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春日游山小记

2021-12-23叙事散文周施梅
四月中旬,五莲山上的杜鹃花还只是含着小小的花苞,山前,山腰,悬崖峭壁,一簇簇的蓝槿花,就在清冷的树枝上梅花一样开了。嫣红的颜色在风中摇曳,让人联想到着了艳装的女子伫立在风中。赏花的人们在花前相互拍照留影,笑容与盛开的花相互辉映着,映成春天里……
  
   四月中旬,五莲山上的杜鹃花还只是含着小小的花苞,山前,山腰,悬崖峭壁,一簇簇的蓝槿花,就在清冷的树枝上梅花一样开了。嫣红的颜色在风中摇曳,让人联想到着了艳装的女子伫立在风中。
  赏花的人们在花前相互拍照留影,笑容与盛开的花相互辉映着,映成春天里的美景。孩子们跑来跑去,欲攀崖摘取花朵,立时被大人呵斥回来,只好捡拾些小石子儿抛向远处来抗议大人的干涉,不久,兴趣又转到树上的鸟儿、或者小商贩吆喝的雪糕、零食或者小玩具等等方面去了。
  沿一条用石头铺砌的小路行走,盛开的蓝槿花枝从路两边探出,轻拨而过,地上有零星的落花。没走多远,就见路旁有座不大的土坟,坟前立着块墓碑,碑上环着一条缀着白色和绿色绢花的带子,格外引人注目。从墓碑上的刻字来看,坟里埋葬的这对夫妇是在此地工作过的外乡人,死后,儿女遵从了遗嘱,将他们葬在了山上。
  生前在这片土地上奉献出青春年华,死后也要依偎在大山的怀抱,可见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和眷恋。每年春天,他们的儿女千里迢迢从异乡赶来奠基父母,缅怀的同时,也感受着这片土地的瑰丽,长眠在青山绿水中的他们也该是欣慰的吧?
  漫步在山中,心情格外愉悦。幽静的路两边,铃铛花在阳光下如晶莹的翠珠帘子垂挂在树上,树丛深处,不知名的鸟儿鸣叫着。远处奇峰异石,层峦叠翠,山涧沟壑,仙雾缭绕。走不多远,忽见翠树枝上停了一只绿色羽毛的鸟,眼睛比较大,很精神。先生赶紧拿相机拍,它到镇静自如地对着镜头,竟不怕人。
  一阵风吹来,吹落几朵蓝槿花,地上,落红点点。花开花谢亦动人。是这般了,这般的美着,寂静处的红颜,安然在大山深处。
  走了大约有一里路,前面忽然开阔。树木稀疏处的空地上有座青砖砌成的墓,墓内已空无一物,墓两边以及墓碑上的字都还清晰。从墓碑刻字得知,墓主人是清朝年间久住此山修行的禅师,他在这里潜心研习经教,参究禅宗,讲经传戒。圆寂后,弟子将他葬在这里。墓碑是他的第八代弟子所立,面向西南,对面山坡上,是一大片蓝槿和杜鹃,整个春天相继盛开着。
  不远处的一处山顶,名叫说法台。登上说法台,环顾四周,极目之处,奇峰异石、苍翠的松树、嫣红的蓝槿花、相互衬映着黛色的山石壁峰,宛如一幅巨大的屏障环在说法台周围。遥想当年,众弟子云集说法台,于尘世之上、日月星辰的辉照里,聆听法师讲法,那定是风停云止的肃严神圣场景。传说开山和尚说法时,白鹿曾徘徊阶下聆听。而今,白鹿洞尚在,却不见白鹿的踪影,大约是它们已入仙界了吧?
  暇想之际,山风在耳际呼啸如歌,顿时心境澄澈,似有飘然如仙的感觉。乘兴继续前行,穿过一条密林幽径,行至一石壁前,踏上横架的石阶,可观看到石壁上的蛋壳洞。蛋壳洞系天然所成,形似蛋壳,故有此名。洞高两米,深约一米,内原有石佛,早年遭毁坏,今已不知去向。
