旷野读碑记
2021-12-23叙事散文剑鸿
剑鸿一对墓碑的印象和认识,是从二奶奶的死开始的。二奶奶死的时候,棺材就停在我家隔壁老屋里,唢呐锣鼓在门前不远的桔树下呜里哇啦咚咚锵地闹腾了几天。那几天里,一到晚上,我就睡不安稳,关掉灯,眼前就会浮现二奶奶躺在黑漆漆的棺材里的样子,想得不敢再……
剑鸿
一
对墓碑的印象和认识,是从二奶奶的死开始的。
二奶奶死的时候,棺材就停在我家隔壁老屋里,唢呐锣鼓在门前不远的桔树下呜里哇啦咚咚锵地闹腾了几天。
那几天里,一到晚上,我就睡不安稳,关掉灯,眼前就会浮现二奶奶躺在黑漆漆的棺材里的样子,想得不敢再想时就拉亮灯,开灯后,又仿佛看见她在明晃晃的灯泡里望着我。
我感觉心里很害怕,但到底怕什么,自己也说不清楚。其时,我还不知道死是怎么一回事,只隐约觉得不过是人的另一种熟睡罢了。二奶奶在世时对我们很好,样子很慈祥,所以我相信,她虽然死了,也一定不会变成鬼来吓唬我们这些侄孙子。
很多年后,看到村里更多老人和不老的人离去的情景之后,我才终于弄明白,我当时怕的不是死的本身,而是二奶奶死时的惨状,脸黄得像金箔纸,身体廋得像一根柴,眼窝深深地陷进去,据说还在腹部开了刀。临终的前几天,就躺在和我只有一墙之隔的老屋的另一面,半夜的时候还听得到她的呻吟。
这样的恐惧和幻想,直到二奶奶被葬入坟穴、立好墓碑、砌好墓墙之后,才逐渐消除。人们常说,入土为安,想来的确是这样,人一旦掩入黄土,不但死者安静了,连生者也安宁了。从此以后,太阳依旧会天天升起,生活一切恢复如常。
二
祖坟地就在小村的南面,是茂密的桔树林和开阔的庄稼地的中间地带,也是热闹的村庄和寂静的旷野的分界点。
由于视野开阔、阳光充足、绿草如茵,而且每到春天和夏天,地毯似的草坪上,还有很多不知名的黄色和紫色的小花遍地开着。所以,这里一直是我们放牛和游戏玩耍的好去处。放牛的间歇,在坟堆碑石之间捉迷藏,在草坪上摔跤滚爬,是我们的乐趣所在。
玩累的时候,我们就会齐刷刷地躺在草地上,枕着祖辈的坟尾,望着蓝天和白云,看哪一朵云彩飞得最快,形状最奇特。或者趴在地上看蚂蚁在草叶间的活动和他们琐碎的生活。夕阳西下的时候,还会静静卧观太阳怎样慢慢落下去,收尽最后一块霞彩。
但是,要是坟地里添了新坟,墓地里就会陡然升起一股恐怖的氛围,即使在大白天,我们也不敢来到这里,只好集聚在局促的巷子间。黄昏放学回家的路上,远远走着,只要看到一堆新立的碑石和新培的黄土,还有花圈立在坟头,纸花被风吹得哗啦啦响,我们便会拔腿而逃。
尽管人的情感源自本能,但我相信恐惧并非先验。我们的害怕是因为常常听到人们的谈话,说是某某在野外锄地的时候,看到了故去的老人站在坟地里哭泣和彷徨。虽然我们从来没有谁见过这样的事,但还是觉得长满青草的坟地更亲切。
三
二奶奶坟上的草,不知是什么时候长出来的。反正直到花圈完全萎落,纸钱也腐朽成泥,远看绿油油一片的时候,我们才会重又来到坟地的草坪上放牛和游戏。
我重新到坟地的第一桩事情,就是约二奶奶的孙子们,一起蹲在二奶奶的坟前,仔细读她的碑石。因为我记得二奶奶去世的第二天,他的儿子就从隔壁村里请了一个老石匠过来,戴着老花眼镜,在一块大青石上,写下我们这些晚辈的名字,然后拿着刻刀在青石上笃笃笃、笃笃笃地刻了两天。
我完全没有想到,一块很平常的青石板,刻上字,立在野地里的时候,竟然会这样引起人的瞻仰和敬慕之情,而且显得那样肃穆和庄重,就连最顽皮的家伙在墓碑前面也是一副老老实实的表情,不敢大声说话和随意乱来。
为了壮胆,我们蹲在坟头,脑袋碰在一起,由成绩最好的我轻声细念墓碑上的字。墓碑上的字中间一行一般大一点,写着“某某公之墓”或“某某母某某氏之墓”,右边是死者的出生和临终年月,左边是死者的后世子孙的名字,一辈辈排下来。据说,名字越多,就说明老去的人生前越有福气。
