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赎的力量
2021-12-23叙事散文素心如兰
救赎的力量文/素心如兰 张艺谋的电影《金陵十三钗》——就像如同看见鲜花滴血而悲壮的凋零的刹那,那刻骨铭心和心灵震颤始终盘亘,《金陵十三钗》以丰润的历史情感和完美的艺术再现浇铸起了一段牢固的历史情感和人性基石。----影评弥漫的硝烟,漆黑的……
救赎的力量文/素心如兰 张艺谋的电影《金陵十三钗》——就像如同看见鲜花滴血而悲壮的凋零的刹那,那刻骨铭心和心灵震颤始终盘亘,《金陵十三钗》以丰润的历史情感和完美的艺术再现浇铸起了一段牢固的历史情感和人性基石。----影评
弥漫的硝烟,漆黑的焦土,滴血的刺刀,惶然凄苦的奔逃,疯狂而惨绝人寰的戮以及成堆成片的尸体……影片一开始,便将一段沉重得让人无法呼吸的历史,以惨烈而悲悯的场景一格一格地展现在我们面前,瞬间攫住你内心深处最疼痛的那根神经,也为这场战争题材的电影埋下了灾难性的伏笔。
邪恶的战争,必定会最大限度地催生人心中的恶。南京大屠杀时的日本兵,就是被这种恶浇灌出的魔鬼。如此血腥残酷的洗礼,同样会激发人心底的良知与血性。灵魂不分贵贱高低,哪怕你再世俗粗鄙。只要敢与邪恶抗衡,就能完成人性中最圣洁最善良的蜕变。《金陵十三钗》中以李教官为首的中国抗战士兵、贝尔饰演的美国入殓师、倪妮等饰演的一群风尘女子,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将这种血性与善良,表现得淋漓尽致。步步惊心的悲情对抗,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希望与光辉,更成全了他们彼此的救赎。
【一】正义的救赎
佟大为饰演的李教官,着实让人心里狠狠地痛了一把,又敬了一把。影片中,为数不多的几位军人,原本向前几步就可以出城,远离这血腥残暴的生死场。明知道无法与武器精良的日军大部队抗衡,明知道逃不掉灰飞烟灭的命运,紧要关头,他们还是义无反顾地留了下来,为掩护撤退的群众与日本兵展开激烈的巷战,成为日军行进途中的一根刺,刺得他们胆战心惊。
为炸毁日军坦克,军人们用肉身和信念筑起了一道人墙,迎着炮火,迎着牺牲,排成一列竖行勇往前进。前面的战友倒下,后面的战友接上来。直到最后一位怀抱炸药的军人,将所有的尊严与愤怒,将所有对抗的决心一并塞入了庞大的铁甲,让它与无数日本兵一同化为灰烬。镜头拉长拉慢,将他们的形象瞬间定格。那一刻,我相信每个观众眼中都蓄满了悲情。
仅剩下的李教官,并没有进入教堂避难,而是以一个中国军人应有的睿智和冷静,正义和勇敢,孤身在教堂外设置起了重重障碍。当日军攻破教堂,准备屠戮那一群花骨朵般的女孩时,他巧妙地将敌人引开,然后以一人之力,全歼那一队日军。弹药耗尽的最后,甚至以身为饵,在一声巨响中,与日军同归于尽。炮火为他燃放的礼花,直冲霄汉。而他的灵魂,也在炮火中得到了永生。
【二】道德的救赎
一群风骚妖艳却又低贱堕落的秦淮女子,一群质朴清纯又高贵大方的教会女生,原本就是社会截然不同的两个群体。从她们出场的那一刻起,势必会引发一场道德意识的冲突与对立,尤其是在如此美好神圣的殿堂里。
血色大时代不仅冲开教堂的大门,更冲乱了小女孩们的命运。当这群风情摇曳的不速之客闯进女孩们圣洁的领地,肆无忌惮地喝酒聊天唱曲打牌,将教堂地窖弄得一塌糊涂时,被攻破的城池便开始了紧张微妙的对抗。在道德面前,女孩们毫不掩饰自己的厌弃和鄙视,对她们不睬不理,也决不拿正眼瞧她们。这种冲突在厕所问题上达到最高峰。尖锐的争吵和谩骂,疯狂地撕咬和扭打,将人们加诸于女性灵魂与身体的双重美好摔得粉碎。