  明万历三十四年春,太监张思忠奉钦命赴此山督建光明寺时,在蛋壳洞题诗和题刻楹联。洞门两侧楹联为:“步入西山通霄汉,坐观东海际天涯。”洞口左侧石壁题诗为:“君恩何意动天心?命我长途意畏深。到此幸然心地悦,不干尘世涅圆澄。天台伴我禅关寂,洞口临参身自轻。不是君王衣未解,五峰头上证元真。”笔迹尚且清晰如昨,斯人已逝,洞前风声幽咽,似在诉说当初大兴土木工程的繁华场景。
  一层层石阶之上的光明寺,庄严神圣。屋梁上雕刻着的龙,被祥云守护着,依然攀附在屋顶的圆上,似乎即刻就会腾飞。风吹过光明寺,如一只幽怨的长笛,低诉着光明寺辉煌的过去,也吹奏着它的未来。这座曾经气势宏伟的寺庙,经受了历代风雨的侵蚀,又被一次次修缮,最终得以保存下来,而今依然暮鼓晨钟,香火不断。寺庙后巨峰石上雕刻的大佛神像,慈眉善眼,默默注视着芸芸众生。
  沿一条窄窄的石阶而上,在名为“流云峡”的地方停留。此处是观赏峡谷的最佳地。极目远眺,群峰与峡谷的风景尽收眼底。约两里长的流云峡,曲折幽深,晨昏或阴雨之时,满谷云雾弥漫,群峰被云雾笼罩,若隐若现,入梦似幻,是难得一见的仙景奇观。“薄暮复何之,出门问流水群峰若环听,扣石石欲起。树树满烟岚,千古此徙倚。前日飞羽觞,醉月人去矣。浮云自往来,杳杳无甲子。”清代知县杨蕃的这首《过流云峡》写出了他在此观看到的情景,也说明五莲山在历史上就曾吸引了各地文人墨客来此饱览它的秀美风景,留下许多动人的诗篇。
  那些古文人们用大量的诗词歌赋书写这座山的峭拔峻秀,形容它险如华山、秀如庐山的宏伟气势,也以山寄情,抒发对友人的思念。惆怅杜鹃开,相倾酒一壶。此刻,我想起那次与友人在山上的情景。
  那年春天,朋友与我们约好了去山上相聚。本就情趣相投,偶有闲暇便会相聚,恰逢了他们在山上开了一个小店,因此,友人就如同山上的主人一般,盼着我们去。
  男主人是一个很好的向导,他对山上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非常熟悉。那日,他带先生寻古问幽、各处游玩,让喜欢摄影的先生拍到了不少好片。女主人则跟我在小店里一边聊天一边向游人卖着小商品,非常有趣。中午,当我们四个人在小店前的树下摆了一张小桌子,端出几个菜时,立时就引来了游人羡慕的目光。
  树下的我们,喝着酒,随意聊着,虽然酒量不大,却很有兴致。柔和的风中,四个人轻斟慢饮、边吃边聊,那份悠然的情景,大约也跟神仙一般了。微醺里,风渐凉,不觉已是暮色四合。下山的路上,我们依然兴致很高,看群峰渐渐隐在暮色里,那一刻,真的感觉自己飘然若仙了。
  那些情景,在回忆里不时泛起愉快的涟漪。
  花开花落又一年。此刻,路边的树,被阳光沐浴着,一树绿影,似乎欲流淌一般。风吹来,这绿,似乎真的流淌起来。因了这欲流淌的绿,心中忽然豁然开朗。
  问石石无语,神仙何处觅?现在想来,动人的传说,也许仅是源自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放下尘世的一切,悠然在山水间的人,不是已如神仙一般了么?
  归途中,回眸,山峰渐小,山顶上的石佛、寺庙、花草树木,一切一切,都渐隐在这春天的翠绿中了。
   (写于2012年四月中旬)


   [ 本帖最后由 周施梅 于 2012-5-8 21:44 编辑 ]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