二奶奶的墓碑上刻着很多名字,但我不知道她这辈子过得幸福不幸福。其中,也有我的名字,不知为什么,我看到我的名字有力的刻在石碑上,就有一种很安心的感觉。
四
我们读碑的时候,四围的田野通常很寂静,只有柔和的微风吹拂桔林和庄稼叶子的沙沙声响,还有小鸟在枝头的几声啁啾,太阳静静地照着坟头的青草和碑石,也照在我们的身上,空气中杂糅着乡野的泥土的香气。
在这样静谧而安详的氛围里,我们一点也不觉得害怕,就好像二奶奶生前,围在她身边嬉闹一样。不同的是,她已经睡在地下,而且一定睡得很安详,所以我们不敢大声喧闹,生怕吵醒她。
但是,偶尔也有路过的喜欢恶作剧的家伙,看到我们的头聚在坟头,就会远远站着或者悄悄走近我们,蓦地里突然大叫一声“鬼来了”。这一声,对于我们,不亚于晴天霹雳。每个人都会灵魂出窍,软到在墓前的草地上,然后翻身滚起,狂奔四散。
当然,一两回这样的惊吓,不会影响我们读碑的兴趣。祖坟地里几乎每一块碑石上的文字,都被我们反复念过。渐渐地,碑石上的名字和村人们述说的乡间传奇经常联系融合在一起,进入我们幼小的心灵。直到很多年后的今天,我才似乎有些明白,墓碑的意义,其实在纪念之外,还有引发故事经久流传的效应。
我曾经深深被坟头墙上刻着的“青山不老、绿水长流”、“千古常在,万年不朽”这样的句子所吸引。虽然我当时还不懂这些句子的具体意义,但总觉得很有气势,意境深远,而且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悠远的厚重的美感。
然而,祖坟的碑石几乎读尽的时候,我常常生出一股莫名的遗憾和悲戚来,因为,我没有看到祖父祖母的墓碑。
五
村里的老人都说,祖父母死的很早,很年轻,祖父虽然葬在祖坟地里,但没有立碑。祖母就连进入祖坟的资格也没有,草草的埋在村子西面的乱坟岗上,父亲和叔叔也是寄养在外婆家里长大的。
祖父母的早逝,并没有减却我与家乡的联系。相反,这样的家史,使我加深了对故乡风物的理解,加深了对“来处而来、去处而去”这样近乎偈语的理解,也常常让我感到一些悲凉,似乎看到父亲童年的悲苦无依,也莫名想到自己的来处的寂寞和凄冷。
每年清明,站在祖父母没有碑石的坟头,看着坟地挤挤挨挨的坟冢,我的眼前总是会浮现一条若明若暗的界限,那是生之光明和死之幽暗的界限,是生而不息和死而寂静的界限。我常想,这样的界限,往往是人们所忌讳的。然而,虽则忌讳,却无法摆脱。逝者无语,刻着文字和后辈姓名的碑石无非是人造的纪念,以此聊表对死者的留念和对生者现世生活的一丝慰藉。
鲁迅先生在《墓碣文》中写道:“我梦见自己正和墓碣对立,读着上面的刻辞。那墓碣似是沙石所制,剥落很多,又有苔藓丛生,仅存有限的文句——
“……于浩歌狂热之际中寒;于天上看见深渊。于一切眼中看见无所有;于无所希望中得救。……
我虽然没有做过这样的梦,但却十分醉心于这样的文句。这种直面的勇气和抗争虚无的意志,曾经让我克服过很多生活中不断侵袭而来的的挫折和伤感,得以义无反顾的走到现在,走向未来。直至读到史铁生“死是必然来临的节日”的判语,我才又忽然感到,无论墓碑的下方有多幽暗,阳光下的欢喜追逐确是永恒的活着的使命。如是,那么,“待我成尘时,你将见我的微笑!”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本帖最后由 剑鸿 于 2012-2-12 22:55 编辑 ]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