所有的冲突,最后都被一颗致命的子弹击中。当日军的铁蹄肆意践踏着圣洁与生命时,女孩们毫不犹豫为保护地窖中的妓女而放弃了躲藏的机会。躲在安全地带的妓女们听着女孩撕心裂肺的求救和哭叫,内心受到强烈的震撼,惶恐不安。这里面,有自责,有叩问,更有灵魂的煎熬和拷打。
在极度恐惧恶劣的生存环境下,她们之间的矛盾最终得到了缓解。从精心抚养受伤的小兵,到给女孩们真诚地道歉,再到豆蔻为给浦生了心愿而不幸遇难,最后到乔装代替女孩们慷慨激昂地去赴死。这一场关于贞洁的对抗,终于尘埃落定。
以肮脏破碎的灵魂换取女孩们年轻贞洁的尊严与生命,值与不值,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人性的光辉在这一刻,散发出无与伦比的崇高和魅力。而这一场道德的救赎,也彻底得到了升华。
虽然活着就是希望。但在女孩们心中,她们既清纯又明艳,且从来都不曾离开。
【三】灵魂的救赎
一个粗鄙的美国二流子,一个贪婪自私的入殓师。当他从战火中逃脱,为取酬劳闯入教堂,亲眼目睹了日军的暴行,目睹了女孩们娇嫩脆弱的生命即将遭到践踏即将破碎凋谢时,他发现披上神父的外衣,似乎可以拯救她们。于是这个潦倒落魄的醉汉终于觉醒,化身为救人于水火的英雄,开始了他捍卫道义的羁旅。
战争可以摧毁人性,同样也可以唤醒人性。贝尔的觉醒和抵抗,是对暴行对最基本的人道主义的侵害。在人类最大的恶与兽性面前,他知道,任何个人的力量都是单薄的,微不足道的。所以,他几经犹豫和挣扎,最后才担负起保护教堂女学生及避难妓女们的重任。从他答应带她们走的那一刻起,他的人格就得到了升华。他的形象,也因此变得丰满而高大。
然而,突如其来的灾难再一次降临。在女学生跟妓女们之间,他无从选择,也没有任何权利决定谁的生死。更何况,几天的相濡以沫,他与玉墨还发生了一段真挚的感情。这个从炮火中侥幸存活下来的殉葬师,一出场,就注定了他的悲情英雄主义色彩。当妓女们义无反顾地决定替女孩们赴死时,他的理智最终也战胜了情感。除了含泪笑着送她们离开,除了能还这些沧桑的秦淮女子一个纯真的学生梦以外,他无力回天。因为,她们的牺牲背后,托起的是十二个美丽善良女孩们生的希望。这沉甸甸的生命和希望,是他必须捍卫的道义。
庆幸的是影片结尾,在准确的压抑和殉道的悲情氛围中,贝尔终于带着女孩们从那条超越人类理解极限的历史血河游了过来,成全了他灵魂的救赎。
【四】情感的救赎
陈乔治,这个满脸稚气的孩子,是教堂里唯一仅剩的男性。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他无所适从,惶恐不安。但当玉墨果断地将行李扔进墙内,将十四位秦淮妓女的希望扔进这座教堂之后,他没有刻意驱赶,默许了她们的存在。也许,在他心中,也曾天真地认为这一屏之障能够给她们最后的庇佑。
就是这样一位少不经事又有些懦弱的孩子,却集所有教堂工作人员的特质于一身。生死攸关的时刻,他虽恐惧绝望到了极点,却始终固执地将保护女学生的安全放在首位。因为,那是神父临死前的嘱托,他奉若神明。所以,他一遍又一遍地劝说贝尔帮他们修车,帮助他们逃脱困境。
在他一根筋的反复劝说下,贝尔终于答应了他的请求。故事发展到这里,他也基本算修成正果,功德圆满了。然而,上天似乎有意跟他来个黑色幽默。唱诗班的女孩,由妓女们代替,却独独差了一位。长时间的犹豫和挣扎之后,他的精神终于崩溃,歇斯底里地喊出要代女孩们去赴死。
贝尔别无选择,只好将他打扮成女孩的模样。当他跟着妓女们快速走出教堂的那一瞬,他忠诚勇敢、不负所托的形象丰满到了极致,也成全了他个人情感的救赎。
还有豆蔻,只想跟着浦生回乡下种田,每天给浦生弹弹琵琶。如此简单质朴的一个心愿,都无法达成。为了信守自己的诺言,浦生死后,她不顾生命危险潜回妓院,只为给琵琶续弦,却在返回的路上遭遇日本兵惨无人道的摧残。血染的丝弦,仿佛一曲惨烈悲情的恋歌,来不及唱响,便被生生掐灭,魂飞魄散。
