亲的人格魅力,感动四邻。
母亲很善良。她与人为善,任人唯亲。左邻右舍的孩子,小时候几乎都穿过母亲用绒线钩成的童鞋。年节里,别人家的母亲忙着除尘,置办年货,做过年吃的食品,母亲却忙着给邻居的孩子赶做过年穿的新衣。一次,到了年三十,母亲还忙着踩缝纫机做衣服,而我的新棉鞋却还没有做好,我遗憾地去睡觉了。没有想到,第二天早上一睁眼,就惊喜地发现枕头边摆着一双簇新的棉鞋。
无论钩毛线鞋子,还是做过年新衣,母亲没有收过一分钱。
母亲和别人交往不懂得设防。
曾处过一个养猪的邻居。他见母亲养的猪长得快又很少生病,便天天上门来和母亲唠家常,母亲便把自己从书上学到的和自己实践中悟到的养猪经验,统统倒给了邻居。然而,别有用心的邻居,得到了好处,非但不感恩,还在背后四处散播谣言,鼓捣着单位上的人,不敢买母亲宰的猪肉。我知道事情的原委后,曾想去找邻居理论,但母亲劝阻了我……
往事一别经年。我懂得了母亲就是那种身在底层,精神却在高处飞翔的人,她往往在现实的庸俗中显得异常笨拙和显现一种近乎孩童般的纯真。也正因为如此,母亲在生活中往往是一边破碎,一边疗伤,并且在这样一个过程,依然故我。母亲知道自己受伤倒下,或者疗伤后站起,世界不会有什么变化。生活还要继续。她常常挂在口头上的一句话是“吃亏人常在”。
母亲在我的生活里,是盏灯。
三十年前,我高考落榜。焦灼、彷徨折磨得我寝食难安。母亲宽慰我的同时,要求我不要丢掉书本,不要丢掉自己喜欢的文字。当她读了我的诗歌习作《露珠之歌》、《我是白杨》,鼓励我投稿,她称我是她的诗人。不久,我的这两首诗歌就在当时的《新疆青年》刊登了。从此,我和文字结缘。后来,因为文字,因为不辍学习,我受到幸运女神的垂青,成为一名教师。
母亲说过,她希望她的女儿能写出一本属于自己的书。我用了二十年的努力做到了。
母亲说过,她希望她的女儿成为一个孩子们喜欢的老师,当我告诉她说,我打算用一辈子的时间去做。她微微颔首,脸上浮现出欣慰的笑容。
想起小时候常玩的捉迷藏的游戏。我总是喜欢做那个躲藏者。我会想方设法藏在一个不易被人找到的地方。人生历尽千帆,才知道,这个游戏多像人生的谶语。我们每个人都是寻找者和被寻找者,每个人都会藏起来,不再被自己的亲人找到。而亲人们的目光只有一遍遍抚摸那张将所有丰腴日子风干的黑白照片,然后失声痛哭,泪流满面。
我深深明白。
所以,在这样一个失眠的夜晚,我检省自己,并且祈愿:如果有可能,我宁愿自己的生命化作灯油,灌注在母亲这盏飘摇着火焰的灯里。
母亲!真的希望您这盏灯,能照我人生之路长些,再长些……
[ 本帖最后由 冰莲花 于 2012-5-14 22:30 编辑 ]
文/冰莲花
夜已深。我却不能寐。
听着身边母亲艰难的呼吸声,我觉得自己的心,似一件待洗的衣服,被一双手投进冰凉的水中,浸个透湿,然后在这双手中搓来搓去,接着又被捞起,又被拧呀拧的。疼痛如电,击向我身体各处的神经末梢。
我的面前摆着一个残酷的事实:一向健朗的母亲,现在衰弱到体重只有三十八公斤。手、脸、脚时肿时消。一天的活动也被局限在斗室。她没有力气走出门,走过五层楼的台阶到外边去。她只能伏在五楼的窗台向外望着落光叶子的柳树和对面的楼房。而且多数时间,若没有人跟她说话,她就靠着客厅沙发处于半睡眠状态。
晚上临睡前,打了热水,帮母亲泡脚。母亲的脚,消肿后,皮肤呈黑褐色,表皮干硬,裂开,表面形成网状纹路。摸着母亲的脚,我想到了树根。当这闪念出现的时候,我自己马上吃了一惊。
树根不是栽植在土里的物件吗?人的生命不是最后终止在泥土里么?我对自己此时产生的与死亡有关的意识,极为痛恨。但这意识,还是不时袭击和覆盖在我的心灵上空。
暗夜里,我恍然觉得母亲似一盏油灯,燃烧的火焰如豆,随时面临一阵风刮过即刻熄灭的危险。
上苍啊,让我的母亲好起来吧!我默默祈祷。
匆忙的时光里,一个家庭里恐怕最容易被忽略的人,就是母亲。因为母亲总是包揽了一个家庭里几乎所有的内容,强大到无所不能,无所不知,无所不亲力所为。
当岁月无情地销蚀了母亲骨骼里的钙质,让她曾经挺直的腰背无奈地弯曲时,作为的她的丈夫和孩子,才猛然醒悟,可是却无法偿还,无法复原母亲为家而走失的青春。
好悔。好痛。
母亲在父亲的生活里,是盏灯。
在母亲没有从千里之外的南方来到天山脚下之前,父亲如同浮萍随风四处飘摇。
他三岁之前,失去父亲,十岁时,又失去母亲。从此跟着舅舅生活学木工手艺。凭借木工手艺,走南闯北,受苦谋生。无人张罗和关心,解放好些年了,已经三十好几了,还没有一个家。
百年修得共枕眠,千里姻缘一线牵。母亲嫁给了比她大十一岁的父亲。年龄的差距和来自家庭的不同教养,母亲的婚姻生活不怎么愉快。随着我们姊妹四个相继出生,处于动荡、物质匮乏的年代,饱受经济困窘之苦的母亲父亲都没有好脾气,家庭战争是他们的家常便饭。
母亲受了伤,抹了泪,依然如常操持家务,父亲生病,依然端水端药;工作加班,依然惦记着把下面藏着两个鸡蛋上面铺着肉菜的热饭送上。
一日,已是满头华发的父母又为鸡毛蒜皮的事情叮叮当当,甚至父亲还有要大打出手的架势,我问流泪的母亲:和这样的人过日子,咋不早点离婚?!不料母亲的回答让我哑然:我要是为了我,我早离开了。我是为了你们几个有个完整的家呀!
