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高堂
2021-12-23抒情散文李雷
闹 高 堂文/李雷青年男女结婚典礼当中,拜高堂是必不可少的。在河西走廊农村,新郎新娘拜高堂时还伴随着煞是有趣的闹高堂活动——与年轻公公婆婆年纪辈分相当的乡邻亲朋着实让这两口子出了一回丑,露了一回相。其景其状,令观者捧腹且津津乐道、回味无穷。……
闹 高 堂
文/李雷
青年男女结婚典礼当中,拜高堂是必不可少的。在河西走廊农村,新郎新娘拜高堂时还伴随着煞是有趣的闹高堂活动——与年轻公公婆婆年纪辈分相当的乡邻亲朋着实让这两口子出了一回丑,露了一回相。其景其状,令观者捧腹且津津乐道、回味无穷。
乡村结婚典礼依然沿袭固守着那份浓浓的传统——没有女方的父母亲参加,但典礼并没有因为他们没有参加而显孤独悲切和失去乡村结婚典礼本有的欢乐,反而使闹高堂活动少了几份拘束和羁绊,平添了诸多和谐与随意。
闹高堂的开始不是那被化妆成奇形怪状、丑态连连的年轻公公婆婆在众人强行扶掇下走上前台的那一刻,但结束却绝对是他们在乡邻亲朋哈哈笑声中丢盔弃甲般离开座位钻入房间的那一刻。
大喜那天,当娶亲车队奔向女方家的那一刻,主东总要提醒那些个“闹家”们(说话幽默风趣,能说会道,能在人前放得开,能大喊大叫、出丑露怪之人),让他们多联络些乡邻亲朋去做闹高堂的准备。“闹家”早联络好了同党,相互眼睛一挤,就开始秘密行动。先是准备闹高堂的材料:找来口红、找来几束花、找来空酒盒、找来空酒箱、找来破大衣……这个时候,不管是前来参加婚礼的宾客还是帮忙的乡邻都会积极配合,要什么材料都会尽力提供,还不忘出些馊主意:胡子要用鞋油画、头发梳个牛角儿……“闹家”们一阵大忙,准备齐全闹高堂的材料并把它们放到一个年轻公公婆婆不知道的地方,以防被这两口子顺手牵羊拿去藏了——“闹家”少样材料,自然这对高堂就会少出一项丑,他们的心思每个准备要闹他们的人都知晓,更有甚者在准备材料的这个秘密时间里,总会有人紧盯着这对年轻高堂的行踪,生怕他们借故躲开,等到司仪叫时才溜出来,那时闹就太迟了,也会坏了“闹家”的声誉——有人在划拳喝酒时会笑话他们没本事的。
娶亲车队平安准时回来,公公婆婆那颗高悬的心基本放回肚里,“闹家”自然也就少了一些闹高堂的顾忌。不一刻,结婚典礼开始,其时,闹高堂已经开始有些时间了,有人早将公公婆婆拽住拉到房间里,在他们身上发挥起自己闹高堂的天赋来——绝对夸张地打扮起这两口子。公公呢,主打形象要么是一个反穿皮袄、手柱打狗棒的乞丐,要么是一个手握羊鞭,皮袄只穿一只袖子的藏区牧羊人。让他头戴一个用酒盒做的高顶帽子并插上两根长鸡毛用红细绳系在下巴上,肩上斜挂一个用酒箱做的超大背包。当然脸上不能没有变化,用口红涂个红脸蛋、红嘴唇,再用墨汁浓浓地画个眉,画个胡子。有人就是有创意,竟然用梅红纸做个假胡子贴在年轻公公的脸上,还要脱了他的鞋子,如果天气暖和的话,厉害些的“闹家”定会让这个公公光个脚丫,好让新娘子给公公穿袜子。婆婆呢,定会让她变成一个奇丑无比的大肚子女人。在她的肚子上绑一个小枕头,再在外面罩一件大棉袄,头发被绾出两个大发髻,还要在髻子上插两束塑料花,脸上要么涂上口红要么擦些面粉,之后涂一个大红嘴唇,活脱脱一个电视剧《水浒传》里给宋江做僮仆的傻李逵。