对于他们那段镜花水月的情感来说,也许,死,才是一种真正的解脱。
还有以书娟为首的女孩们,从对妓女的仇恨蔑视到对她们的认同和感恩,其间经过巨大的反差和内心的挣扎与纠结,但最后,无一例外地记住了这群完全改变她们一生命运的女人。妓女们柔媚婉娜,明丽动人的样子,以及那首艳惊四座软语温存的《秦淮景》,永远烙在她们纯洁幼小的心里。
值得一提的似乎还有书娟的父亲。自私的他原本想带着女儿远走高飞,孰料书娟绝不肯弃下自己的同伴。无奈之下,怀揣通行证的他只得冒险回来。在得知贝尔愿意带着女孩们一起逃走时,这个中国式男人毅然奉上那张宝贵的护身符,最后死在了日军的枪下。当他倒下的那一瞬,他的情感同样得到了救赎。这救赎,不仅得到了书娟她们的谅解和尊重,也让他的灵魂不再狭隘和卑微。
【五】历史的救赎
“理性、精良、冷静、具体写实化的《金陵十三钗》,它的反思与批判,更为通俗和国际化——对战争对法西斯行径对反人类的日本军国主义的反思与批判,不仅可以引起华语世界的关注,同样可以叩响全球范围内对日本侵华罪行的反思与批判。”—影评(一)
“宏大的场景,视听效果与人性感染力兼备的《金陵十三钗》中,纯洁善良的女孩们成为“家园”的象征。为了让这片 “家园”不被战争的焦土覆盖,为了让人们有希望地活着,中国军人和“十三钗”像保护自己的家人那样,做出了英勇无畏的牺牲。这样的胸怀与格局,放在任何一个国家,都会引起共鸣。”---影评(二)
勇敢与正义,良知与血性,尊严与生命,希望与和平,是这部影片揭示的最终主题。它在还原一段极其沉重的史实之余,重现了当年战争血腥残暴的本质,不仅让我们震撼,让我们警醒,让我们铭记,更让我们迫切地想要将这些人性的光辉一代代传承。一部大众电影,在短短的两个半小时,能够做到这些,早已超出了电影本身。
也许,严歌苓编著,张艺谋导演的这部《金陵十三钗》,更是一种对历史的救赎?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本帖最后由 素心如兰 于 2012-1-6 18:50 编辑 ]
弥漫的硝烟,漆黑的焦土,滴血的刺刀,惶然凄苦的奔逃,疯狂而惨绝人寰的戮以及成堆成片的尸体……影片一开始,便将一段沉重得让人无法呼吸的历史,以惨烈而悲悯的场景一格一格地展现在我们面前,瞬间攫住你内心深处最疼痛的那根神经,也为这场战争题材的电影埋下了灾难性的伏笔。
邪恶的战争,必定会最大限度地催生人心中的恶。南京大屠杀时的日本兵,就是被这种恶浇灌出的魔鬼。如此血腥残酷的洗礼,同样会激发人心底的良知与血性。灵魂不分贵贱高低,哪怕你再世俗粗鄙。只要敢与邪恶抗衡,就能完成人性中最圣洁最善良的蜕变。《金陵十三钗》中以李教官为首的中国抗战士兵、贝尔饰演的美国入殓师、倪妮等饰演的一群风尘女子,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将这种血性与善良,表现得淋漓尽致。步步惊心的悲情对抗,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希望与光辉,更成全了他们彼此的救赎。
【一】正义的救赎
佟大为饰演的李教官,着实让人心里狠狠地痛了一把,又敬了一把。影片中,为数不多的几位军人,原本向前几步就可以出城,远离这血腥残暴的生死场。明知道无法与武器精良的日军大部队抗衡,明知道逃不掉灰飞烟灭的命运,紧要关头,他们还是义无反顾地留了下来,为掩护撤退的群众与日本兵展开激烈的巷战,成为日军行进途中的一根刺,刺得他们胆战心惊。
