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两个弟弟

2021-12-23叙事散文王新荣
两个弟弟文∕王新荣他们的经历相似、他们的爱好相似、他们的年龄相似、他们的性格相似、他们的心态相似、他们联系的方式相似,唯一不同的,是一个在江苏,一个在河南;一个叫小若,一个叫芦苇。说实话,已经忘了怎么认识的,大致是在博客里,或者论坛上,又或……


                两个弟弟

                文∕王新荣
  他们的经历相似、他们的爱好相似、他们的年龄相似、他们的性格相似、他们的心态相似、他们联系的方式相似,唯一不同的,是一个在江苏,一个在河南;一个叫小若,一个叫芦苇。
  说实话,已经忘了怎么认识的,大致是在博客里,或者论坛上,又或者哪个网站里。总之,开始的时候我们是因为文学,后来便成了生活的朋友、兄弟,他们两一样,都喊我哥,我很欣慰,每每看见他们偶尔的电话或短信来,都很感动,萍水相逢,能在远方有个朋友长久的牵挂是件幸福的事。
  而他们,又都是很有见地的人,对于文学,不像一般文学青年一样的盲目、无所适从、眼高手低,于他们来说,读书是第一位的。我劝他们,读书的同时也得写作,而他们两一样,都说,总感觉自己的年龄还不成熟,写不出好的,我说,每个年龄段有每个年龄段的故事和经历,长大了,就写不出青春期的骚动不安和彷徨了。他们信,却不行动。
  先说说小若吧,他原名安若轩,最早在网络上叫安小若,我习惯了小若,一直喊。印象里,我们俩一直在南方一家名叫山楂树的网站里“见面”,我去那里,是因了一个叫风的烙印的朋友,他去那里,我就不知道了,记忆最深的一次,是我在某家刊物上发表的一篇小小说小若给我写了评论,贴到山楂树后,站里的读者、版主评论很多,而且争执很多,那些天,那个帖子、我和小若成了谈话的重点,而我,始终没有说话,当我发现那个帖子时,时间已经过去很久了。
  记得去年,小若在西安上班,计划好要来看我,我一直很期待着他来,认识了那么久,却一直没有见面。五月份,小若辞了工作,先来看我,然后回江苏,而那会,我正好有些忙,单位有事三天两头在外地跑,一耽搁,就把小若推远了,他等不住我“闲”下来便回去了,而我的内心,却无比的失落,一个未曾谋面的朋友就这样“远”了。
  回去后,小若断断续续的找工作上班,因为忙,平日联系不多,然而,不管到哪,他总记得我的号,换了新号也第一时间通知我,他说,在他的QQ好友里,就那么五六个人,我便是其中之一,我由衷的幸福。去年岁末,小若写了一篇关于友情的文字贴在山楂树上,我看后,心存感动,就我这样一个时有时无的不称职的大哥,也让小若一直惦记着,人生,有一知己真很幸福!
  前些日子,小若打电话说,他每天除了陪老外聊天,其他时间都很闲,看来,这孩子“崇洋迷外”了,呵呵,不是的,工作所需,我为他高兴。
  再说芦苇,他原名叫张路伟,我们认识也老早了,大意不记得了,记得我的小小说启蒙老师兼兄长吴万夫芦苇也认识,平时,因了吴大哥,我们聊天的话题相对有所增多。
  芦苇刚开始写诗歌、后来写小说,但一直不怎么写,和小若一样,先前开通的新浪博客后来也关闭了,只在QQ空间里保留了原先的一些照片和文字。他写过一篇小说,我看过一些,说实话,为他第一次写长篇小说能够把故事情节、文字结构把握的很好而佩服,然而,终究是初次,还有很多不足很遗憾。
  我劝芦苇不要只顾读书,也要写作,学会贯通,他一直也答应着,终究没有写,偶尔,他会打来长途电话和我聊文学,我这人,不善言谈,写,也许能洋洋洒洒几分钟几百字出来了,然而一拿到书面上,我就焉了,每次,都是芦苇说,我听,之后便是我叮咛他好好生活、好好写作。
  去年,芦苇在郑州一家单位上班,平时可能都很忙,总没有时间读书和写字,每次电话,半夜了,他还说在街上,刚下班,出门在外,我知道他也没有更多的朋友,便劝他多去“打扰打扰”吴万夫大哥,芦苇总说不好意思去。其实,芦苇的处境我也理解,他是怕自己的唐突打扰了老哥,或者总自卑自己没有写出好作品直接找大家没事可做、没话可说,这些,也是我以前所经历过的。
  芦苇的老家在周口,我从他的空间里看见过他父母的照片,和我的父母一样,都是很朴实的人,想必,他也是个朴实的孩子,不管是照片还是他和我的相处带给我的感受,我一直相信自己的触觉,总觉得和我相处的人都是善良的、真诚的,芦苇好几次约我去河南,其实,我也想去,只是没有太多的事由,便一直这么拖着、耽着,不过,我信,某一天,我,或者芦苇总有一个来或者去,终究会见面,还有小若。
   [ 本帖最后由 zfx875206 于 2012-3-17 23:38 编辑 ]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