被刻意夸张打扮的公公婆婆是不会动怒的,但也不是软面疙瘩任人在脸上胡抹乱画,总要做些反抗的动作:要么扔掉些化妆用的道具,要么想从房间里跑出去,一会儿躲又一会儿闪的。可是他们俩所有的动作都是徒劳,此时他俩是众矢之的,总会有人追他们,总会有人捉他们,最终他俩还是被“闹家”们牢牢地牵制住坐在凳子上静候司仪的呼唤。这一来一去把个农家小院闹得鸡飞狗上墙却又嬉笑一片,欢乐盈盈。
司仪一声“拜高堂”,化了妆的公公婆婆便被拉出大幕,笑声顷刻间响彻乡村小院。“闹家”们总不会让这两口子直接就位的,定要拉着他们在小院里转,还要让他们扭着秧歌前行,前走几步,后退一步。这对年轻高堂自然是不甘就范的,闹的人就会牵制着他们让他们做这些动作,每个动作总会引来一阵笑声。小院里笑声一阵近紧似一阵,不要说是参加婚礼的宾客,就连作矜持态的新娘子也忍不住抿嘴偷笑。等这两口子在“闹家”们地扶掇下在小院里转上那么一两圈,闹的人才让他们坐到位子上接受一对新人的叩拜。就连此时,“闹家”还是不会错过闹的机会。新娘子叫声“爸”、叫声“妈”,也要让这两口子扯着嗓子答应了才行,期间还要穿插些乡间俚语,逗得满院子宾客哈哈大笑。在阵阵笑声中拜高堂仪式宣告结束,年轻公公婆婆迫不及待地离开位子跑到屋里去,洗干净穿戴整齐后才红着脸笑着出来招呼宾客。
如果乡村结婚典礼中闹高堂是一朵红花,那么衬托这朵红花的绿叶,还有滋生红花绿叶的嫩芽,它们的萌动与舒展应该是很有些时日了。那最初是什么时候闹高堂的种子就已然萌动呢!也许是这将要做公公婆婆的两口子在扎根这片土地的那一刻起,这片热土就在他们身上烙下有一天做公公婆婆时将会被人闹的宿命;也许是这两口子在别人初做公婆时,因大闹别人而种下了将要被人闹的种子。而它的舒展期一定是这对将要做公公婆婆的俩口子在给乡邻亲戚下请帖的那一刻了。那时有人嘴里说着恭贺的话,心里却盘算着要在大喜的那一天让他俩在大庭广众之下出出丑,露露相。——因为他们也曾经闹过自己的,也许这就是一还的一报吧!
同样是结婚典礼,在城市中就少了大闹高堂这一欢乐情景。前些年闹高堂至多是给公公或者是新郎倌的哥哥简单地画个妆在人群中转转,到现在就连这个形式都基本省略了,而多的却是那些司仪模仿央视名嘴煽情的话语,把眼软的一对新人、还有双方父母亲引逗得眼泪花花,有些煞风景,亏了这良辰美景,也亏了宾客们的好心情。
我常到乡间参加侄辈们的婚礼,闹高堂我不在行,但开心大笑却是每一次婚庆活动馈赠于我的最大礼物。和我同样只知道笑而不会闹的乡间好兄弟看着这样欢乐的情景常对我说:“人活着就是这样,该闹的时候闹闹,该乐的时候乐乐,不就几十年吗!错过了这样的年代,错过了这样的地方,哪里还能遇到这样开怀大笑的事呢!”我大惭,我对世事洞悉竟不如我这整天与土地为伍的好兄弟。惭啊!确实,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乃世之常规,人之大伦,青年男女结婚更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是普天下最大的喜事,也恰是世事生生不息、繁衍滋生的有力表证。乡村结婚典礼中闹高堂这一情节便是对这种欢乐喜庆的着力渲染,更把乡间人豁达、开朗和淳朴的性情进行了深刻表白。(全文2430字)