为炸毁日军坦克,军人们用肉身和信念筑起了一道人墙,迎着炮火,迎着牺牲,排成一列竖行勇往前进。前面的战友倒下,后面的战友接上来。直到最后一位怀抱炸药的军人,将所有的尊严与愤怒,将所有对抗的决心一并塞入了庞大的铁甲,让它与无数日本兵一同化为灰烬。镜头拉长拉慢,将他们的形象瞬间定格。那一刻,我相信每个观众眼中都蓄满了悲情。
仅剩下的李教官,并没有进入教堂避难,而是以一个中国军人应有的睿智和冷静,正义和勇敢,孤身在教堂外设置起了重重障碍。当日军攻破教堂,准备屠戮那一群花骨朵般的女孩时,他巧妙地将敌人引开,然后以一人之力,全歼那一队日军。弹药耗尽的最后,甚至以身为饵,在一声巨响中,与日军同归于尽。炮火为他燃放的礼花,直冲霄汉。而他的灵魂,也在炮火中得到了永生。
【二】道德的救赎
一群风骚妖艳却又低贱堕落的秦淮女子,一群质朴清纯又高贵大方的教会女生,原本就是社会截然不同的两个群体。从她们出场的那一刻起,势必会引发一场道德意识的冲突与对立,尤其是在如此美好神圣的殿堂里。
血色大时代不仅冲开教堂的大门,更冲乱了小女孩们的命运。当这群风情摇曳的不速之客闯进女孩们圣洁的领地,肆无忌惮地喝酒聊天唱曲打牌,将教堂地窖弄得一塌糊涂时,被攻破的城池便开始了紧张微妙的对抗。在道德面前,女孩们毫不掩饰自己的厌弃和鄙视,对她们不睬不理,也决不拿正眼瞧她们。这种冲突在厕所问题上达到最高峰。尖锐的争吵和谩骂,疯狂地撕咬和扭打,将人们加诸于女性灵魂与身体的双重美好摔得粉碎。
所有的冲突,最后都被一颗致命的子弹击中。当日军的铁蹄肆意践踏着圣洁与生命时,女孩们毫不犹豫为保护地窖中的妓女而放弃了躲藏的机会。躲在安全地带的妓女们听着女孩撕心裂肺的求救和哭叫,内心受到强烈的震撼,惶恐不安。这里面,有自责,有叩问,更有灵魂的煎熬和拷打。
在极度恐惧恶劣的生存环境下,她们之间的矛盾最终得到了缓解。从精心抚养受伤的小兵,到给女孩们真诚地道歉,再到豆蔻为给浦生了心愿而不幸遇难,最后到乔装代替女孩们慷慨激昂地去赴死。这一场关于贞洁的对抗,终于尘埃落定。
以肮脏破碎的灵魂换取女孩们年轻贞洁的尊严与生命,值与不值,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人性的光辉在这一刻,散发出无与伦比的崇高和魅力。而这一场道德的救赎,也彻底得到了升华。
虽然活着就是希望。但在女孩们心中,她们既清纯又明艳,且从来都不曾离开。
【三】灵魂的救赎
一个粗鄙的美国二流子,一个贪婪自私的入殓师。当他从战火中逃脱,为取酬劳闯入教堂,亲眼目睹了日军的暴行,目睹了女孩们娇嫩脆弱的生命即将遭到践踏即将破碎凋谢时,他发现披上神父的外衣,似乎可以拯救她们。于是这个潦倒落魄的醉汉终于觉醒,化身为救人于水火的英雄,开始了他捍卫道义的羁旅。
战争可以摧毁人性,同样也可以唤醒人性。贝尔的觉醒和抵抗,是对暴行对最基本的人道主义的侵害。在人类最大的恶与兽性面前,他知道,任何个人的力量都是单薄的,微不足道的。所以,他几经犹豫和挣扎,最后才担负起保护教堂女学生及避难妓女们的重任。从他答应带她们走的那一刻起,他的人格就得到了升华。他的形象,也因此变得丰满而高大。
然而,突如其来的灾难再一次降临。在女学生跟妓女们之间,他无从选择,也没有任何权利决定谁的生死。更何况,几天的相濡以沫,他与玉墨还发生了一段真挚的感情。这个从炮火中侥幸存活下来的殉葬师,一出场,就注定了他的悲情英雄主义色彩。当妓女们义无反顾地决定替女孩们赴死时,他的理智最终也战胜了情感。除了含泪笑着送她们离开,除了能还这些沧桑的秦淮女子一个纯真的学生梦以外,他无力回天。因为,她们的牺牲背后,托起的是十二个美丽善良女孩们生的希望。这沉甸甸的生命和希望,是他必须捍卫的道义。