母亲的存在,让家始终散发着温暖和光亮。
勤勉的母亲,亲手缝制我们姊妹四个的穿戴。学会使用缝纫机,学会看着裁剪书为我们裁剪式样好看的衣裤。没有老人的帮扶,她的孩子,也个个收拾装扮的干净清爽。
只有百分之二十细粮供应的年代,母亲可以把粗粗拉拉的玉米面,做成暄腾可口的烙饼,熬制成濡糯的粥。我们就着腌制的小菜,吃得饱饱的,背着书包走进冬日凛凛无所畏惧。单靠父亲一个人的工资不能支撑全家人的生活费用时,没有工作的母亲,养猪、养兔,后来还做豆腐。单位上能够把孩子四个都供上高中,我家是屈指可数的一个。
母亲的人格魅力,感动四邻。
母亲很善良。她与人为善,任人唯亲。左邻右舍的孩子,小时候几乎都穿过母亲用绒线钩成的童鞋。年节里,别人家的母亲忙着除尘,置办年货,做过年吃的食品,母亲却忙着给邻居的孩子赶做过年穿的新衣。一次,到了年三十,母亲还忙着踩缝纫机做衣服,而我的新棉鞋却还没有做好,我遗憾地去睡觉了。没有想到,第二天早上一睁眼,就惊喜地发现枕头边摆着一双簇新的棉鞋。
无论钩毛线鞋子,还是做过年新衣,母亲没有收过一分钱。
母亲和别人交往不懂得设防。
曾处过一个养猪的邻居。他见母亲养的猪长得快又很少生病,便天天上门来和母亲唠家常,母亲便把自己从书上学到的和自己实践中悟到的养猪经验,统统倒给了邻居。然而,别有用心的邻居,得到了好处,非但不感恩,还在背后四处散播谣言,鼓捣着单位上的人,不敢买母亲宰的猪肉。我知道事情的原委后,曾想去找邻居理论,但母亲劝阻了我……
往事一别经年。我懂得了母亲就是那种身在底层,精神却在高处飞翔的人,她往往在现实的庸俗中显得异常笨拙和显现一种近乎孩童般的纯真。也正因为如此,母亲在生活中往往是一边破碎,一边疗伤,并且在这样一个过程,依然故我。母亲知道自己受伤倒下,或者疗伤后站起,世界不会有什么变化。生活还要继续。她常常挂在口头上的一句话是“吃亏人常在”。
母亲在我的生活里,是盏灯。
三十年前,我高考落榜。焦灼、彷徨折磨得我寝食难安。母亲宽慰我的同时,要求我不要丢掉书本,不要丢掉自己喜欢的文字。当她读了我的诗歌习作《露珠之歌》、《我是白杨》,鼓励我投稿,她称我是她的诗人。不久,我的这两首诗歌就在当时的《新疆青年》刊登了。从此,我和文字结缘。后来,因为文字,因为不辍学习,我受到幸运女神的垂青,成为一名教师。
母亲说过,她希望她的女儿能写出一本属于自己的书。我用了二十年的努力做到了。
母亲说过,她希望她的女儿成为一个孩子们喜欢的老师,当我告诉她说,我打算用一辈子的时间去做。她微微颔首,脸上浮现出欣慰的笑容。
想起小时候常玩的捉迷藏的游戏。我总是喜欢做那个躲藏者。我会想方设法藏在一个不易被人找到的地方。人生历尽千帆,才知道,这个游戏多像人生的谶语。我们每个人都是寻找者和被寻找者,每个人都会藏起来,不再被自己的亲人找到。而亲人们的目光只有一遍遍抚摸那张将所有丰腴日子风干的黑白照片,然后失声痛哭,泪流满面。
我深深明白。
所以,在这样一个失眠的夜晚,我检省自己,并且祈愿:如果有可能,我宁愿自己的生命化作灯油,灌注在母亲这盏飘摇着火焰的灯里。
母亲!真的希望您这盏灯,能照我人生之路长些,再长些……
[ 本帖最后由 冰莲花 于 2012-5-14 22:30 编辑 ]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