[ 本帖最后由 李雷 于 2012-2-18 22:54 编辑 ]
文/李雷
青年男女结婚典礼当中,拜高堂是必不可少的。在河西走廊农村,新郎新娘拜高堂时还伴随着煞是有趣的闹高堂活动——与年轻公公婆婆年纪辈分相当的乡邻亲朋着实让这两口子出了一回丑,露了一回相。其景其状,令观者捧腹且津津乐道、回味无穷。
乡村结婚典礼依然沿袭固守着那份浓浓的传统——没有女方的父母亲参加,但典礼并没有因为他们没有参加而显孤独悲切和失去乡村结婚典礼本有的欢乐,反而使闹高堂活动少了几份拘束和羁绊,平添了诸多和谐与随意。
闹高堂的开始不是那被化妆成奇形怪状、丑态连连的年轻公公婆婆在众人强行扶掇下走上前台的那一刻,但结束却绝对是他们在乡邻亲朋哈哈笑声中丢盔弃甲般离开座位钻入房间的那一刻。
大喜那天,当娶亲车队奔向女方家的那一刻,主东总要提醒那些个“闹家”们(说话幽默风趣,能说会道,能在人前放得开,能大喊大叫、出丑露怪之人),让他们多联络些乡邻亲朋去做闹高堂的准备。“闹家”早联络好了同党,相互眼睛一挤,就开始秘密行动。先是准备闹高堂的材料:找来口红、找来几束花、找来空酒盒、找来空酒箱、找来破大衣……这个时候,不管是前来参加婚礼的宾客还是帮忙的乡邻都会积极配合,要什么材料都会尽力提供,还不忘出些馊主意:胡子要用鞋油画、头发梳个牛角儿……“闹家”们一阵大忙,准备齐全闹高堂的材料并把它们放到一个年轻公公婆婆不知道的地方,以防被这两口子顺手牵羊拿去藏了——“闹家”少样材料,自然这对高堂就会少出一项丑,他们的心思每个准备要闹他们的人都知晓,更有甚者在准备材料的这个秘密时间里,总会有人紧盯着这对年轻高堂的行踪,生怕他们借故躲开,等到司仪叫时才溜出来,那时闹就太迟了,也会坏了“闹家”的声誉——有人在划拳喝酒时会笑话他们没本事的。
娶亲车队平安准时回来,公公婆婆那颗高悬的心基本放回肚里,“闹家”自然也就少了一些闹高堂的顾忌。不一刻,结婚典礼开始,其时,闹高堂已经开始有些时间了,有人早将公公婆婆拽住拉到房间里,在他们身上发挥起自己闹高堂的天赋来——绝对夸张地打扮起这两口子。公公呢,主打形象要么是一个反穿皮袄、手柱打狗棒的乞丐,要么是一个手握羊鞭,皮袄只穿一只袖子的藏区牧羊人。让他头戴一个用酒盒做的高顶帽子并插上两根长鸡毛用红细绳系在下巴上,肩上斜挂一个用酒箱做的超大背包。当然脸上不能没有变化,用口红涂个红脸蛋、红嘴唇,再用墨汁浓浓地画个眉,画个胡子。有人就是有创意,竟然用梅红纸做个假胡子贴在年轻公公的脸上,还要脱了他的鞋子,如果天气暖和的话,厉害些的“闹家”定会让这个公公光个脚丫,好让新娘子给公公穿袜子。婆婆呢,定会让她变成一个奇丑无比的大肚子女人。在她的肚子上绑一个小枕头,再在外面罩一件大棉袄,头发被绾出两个大发髻,还要在髻子上插两束塑料花,脸上要么涂上口红要么擦些面粉,之后涂一个大红嘴唇,活脱脱一个电视剧《水浒传》里给宋江做僮仆的傻李逵。
被刻意夸张打扮的公公婆婆是不会动怒的,但也不是软面疙瘩任人在脸上胡抹乱画,总要做些反抗的动作:要么扔掉些化妆用的道具,要么想从房间里跑出去,一会儿躲又一会儿闪的。可是他们俩所有的动作都是徒劳,此时他俩是众矢之的,总会有人追他们,总会有人捉他们,最终他俩还是被“闹家”们牢牢地牵制住坐在凳子上静候司仪的呼唤。这一来一去把个农家小院闹得鸡飞狗上墙却又嬉笑一片,欢乐盈盈。