庆幸的是影片结尾,在准确的压抑和殉道的悲情氛围中,贝尔终于带着女孩们从那条超越人类理解极限的历史血河游了过来,成全了他灵魂的救赎。
【四】情感的救赎
陈乔治,这个满脸稚气的孩子,是教堂里唯一仅剩的男性。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他无所适从,惶恐不安。但当玉墨果断地将行李扔进墙内,将十四位秦淮妓女的希望扔进这座教堂之后,他没有刻意驱赶,默许了她们的存在。也许,在他心中,也曾天真地认为这一屏之障能够给她们最后的庇佑。
就是这样一位少不经事又有些懦弱的孩子,却集所有教堂工作人员的特质于一身。生死攸关的时刻,他虽恐惧绝望到了极点,却始终固执地将保护女学生的安全放在首位。因为,那是神父临死前的嘱托,他奉若神明。所以,他一遍又一遍地劝说贝尔帮他们修车,帮助他们逃脱困境。
在他一根筋的反复劝说下,贝尔终于答应了他的请求。故事发展到这里,他也基本算修成正果,功德圆满了。然而,上天似乎有意跟他来个黑色幽默。唱诗班的女孩,由妓女们代替,却独独差了一位。长时间的犹豫和挣扎之后,他的精神终于崩溃,歇斯底里地喊出要代女孩们去赴死。
贝尔别无选择,只好将他打扮成女孩的模样。当他跟着妓女们快速走出教堂的那一瞬,他忠诚勇敢、不负所托的形象丰满到了极致,也成全了他个人情感的救赎。
还有豆蔻,只想跟着浦生回乡下种田,每天给浦生弹弹琵琶。如此简单质朴的一个心愿,都无法达成。为了信守自己的诺言,浦生死后,她不顾生命危险潜回妓院,只为给琵琶续弦,却在返回的路上遭遇日本兵惨无人道的摧残。血染的丝弦,仿佛一曲惨烈悲情的恋歌,来不及唱响,便被生生掐灭,魂飞魄散。
对于他们那段镜花水月的情感来说,也许,死,才是一种真正的解脱。
还有以书娟为首的女孩们,从对妓女的仇恨蔑视到对她们的认同和感恩,其间经过巨大的反差和内心的挣扎与纠结,但最后,无一例外地记住了这群完全改变她们一生命运的女人。妓女们柔媚婉娜,明丽动人的样子,以及那首艳惊四座软语温存的《秦淮景》,永远烙在她们纯洁幼小的心里。
值得一提的似乎还有书娟的父亲。自私的他原本想带着女儿远走高飞,孰料书娟绝不肯弃下自己的同伴。无奈之下,怀揣通行证的他只得冒险回来。在得知贝尔愿意带着女孩们一起逃走时,这个中国式男人毅然奉上那张宝贵的护身符,最后死在了日军的枪下。当他倒下的那一瞬,他的情感同样得到了救赎。这救赎,不仅得到了书娟她们的谅解和尊重,也让他的灵魂不再狭隘和卑微。
【五】历史的救赎
“理性、精良、冷静、具体写实化的《金陵十三钗》,它的反思与批判,更为通俗和国际化——对战争对法西斯行径对反人类的日本军国主义的反思与批判,不仅可以引起华语世界的关注,同样可以叩响全球范围内对日本侵华罪行的反思与批判。”—影评(一)
“宏大的场景,视听效果与人性感染力兼备的《金陵十三钗》中,纯洁善良的女孩们成为“家园”的象征。为了让这片 “家园”不被战争的焦土覆盖,为了让人们有希望地活着,中国军人和“十三钗”像保护自己的家人那样,做出了英勇无畏的牺牲。这样的胸怀与格局,放在任何一个国家,都会引起共鸣。”---影评(二)
勇敢与正义,良知与血性,尊严与生命,希望与和平,是这部影片揭示的最终主题。它在还原一段极其沉重的史实之余,重现了当年战争血腥残暴的本质,不仅让我们震撼,让我们警醒,让我们铭记,更让我们迫切地想要将这些人性的光辉一代代传承。一部大众电影,在短短的两个半小时,能够做到这些,早已超出了电影本身。
也许,严歌苓编著,张艺谋导演的这部《金陵十三钗》,更是一种对历史的救赎?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本帖最后由 素心如兰 于 2012-1-6 18:50 编辑 ]
很赞哦! ()