司仪一声“拜高堂”,化了妆的公公婆婆便被拉出大幕,笑声顷刻间响彻乡村小院。“闹家”们总不会让这两口子直接就位的,定要拉着他们在小院里转,还要让他们扭着秧歌前行,前走几步,后退一步。这对年轻高堂自然是不甘就范的,闹的人就会牵制着他们让他们做这些动作,每个动作总会引来一阵笑声。小院里笑声一阵近紧似一阵,不要说是参加婚礼的宾客,就连作矜持态的新娘子也忍不住抿嘴偷笑。等这两口子在“闹家”们地扶掇下在小院里转上那么一两圈,闹的人才让他们坐到位子上接受一对新人的叩拜。就连此时,“闹家”还是不会错过闹的机会。新娘子叫声“爸”、叫声“妈”,也要让这两口子扯着嗓子答应了才行,期间还要穿插些乡间俚语,逗得满院子宾客哈哈大笑。在阵阵笑声中拜高堂仪式宣告结束,年轻公公婆婆迫不及待地离开位子跑到屋里去,洗干净穿戴整齐后才红着脸笑着出来招呼宾客。
如果乡村结婚典礼中闹高堂是一朵红花,那么衬托这朵红花的绿叶,还有滋生红花绿叶的嫩芽,它们的萌动与舒展应该是很有些时日了。那最初是什么时候闹高堂的种子就已然萌动呢!也许是这将要做公公婆婆的两口子在扎根这片土地的那一刻起,这片热土就在他们身上烙下有一天做公公婆婆时将会被人闹的宿命;也许是这两口子在别人初做公婆时,因大闹别人而种下了将要被人闹的种子。而它的舒展期一定是这对将要做公公婆婆的俩口子在给乡邻亲戚下请帖的那一刻了。那时有人嘴里说着恭贺的话,心里却盘算着要在大喜的那一天让他俩在大庭广众之下出出丑,露露相。——因为他们也曾经闹过自己的,也许这就是一还的一报吧!
同样是结婚典礼,在城市中就少了大闹高堂这一欢乐情景。前些年闹高堂至多是给公公或者是新郎倌的哥哥简单地画个妆在人群中转转,到现在就连这个形式都基本省略了,而多的却是那些司仪模仿央视名嘴煽情的话语,把眼软的一对新人、还有双方父母亲引逗得眼泪花花,有些煞风景,亏了这良辰美景,也亏了宾客们的好心情。
我常到乡间参加侄辈们的婚礼,闹高堂我不在行,但开心大笑却是每一次婚庆活动馈赠于我的最大礼物。和我同样只知道笑而不会闹的乡间好兄弟看着这样欢乐的情景常对我说:“人活着就是这样,该闹的时候闹闹,该乐的时候乐乐,不就几十年吗!错过了这样的年代,错过了这样的地方,哪里还能遇到这样开怀大笑的事呢!”我大惭,我对世事洞悉竟不如我这整天与土地为伍的好兄弟。惭啊!确实,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乃世之常规,人之大伦,青年男女结婚更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是普天下最大的喜事,也恰是世事生生不息、繁衍滋生的有力表证。乡村结婚典礼中闹高堂这一情节便是对这种欢乐喜庆的着力渲染,更把乡间人豁达、开朗和淳朴的性情进行了深刻表白。(全文2430字)
[ 本帖最后由 李雷 于 2012-2-18 22:54 编辑 ]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